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要点 45页

  • 409.81 KB
  • 2022-08-22 发布

文言文复习要点

  • 4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什锦盒”一、【字词】※字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成语二、【句】※特殊句式※重点句※句子停顿※修辞手法※重点句子翻译三、【文意】※主旨※文章内容※文章结构\n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原文】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n《伤仲永》一、【字词】1、字音扳(pān)环谒(yè)称(chèn)泯然(mǐn)2、通假字日扳仲永“扳”通“攀”:牵,引。3、古今异义A.稍稍(古义:逐渐地、慢慢地;今义:稍微。)B.或以钱币乞之(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C.众人(古义:普通而平常的人;今义:许多人,大家。)D.自是指物作诗(古义:这;今义:表判断。)F.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n《伤仲永》4.一词多义A.并自为其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B.余闻之也久(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C.父利其然也(这种情况)泯然众人矣(…的样子)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这)稍稍宾客其父(他的)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n《伤仲永》5、词类活用A.即书诗四句(名词用作动词,写,题)B.传一乡秀才观之(数词用作副词,全,整个)C.稍稍宾客其父(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用作状语,每天)E.邑人奇之(意动用法,认为……惊奇)F.父利其然也(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G.不能称前时之闻(动词作名词,传闻,名声)H.父异焉(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G.伤仲永(形容词作动词,为……哀伤,叹息)\n二、【句】1.特殊句式A.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B.省略句:(余)令(之)作诗;不使(仲永)学C.倒装句:还自扬州,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2.重点句及其翻译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对他感到很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求取他的诗。B.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nC.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先天禀赋,远远胜过其他有才能的人。最终成为平庸无奇的人,就是因为他后天学习没有达到要求。D.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居家里借来文具给他,仲永当即书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E.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仲永从小明事理、善作诗的能力,是先天禀赋。\nF.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此人们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之处。G.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现在那些没有先天禀赋,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那么想要成为普通人也不容易啊!3.句子停顿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C.余闻之也/久。D.得为众人/而已耶?\n《伤仲永》三、【文意】1.主旨: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至关重要,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2.文章内容A.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五岁,天资聪颖(指物作诗立就;以养父母收族为意)第二个阶段:十二、三才能渐衰(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个阶段:又七年才智平庸(泯然众人)\n《伤仲永》B.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于人者不至”。3.文章结构叙议结合第1-2段叙事,讲述了仲永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第3段议论\n《伤仲永》《伤仲永》选自,作者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是“”之一。(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字介甫,号半山,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有《临川先生文集》《临川先生拾遗》等。《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唐宋八大家”写法特点1.先扬后抑,着眼于“抑”,表明了对“不使学”的错误作法的否定批判态度,有力的表现了文章的主旨。2.采用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表现方仲永幼年时期的聪明才智。\n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从侧面来烘托方仲永的聪明才智,同时为下文埋下了伏笔。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刻画其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家长形象。3.“不使学”是天资聪明变为“泯然众人”的关键,为后来仲永命运的变化埋下伏笔。4.“余闻之也久”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重点语句品析\n木兰诗一、【字词】1.字音机杼(zhù)可汗(kèhán)鞍鞯(ānjiān)辔头(pèi)溅溅(jiān)燕山(yān)胡骑(jì)鸣啾啾(jiū)朔气(shuò)金柝(tuò)霍霍(huò)云鬓(bìn)雄雌()2.通假字A.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B.出门看火伴:“火”通“伙”。Xióngcí\n木兰诗3.古今异义A.但闻黄河流水(古义:只;今义:但是)B.坐我西阁床(古义:坐具;今义:卧具)C.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即步行)D.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作为姓氏)4.一词多义A.愿为市鞍马(买);东市买骏马(集市)B.将军百战死(名词,统率军队的人);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C.愿为市鞍马(愿意);愿驰千里足(希望)5.成语磨刀霍霍:形容杀气腾腾;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n木兰诗二、【句】1.修辞手法A.互文(对偶)※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B.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C.顶真※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D.比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E.夸张※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F.复沓※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n木兰诗2.重点句子翻译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打开每个房间的门进去看看,坐坐。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鬓,粘贴花黄。\n木兰诗三、【文意】1.主旨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辞官还乡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淳朴、不慕名利,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和愿望。2.文章结构叙议结合第1-6段叙事;第7段议论。\n1.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2.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3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4.诗中的“”一句,用和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5.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偶互文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n全诗重点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祥写从军前及从军归来之后的情景,略写从军期间的生活,是为了突出重点,充分展现故事的传奇色彩。这样写不但使全诗简洁紧凑,而且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语言上:1、祥略得当。2、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3、不少重复排比的举式,既渲染了气氛,强调了所叙述的情节,又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体现了民歌常用的手法。巾帼不让须眉:刘胡兰大义凛然赴战场;穆桂英六十岁挂帅出征;梁红玉驰骋沙场保家卫国;文成公主远嫁异乡通友好;李清照一代才女著文章;秋瑾为革命英勇就义。\n《孙权劝学》一、【字词】1.字音邪(yé)2.通假字“邪”通“耶”,语气词3.古今异义A.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只是)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古义:掌管经学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官职;今义:学位)D.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过渡,过程)F.非复吴下阿蒙(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G.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今义:更换,改变)\n4.一词多义A.辞以军中多务(用)(不辞辛苦)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B.当涂掌事(掌管)(事与愿违)但当涉猎。(应当)C.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识别)D.孰若孤(动词,比得上)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5.重点词语翻译A.当涂:当道,当权B.辞:推脱C.及鲁肃过寻阳:到……的时候D.才略:才干和谋略E.涉猎:粗略地阅读F.更:重新G.蒙乃始就学:从事\n《孙权劝学》6.成语A.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B.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有识之士离别几日,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二、【句】重点句子翻译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官吗?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n《孙权劝学》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D.肃遂拜蒙母。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E.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脱。F.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事务繁忙,怎么比得上我呢?\n《孙权劝学》三、【文意】1.主旨本文通过孙权劝吕蒙学习,而吕蒙接受规劝后最终学有小成的故事,启示我们,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2.人物性格孙权: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的王者风范;吕蒙:粗豪率直,善于听从意见,好学;鲁肃:干练自负,敬才爱才。\n《孙权劝学》3.内容A.孙权劝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B.哪句话证明吕蒙学有所成?“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n1.出处:节选自,是清代编选的笔记小说集,共二十卷2.作者:,字,(朝代)人。3.字词句: A.字音:少顷()呓语()齁()曳()屋许许()声深巷()《虞初新志》张潮林嗣环铁崖明末清初qĭngyìhōuyèhŭB.词义:⑴通假字:满坐寂然:⑵古今异义:①但: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今:②闻: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今:③股:两股战战古:今:④走:几欲先走古:今: ⑤虽:虽人有百手古:今:只转折连词听见(充耳不闻)用鼻子嗅大腿(悬梁刺股)屁股跑(走南闯北)步行即使虽然“坐”通“座”《口技》xiàng\n⑶一词多义:①乳:妇抚儿乳儿含乳啼②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③妙:众妙毕备以为妙绝④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动词,喂奶名词,乳头副词,极动词,尽、消失名词,妙处形容词,美妙奇妙名词,指头动词,指出⑷词语活用:①京中有善口技者②不能名其一处③会宾客大宴④妇手拍儿声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名,名词作动词,说出(莫可名状,莫名其妙)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少顷:②既而:③是时:④未几:⑤一时:⑥呓语:⑦絮絮:⑧中间:⑨意少舒:⑩稍稍:一会儿不久,紧接着这个时候不久同时说梦话连续不断地说话里面夹杂着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地手,名词作状语,用手\nC.重点句子翻译:①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②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③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④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⑤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会儿,只听见屏障中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全场的宾客没有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面带微笑,默默赞叹,认为奇妙到了极点。宾客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地坐正了身子。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具备的,没有一样不具备。意思是应有尽有。\n⑥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⑦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nD.文言文中的时间短语表示突然发生:表示同时发生:表示相继发生: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忽忽然一时既而是时少顷未几俄而本文是怎样表现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的?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来表现的。正面:口技艺人的表演。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听众的反应)文章首尾交代极简单的道具。\n《短文两篇》之《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一、【字词】1.字音逐(zhú)颛顼(zhuānxū)水潦(lǎo)焉(yān)2.古今异义A.河、渭不足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B.逐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远走高飞)\n3.重点词语1)逐走:竞跑,赛跑。(随波逐流)2)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3)河、渭:黄河、渭水4)大泽:大湖5)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6)邓林:地名。即桃林7)昔者:从前(今非昔比,抚今追昔)8)触:碰,撞9)地维绝:断(韦编三绝,恩断义绝)10)故:所以11)潦:积水\n《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这部书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其中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时刘安及其门人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我们知道的神话故事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哪吒闹海,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等。\n二、【句】1.特殊句式(省略句)怒而触不周之山。(共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2.重点句翻译a.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b.从前,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天柱折了,系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向移动;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方向流去。\n《短文两篇》三、【文意】1.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1)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2)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为了广大人民谋求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3)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n《狼》1.出处:选自。2.作者:代文学家。3、评价:(郭沫若语)4.“聊斋”是书房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清蒲松龄※基本知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n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寐,盖以透敌。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n一、【字词】1.字音缀行(zhuì)大窘(jiǒng)耽眈相向(dān)苫蔽成丘(shàn)目似瞑(míng)少时(shǎo)2.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只。3.古今异义①耳:止增笑耳古:罢了今:耳朵②顾:顾野有麦场古: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瞻前顾后,后顾之忧)今:照顾,回顾\n4.一词多义①止:止有剩骨(通“只”)一狼得骨止(停止)②敌: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盖以诱敌(敌人)腹背受敌(攻击)所向无敌(对抗、抵挡)势均力敌(相当、匹敌)③之:久之(音节助词,无义)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④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打算)词不达意(意思)出其不意(意料、料想)意在言外(意图)⑤前:其一犬坐于前(前面)狼不敢前(上前)⑥两狼之并驱如故(旧、原来)温故而知新(旧、原来)故日月星辰移焉(所以)无缘无故(缘故)明知故犯、故弄玄虚(故意)\n5.词类活用①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鱼贯而入,狼吞虎咽,犬马之劳)②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③恐前后受其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6.重点词语翻译:①苫蔽成丘:覆盖、遮蔽。②狼亦黠矣:狡猾③弛担:放松,文中指卸下。(文武之道,一张一弛)④意暇甚:神情很悠闲。(目不暇接)⑤积薪其中:柴草。(杯水车薪)⑥缀行甚远:连接、紧跟(缀字成文)⑦并驱如故:一起(并驾齐驱、并肩战斗)⑧久之,目似瞑:闭眼(死不瞑目)⑨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虎视眈眈)⑩屠暴起:突然(而且猛烈)(暴跳如雷、暴风骤雨、暴病而死))⑾乃悟前狼假寐:睡觉(夙兴夜寐、梦寐以求)\n二、【句】1.特殊句式①倒装句、省略句:投以骨。把骨头投向(狼)。②省略句:场主积薪其中。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2、句子停顿其一/犬坐/于前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重点句翻译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n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3、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n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6、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n三、【文意】1.主旨①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②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2.文章结构记叙故事(第1-4段)遇狼-惧狼-御狼-杀狼作者议论(第5段)\n狼的成语: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狼奔豕突,声明狼藉,鬼哭狼嚎,狼吞虎咽,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烟四起,狼子野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