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49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复习\n1.解释加点词写在后面的括号内。(1)年与时驰()(2)意与日去()(3)遂成枯落()(4)四十而不惑()(5)温故而知新()(6)东临碣石()疾行,指迅速逝去。岁月凋落,衰残迷惑,疑惑学过的知识到达,登上\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2)不逾矩(越过)(3)学而时习之(按时)(4)思而不学则殆(疑惑)(5)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6)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7)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8)子在川上(河流)\n(9)人不堪其忧(能忍受)(10)饭疏食(吃)(11)与人期行(约定)(12)下车引之(拉)(13)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14)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15)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16)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修养)\n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尊君在不“不”同“否”(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3)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n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2)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n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1)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2)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n6.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1)而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却)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顺接)(2)不尊君在不(“不”同“否”)多不接世(否定词)(3)日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意与日去(岁月)(4)未若柳絮因风起(如)(5)以可以为师矣(凭借)以观沧海(来)\n7.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说:“一国的军队,可以改变它的主帅;但一个平民百姓,他的志向是不能改变的。”(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习之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是很愉快吗?(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n(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一同走路,在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7)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您同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正午时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n(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成就学业(学有所成)。(1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依靠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n(1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1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会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陋室里,又怎么来得及!(1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们讲论文章的义理。(14)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柳絮因风起舞。\n【古今异义】1、儿女: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2、因: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3、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n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括了谢太傅一家咏雪的背景,精练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因素。\n2、解释加粗的词(1)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2)与儿女讲论文义:谈论(讲解)(3)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n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温馨的氛围。\n4、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哪一个更好呢?说说你的理由。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 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认为“柳絮”一喻好:因为它生动形象,象征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好就好在有意象。(富有诗情画意)\n《咏雪》中对“公大笑乐”有下面三种不同的解释:(1)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2)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3)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n5、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n【古今异义】1、去古意:离开今意:到、往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4、期古意:约定今意:日期5、引古意:拉今意:引用\n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①中:中午②不:“不”同“否”③引:牵,拉。④顾:回头看\n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人称(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n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无信”又“无礼”。\n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n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B)A.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你)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C.路转溪头忽见(“见”同“现”,发现)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n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填写序号)?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敬词有:陛下,令尊,令郎,麾下.③④⑦⑨谦词有敝人,卑职,寡人,足下,老朽①②⑤⑥⑧\n这则故事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朝代)文学家。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言而有信,待人有礼貌。\n8.“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言而无信,待人无礼。)\n9.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聪明、机智的孩子、直率、落落大方的孩子。1.失礼:客人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客人既已认错,元方就应当以宽容之心原谅他,而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2.不失礼:客人“无礼”“无信”在先,元方据理力争,维护家父的尊严“入门不顾”显示了他的气愤,表现元方直率,刚正不阿的性格,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也不应如此求全责备。\n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n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每空1分,共4分)①学而时习之(按时)②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③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④博学而笃志(坚定)\n(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空2分,共4分)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愉快的事吗?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指时光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地向前流去(一去不复返)。\n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2分)A.孔子认为,只要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方法。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D.“四书”指的是《尚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尚书》是五经之一\n四、诫子书(一)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4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n(二)填空(4分)《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他是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故事:孔明借东风、空城计志存高远的座右铭: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n(三)翻译下列句子(30分)1、非宁静无以致远:不能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2、静以修身依靠摒除杂念、干扰来修养身心3、俭以养德依靠俭朴作风来培养品德。4、非淡泊无以明志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5、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6、淫慢不能励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n1、本文作者就做人(修身立志)和学习(治学)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n2、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宁静(静)的力量;“俭以养德”是节俭(俭)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超脱(淡泊名利)的力量;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只有85字,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n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n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n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关系: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明志”,也就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志和学都很重要,二者缺一不可,既要立志,更要学习。\n6、请写出你读过课文后感悟。示例1一个人要想成才成学应该要具备多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示例2一个人要修身养德,就要淡泊名利,培养宁静的心态。\n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条诸葛亮用过的计谋。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计谋: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声东击西、暗渡陈仓、隔岸观火、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擒贼擒王、抛砖引玉、釜底抽薪、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偷梁换柱、指桑骂槐、空城计、反间计、连环计、走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