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补充文言文 20页

  • 110.25 KB
  • 2022-08-22 发布

初中补充文言文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补充文言文郭儒愿\n新课标补充文言文《孟子》一则景春Eh“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n【练习】一、文学常识:1、《孟了》是家经典Z-,是的言论汇编,由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的、和O2、孟子,名,字,时期的家、、_家。是继之后乂_位家代表人物,有“”之称。二、文言知识积累:1、通假字:往Z女家()同()意思()■2、词类活用(1)富贵不能淫■(2)贫贱不能移■(3)威武不能屈■3、一词多义(1)居居天下之广居(■)居犬下之广居(■)(2)得是焉得为人丈夫乎(■)得志,与民由Z(■)(3)戒往送之门,戒之㈠(■)必敬必戒(■)(4)道妾妇之道也(■)行犬卜之大道(■)独行其道(■)(5)之丈夫之冠()父命之()往Z女家()妾妇Z道也()四、课文理解1、简要分析景春心冃中的大丈夫形象。2、孟了所说的“妾妇之道”与“人丈夫之道”有什么不同?3、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人丈夫。”请你举出历史上一些大丈夫的事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n《庄子》一则北冥有鱼,其名曰鲍。鲍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n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拎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练习】一、文学常识:1、庄了,名,时期著名的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并称为“”。2、《庄子》又称《》,是家经典Z—。这部散文集富冇和色彩,擅长用來说明道理。二、文言知识积累:1、通假字(1)北冥有鱼■(2)其翼若垂天Z云■(3)其正色邪2、词类活用水击三千里水_■3、一词多义同意思:同意思:同意思:(1)息去以六月息者也(■(2)其其正色邪(■三、课文理解)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其视下也()■1、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人鹏形象?\n2、如何理解“大之苍苍,其正色邪?具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F也,亦若是则已矣。”3、文章印证《齐谐》,有什么用意呢?《礼记》一则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练习】一、文学常识1、《礼记》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编者是吋的礼学家和他的侄子戴圣。今天所见的《礼记》是指戴圣选编的《》,共49篇。2、本文选自《》,是《礼记》中的名篇,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_o主耍讲述,,阐述了—等教学经验。二、文言知识积累1、通假字《兑命》曰同意思:2、古今异义(1)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n(2)教然后知怵|■古义:今义:(3)教学相长也今义:3、词类活川(1)不知其旨也■(2)不知其善也■4、一词多义(1)学学学办()学学办()••(2)其不知其旨也()其此Z谓乎()••三、课文理解1、文章应用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的道理。BIJ: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告诉我们的道理。2、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3、文章开头写“虽有佳肴”有何作用?4、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伯牙善•《列子》一则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n“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n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练习】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列子,名,前期的思想家,是和之外又一位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二、文言知识积累1、词类活用伯牙善鼓琴■2、通假字卒逢暴雨同意思:■三、文章理解1、文章记述了与因琴而成知音的故事。告诉我们:2、“高山流水觅知音”,从哪句话可以子期是伯牙的知音?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河中石兽纪旳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dn),山门圮(pl)于河,二石兽并沉••••••\n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ao)数小舟,曳(“)铁耙(pd),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fe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d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Q)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n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i)断欤(yd)?••【练习】一、文学常识1、木文作者是,字,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总纂官,编订《》,在冃录学上贡献很人。2、本文选自《》,这是一•部,题材以为主,但于、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二、文言知识积累1、古今异义(1)二石兽并沉焉古义:今义:(2)阅十余岁古义:今义:■(3)是非木柿古义:今义:■(4)但知其_古义:今义:■2、一词多义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众服为确论()如如是再啮()如其言()••3、词类活用(1)棹数小舟■(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三、课文理解\n1、本文通过的故事,说明了2、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为儿层,概括各层次大意。3、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n道理:5、这篇故事给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与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练习】-、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字,号时期的道教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家,家,曾帮助修订《木草集注》,著有《二、文言知识积累1.古今异义(1)古来共谈(2)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4)2、理解性默写\n(1)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Z美,呈现绚烂辉煌气彖的句子:(2)从听觉、视觉的角度,描写朝夕主物活动的对偶句:三、课文理解1、本文通过描绘,表达了作者2、木文紧紧围绕_个“”字,共描写了等景物,描绘出_幅的美丽山水画。3、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练且牛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如何体现此特点的?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a一小舟,拥壽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n“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n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练习】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字,浙江山阴人,时的i位家、等。二、文言知识积累I'词类活用家。著有《》、《》(1)大雪三H••(2)客此••(3)拥耄衣炉火••(4)与余舟_芥••2、一词多义(1)是是H更定(■)问其姓氏,是金陵人(■)(2)—・余挛一小舟(■)上下一白(■)(3)更是H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大见余,大喜()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古今异义(1)余住西湖古义:今义:■(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今义:■三、课文理解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n2、“犬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3、文屮引用舟了的话有何用意?4、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n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n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o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孔子说: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练习】一、文学常识:\n1、《论语》是一部的书,共篇,是_家经典苦作之一。2、孔子,名,字,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二、理解性默写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论语》屮告诉我们生活中既要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即取长补短)的一句是:3、孔子告诉我们耍珍惜时间:4、在生活中,我们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來表示。5、阐述读书求学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课文理解1、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徳修养给十二则语录归类。(1)学习方法:(2)学习态度:(3)品德修养:2、枳累成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