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翻译 4页

  • 41.00 KB
  • 2022-08-22 发布

中考文言文翻译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文言文翻译“九字诀” 文言文翻译是中考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的重头戏。不少同学不懂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翻译时常出错误,闹出笑话。怎样准确的翻译文言文呢?文言文翻译“九字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从而便于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文言文翻译“九字诀”是指“信、达、雅,留、换、调、引、增、删”九个字。  “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要求。“信”就是要忠实原文,不歪曲原意。不随意增多减少,添枝去叶,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达”就是要通顺流畅,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而“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留、换、调、引、增、删”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因为古今词义和语法有所不同,所以翻译文言文要根据句子和组成句子的虚词、实词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  一、留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例如: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黔州那个地方,从未有过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了一头驴子到那里去。  “驴”、“船”古今的词义完全相同,翻译时不能改变它的原意。  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应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庆历”是年号,“藤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等,一般人都能理解,不需再翻译,反而显得不通顺。  二、换替换词语。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义现在还用得着,但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而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义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例如: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还有,同一个词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常用,但表示的内容有区别,翻译时不能用今义去推求古义,而要用现代汉语中与文言文词语的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以免造成误解。例如: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妻子”和“绝境”的古今意义差别很大,不能套用今义去理解。  三、调调整语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主谓倒装)  ——你太不聪明了。  何以战?(《曹刿论战》)(宾语前置)  ——您凭借什么应战呢?  还自扬州。(《伤仲永》)(状语后置)  ——从扬州回家。4\n  四、引引申词义。文言文里一词多义现象比较普遍,往往一个词可以有两三个或更多的意义,这些意义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一个本义派生、扩展、引申出来的,可选用切合原文语境的表示引申义的词来翻译。例如: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它原来的规模。  “增”本义是增加,引申为扩大;“制”本义是制作、制造,引申为规章、制度,再引申为规模。翻译时选取它们的引申义。  五、增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翻译文言文时,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1.文言词语单音节词居多,翻译时应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例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我惧怕他们有兵马埋伏。  “测”、“惧”、“伏”都是单音节词,应译为双音节词“推测”(或“猜测”)、“惧怕”、“埋伏”。  2.文言文里将数词直接放在名词或动词的前面,而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增补上。例如: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那个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帷幕中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纸扇、一块醒木罢了。  3.句子策划功能粉的省略是文言文里常见的现象。翻译时应忠实于原文,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和表达需要,作必要的补充,力求明白确切地表达原意。例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村里的人看见渔人,很是惊奇,为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我们。  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一处宾语。翻译时将其补充出来,意思才明白。  4.有些句子,不好说它省略了什么词语或句子成分,只是为了上下文连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增补一些词语,读起来才觉得上口,表意也才通顺明白。例如: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晋朝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把捕鱼当作职业。(一天),他沿着小河(划船)行进,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六、删删去不译。文言文里的一些虚实,只在句中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里也没有相应的词语对应,就可以删去不译。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人  原文中“……者……也”是文言文常见的判断句式的标志。“者”起提顿作用,“也”表示判断语气。翻译时,“者”、“也”都可删去不译。  有时为了使译文简洁通畅,对句中重复多次的词语也可删去不译。例如: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蓬,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  此外,有些表敬称和谦称的词语,也可删去不译。“留、换、调、引、增、删”是中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4\n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ll题。(2008年广州中考)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列子》)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惩山北之塞B.聚室而谋曰惩前毖后不谋而合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河曲智叟亡以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亡羊补牢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11.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4\n参考答案:9.(3分)B(商量。A、苦于/惩罚;C、啊/怎么;D、无/丢失)10.(4分)(1)(2分)“且”,可以翻译为“将近”,“接近”,“快要”,“快到”,“快”,“差不多”(1分);“面”可以翻译为“面对”,“面对着”,“面向”,“向着”,“对着”,“朝着”(1分)。(2)“遂”,可以翻译为“于是”,“就”,“于是就”(1分);“率”可以翻译为“带领”,“率领”,“领着”,“带着”(1分)。11.共3分,分三个得分点。(1)意思上的相同点,1分: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置疑)。(2)情感上的不同点,2分,愚公妻、智叟的情感各1分。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1分),但是写出“关怀”,“爱护”不给分。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1分)。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