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00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虚词考点条目1.理解“之”、“其”、“以”、“于”、“而”、“焉”、“则”、“然”、“乃”、“夫”、“且”、“固”、“者”、“所”、“为”、“哉”等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2.重点掌握“之”、“其”、“以”、“而”、“于”、“焉”等文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复习资料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1.尝副词“曾经”未尝识书具\n尝贻余核舟一1.而(1)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2)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妇拍而呜之择其善者而从之丁壮者引弦而战乃记之而去野芳发而幽香(3)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然而”“却”等。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学而不思则罔后狼止而前狼又至\n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连词表示因果关系。未至,道渴而死泉香而酒洌1.尔(1)通“耳”,助词,相当于“罢了”,“啊”。但手熟尔非死则徒尔(2)指示代词:那、那时。尔来二十有一年矣(3)代词,第二人称“你”。尔安敢轻吾射\n1.夫(1)句首助词(发语词),有引起下文议论作用。夫环而攻之夫专诸之刺王僚也(2)指示代词:这(些),那(些)。予观夫巴陵胜状2.盖(1)句首助词,承接上文,说明原因或进行解释。盖追先帝之殊遇(2)副词,相当于“大概、大约”,表示估计、推测语气。。盖余之勤且艰若此。\n1.何(1)副词,“怎么”“为什么”,表示反问。又何间焉?(2)疑问代词“哪里”“什么”“为什么”。问女何所思何苦而不平何坐?此乐何极2.乎(1)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推测、反诘,相当于“吗”“呢”。不亦说乎?\n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死国可乎?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1)介词,与“于”用法相似。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也。(2)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或调整音节。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皆副词,相当于“都”“都是”“全”。此皆良实,志虑忠纯。皆若空游无所依。2.乃副词,可译为“于是”“就”“竞”“才”\n乃不知有汉乃重修岳阳楼陈胜乃立为王乃入见凡三往,乃见。1.其(1)人称代词,代人或事物;相当于他(们)、它(们)。太守即遣人遂其往及其日中(2)人称代词,代人或事物,作定语“他(们)的”“它(们)的”。稍稍宾客其父增其旧制帝感其诚\n必细察其纹理(1)代词,用在数词前,可译为“其中”。其一犬坐于前。不能名其一处也。(2)指示代词,相当于“那(些)”“那(个)”“这”。复前行,欲穷其林。神游其中其言兹若人之乎?(3)用在疑问句、感叹句前或中间,强调某种语气。其如土石何?其真无马耶?1.甚\n(1)副词,表示程度,可译为“很”“十分”渔人甚异之。(2)形容词,可译为“厉害”甚矣,汝之不惠。1.虽(1)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即使”“纵然”。虽人有百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千里不敢易也。(2)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为“虽然”。虽有千里之能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n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为(1)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不足为外人道也。(2)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介词,表示被动关系。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4)介词,其他用法。为其来也(在)(5)动词。可以为师矣(当)吾从北方闻子为梯(造)\n(1)判断词“是”“算是”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2)名词。或异二者之为(心情)。(3)表示疑问语气。夫子何命焉为?1.焉(1)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哪里”。且焉置土石?(2)兼词“于是”“于之”,可译为“在哪里”“从这里”“对比”等。不复出焉。父异焉,借旁近与之。(3)\n助词,用在句末表示陈述语气,可译为“了”。自此,翼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4)助词,用句末,可译为“呢”“啊”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又何间焉?1.以(1)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或凭借的工具、方法等,可译为“拿”“用”“把”“凭借”“按照”等。以丛草为林(把)投以骨(把)可以一战(凭)可以为师矣(凭)\n不以千里称也(用)虽不能察,必以情(根据、按照)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凭、靠)以大易小(拿)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凭)此可以为援(把)以牍为械(用)(1)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徒以有先生也。以其境过清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此独以跛之故,夫子相保。\n(1)连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来”。属予作文以记之。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杀之以应陈涉。以彰其咎。河曲智叟无以应。(2)连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可译为“以致”。以伤先帝之灵。以塞忠谏之路也。(3)动词,可译为“认为”“以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皆以美于徐公(4)相当于连词“而”。\n卷石底以出。(1)通“已”。固以怪之矣。1.因(1)副词,可译为“于是”“就”。余因得遍观群书。(2)介词,可译为“凭”等。高祖因之以成帝业。2.于作介词,引起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比较等,可译作“在”“向”“对”“对于”“到”“从”“同”“比”等,组成介宾短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在)\n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夫yuānchú发于南海(从)而飞于北海(到)皆朝于齐(向)受地于先王(从)皆以美于徐公(比)百里奚举于市(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贤于材人远矣(比)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于)1.哉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可译为“呢”“啊”等。何有于我哉?\n岂直五百里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善哉?1.之(1)代词,代第三人称,可以代人、代物、代事,可译为“他(们)”“它(们)”等。学而时习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箬篷覆之石青糁之昂首观之驱之别院庄子往见之亲戚畔之\n(1)代词,可译为“这”“这件事”等。时人莫之许也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请说之告之于帝(2)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故时有物外之趣受任于败军之际投诸渤海之尾(4)动词,可译为“到”“往”“去”等。辍羹之垄上寡助之至\n吾欲之南海,何如(5)助词,用在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甚矣,汝之不惠心之所向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6)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怅恨久之(7)助词,提宾的标志,无实义。何陋之有(8)助词,表舒缓语气作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