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00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教學手冊(2016年加強版)第二章文言文學習目標教授文言篇章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文言文的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文字優美、語句精鍊的經典古文,提升理解、分析、判斷及賞析優秀作品的能力。(2)通過賞析經典文章,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了解傳統道德價值觀,拓闊眼界,從而培養良好的個人品性。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文言文字詞以單音節詞為主,行文意簡言賅,當中更有不少的成語故事、名人雋語、著名詩句等,是學習寫作的最佳範文。此外,教師可指出學習文言文經典篇章的另一重點,就是學生可從選篇認識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從而培養良好的個人品性。《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第15頁,共15頁©2016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n文言文教學手冊(2016年加強版)教學策略課堂引入:多元化引入法文言篇章記錄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和文化發展,當中涉及很多經典人物、重要歷史事件、傳統事物及名言典故。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內容,設計不同的課堂引入活動,讓學生通過理解與文章相關的背景資料,培養閲讀篇章的語感,提升學習興趣,從而更容易明白文章的內容大意、中心思想、寫作重點及寫作動機。引入法1:認識經典人物或著名作者示例1羅貫中《楊修之死》:先介紹楊修、曹操這兩位人物,然後着學生比較二人的性格,從而引入楊修被殺的經過。示例2諸葛亮《出師表》:先介紹諸葛亮的背景,然後着學生比較文中諸葛亮的形象及處事態度,跟羅貫中《孔明借箭》中的有何不同,再討論箇中原因。除了篇章中提到的歷史人物外,教師也可從作者入手,尤其是著名文學家,如先秦諸子、三曹父子、竹林七賢、唐宋古文八大家、元曲四大家等,讓學生藉着認識作者的生平,了解其寫作風格及作品特點,有助理解篇章寫作的背景及動機。引入法2:由重要歷史事件說起示例1羅貫中《孔明借箭》:先講解三國時曹操與孫權對壘的歷史背景,然後說明「赤壁之戰」的經過,再引入周瑜想藉造箭一事陷害諸葛亮的動機。示例2蘇洵《六國論》:先講解先秦七國時的形勢,然後說明當時宋朝與遼和西夏的形勢,再引入課文。教師可從整個朝代入手,亦可以從個別的歷史事件、社會制度開始,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篇章的歷史背景,以助他們理解故事的因由、發展及結果,並於最終能夠掌握篇章的中心思想。引入法3:了解名句格言典故示例1李商隱《樂遊原》:先問學生有沒有聽過陳奕迅《夕陽無限好》一曲,然後問他們有否聽過「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句詩,並讓學生解釋這句詩的意思。示例2《論語‧論仁論君子》:先問學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這句話的意思,然後着他們分享有關經驗,再引入課文,講解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標準。教師可以從一句、一段,或一個寓言故事開始,引起學生的注意。有時,他們還可結合生活中的多媒體元素,如流行曲、宣傳口號、電子遊戲、電影、電視劇、互聯網短片、時事新聞等,進行討論,着學生思考這些名句、格言及典故的含義。《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第15頁,共15頁©2016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n文言文教學手冊(2016年加強版)引入法4:從重要傳統事物入手示例1周敦頤《愛蓮說》:先問學生「蓮花」的外形、其外貌讓他們聯想起人們的哪些特徵,然後由教師初步講解「蓮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涵意及象徵,引入課文。示例2張岱《西湖七月半》:先講解「中元節」的由來及風俗,然後提問學生有否遊湖賞月的經驗,引入課文。若篇章的主題或內容涉及中國傳統風俗、科技、藝術、節日、宗教、建築、哲學思想等知識,教師可先簡介相關知識(如特點、由來、發展、影響),然後結合篇章內容作詳細講解,讓學生了解這些傳統事物的文化涵義,積累文化知識。引入法5:暢遊山川名勝示例1范仲淹《岳陽樓記》:先講解岳陽樓的位置及附近的山川景色,以及古代文人墨客遊山玩水的習慣。示例2李白《將進酒》:先利用地圖或短片解說黃河的位置,以及黃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涵意,然後引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詩句。中國古詩文多提及山川名勝,教師講解時,可結合中國地理環境作補充,讓學生對中國各省的地理環境,以及古人遊山玩水的原因及樂趣有更深入的認識,對理解遊記體尤有幫助。引入法6:結合生活處境思考主題內容示例1歐陽修《小人無朋》:先問學生的交友條件,然後着學生與其他同學一起討論條件是否合適,再引入課文,看看歐陽修認為交友應有甚麼條件。示例2陶潛《桃花源記》:先問學生心目中的理想居住環境,然後引入課文,解說陶潛心中的「桃花源」。教師可從現實生活入手,讓學生分享經驗,引導他們明白篇章的內容重點及中心思想,使他們對古人的思想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並反思其現今意義。《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第15頁,共15頁©2016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n文言文教學手冊(2016年加強版)課堂教學策略一:邊提問邊推理內容文言文行文簡練,字詞以單音節為主。教師可通過「邊提問邊推理」的方法,引導學生逐字逐句思考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一般而言,教師可以從以下6個方向提問學生,讓學生逐字逐句了解言簡意賅的文言篇章內容。提問方向1.有/是甚麼?文中提及哪些人物?這些人物有甚麼特徵?作者記述了甚麼事?他對此事有何看法或反應?作者描寫了甚麼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徵?作者提出哪些看法或建議?又提出了甚麼論據作支持?文中主要說明了甚麼?說明對象有何特點?你對作者的觀點有甚麼看法?2.為甚麼/為何?某某為何要這樣做?目的是甚麼?作者為甚麼描寫這些景物?藉此抒發了甚麼感受?作者為何對事件有此反應?作者詳寫此事而略寫其他事情的原因是甚麼?作者為何會提出這個觀點?為甚麼有人反對作者的看法?作者游說對方接納自己的建議或看法的原因何在?作者說明這些事物的目的是甚麼?3.誰?誰人最後能達到目的?或得到勝利?作者游說的對象是誰?誰人提出此想法或觀點?這裏(文中所涉及的人稱代詞)所指的是誰?《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第15頁,共15頁©2016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n文言文教學手冊(2016年加強版)提問方向4.有何含意?這個字詞是甚麼意思?屬甚麼詞性?這個字詞於文中或段落中有何含意?這個句子的真正意思是甚麼?5.分別在哪?對於此事,某某的反應跟其他人有何不同?原因何在?這景物跟其他景物有甚麼不同?這種「樂」跟篇首提到的「樂」有何分別?兩文運用了哪些不同的寫作手法?效果有何不同?6.怎樣的/如何?人物如何達到他的目的?事件的經過是怎樣的?事件的結果如何?作者運用了甚麼方法記述事件?作者描寫的景物是怎樣的?作者怎樣描寫這些景物?從記述的片段或描述的景物可見,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作者運用了甚麼方法論證其觀點?又提出甚麼理據作支持?作者運用了甚麼方法說明這事物?達到甚麼效果?《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第15頁,共15頁©2016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n文言文教學手冊(2016年加強版)示例1(見《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中一上單元五)魯人徙越韓非邊讀邊提問(閱讀能力:複述、解釋、重整、伸展)魯人身善(「善」字何解?)織屨(「屨」字何解?魯人擅長甚麼?),妻善織縞(「縞」字何解?魯人妻子擅長甚麼?),而欲徙於越(他們想做甚麼?為甚麼他們有此想法?)。或謂之曰:「子必窮(「窮」字是甚麼意思?)矣!(其他人有甚麼反應?)」魯人曰:「何也?(「也」字表達了甚麼語氣?)(魯人的提問表示了甚麼?)」曰:「屨為履(「履」字何解?)之也,而越人跣(「跣」字何解?)行,縞為冠(「冠」字何解?)之也,而越人被髮(越人的生活習慣是怎樣的?)。以子之所長,游(「游」字何解?)於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乎」字是甚麼意思?)」魯人不應,攜妻之(魯人聽後有何反應?)(這個「之」跟「以子之所長」的「之」字意思相同嗎?有何分別?)越。居三月,悄愴而返(魯人結果怎樣?這表示了甚麼?)。延伸提問(閱讀能力:伸展、創意)照顧差異‧假如學生能力稍遜,可刪去題4及5,並集中處理古漢語知識。‧假如學生能力較佳,可將題4及5改成小組討論,並額外提供韓非子的其他寓言故事,如《韓非‧五蠹》「守株待兔」、《韓非‧外儲說左上》「買履信度」。1.你覺得魯國夫婦的想法有何問題?2.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說明甚麼道理?3.你會如何幫助魯國夫婦在越國維生?4.這篇作品反映了韓非的甚麼思想?5.從這篇作品可見,韓非的寫作風格是怎樣的?6.認識本篇的古漢語知識:(1)文言詞匯—一詞多義(2)文言虛詞—矣、也、乎(3)文言句式—判斷句、疑問句《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第15頁,共15頁©2016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n文言文教學手冊(2016年加強版)示例2齊人有好獵者呂氏春秋邊讀邊提問(閱讀能力:複述、解釋、重整、伸展)1齊人有好(「好」字何解?)獵者,曠日(「曠日」是甚麼意思?)持久而不得獸(結果如何?)。入(「入」哪兒?)則媿(「媿」字何解?)其家室(「家室」指誰人?),出(「出」哪兒?)則媿其知友州里(「知友州里」包括甚麼人?)(齊人有何感受?為甚麼?)。惟(「惟」字何解?)其所以不得之故(「故」字何解?),則狗惡(「惡」字何解?)也(齊人認為自己為何會失敗?)。欲得良狗(「良狗」指甚麼?),家貧則無以(齊人認為得不到「良狗」的原因是甚麼?)。於是還疾耕(齊人想到以甚麼方法解決問題?),疾耕則家富,家富則有以求良狗,狗良則數(「數」字何解?)得獸矣。田獵(「田獵」是甚麼意思?)之獲常過人矣(最後齊人所得如何?)。2非獨(「獨」字何解?)獵也,百事也盡然(作者有何總結?)。延伸提問(閱讀能力:伸展、創意)1.在打獵失敗後,齊人的心情有何變化?2.齊人最終成功的原因是甚麼?3.齊人的性格是怎樣?他有甚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4.作者借這故事說明甚麼道理?你認為此道理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嗎?試舉例說明。5.認識本篇的古漢語知識:(1)文言詞匯—通假字、詞類活用(2)文言虛詞—矣、也《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第15頁,共15頁©2016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n文言文教學手冊(2016年加強版)示例3賣炭翁白居易邊讀邊提問(閱讀能力:複述、解釋、重整、伸展)苦宮市(宮市是甚麼?)也。1賣炭翁(老翁是做甚麼的?),伐薪燒炭南山中(在南山做甚麼?)。滿面塵灰煙火色(臉上有甚麼?),兩鬢蒼蒼(兩鬢是怎樣的?反映了甚麼?)十指黑(十指又是怎樣?反映了甚麼?)。賣炭得錢何所營(「營」字何解?)?身上衣裳口中食(怎樣用賺到的錢?)。可憐身上衣正單(為何只穿單衣?),心憂炭賤願天寒(心憂甚麼?為何會心憂?)。2夜來城外一尺雪(城外情況怎樣?表示當時天氣怎樣?),曉(「曉」字何解?)駕炭車輾冰轍(在做甚麼?)。牛困人飢日已高(牛和人的情況怎樣?說明了生意怎樣?),市南門外泥中歇(在何處休息?為何在這裏休息?)。3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指誰?)白衫兒(指誰?)。手把文書(手上拿着甚麼?)口稱勅(說了些甚麼?),車叱牛牽向北(他們做甚麼?這表示了甚麼?)。一車炭重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老翁心裏想甚麼?)。半疋紅紗(是甚麼?有多少?)一丈綾(是甚麼?有多少?),繫向牛頭充炭直(「直」字何解?)。延伸提問(閱讀能力:伸展、創意)1.作者所刻畫的老翁形象是怎樣的?2.從詩中可見,宮使購買木炭時的態度如何?3.這篇作品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情況?4.賣炭翁被宮使取走一大車炭後,心中有何感想?5.試評價作者運用對比手法突出主題的效果。《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第15頁,共15頁©2016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n文言文教學手冊(2016年加強版)1.作者藉本詩表達了甚麼思想感情?2.試劃分本詩的段落層次,並寫出各段落大意。《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第15頁,共15頁©2016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n文言文教學手冊(2016年加強版)策略二:多角度反思品德情意及文化涵要文言篇章承載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他們對人生、事物、家國的情懷,但因時代不同,學生感覺會較陌生。故此,教師可結合現代生活處境,引導學生了解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反思當中所蘊含的文化涵要。這既能深化學生對篇章中心思想的了解,亦可培養學生的品德情意,拓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在備課時,教師亦可按個別選篇的內容、篇章學習重點及學生能力等,確定品德情意及文化涵要的重點。品德情意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品德情意的學習重點分為「個人」、「親屬/師友」及「團體/國家/世界」三個層面。1.「個人」層面的主要要求是人格的優化;(1)自我尊重:愛惜生命、知恥、自愛、自重、不自欺(2)自我節制:不沉溺物慾、情緒有節(3)實事求是:承認事實、重視證據、勇於探索(4)認真負責:重視責任、不敷衍苟且、知所補過(5)勤奮堅毅:努力不懈、貫徹始終(6)專心致志(7)積極進取:取法乎上,盡其在我(8)虛心開放:了解自己不足,欣賞別人長處(9)曠達坦蕩:了解客觀限制、懂得面對及處理挫折失敗(10)美化心靈:欣賞自然、藝術,享受閒適、寧靜、淡泊2.「親屬/師友」層面是自親及疏,由親愛家人做起,以至關心日常生活所接觸的其他人;(1)尊重別人:尊重對方權利、感受(2)寬大包容:接納多元觀點、容忍不同意見、體諒寬恕(3)知恩感戴:知所回餽(4)關懷顧念:尊敬長輩、友愛同儕、愛護幼小(5)謙厚辭讓(6)重視信諾3.「團體/國家/世界」層面則再推己及人,涵蓋整個社會羣體,發揮民胞物與的精神。(1)心繫祖國(2)守法循禮:遵守法律、有公德心、尊重社會規範(3)勇於承擔:履行義務、盡忠職守、有使命感、具道德勇氣《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第15頁,共15頁©2016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n文言文教學手冊(2016年加強版)(4)公正廉潔(5)和平共享:團結合作、和平共處(6)仁民愛物:尊重生命、珍惜資源、愛護環境文化涵要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至於文化內容方面,可通過以下三方面入手:1.物質方面:指人類創造的文明,例如飲食、器物、服飾、建築、科學技術、名勝古跡等。2.制度方面:指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制度、規範,例如民俗、禮儀、宗法、姓氏、名號、交通、經濟、政治、軍事等。3.精神方面:指物質和制度文化形成時所產生的精神活動和結果,例如哲學、宗教、倫理道德、教育、文學、藝術等。課堂應用1:掌握與品德情意有關的內容重點學生必先掌握篇章的內容重點、中心思想和主旨,才能進一步反思作品中的品德情意或文化涵義。示例《呂氏春秋.齊人有好獵者》(策略一示例2)一文中,學生可從齊人努力解決捕捉不到獵物一事,明白到人若遇到困難,先要找出背後的原因,並設法對症下藥,努力改善,才能解決問題。教學建議:(品德情意:堅毅精神)→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齊人的性格特質,並從齊人努力不懈尋找方法解決問題的一事中,了解他擁有努力不懈、貫徹始終的堅毅精神。→教師亦可着學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如何體現此精神。課堂應用2:從學生生活經驗入手教師宜在課堂營造開放的氣氛,讓學生通過討論和思考,反思自己平日的言行,建立正面的價值觀,並付諸實踐。教師宜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將篇章帶出的品德情意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拉上關係。示例白居易《賣炭翁》(策略一示例3)教學建議:(品德情意:關懷顧念)→教師可着學生分享有否遇過類似賣炭翁般生活艱苦的人,以及對他們有何觀感。→教師亦可派發有關低下階層生活的剪報,着學生分組討論剪報提及的人物與賣炭翁的遭遇有何異同,以及有何具體行動幫助低下階層人士。→通過以上活動,教師可培養學生關懷顧念他人的需要,讓他們對社會更有承擔。《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第15頁,共15頁©2016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n文言文教學手冊(2016年加強版)課堂應用3:不同篇章的比較教師可通過比較不同篇章的內容,引導學生將學習到的品德情意應用在不同的處境中。示例韓非《魯人徙越》(策略一示例1)和《呂氏春秋.齊人有好獵者》(策略一示例2)教學建議:(品德情意:堅毅精神)→教師可着學生討論魯人和齊人的處事方法的異同,並判斷何者更值得倣效。→教師亦可着學生發揮創意,設想若齊人遇到魯人所面對的困難,以及齊人的解決方法;並作2分鐘短講,分享有關方法。→以上活動可讓學生思考堅毅不屈、做事對症下藥的重要。課堂應用4:背誦名句講解這些內容後,教師除了可要求學生背誦選篇的佳句外,還可要求他們記誦篇章內的典故、經典人物、重要歷史事件及傳統事物等。這能有助學生積累知識,日後更容易理解不同的文言篇章。此外,教師可要求學生背默佳句或成語,計作日常課業分數;或以加分形式,鼓勵學生在寫作或說話時運用。策略三:熟讀古漢語基礎知識學生若要讀懂文言篇章,必須對文言詞匯和句式有一定的認識。因此,教師在講解篇章內容時,亦可教授學生文言詞匯和句式的特點,以提升他們解讀文言字詞的能力。古漢語基礎知識學習重點以下為一般初中學生須掌握的古漢語基礎知識,大致可分為文言詞匯和文言句式兩大類:文言詞匯單音節詞人稱代詞一字多音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名詞活用為動詞)通假字古今詞義的不同虛詞:者、乃、之、為、安、雖、耶、耳、而、則、何、矣、也、此、所、焉、夫、其、或、哉、嗟乎、乎、是、兮、以、於文言句式省略句(主語省略、介詞省略、賓語省略)判斷句《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第15頁,共15頁©2016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n文言文教學手冊(2016年加強版)倒裝句(謂語前置、定語後置、賓語前置)被動句否定句疑問句方法一:隨篇隨教若教師選擇在篇章教學後,單獨講解文言詞匯或句式的定義和用法,並列舉數個例子,學生只能割裂地學習古漢語基礎知識。當學生在另一篇文言篇章遇到此句式時,他們卻未必能即時運用所學,理解該句的意思,因此,教師宜將古漢語基礎知識融入篇章教學中。示例韓非《魯人徙越》(策略一示例1)以《魯人徙越》為例,古漢語知識學習重點包括:(1)文言詞匯—一詞多義(2)文言虛詞—矣、也、乎(3)文言句式—判斷句、疑問句→在運用「邊提問邊推理內容」方法時,教師可同時向學生說明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知識。例如「而越人跣行」中的「行」字有「行走」、「實行」、「品行」、「行軍」等意思,而按文意推測應解作「行走」。→通過以上方法,學生便能結合上文下理,自然掌握字詞的意義,留下較深印象。方法二:比較異同示例韓非《魯人徙越》(策略一示例1)→當文章出現重覆使用的字詞,教師可着學生比較該字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以「也」字為例,教師可列出「何也」、「屨為履之也」、「縞為冠之也」三句,並要求學生分辨「也」字在句中的不同語氣。→這樣,教師便能善用篇章,豐富古漢語基礎知識的教學。方法三:積累知識通過精讀不同的經典文言篇章,反覆累積、重温文言詞匯和句式,學生才能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語感,掌握文言文的解讀方法。在講解篇章時,教師無須受制於學習重點,並應按照篇章的重點內容,與學生重温已學的文言詞匯或句式,藉以鞏固學生的古漢語基礎知識。示例《呂氏春秋.齊人有好獵者》(策略一示例2)若學生已學過「其」字的用法,教師可要求他們分辨「入則媿其家室」、「惟其所不得之故」中的「其」字是屬於代詞、語氣助詞或副詞。當學生累積足夠的古漢語基礎知識,便能理解文章中字詞的意義,重整句子,進而理解段意,把握文章的主旨。其後,他們亦將更有信心和能力閱讀課外的文言篇章,輕鬆解答文言閱讀理解的題目。《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第15頁,共15頁©2016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n文言文教學手冊(2016年加強版)延伸及比較:觸類旁通,縱橫延展當學生掌握理解文言篇章的基本方法後,教師可多鼓勵他們廣泛閱讀文言篇章,擴闊閱讀層面和加深閱讀深度。通過多讀多理解多思考,學生自能進一步提升閱讀文言篇章的興趣和能力。方法有二:方法一:觸類旁通教師可選取同一主題或文體的文言篇章,着學生分析比較作品的內容和思想感情,主題可包括親情、友情、愛情、故鄉家國、景物、為人處世的態度等,文體則可以是寓言、遊記、傳、記、議論文等。示例1:相同主題照顧差異若學生能力較佳,第3題可改為「綜合三篇作品,古人的友情觀是怎樣的?試結合生活事例,評價古人的友情觀是否仍適用於現今社會。」讓學生對「友情」在中國傳統觀念中的承傳與轉變有所反思。以「友情」為主題,要求學生分析比較劉義慶《荀巨伯遠看友人疾》、李白《送友人》和杜甫《客至》。延伸提問(閱讀能力:伸展、比較)1.作品中的主角在甚麼場合與朋友會面?2.作品流露了他們對朋友的甚麼感情?哪一篇最令你感動?為甚麼?3.試綜合三篇作品的內容,說明古人的友情觀。示例2:相同文體以「遊記」為主題,學生比較同為遊記的蘇軾《記承天寺夜遊》和張岱《西湖七月半》。延伸提問(閱讀能力:伸展、比較)1.試分析兩文作者運用了哪些相同的描寫方法,並說明此方法對感情表達有何效果。2.兩文作者都能遇到他們的知音人嗎?為甚麼?3.試比較兩文作者出遊時心情的異同。《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第15頁,共15頁©2016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n文言文教學手冊(2016年加強版)方法二:縱橫延展教師可以「時間」為主軸,選取文學體裁相近的文言篇章,讓學生認識更多同類型體裁的經典古文的發展概況、作品題材、寫作特點、風格流派及文學地位。教師亦可以「作者」為主軸,着學生閱讀同一位作者的不同作品,通過分析及比較,加深對這位作者的作品題材、寫作風格、作品特點及文學地位的認知。教師更可以「同一時代」為主軸,着學生閱讀同一時代中幾位不同作者的作品,並加以比較,從而多角度理解同一時代不同作品的特點,掌握該時代的文學作品風格。示例1:文學體裁發展《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延伸提問(閱讀能力:伸展、比較、評價)1.兩篇作品分別屬於哪一種文學體裁?在體例上有何分別?2.兩篇作品描述了甚麼情景?作者借此抒發了甚麼感情?試比較之。3.試比較兩篇作品的抒情手法,並評價其效果。4.哪一首作品較能打動你?試加以說明。示例2:同一作者的作品陶潛《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歸園田居》延伸提問(閱讀能力:伸展、比較)1.你認為五柳先生適合生活在《歸園田居》所描述的環境嗎?試加以說明。2.綜合三篇作品的內容,寫出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生活。3.你認為現代人能享受作者所嚮往的生活模式嗎?試結合生活事例說明之。示例3:同時代作者的作品杜甫《春望》、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延伸提問(閱讀能力:伸展、比較)1.寫出三首作品的抒情對象。2.試以三首作品為例,說明「重情是中國文化的重要部分」。3.現今通訊、交通科技發達,你認為現代人仍會因與親人分隔異地,未能跟對方聯絡而感到痛苦嗎?試略加說明。《初中中國語文》(第二版)第15頁,共15頁©2016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