文言文哲理句子 31页

  • 35.64 KB
  • 2022-08-22 发布

文言文哲理句子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哲理句子篇一: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3、天若有情天亦老。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10、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13、尽信书,不如无书。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5、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1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1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18、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19、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20、万物兴歇皆自然。21、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22、满招损,谦受益。2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2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n26、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27、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2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29、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3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3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32、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3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34、一寸光阴一寸金。35、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36、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37、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3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9、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4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1、多行不义必自毙。4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4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4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46、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47、山外青山楼外楼。48、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4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5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5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5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5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54、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5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56、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n5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5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6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61、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62、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6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6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6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6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9、投我以桃,报之以李。7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7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7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73、人生七十古来稀。7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7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7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77、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7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79、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8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篇二: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n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3、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1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n12、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13、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14、一寸光阴一寸金。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1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20、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22、万物兴歇皆自然。\n2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2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2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8、天若有情天亦老。2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3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3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3、山外青山楼外楼。\n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3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37、人生七十古来稀。3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39、人而无仪,不死何为。4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41、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4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n4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7、满招损,谦受益。4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4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5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5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5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5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54、尽信书,不如无书。5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n56、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59、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60、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6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63、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64、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6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n66、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68、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6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70、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71、多行不义必自毙。7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7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74、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7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76、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n7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78、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7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80、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篇三:文言文大全哲理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训练方法之一。它可以让学生在翻译文言文句子中积累文言词语、感受古代汉语习惯,更重要的是准确理解原作内容。文言文翻译要忠于原文,沟通古今。忠于原文,就是原文中每一个字都要落实。根据实践经验积累,我认为翻译文言文有以下技巧。一、录\n“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这一类词很多可以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方法解释;另一类是古\n今异义的词。例句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曾子杀彘》)句中“欺”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为“欺骗”;“今、是”属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为“现在、这”。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另一方面得根据自己积累的古代汉语词汇进行解释。三、补“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例句③:“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初”前省略了主语“洞口”。例句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句中“以”后省略\n了宾语“之(这点)”。四、添“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说它省略掉什么成分,但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些词语,译句才连贯通顺。例句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此句是判断句,在翻译时需在“高尚”前加“是”。例句⑤:“虽鸡狗不得安宁。”(《捕蛇者说》)此句应翻译为“(不要说人,)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需要注意的是,增添的内容一定要必要,二要与语境吻合,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五、删“删”,就是删除原文有而翻译句可略的字眼。例句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n为弱篷,为楫,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这句话中共有七个“为”字,翻译时只需要保留第一个即可,其余省略不翻译,这样反而显得简洁利落。文言句子中,还有些虚词也是不翻译的,也应该删除。例句⑦:“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中“之”是帮助宾语前置的,不翻译。这种省略原文不翻译的情况虽不多,但也值得注意。六、调“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n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例句⑧:“屠惧,投以骨。”(《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翻译为“把骨丢(给它)”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还需注意五看:一看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省略宾语,省略介宾短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在复习中,考生必须对各种句式的表现形式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才能运用自如。二看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考查得比较多的是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三看通假现象\n通假现象大致有五种情况:1、音同形似;2、音同形异;3、音近形似;4、音近形异;5、音异形似。中学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有180个左右,平时注意了积累,考试时就不为难了。四看古今异义古今异义的考查近几年在文言文客观题中时有考查,并且多以古今异义的复合词出现。五看固定结构固定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常见的固定结构有20多种,笔者认为以下几种需特别引起注意:如??何、奈??何、若??何,译为“对(把)??怎么办呢”?如:若楚惠何?对楚国的恩\n惠怎么办呢?何??为、何以??为、奚以??为译为:“还要??干什么呢”?如: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上天要使我灭亡,我还要渡河干什么呢?得无??乎、无乃??乎译为:“恐怕??吧”?如: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庸??乎、其??乎译为“难道??吗”?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难道我中国果真是老大吗?篇二: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2、标准:信、达、雅。\n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3、方法:增、删、调、留、换。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2021.2.141.0.0版篇三: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与翻译作者:彭忠勤《考试·高考理科版》2021年第10期字数:2724字体:文言文一、坚持两条原则,符合翻译标准(一)信。忠于原文,以直译为主,做到字字落实,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n(二)达。译文要语意顺畅,语气连贯,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二、掌握六种方法。提高翻译技能(一)留。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如“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的“永乐元年”为年号,可以保留不译。(二)对。将文言文的单音节词用现代汉语对译出来。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近义词或词缀,合成一个双音词。如“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的“恶”译为“憎恶”。\n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如上句的“从”译为“跟”、“亦”译为“也”。(三)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拆成两个单音词来分别进行翻译,而不能用白话文中的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无论”是两个单音词,需拆开分别翻译,“无”翻译成“不”,“论”翻译成“说”。(四)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1、句子的省略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以”“于”必须增补出来。如“秦王不怿,为一击缶”中“为”的宾语“之”省略,应增补译为“秦王不高兴,给赵王敲了一下缶”。\n2、词类发生活用时,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如“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中,数词“一”用作意动,应加上“以??为”即“把??看作”翻译,译为“我本来知道把死生看作一样是荒诞的”。(五)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可删去不译。如“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的“焉”为语气助词,可删去不译。(六)调。古今汉语语序不尽相同,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把文言文中倒装的成分调整过来。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的“莫己若”和“我之谓”均为宾语前置,应将宾语“己”和“之”移后,译为“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三、遵循三个步骤,确保翻译准确\n(一)审。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必须仔细琢磨,确保翻译到位。(二)译。运用上文介绍的六种方法,先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把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准确翻译出来,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和固定结构的解释,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子,注意增删词语和调整特殊句式的语序。(三)查。对照原文,核查译文,检验译句是否做到字字落实,是否有漏译现象,语句是\n否通顺,上下文是否连贯,以减少失误,增加得分。[同步训练]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刘敬者,齐人也。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赢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为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后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n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讽喻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n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1)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4)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讽喻以礼节。译文:答案:(1)两国交兵,这时该炫耀显示自己的长处才是。现在我去那里,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这一定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而埋伏奇兵来争取胜利。(注意实词“矜、见、徒”和虚词“以”的意义。)(2)汉朝天下刚刚平定,士兵们被兵火搞得疲惫不堪,对匈奴是不能用武力制服的。冒顿杀了他的父亲自己做了君主,又把他父亲的许多姬妾作自己的妻子,他凭武力树威势,是不能用仁义道德说服的。(注意“罢”的通假、“妻”的活用、“可以”的古今异义。)(3)果真可行的话,为什么不能办!只是该怎么办呢?(注意实词“诚、顾”的意义、“何为”的倒装、固定结构“奈何”的解释。)\n(4)为什么要这样办?因为匈奴贪图汉朝的丰厚礼物。陛下拿一年四季汉朝多余而匈奴少有的东西多次抚问赠送,顺便派能言善辩的人用礼节来开导启发他。(注意实词“币、鲜、遗”和虚词“者、因”的意义、“讽喻以礼节”的倒装。)篇四: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烛之武退秦师》因为对楚有二心1贰于楚也。因为它对晋无礼,而且对楚有二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的2我不能早任用您,如今事有紧急就来求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表承接拿、用把这3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冒昧的拿这件事麻烦您,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当做秦国的边邑,您知道\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为什么来取独取独4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势力雄厚了,您的势力就薄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之为,把它作为取独通“供”他们5如果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秦国也没有什么害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6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宾语前置标志代词,它代词,代“土地”7那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他们的边境,又想要延伸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图的土地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靠、凭借的他结交用语气副词,还是8代词,郑国依靠别人的力量反而去损害他,也撤离了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荆轲刺秦王》1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言文哲理句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