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习题 7页

  • 19.38 KB
  • 2022-08-22 发布

文言文断句习题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女娲炼石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选自《淮南子》【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断句。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参考答案】1.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参考译文】上古时候,(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天穹的四边忽然毁坏了,九州大地忽然裂开了,使得天不能覆盖万物,地不能普载万物。(这时),熊熊的大火燃烧不灭,浩浩的洪水奔流不息;猛兽从山林里奔跑出来,吞噬善良的人民;鸷鸟翱翔在天空中,攫食老者和弱者。于是女娲熔炼了五色石子去补苍天。(她)斩断大龟的四只足代替天柱,来支撑天空;又杀死兴波作浪的黑龙,以拯救中原的人民;然后把芦苇烧成灰,堆积起来,用以堙塞洪水。苍天补好了,天的四极端正稳固了,洪水干涸了,中原一带的灾祸平息了,恶禽猛兽被诛灭了,善良的人民渐渐从灾难中获得了新生。(二)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注释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③於:同“于”。④鸹:鸱鴞,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断句。\n游日月之外至於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参考答案】1.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参考译文】遂明国全是一片黑暗混沌,那里的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天黑夜。国里有棵名叫遂木的火树,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地那么大。后世有一个圣人,漫游到了日月所照以外的远方,来到此国,休息在这棵大树下。(忽然看见)许多象鸮样的鸟,(在大树的枝叶间)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然的火光发出。圣人于是感悟到了钻木生火的道理,就试用小树枝来钻火,果然钻出火来。于是后人就称为他为燧人。(三)鲤鱼跳龙门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断句。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参考答案】1.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参考译文】龙门山,在黄河以东的地界。禹治洪水来到这里,把山从中凿断,成为一扇门的形状,大约有一里光景。河水从中间汹涌地流下,两岸连车马都不能通行。每年暮春三月,就有无数黄颜色的鲤鱼,从江海和河川争先恐后游到龙门来。一年当中,能够跳上龙门的,不过七十二尾。刚刚跳上龙门,就有云和雨伴随,天火又从后面去烧它的尾巴。尾巴一烧掉,它就真个变成龙了。(四)武王伐纣\n武王伐殷乘舟济河兵车出坏船于河中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所过津梁,皆悉烧之。。【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断句。武王伐殷乘舟济河兵车出坏船于河中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参考答案】1.武王伐殷,乘舟济河,兵车出,坏船于河中。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参考译文】武王伐纣,坐了船渡过黄河。兵车刚用船搬运过河,太公马上命人把船在河里全部毁坏。说:“这回出兵,是太子去为他父亲报仇,大家只有去和敌人拼死奋战,不可存侥幸生还之心!”所过的渡口和桥梁,也都叫人全部烧掉。(五)伯夷、叔齐之死伯夷叔齐①,孤竹②君之二子也。父欲立③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④善养老盍⑤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⑥载木主⑦,号为文王,东伐纣。注释①伯夷、叔齐:二兄弟。伯夷为兄,叔齐为弟。②孤村:殷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到辽宁省朝阳县一带地方。③立:立为继承君位的人。④西伯昌:周文王姬昌,时为西伯,殷代州长称伯。善养老,敬爱收养老人。⑤盍:何不。归:投奔。⑥武王:文王的儿子,名发。⑦木主:木头做的神主牌位。载木主伐纣,表示伐纣是文王王命。【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断句。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参考答案】1.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n【参考译文】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他们的父亲想立叔齐,还没有实现,父亲就死了。叔齐便让伯夷做国君,伯夷说:“(父亲要你做国君),这是他老人家生前的旨意啊!”坚决不肯做国君,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做国君,也随同哥哥逃去。国人只好立中间的一个儿子做了国君。(七)乐以天下,忧以天下①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②,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③?”孟子对④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⑤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⑥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⑦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⑧天下,忧以天下;然⑨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③乐:享乐。④对:回答。臣下回答君主提出的问题叫“对”。⑤非其上:即以其上为非,认为他们的统治不对。⑥民上:人民的统治者。⑦乐:以……为乐,意动用法。⑧以:介词,相当于“把”。⑨然:这样,代词。【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断句。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参考答案】1.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参考译文】齐宜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说:“你们这些贤人也有这样的享受吗?”孟子回答说:“有啊。(您的这种享受)人们得不到,那么就要责怪他们的统治者了。因为得不到(享受)而责怪统治者,是不对的;(但是)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却不能与人民共同享乐,也是不对的。把老百姓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的,老百姓也会把他的快乐当作是自己的快乐;把老百姓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的,老百姓也会把他的忧愁当作启己的忧愁。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做自己的忧愁,这样做了却不能统治天下的,从来没有过啊。”(八)以柔克刚\n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能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断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参考答案】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参考译文】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了,而在能够攻破坚硬的东西中没有比水更加有力量的了,水的攻坚地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替换它。对于柔能胜刚,弱能胜强的道理,普天下没有人不明白,但又没有人甘于柔弱。所以圣人说:“能够承受国人对自己的谩骂和羞辱。才能成为社稷之主;能够承受住国家所遭受的天灾人祸,才能成为天下的帝王。”(九)万事莫贵于义①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②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③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注释①选自《墨予·贵义》。②今:若,如果。③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断句。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参考答案】1.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参考译文】\n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向某人说:‘给你鞋帽,然后砍断你的手足,你干不干?’(某人)一定不干。什么缘故?就是因为鞋帽不如手足可贵。又说:‘给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干不干呢?’(某人)一定不干。什么缘故?就是因为天下不如生命可贵。(但是)为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大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十)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①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②也。向者使③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注释①缁衣:黑色的衣服。②犹是:像这样。③使:假使。【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断句。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参考答案】1.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参考译文】杨朱的弟弟叫布,他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天下雨了,他脱去白色的衣服,穿着黑色的衣服回家来。他家的狗不知道,冲上来对他狂叫。杨布很生气,准备打狗。杨朱劝阻说:“请不要打它啦,你也会像它这样。先前假如你的狗是一身白色出去,又一身黑色回来,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检测练习]阅读语段,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1.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参考答案]1.断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n2.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参考答案]2.译文:张仪停止学业后到各诸侯国游说。他曾陪伴楚国的相国饮酒,后来这位相国发现丢了一块玉璧,他的门客怀疑是张仪偷的,说:“张仪贫困,行为不端,一定是他偷了相国的玉璧。”于是他们一起把张仪抓来,用鞭子打了数百下,但张仪拒不承认也不服气,只得放了他。他妻子说:“唉,你如果不去读书游说,怎么会受到这样的侮辱呢?”张仪对他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张仪说:“这就够了。”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3.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参考答案]3.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