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99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一、《论语》十则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不亦说乎/著书立说C.思而不学则歹B/知己知彼,百战木殆D.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人善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3.我们应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准确看待进步与落后,正如孔子所说:“一,。”(用原文的语句填空)(3分)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B.第①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C.孔子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来告诫弟子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D.孔子对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能够为师”。二、口技林嗣环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众妙毕备/丑态毕露B.宾客意少舒/动作舒缓c.不能名.其一处/£理名言d.以为妙绝/•群响毕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字。(3分)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3.文中口技表演者依次模拟了三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写表演者的表演内容,属于描写;而写宾客们的表情和动作,属于描写。(4分)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写表演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先写表演前的情况,次写表演者的表演,最后写表演的结束,再现表演者的道具。B.文章写观众的反应是随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从反面衬托出口技者再现生活的高超水平。C.文章写口技表演的顺序是由近及远,由外及内,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由寂静而喧哗。D.“善”字贯穿全文,是概括题旨的关键性字眼。三、与朱元思书吴均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从流飘荡/隶而从者B.猛浪若奔/天涯若比邻C.冷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熹思。(3芬)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3.全文共3段。第1段为总写,以“,”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第2、第3段为分写,先写“异水”,以“,:写水流舒缓处,以“,'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负”、“竞”、“轩邈”、“争”、“直指”,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泉声、鸟声、蝉声、猿声四种声音从听觉上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3分)\n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B.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与《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所描写的水势特点完全不同。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的渴望。D.“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主要写人们在这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的奇景中的感受。四、醉翁亭记欧阳修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C.醒能述以文著/吾妻之美我者,疝我也D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分).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而不知人之乐/妾之美我者,畏我也3.选文写到了“滁人游”等四种情况。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其他三种情况,且与“滁人游”结构形式相同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4.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列对“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一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五、湖心亭看雪张岱()(3分).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C.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D2.用血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本文描写雪景与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二(3分)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的情景。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不过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六、满井游记袁宏道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欲出不得/悠然自得B.波色乍明/冷光乍出于匣也C.呷浪之鳞,/锦鳞游泳D.冻风时,作/于时冰皮始解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蜃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n1.文章写鸟、鱼富有人情的词语是“”、“”(用原文的语句填空),表达了作者的心情。(3分)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情景交融:景语和情语汇成一首对春天的赞歌。B.本文描写突出景物特点:高柳、山水、麦田都是极具南国之春特征的景物。C.本文比喻生动:用脱笼之鹄比喻置身于大自不过充满喜悦心情的人;用“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比喻水光。D.本文描写满井春色,由远而近,由面到点,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七、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由此观之/投诸渤海之尾B.皆以美于徐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C.乃下令/.乃重修岳阳楼.D.四庵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臣诚知不如徐公美。3.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1分)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水准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贬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C.邹忌使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舜发于吠亩之中之:的C.行拂乱其所为其:他的.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到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而:因而3分)曾益其所不能。3.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B.本文结构方法为先分后总,论证方法为归纳推理法。C.孟子是继孔子之后道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层层推论的基础上,结尾时才概括出来的。九、曹刿论战《左传》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B.公问其故/并驱如故C.何以於/域良不以封疆之界D.必以信/原陛下亲之信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n3.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之时,第二次是在之时。(用原文的语句填空)(3分)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使用准确的战略战术和善于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B.曹刿认为进军、反攻的有利时机是辙乱旗靡之时。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前文与该句呼应的句子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D.本文第2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十、公输《墨子》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挺剑而起B.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杀臣,不能绝也C.子墨子九距之./夫专诸之刺王僚也D.字墨子闻之,起于鲁/仓鹰击于殿上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3.本段文字用“九攻”、“九距”点明战争之激烈,用“”、“”交代激战的结果,用“”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用激将法让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此句与下文中“义不杀少而杀众”这个句话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使公输盘陷入自相矛盾中,最终折服,放弃帮楚攻宋的错误行为。B.墨子见了楚王后连设三喻,目的是为了引出楚王对此人的评价:“必为有窃疾矣。”C.“公输盘服”一句中的“服”字表明了墨子的论说有理有据,使公输盘无话可说。D.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驳斥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十一、马说韩愈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C.一食或尽粟二石/食之示能尽其材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尽其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文章以千里马“”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生不得其用的遭遇,以“”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以“”讽刺食马者的无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和其不幸的处境。(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1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B.第2、第3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能不得“外见”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十二、鱼我所欲也《孟子》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nA.舍生取义者也/便舍船B.乡为身死而不受/背井离乡C.菲独贤者有是心/挑拨是非D.死亦我所恶/无恶不作.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个生活常理为喻是为了引出“”这个观点。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而受之”的根本原因是。(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B.从论证方法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这个中心论点。C.本文用鱼来比喻正义,用熊掌来比喻生命。D.本文第1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2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十三、陋室铭刘禹锡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C.斯是陋室/是日市定矣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B.孔子云: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D.无丝竹之乱.耳/吾视其辙乱.(3分)3.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3分)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能够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十四、爱莲说周敦颐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的词语是“,”。(用原文的语句填空)(3分)4.下列对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n十五、桃花源记陶渊明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遂与外人间隔/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此人一一为具言麻|^/不敢出一言以复D.停数日,辞去/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4分)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出桃源人、热情好客。B.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C.村人“叹惋”是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他们而叹惋,为自己住在这里与世隔绝而叹惋。D.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十六、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怀民亦未寝寝:睡觉B.念无与为乐者念:思念C.盖竹柏影也盖:原来是D..遂至承天寺至: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入夜,作者“解衣欲睡”,见“”,便“”,与张怀民“”。(用原文的语句填空)(3分)4.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在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的心境。B.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从“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等字里行间看出两人志趣相投,关系亲密,命运相同。C.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D.文中的“闲人”既指有闲情雅趣的人,也指同被贬官、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作者和张怀民。十七、伤仲永王安石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C.幸之为众人/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是。(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B.本文在写作上采用的是设喻说理、借事喻人的方法。\nC.本文第2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D.本文组织材料有见有闻,有详有略,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十八、孙权劝学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皆以美于徐公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左丞相睿以为军谄祭酒C.大兄何兄事之晚乎/柒何罪之有D.遂与外人间隔/肃遂拜蒙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同学聚会,见大家变化很大,班长感慨道:“‘,。’何况是分别三年了呢!”(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B.本文极简略且剪裁精当,以精炼的文笔突出人物的风采。C.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写两人风趣的一问一答,以此来表现孙权的善劝。D.本文写事情的结果,不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十九、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无从致书以观/学以致用B.益慕圣贤之道/益多弊少C.又患完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耒尝稍降辞色/婉言辞谢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用原文的语3.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是由“”与“”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句填空)(2分)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在写法上用对比的手法,夹叙夹议,引出结论,情真意切,语重心长。B.作者在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极写老师的严厉,目的是用反衬的手法,以突出自己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作者求知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C.文章以叙事为主,适当穿插形象的描写和简要的议论,言辞简洁朴实,语气恳切委婉。D.“既加冠”一句中,“加冠”指古时男子18岁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已经成人。二十、小石潭记柳宗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B.心乐之乐:快乐C.怡然不M怡:呆呆的样子D.往乘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琼环,心乐之。3.作者叙述找到小石潭的经过时,提到小石潭和小丘之间是“”,还要“”,才能到达,这就为下文描写小石潭“以其境过清”、“寂寥无人”埋下伏笔。(用原文的语句填空)(3分)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小石潭的幽深冷寂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nB.第4段,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气氛。C.作者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心情由乐到忧。D.作者虽然贬官失意,但能苦中作乐,寄情山水,怡然自得。二十一、愚公移山《列子》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C.虽我之死,有字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D.以残年余力/水以物喜,不以己悲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3.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致,支持者众,其家人“”,邻人之遗男也“”;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B.河曲智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而嘲笑愚公不自量力,太不聪明了。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是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靛,跳往助之。”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课内文言文阅读总测参考答案一、1.A解析:A项两个“省”都是“反省”的意思。B项第一个“说”是“悦”的古字,“愉快”的意思;第二个“说”是“主张,学说”的意思。C项第一个“殆”是“有害”的意思,第二个“殆”是“危险”的意思。D项第一个“知”通“智”,“智慧”的意思;第二个“知”是“知道,了解”的意思。2.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A解析:《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二、1.A解析:A项两个“毕”都是“全,者B”的意思。B项第一个“舒”是“伸展,松弛”的意思,第二个“舒”是“迟缓,从容”的意思。C项第一个“名”是“说出”的意思,第二个“名”是“出名的,有名声的”的意思。D项第一个“绝”是“到极点的,不能超越的”的意思,第二个“绝”是“停止,止歇”的意思。2.(1)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2)于是客人们没有一个人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打哆嗦,几乎想要先逃跑。\n3.由醒而睡失火救火正面侧面4.C解析:应是由远及近。三、1.B解析:A项第一个“从”是“顺、随”的意思,第二个“从”是“跟随”的意思。B项两个“若”都是“如同,像”的意思;C项第一个“作”是“发出”的意思,第二个“作”是“奋起”的意思;D项第一个“见”是“看到”的意思,第二个“见”是“引见”的意思。2.(1)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和谐而动听。(2)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借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4.B解析:两文都写了水势的湍急。四、1.B解析:A项第一个“绝”是“断绝”的意思,第二个“绝”是“隔绝的,封闭的”的意思。B项两个“去”都是“离开”的意思。C项第一个“者”是“……的人”的意思,第二个“者”是放在代词后面引出原因。D项第一个“之”是“的”的意思,第二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有一个)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人,那人就是喝醉了的太守。3.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4.D五、1.D解析:A项第一个“绝”是“停止,止歇”的意思,第二个“绝”是“隔绝的,封闭的”的意思。B项第一个“是”是“这”的意思,第二个“是”是表判断的动词。C项第一个“其”是“他们的”的意思,第二个“其”是“难道”的意思。D项两个“一”都是“全”的意思。2.(1)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2)(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4.D解析:“正面描写”错,应是侧面描写。六、1.C解析:A项第一个“得”是“能够”的意思,第二个“得”是“得意,满足”的意思。B项第一个“乍”是“初、始”的意思,第二个“乍”是“突然”的意思。C项两个“鳞”都指代“鱼”。D项第一个“时”是“时常”的意思,第二个“时”是“时候”的意思。2.(1)冷风经常刮起来,一刮起来时就飞沙走石。我只好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要出去却不行。3.)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3.悠然自得皆有喜气无比快乐\n4.B解析:“南国之春”应为“北国之春”。七、1.C解析:A项第一个“之”是助词,不译;第二个“之”是助词,“的”。B项第一个“以”是动词,“认为,以为";第二个“以”是连词,“因为”。C项两个“乃”都是连词,“于是,便”。D项第一个“于”是介词,“对”;第二个“于”是介词,“在”。2.(1)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2)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3.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4.C解析:并非主要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八、1.D解析:“而”应为表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的连词。2.(1)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3.)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C解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九、1.C解析:A项第一个“属”是名词,“种类”;第二个“属”是动词,“嘱咐,嘱托”。B项第一个“故”是名词,“原因,缘故”;第二个“故”是名词,“原来的样子”。C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凭、靠”。D项第一个“信”是名词,“实情”;第二个“信”是动词,“相信,信任”。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以实情判断。3.彼竭我盈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B解析:进军的有利时机是彼竭我盈。十、1.A解析:A项两个“而”都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B项第一个“虽”是连词,“即使”;第二个“虽”是连词,“虽然”。C项第一个“之”是代词,指代公输盘的进攻;第二个“之”是助词,在主语和谓语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第一个“于”是介词,“从”;第二个“于”是介词,“在”。2.不过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已经拿着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的入侵。3.攻械尽守圉有余诎4.A解析:没有放弃。十一、1.(1)D解析:A项第一个“能”是“才能”的意思,第二个“能”是“能够”的意思;B项第一个“策”是“驱赶”的意思,第二个“策”是“马鞭子”的意思;C项第一个“尽”是“吃完”的意思,第二个“尽”是“竭尽”的意思;D项两个“食”都通“饲”,“喂”的意思。\n(2)B解析:B项“等”应是“相同、同等”的意思。2.(1)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达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3.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D解析:作者的观点是不缺人才,仅仅缺乏识别人才的人。十二、1.A解析:A项两个“舍”都是“舍弃”的意思。B项第一个“乡”通“向”,“从前”的意思;第二个“乡”是“家乡,故乡”的意思。C项第一个“是”是“这”的意思,第二个“是”是“准确”的意思。D项第一个“恶”是“憎恶,讨厌,不喜欢”的意思,第二个“恶”是“罪恶,不良行为”的意思。2.不但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3.舍生而取义失其本心4.C解析:应是用鱼来比喻生命,用熊掌来比喻正义。十三、1.A解析:A项两个“劳”都是“使……劳累”的意思。B项第一个“之”是宾语提前的标志,不译;第二个“之”是“的”的意思。C项第一个“是”是判断动词,第二个“是”是“这"的意思。D项第一个“乱”是“扰乱”的意思,第二个“乱”是“混乱”的意思。2.(1)这是简陋的屋子,仅仅我(居住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A解析:“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错。开篇的这16字为全文写陋室不陋定下了基调,表现的是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十四、1.C解析:C项的“之”是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他三项的“之”都是助词,“的”。2.(1)(只)能够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2)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A十五、1.D解析:A项第一个“绝”是“隔绝的,封闭的”的意思,第二个“绝”是“到极点的,不能超越的”的意思。B项第一个“间”是“隔离”的意思,第二个“间”是“参与,介入”\n的意思。C项第一个“言”是“说”的意思,第二个“言”是“言语”的意思。D项两个“去”都是“离开”的意思。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3.欲穷其林怡然自乐处处志之不复得路4.C解析:村人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人的战争纷飞、生活痛苦。十六、1.B解析:“念”是“考虑,想到”的意思。2.(1)(我)脱去衣衫想要睡觉,月色从窗口照了进来,于是我高兴地穿起衣服出门闲逛。(2)(我)想到没有什么能够用来助兴的,于是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相与步于中庭4.D解析:表面上是作者自嘲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实际上是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也暗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十七、1.C解析:A项第一个“其”是“他的”的意思,指代方仲永;第二个“其”是“难道”的意思。B项第一个“就”是“完成”的意思,第二个“就”是“看,观赏”的意思。C项两个“卒”都是“终于,最终”的意思。D项第一个“得”是“能够”的意思,第二个“得”通“德”,“感激”的意思。5.(1)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3)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3.泯然众人矣(4)B解析:应该是借事喻理的方法。十八、1.D解析:A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动词,“认为”。B项第一个“以为”是动词,“认为”;第二个“以为”是介词“以”和动词“为”组成的词组,“把……作为”。C项第一个“之”是副词,“这么”;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D项两个“遂”都是介词,“于是”。2.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C解析:应是表现吕蒙的学有所成。十九、1.C解析:A项第一个“致”是“得到”的意思,第二个“致”是“达到,实现”的意思。B项第一个“益”是“更加”的意思,第二个“益”是“益处,好处”的意思。C项两个“患”都是“忧虑,担心”的意思。D项第一个“辞”是“言语”的意思,第二个“辞”是“推辞,拒绝”的意思。\n2.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3.嗜学家贫(顺序可换)4.D解析:应该是20岁行冠礼。二十、1.B解析:B项“乐”是“以……为乐”的意思。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挂在人身上的玉31、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是高兴。(2)于是砍倒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3.隔篁竹伐竹取道4.D解析:乐是暂时的,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会流露出来,不可能做到怡然自得。1.B解析:A项第一个“于”是介词,“到”;第二个“于”是介词,“从”。B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车t折关系。C项第一个“之”是助词,无义;第二个“之”是代词,指代“郊田之外未始无春”。D项第一个“以”是介词,“凭借”;第二个“以”是介词,“因为”。2.靠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3.杂然相许跳往助之笑而止之4.B解析:河曲智叟应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