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技巧 48页

  • 953.31 KB
  • 2022-08-22 发布

文言文翻译技巧

  • 4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诗文阅读1、理解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经过一再简化,现考试说明中只保留了18个常见文言虚词,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天、与、则、者、之※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n文言文注释实词注释古今异义通假现象一词多义词性活用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声旁代替形声字本身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声旁相同的字相互代替字形不同读音相同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文言文注释实词注释虚词注释\n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n文言文翻译《2009年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文言文的翻译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分值10分。\n直译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式对等的翻译,做到字字落实\n2002年全国语文高考试卷第16题(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必须翻译成:“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译文中括号内的文字是根据文意增补的。而原文中“及”“尽”两字,应正确理解为“到……时”、“竭尽”才算落到实处。\n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直译:视察事情三年之后,就给朝廷写信乞求赐还自己的身体\n意译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根据原文内容的大意来翻译,不局限于原文的每一个字句,可采用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方式\n意译: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回乡的一种谦辞\n衡下车,治威严直译:张衡走下车子,就树立威信下车,到任意译: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n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宜用意译。\n常见辞格:1、比喻。A、金城万里。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2、借代。A、布衣:B、缙绅:C、三尺:D、万钟:3、委婉说法。A、山陵崩:B、填沟壑:C、会猎:D、更衣:钢铁般的城防边防未做官之人官员法律高官厚禄国王的死自己的死出兵征伐别人上厕所\n信、达、雅翻译的标准\n指的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避免曲解原文的意思信有功绩,寻为上大夫有功绩,不久封为上大夫\n达指译文应该通顺明白,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凭勇气闻名在诸侯中间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n雅要求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能表达得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和神韵\n文言文翻译的方法\n一、加。即加字法。在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例: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译文: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而您又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和您结交练习:前辟四窗,垣墙周庭。(《项脊轩志》)译文:前面开辟了四个窗子,庭院周围砌上垣墙\n二、 减。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如:(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早晚辛勤地工作,孤孤单单,受尽辛苦折磨。(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件。(4)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石钟山记》)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道它的深度。\n另:有些词语只有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如一些语气词、发语词、助词等,无法译出,可删去不译。例:夫战,勇气也.译文:战斗,是(靠)勇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n三、 乘。古汉语中,如果有并举两数,那么就以其乘积表数了。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项脊轩志》)“三五”之积为十五,“三五之夜”指阴历每月十五的圆月之夜晚。同样,“年方二八”,“二八”即十六岁的花季年龄。\n四、 除。古汉语分数表达形式,绝大多数出现在表比较的语境中:如“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十”为分母,“一”为分子,“十一”即十分之一。如“大都不过三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三国之一”,即国都的三分之一。(嵌入式)\n五、 留。对文言文里的有些词语,可以照录,不必翻译。1、人名、地名、朝代、官名、年号等专有名词(1)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战国策·齐策》)(人名)(2)战于长勺。(《左传曹刿论战》)(地名)(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朝代)\n(4)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官名)(5)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起义》)(年号。秦朝的第二代皇帝胡亥.)\n2、保留文言文中一部分沿用至今的实词。如: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游褒禅山记》)其中“山”、“五”、“六”、“里”、“有”等词可以保留\n六、换。1、把文言文的某些词,换成与它相当的现代汉语的某些词。如:吾闻而愈悲。(《捕蛇者说》)其中“吾”换成“我”;“闻”换成“听到”;“愈”换成“更加”;“悲”加成“悲痛”。2、用本字换通假字。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用本字“早”换通假字“蚤”。\n找一找,换一换今王田猎于此。(《庄暴见孟子》)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田”通“畋”,打猎)(“卒”通“猝”,卒然,突然)\n3、词类活用文言文中有的词语可以按照一定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即在特定的语境中,改变它的词性,临时活用一下。翻译文言文时,对此要恰当选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将它们替换。(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水,游水。名词活用为动词)(2)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一,统一。数词活用为动词)\n面刺寡人之过者卒廷见相如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在朝廷上指出朕的错误,不肯当面顺从。\n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译作:项伯杀了人,我让他活下来。再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齐策》)译作: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是偏爱我啊。\n七、移。文言里有几种语序,和现代汉语里的相应句式的语序如果有所不同时,翻译中要将文言语序移位。调整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句的语序。移一移,译一译(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沛公安在?(《鸿门宴》)(3)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4)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主谓倒装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助词“之”置于前置的宾语和谓语之间定语后置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n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硬的筋骨。\n八、补。1、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组成成分,经常省略,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省主语)布辞之官。季布辞别文帝回到河东太守的任上去。找一找,补一补(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赤壁之站》)(4)蟹六跪而二螯。(《劝学》)省谓语省宾语省介词省量词\n2、原文并无省略,但有的句与句之间跳跃很大,翻译时还是要有所补充,这种补充一般带有注释性质,可以使文意更晓畅易懂;如: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可译成: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派大军来攻打鲁国。庄公将要出兵抗战,(曹刿听到这消息),要求面见庄公。\n3、复句翻译中关联词语的添加;例一、(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我听说违背帝王的意旨)从来就以为是很难的事情,但我认为不难。例三、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皇上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那就请从今日开始。\n文言文翻译实例评点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易乱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左传·僖公三十年》译文一:晋文公说:“不可以这样做。没有大家的大力相助不行。依仗过人家的力量反而去伤害他,不符合‘仁’的标准;抛弃友好邻邦,不符合‘智’的标准;用战乱来代替安定局面,不符合‘武’的标准。我们还是回去吧。”也撤离了。译文二:晋文公说:“不可以这样做。没有那个人的大力相助,我不可能达到今天的地位。依仗过人家的力量反而去伤害他,不符合‘仁’的标准;抛弃友好邻邦,不符合‘智’的标准;用战乱来代替安定局面,不符合‘武’的标准。我们还是回去吧。”也撤离了郑国国境。\n分析:上面译文一对于文意的表达大致准确,但是没有做到字词的一一落实。如“夫人”的“夫”为指示代词“那”,漏译;“不及此”译为“不行”,未做到对译;“亦去之”的宾语“之”(指代郑国国境)漏译,等等。译文二能做到字词的一一落实。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资治通鉴》译文一:孙权祖孙三代都在江东地区割据。译文二:孙权割据江东地区,已经三代了。分析:原句旨在强调孙权割据江东已历多年,根基稳固,陈述的重点是“已历三世”。译文一把“三世”移到前面同“孙权”一起做主语,这样改动原句语序和句法结构的译文,其实已改动了原句的意味。译文二根据原句句型、语序,采用一一对译的做法,比较忠实于原句的思想内容和语言特点。\n例、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译文一:这两个小生物,又怎么知道?译文二:这两个小生物,又知道什么?分析:对比之下,译文一把前置宾语处理成了状语,译文二则调整了宾语的位置,使句意的表达更为准确。例、夫晋何厌之有?《左传·僖公三十年》译文一:那晋国是贪得无厌的啊!译文二:那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啊!分析:原句为反问句,其所表达的肯定语气比一般陈述句更为强烈。译文一没有按照原来的反问句式对译,而是把原句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出来,肯定的语气较之原句大大削弱。译文二注意把句式仍译成反问句,使句意和语气得到较好的落实。\n①或遗之书,安不发,悉壁藏之。有人送给杜安书信,他(也)不打开,(而是)把这些书信全部藏在墙里。替换对译替换保留补充替换补充替换、调整法\n②竟不离(通“罹”)其患,时人贵之。终于没有遭到那个灾难,(受到)当时的人的推崇。替换法对译法意译\n钟响磬鸣一僧房中有磬,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曹绍夔素与僧善。夔来问疾,僧具以告。俄击斋钟,磬复作声。绍笑曰:“明日设盛馔,余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冀或有效,乃力置馔以待。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鑢(lǜ)磬数处而去。其响遂绝。僧问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便愈。(错:同“锉”。)轻松起步\n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曹绍夔素与僧善。译文:曹绍夔平素和这个和尚交好。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知识迁移\n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鑢磬数处而去。译文:曹绍夔吃完饭,拿出怀里的锉子,把磬锉了几处就离开了。讫:完结。(收讫、付讫)鑢:用锉锉东西。语境推断\n课中小结掌握两种技巧:知识迁移语境推断\n翻译下面各文段中划线的句子。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我愿献给您一个早上的收入)。”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有一个卖良马的人,连续在集市上站了三个早上,也没有人过问。希望您去围绕马看一看,临走时再回头看一看,。课堂练习1(做完后小组内交换检查)\n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n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参考答案译文: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n(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参考答案译文: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