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训练 30页

  • 121.74 KB
  • 2022-08-22 发布

中考文言文训练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1)才与绢数尺(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4.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n看法。3.【译文】\n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参考答案】1.⑴给(2)眼泪(3)通“值”价值(4)就2.A3.略口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一.教学相长\n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选自《礼记・学记》)【译文】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3)知困(4)教学相长也2.翻译(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故曰:教学相长也。3・《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一―和—一的关系,说明了一—的道理。【参考答案】\n1.(1)味美(2)即使(3)困惑(4)增进,促进\n1.(1)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2)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3•教学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一.樊重树木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选自《齐民要术》序)【注释】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然积以岁月(2)向之笑者(3)咸来求假焉•••2.翻译(1)时人嗤之。(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3・“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译文】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n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子;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说的就是这件事呀!【参考答案】1.(1)但是(2)从前(3)都2•略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启示:学习也是如此。一.王充博览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乡里称孝(2)师事扶风班彪(3)—见辄能诵忆(4)遂••••博2•翻译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n3•上文中“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4.【译文】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彳艮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参考答案】1.(1)赞扬(2)以……为师(3)就(4)就2•略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一.欲食半饼喻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恙①,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选自《百喻经》)【注释】①嗔恙:责怪自己有病。②唐:空,徒然。\n【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因其饥故(2)食六枚半已(3)设知半饼•••能充足者2.翻译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4.【译文】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彳艮饱了。这时,他就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着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参考答案】1.(1)原因、缘故(2)停止(3)假如2.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n六、何梅谷之妻何梅谷,鄱阳人也。其妻垂老,好事佛,自旦至夕,必口念“观音菩萨”千遍。何梅谷以儒学闻于时,止之则弗从,弗止又恐贻笑士人。进退狼狈。一日,呼妻至再三,随夜随呼勿辍。妻怒曰:“何聒噪若是耶?”梅谷徐答曰:“仅呼半日,汝即我怒,观音一日被尔呼百遍,安得不汝怒耶?”妻子顿悟,遂止。(选自明•程文宪《中州野录》)【阅读训练】1.解释:1)垂(2)夕(3)止之则弗从(4)贻2.翻译:观音一日被尔呼百遍,安得不汝怒耶?3.何梅谷为何“进退狼狈”?4.【译文】何梅谷,是鄱阳人。他的妻子将要老了,喜欢拜佛念经,从早晨到黄昏,一定要嘴里念“观音菩萨”上千遍。何梅谷凭着儒学好而在当时出了名,(他想)阻止他的妻子做佛事,可是妻子不听从,不阻止呢,他又怕给当时的读书人留下笑柄,(这样使得他)进退两难。一天,他三翻两次地喊他妻子的名字,一直到晚上也呼喊个不停。妻子生气地说:“为什么这么吵闹呢?”梅谷慢慢地回答说:“(我)才喊了你半天,你就对我生气,观音菩萨一天被你呼喊上百遍,怎么能对你不生\n气呢?”妻子顿时明白了,于是停止做佛事。【参考答案】1.(1)将(2)黄昏(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1.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n七、晋人好利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吾)可月艮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了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选自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注释】①攫(ju6):夺取。②羞:通“窗,,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③市伯:讥笑。⑥戟(jT)手:竖起中指与食指如戟形。这是骂人时侮辱人的动作。市场上的管理官吏。通“值”⑤哂(shen):【阅读训练】1.解释:(1)即去(2)索(3)予(4)甚于2.翻译:(1)皆若己所固有。(2)何哂之有?3•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译文】\n有个贪财的晋国人,走进市场。碰到东西就取,说:“这个东西我可以吃,这个东西我可以穿,这个东西我可以收藏,这个东西我可以用。”拿了就走。管理市场的官吏追出来和他要钱,这个晋国人说:“我刚才利欲熏心,两眼晕眩、发热,天下的东西都好像是我本来就有的,不知道是你的东西了。幸好你给了我,我如果以后发了财就还你钱。”管市场的官吏生气了,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就离开了。旁边有人讥笑他,晋人伸手指着他骂道:“世上贪财的人比我还要严重,(他们)往往想方设法用阴谋抢夺财物,我还只不过是白天去抢,难道不是比他们好多了吗?有什么好笑的?”【参考答案】1.(1)离开(2)求取(3)给(4)比……严重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虚伪!\n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用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3分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n1•【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参考答案1、C2、D3、多读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于读书.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分)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n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4分)[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嘉话》)。后人就用“推敵'来比喻斟酌字句,[捉刀]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4分)只见那床头捉刀人,2•【译文】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来的使节,自己认为外貌不好,不足以震服远方的国家,于是便命令\n崔季扮成自己去接待,武帝则拿着刀站在座位的旁边。已经接见完毕,命令间谍问匈奴来的使节:“魏王怎么样?”匈奴的使节回答说:”魏王风采高雅,非同一般;但是座位旁边拿刀侍立的人,这个人才是个英雄。"曹操听说这件事,连忙派人追赶,杀掉了那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个使者。4•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参考答案5.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替别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6.不恰当。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7.能写出传神的眼神和气势,就是佳作。\n三.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22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H:"宁信度,无自信也。“&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6分)(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9、翻译下列句子。(6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n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6分)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3.【译文】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n呢?”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参考答案8.(l)duo量(长短)(2)dCi尺寸讯码(3)dCi尺寸码9•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10.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11.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14题(14分)\n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者也力。1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8分)①蜀之鄙有二僧:②吾欲之南海: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④是故聪与敏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n14.作者分别举“贫者z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o(4分)4.【译文】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吗?“富和尚说:“你依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要一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To"富和尚不以为然:“我几年前就想雇条船顺江下南海,到现在还没去成;你一无所有,就别做美梦吧!“可第二年,穷和尚竟然从南海朝佛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惭愧得羞红了脸色。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参考答案12.①边境。②到。③反而。④所以。\n13•您凭借什么到(南海)?14.对比,立志。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题(15分)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15,给加点字解释(8分)①华捉()而掷()去之②歆废()书而观()16、翻译下列句子。(4分)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n17、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3分)5•【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撚后扔掉了•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座.参考答案14.给加点字解释:捉:捡掷:扔废:放下观:观看15.句子翻译:管宁划开席位分开而坐,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16.略。言之成理即可。六.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至19题(10分)\n(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注释:①大行(hang):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⑤御者:车夫。1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吾欲之楚。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15.(6分)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答:3.【译文】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n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参考答案①我想要去楚国②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19、①南辕北辙或背道而驰。②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0至22题(13分)\n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IS!2坐:因为。14.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6分)(1)席上食菱食(2)欲以去热也去2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22•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3分)\n3.【译文】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口里。有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自己保护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n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参考答案20.(1)吃(2)除掉.去掉。21.菱角生长在Ell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说成知道的。(关键词:曰,土产,强,知)22、略。言之成理即可。8阅读vv借书速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n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3.译文:我小时侯就非常好学,但因家中贫穷,没钱来买书看,因此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书看,并亲自抄都冻成坚实的冰了,手指冻僵了,屈伸很不灵便,但抄录从不怠慢。抄录完了,急忙把书送还,一点也不敢超过预定的日期。所以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读到大量的书。no录,按预定的日期归还。天气寒冷时,砚台上的墨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