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6.00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复习1、《强项令》中写了那几件事?2、董宣是一个怎样的人?3、《强项令》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董宣不畏权贵,宁死不从?4、《强项令》中 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君主?\n包拯\n本课目标1、学习本文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以及结构形式,学习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性格。2、继续学习重点文言字词,积累掌握相关文言知识点。3、通过本文记叙,认识包拯——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学习包拯的为人,了解热爱今天的新社会。\n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他28岁中进士,曾先后任天长、端州、赢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知县、知府,出使过契丹,还在刑部、兵部任过职,在财政部门做过副使、转运使、三司使,在监察部门做过御使、谏议大夫,最后做到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宰辅,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孝肃。他当过的大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使他有了“包待制”、“包龙图”的雅称。老百姓更喜欢直呼“包公”。\n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作者:脱脱,元代史学家。“传”是记载人物事迹的作品(多由别人记述),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采用纪传体的形式。一般说来,“传”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望、职官、生平事迹等内容。我国传记文学产生较早,如《史记》的《本记》、《世家》、《列传》等。\n正音鬻之( )遗权贵( )涿州( )敛手( )惮之( )嫉恶( )阎罗( )大茔( )恕( )徙()砚()契丹()峭直()\n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当天长县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n1、第一段写了件什么事?体现了包拯的什么性格?在写法上有何特点?任知县时破获的一起割他人牛舌案聪明机智语言简洁,运用语言描写体现人物性格2、语言描写写出了他办事的什么特点?第一句:表现出包拯成竹在胸;第二句:写他看穿盗贼伎俩,并先发制人,使其惊恐万分,顺利破案\n文言知识点“……也”古判断句的形式,翻译时加判断词“是”。\n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n1、第二段写了件什么事?和第一段比较,本段有何特点?写他在端州任职期间严格控制上贡端砚的数量,并没有接受一方砚台的馈赠。写得比较概括。2、包拯为官廉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A、他坚决、有效地堵死了官吏用来趋炎附势的源头。B、“从我做起”“岁满不持一砚归”。\n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包拯)出使契丹,契丹命令典客对包拯说:“(你们国家的)雄州城最近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你们国家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了。\n这段写了件什么事?与前两段相比,本段有何特点?写他奉命出使契丹,驳倒契丹的荒谬论点,写出了他巧言善辩,不辱使命的爱国之心。写法上与第一段相同,描写具体,通过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阅读第三段\n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n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n阅读第四、五段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四段:写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第五段:写他为官刚直不阿,不巧言令色,对亲人朋友不结党营私,在生活上从不奢侈,保持朴素之风,最后写他对后世子孙的训诫。言语中肯。\n总结(1)智断牛舌案为官机智(2)不持一砚归为官廉洁(3)出使契丹国巧言善辩、不辱使命(4)任职开封府为官刚正、执法严峻(5)律己又诫子克己奉公\n1、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包拯的廉洁的美好品格?通过什么事例表现?明确: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文中通过包拯在端州任职,一改以往惯例,不谋私利的事例可以看出他的廉洁的美好品格。2、包拯性格刚烈,可是他爱憎分明,又有原则性,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明确: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3、文中包拯位高权重,可是他生活极为俭朴,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明确: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4、包拯素以“包青天”见称,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能够直接面对百姓,倾听他们的冤情呢?明确: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5、包拯严以律己,对后世子孙同样充满了希望,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他对后世子孙的训诫?明确: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n1、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本文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文章开篇先介绍人物姓名、籍贯等。第二步,以人物生平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抓住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第三步以议论的表达方式,评价人物,本文最后一段从人物的性格,为人处事,生活简朴作风以及遗训四个方面总结了上文。因而全文脉络清晰,详略有致。文章还采用了对比手法来写。2、本文结构特点。先分说后总说,先记叙,后议论。\n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请学生试译下列语句。①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明确:(当时)有人偷割别人家的牛的舌头,失主来告状。②涿州亦尝开门矣,剌疆事何必开便门哉?明确:涿州也曾经开城门,剌探边疆军事机密,何必开便门呢?③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明确:(有些人)即使很嫉妒(他),可是没有一个不因为(他)的忠心恕道而推崇他的。\n2、按要求找出原文中的语句:①文中表明包拯廉洁奉公的语句:②文中表现包拯爱憎分明的语句:③文中表现包拯生活俭朴的语句:④文中表现包拯改革诉讼制度的语句:3、把下面的话译成白话文,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意思:理解:\n4、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关于他判案的故事,民间流传的很多,你能举一两个例子吗?结合课文,你认为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最佩服他哪一点?\n纵观全文,看一看作者在结构安排和表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结构:全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人物的一个性格特点,有详有略。表现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人物鲜明性格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概括描写:具体描写:相互配合,富于变化(1、2、3、5)(4)(2、4、5)(1、3)\n拓展提升在封建社会,类似包拯的清官还有哪一些,你能说说他们的故事吗?历史上的清官\n历史上的清官海瑞于成龙耶律楚材\n明朝时候的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铁面无私,明察秋毫,人称“海青天”。一天,他带着几个衙役微服出巡,在街上看见一群人慌慌张张地走过来,两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用一块木板抬着一个人,身上盖着被子,插着珠钗的头露在被子外面。另几个男人在旁边跟着,不时有人去掖掖被子。走了一会儿,他们在路旁休息一会儿,再换两个人抬着木板走。海瑞觉得蹊跷,便上去攀谈,得知是这家的妹妹身染恶疾,特地找来几个同村的小伙子抬她去外地看医生的。海瑞派一个衙役暗中跟踪,看到这群人来到一个村子最西头的房屋前,两个人把他们接了过去。海瑞回府后迅速派人去将那伙人抓了起来,从那间屋里搜出了大量金银财宝,后来经审讯得知他们是一伙强盗。返回\n于成龙,字北溟,1617年生于我县下昔乡来堡村。清顺治十八年(1661),45岁的于成龙以副榜贡生出任广西罗城县令,后迁任知州、知府、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在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他关心百姓疾苦,敢于为民请命,生活清苦,廉政勤政,深受百姓爱戴和康熙皇帝赞誉,三次被举“卓异”,成为清初廉政官员的典范。康熙二十三(1684),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病逝,江南民众“巷哭罢市,绘像祀之”。康熙亲撰碑文,称他为“天下廉吏第一”。作为封建官吏,于成龙的思想道德、人生信条固然有着历史的局限性,但他清正廉明、关怀民众的事迹,到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教育意义。返回\n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公元119——244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因住在玉泉山一带,所以又称玉泉居士,契丹人。耶律楚材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出生时,他父感到金的大势已去,取《左传》中“虽楚之才,晋实用之”之典,给他取名耶律楚材。燕京被元军破后,他应召会见成吉思汗,并作为顾问留在朝中。元太宗窝阔台当政后,他任中书令(宰相),为治理国家、维护民族团结、发展经济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n耶律楚材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时,将领们纷纷抢夺金玉财宝,他却收集、保存了许多文集和大量的药材。后来军中疫病流行,这些药材救活了好几万人。1227年,他奉命到燕京整顿秩序。当时京畿之内,许多权势人家的子弟,一到黄昏便驾着牛车出来结伙抢劫,行凶杀人。耶律楚材不畏强暴,不为利害所动,秉公而断,公开斩了十六名这类罪犯,为社会除了大害。他病死后,有人诬陷他藏有私囊,检查以后,发现除了琴阮书画金石遗文之外,别无所有,足见他的清廉。返回\n作业完成本课笔记完成本课练习做好《岳飞》相关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