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00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阅读专题盐城中学期初检测试卷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杨龟山先生行状宋·吕本中先生讳时,字中立,姓杨氏,世居南剑将乐县北之龟山。其先本蜀人,唐初徙居江州湖口,次居河南开封府顾释县。先生八九岁能赋诗,人咸异之。弱冠时游于邵武学,有声,确然以道学自任。年二十三,膺太学荐,遂登徐铎榜进士第。先生名时,字中立,姓杨,世代居住在南剑州将乐县北的龟山。他的祖先本是蜀人,唐朝初年迁居江州湖口,又迁居河南开封府顾释县。先生八九岁能吟诗作赋,人们都认为他特别。成年时他到邵武游学,很有声望,坚定地以传播理学为己任。二十三岁时,先生接受太学的举荐,于是考中了徐铎榜的进士。哲宗即位,时天下翕然共趋王氏之学。先生独斥其不知道,妄以私智曲说眩瞀学者耳目。先生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时丞相蔡京客张觷,言于京曰:“今天下多故,事至此必败,宜急引旧德老成置诸左右,庶几犹可及。”问其人,以先生对。京因荐之。哲宗即位,当时天下人都一致称颂、追随王安石的经学。只有先生斥责他们并不明白王氏之学,胡乱地以个人偏见、邪辟的言论迷乱求学者的耳目。先生安心在州县任职,不曾追求名誉和地位,但声誉名望日益高涨,四方人士不远千里前来跟从先生学习,号为龟山先生。当时丞相蔡京的门客张觷,对蔡京说:“如今天下多变故,事情到这样的地步必然失败,应当立即援引德高望重的人在皇帝身边,或许还来得及。”蔡京问具体人选,张觷举荐了先生。蔡京于是推荐了先生。寻,上疏请复祖宗旧法,除熙宁以来新政;太学生伏阙,乞留李纲、种师道,军民从之者数万人。执政虑其生乱,公言:“士民伏阙,诟骂大臣,发其隐慝。出于一时忠愤,非有作乱之心,无足深罪。李邦彦首画遁逃之策,捐金割地,质亲王以主和议,罢李纲而纳誓书;李邺奉使失辞,惟虏言是听。此二人者,国人之所同弃也。今敷告中外,乃推平贼和议之功归二人者,非先王宪天自民之意,宜收还榜示,以慰人心。”\n不久,先生上疏请求恢复祖宗原有的法规,革除熙宁以来的新政;太学生们拜伏于宫阙下上书请愿,要求朝廷恢复李纲、种师道的原职,跟从情愿的军民有数万人。当权者担心他们发生暴乱,先生说:“学生百姓上书请愿,诟骂大臣,揭发他们不可告人的罪恶,这是出于一时的忠愤之心,并没有作乱的心思,不值得过分怪罪。李邦彦是第一个谋划逃跑的策略的人,舍弃钱财划割土地,以亲王作人质来主张和议,罢免李纲来接收盟约;李邺奉命出使却言辞失当,只听从敌人的话。这两个人,都是国人共同唾弃的人。现在向朝廷内外宣告,却将平定外贼和议的功劳归属于这两个人,这不是先王平反来自百姓的冤情的本意。应该收回成命张榜告示,来抚慰人心。”高宗即位,初以先生为工部侍郎。陛对,言:“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上然之,除兼侍讲。未几,以老疾求去。乃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先生在东郡,所交皆天下士。后奉祠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东南学者推先生为“程氏正宗”。高宗即位,起初让先生任工部侍郎。在皇帝召对时他说:“圣明贤德的君主,没有不重视学典学的。”皇上赞同他的话,授予他兼侍讲的职务。不久,他以年老有病为由请求离职。于是诏令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先生在东郡时,结交的都是天下名士。后来告老还乡,只领俸禄,徜徉于林泉之间,把著书讲学当作自已的主要事务,东南学者尊崇先生为“程氏正宗”。先生天资仁厚,宽大能容物,幼丧母,哀毁如成人。事继母尤谨。本中尝闻于前辈长者,以为明道先生温然纯粹,终身无疾言遽色,先生实似之。自二程推明圣学,学者日广。然传之久,往往失旨趣,支离泛滥。先生推己遇物,为之折衷,轻重先后,如鉴之照形,度之量物,无毫发差者。自崇宁、大观以后,先生名望益重。陈公瓘、邹公浩皆以师礼事先生,而胡公安国诸人实传其学,圣人之道为不坠也。然先生歉然,未尝自满。世之学者有志于善,睹先生所以事师交朋友,可以为法矣。先生天生仁慈宽厚,胸怀宽大能容纳众人。先生幼年丧母,悲伤异常而毁损其身,如同成人。侍奉继母特别谨慎。我曾经从前辈长者处听得,说明道先生性情温和,精纯完美,一辈子从不粗暴急躁,龟山先生实在很像他。自从程颢和程颐推广他们的学问以来,学者日益增多。然而传得久了,逐渐失去要旨,支离破碎,到处扩散。先生用自己的思考去推究程氏学说,调和各种说法,分清它们的轻重关系和先后次序,如同用镜子照物体的形状,用量器计量物件,没有丝毫的差错。自崇宁,大观以后,先生的名誉和声望日益加大。陈瓘\n、邹浩都以老师之礼尊奉先生,而胡安国等人实际传承了先生的学问,程氏理学才不至于失传。但先生显得很惭愧,不曾自满。世上求学的人想成为美善的君子,可看先生怎样对待老师结交朋友,可以以他为榜样了。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妄以私智曲说眩瞀学者耳目曲:邪僻不正B.捐金割地捐:捐献C.今敷告中外敷:宣告,陈述D.终身无疾言遽色遽:严厉的【答案】B.捐,舍弃。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时年少时聪颖好学,八九岁就能吟诗作赋,得到人们的称赞,成年时在邵武游学,以传播理学为己任。B.杨时在担任地方官吏时,声誉名望日益高涨,四方人士不远千里前来跟从先生学习;他还多次上书谏言,得到皇帝认可。C.杨时对理学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体系,被人称为“程氏正宗”。D.杨时在侍奉老师和交朋友方面,可以作为后人的榜样,但作者遗憾他的思想学问没能得以传承。【答案】D.“作者遗憾他的思想学问没能得以传承。”无中生有,在文中找不到判断依据。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天下多故,事至此必败,宜急引旧德老成置诸左右,庶几犹可及。(5分)如今天下多变故,事情到这样的地步必然失败,应当立即援引德高望重的人在皇帝身边,或许还来得及。(故、旧德老成、诸、庶几、及,各一分)(2)质亲王以主和议,罢李纲而纳誓书;李邺奉使失辞,惟虏言是听。(5分)以亲王作人质来主张和议,罢免李纲来接收盟约;李邺奉命出使却言辞失当,只听从敌人的话。(质、誓书、失辞、惟虏言是听,句意通顺,各1分)8.杨时在传承程氏理学方面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4分)杨时以自己独立的思考去推究程氏学说,调和各种说法(1分),理清关系,建立体系(1分),著书讲学(1分),准确地阐发并传承程氏理学(1分)。扬州中学开学质量检测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黄家贼事宜状韩愈\n臣去年贬岭外刺史,其州虽与黄家贼不相邻接,然见往来过客,并谙知岭外事,或人所说至精至熟。其贼并是夷獠,亦无城郭可居,依山傍险,自称洞主。衣服言语,都不似人。寻常亦各营生,急则屯聚相保。比缘邕管经略使多不得人,德既不能绥怀,威又不能临制,侵欺虏缚,以致怨恨。近者征讨,本起于裴行立、阳旻。此两人者,本无远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亦缘见贼未屯聚之时,将谓单弱,立可摧破,争献谋计,惟恐后时。朝廷信之,遂允其请。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倘皆非虚,贼已寻尽。至今贼犹依旧,足明欺罔朝廷。邕容两管,因此凋弊,十室九空,百姓怨嗟。阳旻、行立,相继身亡,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阳旻、行立,事既已往,今所用严公素者,亦非抚御之才,不能别立规模,依前还请攻讨。如此不已,臣恐岭南一道,未有宁息之时。昨者并邕容两管为一道,深合事宜。然邕州与贼逼近,容州则甚悬隔。其经略使若置在邕州,与贼隔江对岸,兵镇所处,物力必全。一则不敢轻有侵犯,一则易为逐便控制。今置在容州,则邕州兵马必少,贼见势弱,易生奸心。伏请移经略使于邕州,其容州但置刺史,实为至便。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羁旅,疾疫杀伤。臣自南来,见说江西所发共四百人,曾未一年,其所存者,数不满百。岳鄂所发都三百人,其所存者,四分才一。续添续死,每发倍难。若令于邕容侧近召募添置千人,兵士皆便习。长有守备,不同客军,守则有威,攻则有利。自南讨已来,贼徒亦甚伤损。察其情理,厌苦必深。大抵岭南人稀地广,贼之所处,又更荒僻。假如尽杀其人,尽得其地,在于国计,不为有益。容贷羁縻,比之禽兽,来则捍御,去则不追,亦未亏损朝廷事势。以臣之愚,若因改元大庆,赦其罪戾,遣一郎官御史,亲往宣谕,必望风降伏,欢呼听命。仍为择选有材用威信、谙岭南事者为经略使,处理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有删改)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德既不能绥怀绥:安抚 B.足明欺罔朝廷罔:陷害C.一则易为逐便控制逐便:乘便D.容贷羁縻,比之禽兽容贷:宽恕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能了解黄家贼事情和百姓情况是因被贬岭外做州刺史,亲涉其地。B.韩愈认为严公素其人不是能安抚控制局势的人物,也未另立章程办法。C.韩愈听说江南西道所征发的士兵共四百人,不到一年,所剩不足百人。D.韩愈认为体察他们的人情事理,黄家贼也必定深深厌烦以为苦事。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4分)▲▲(2)仍为择选有材用威信、谙岭南事者为经略使,处理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4分)▲▲8.韩愈对于黄家贼事宜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5分)▲▲二、文言文阅读(18分)5.B(罔:欺骗)6.A(从文中看韩愈未亲涉其地,岭外的事情和百姓情况是他从来往客人口中听说的。)7.(1)这实在是由于他们自己求取功劳赏赐,(从而)制造(导致)战争的事端,人神共同仇恨他们,以此招致祸患。(4分。邀,造作兵端,嫉,殃咎。1点1分)\n(2)接着替(他们)选择有才干(才能)、有威信(威望信誉)、又熟悉岭南情况的人做经略使,处理事情适当(得当适宜),当然永远不会再有侵扰背叛朝廷的事件(发生)。(4分。材用、谙、得宜、侵叛,各1分)8.①慎重择人;②经略使府设在邕州;③就近征调士兵;④采用宽容怀柔政策(以防御为主,不主动出击);⑤趁机招抚并设经略使。(1点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黄家贼事宜状韩愈我去年被贬做岭南潮州刺史,潮州虽与黄家贼所在地不相接邻,但也常见往来的过客,他们都熟知岭南的事情,有人讲起来最为精确详熟。黄家贼都是西南的少数民族,他们也没有城镇可以居住,只是依山险之地居住,自称为洞主。他们所穿衣服、所使用的语言,都不像我们普通人。平时他们也是各干各的事情,遇到紧急情况就聚集在一起互相保护。近来因为邕管经略使多不得人心,既不能以恩德安抚百姓,又不能用武力监临控制,侵扰欺凌,俘获捆绑,以此招致黄家贼极大的怨恨。近来对黄家贼的征讨,本起于裴行立和阳旻二人。这两个人,本来就没有深谋远虑,其本意只在求得功劳和赏赐而已。也因为看到黄家贼没有集结时的情况,认为他们势力单薄软弱,很快就可以被摧毁,所以他们争着向朝廷呈献消灭黄家贼的计谋,都惟恐自己落后了。朝廷听信了他们的话,于是就答应了他们的讨伐请求。自从他们出兵讨贼以来,时间已过两年,他们前后向朝廷报告的杀死和俘获的人数,总计也不下一两万人。倘若他们所报的数字都不是虚假的,那么黄家贼已经不久将被消灭净。可是至今黄家贼还依旧存在,足以说明裴行立和阳旻是在欺骗朝廷。邕管和容管因为这而衰败,使得十室九空,百姓们哀怨叹息。阳旻和裴行立已相继死去,这实在是由于他们自己求得功劳赏赐,从而制造导致战争的事端,人神共同仇恨他们,以此招致祸患。阳旻和裴行立之事已经成为过去,如今任用的严公素其人,也不是能安抚控制局势的人物,他不能另立一套章程办法,只是依照前任的做法还请求攻打讨伐。这样继续下去(不停止),我真担心整个岭南道,不会有安宁平静的时候。近来朝廷将邕管和容管合并成一道,这是非常符合事理的。然而,邕州和黄家贼相接近,容州则与黄家贼相距甚远。其经略使府署如果设在邕州,和黄家贼隔江相对,军府的所在地,财物和人力一定齐备:一方面贼人不敢轻易进犯;另一方面也容易顺便对局面加以控制。如今将经略使府设置在容州,那么邕州的兵马必然减少,贼兵看到官兵势力薄弱,容易产生奸邪的念头。我恳请将经略使府署移至邕州,在容州只设置州刺史,这实在是极为便当之事。近来从各道征发的南讨兵马,大都不熟悉这里的山川形势,不服当地水土,士兵远离家乡寄居异地,又受疾病瘟疫和战争杀伤之苦。我从南方归来,听说江南西道所征发的士兵共有四百人,还不到一年,所剩下的已经不足百人。岳州和鄂州所征发的均为三百人,至今所存,也仅四分之一。陆续增兵,陆续死亡,致使每次征调军队都加倍困难。如果在邕州和容州附近就地召募增加千人,士兵们都方便熟悉。这样,长期有人守备,不同于外地调来的军队,防守则有威慑力量;进攻则有便利条件。自从朝廷征兵南讨以来,黄家贼的伤亡损失也很惨重。体察一下人情事理,黄家贼也必定深深厌烦以为苦事。大致上岭南地广人稀,黄家贼所在的地方,更加荒凉僻远。假如朝廷把黄家贼全部杀光,全部占领其土地,对于国家来考虑,不算是一件有益之事。(对他们应该)宽容怀柔,把他们看作禽兽,他们来侵扰,我们就抵御一下;他们逃跑了,我们也不去穷追不舍,这样也不损害朝廷(在这个问题上所保持)的态势。凭我的愚昧之见,如果趁着朝廷改元的盛大庆典,赦免黄家贼的罪过,派遣一位郎官或御史,亲自去宣布皇帝的赦令(晓之以理),黄家贼必然会闻风归顺,欢呼雀跃,听从朝廷命令。接着替他们选择有才干、有威信、又熟悉岭南情况的人为经略使,处理适当\n,自然永远不会再有侵扰背叛朝廷的事件发生。南师附中天一中学海门中学淮阴中学期初联考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赠张别驾序归有光张侯自尚书秋官郎,出判苏州。会其属县昆山之令阙,来署其事。未逾月,新令且至,吾党之士,为会于玉山之阳,邀侯为一日之欢,盖莫不戚然于侯之去者。噫!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不亟也。若侯之不鄙夷吾人,与吾人之所以爱侯者,可谓有情矣。吏之来,皆四海九州之人,无亲知之素。一旦以天子之命,卒然而相临如是者,岂法度威力之所能为哉?夫亦恃其有情以相爱而已。今或自谓其能制百里之死生,法度威力之可以为,视其人漠然,而独行其恣睢之意,则今世之俗吏类如此也。侯为人慈爱恺悌,可以望而知其情。故不逾月,而县之士民,无不爱且慕焉。嗟夫!吾县之人,力耕以供赋贡。曲事天子之命吏,盖亦无所不至。虽骈死敲扑之下,未尝敢有疾怨之心,独于是非之实有不能昧者,而见于里巷之歌谣也。盖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若《十月之交》、《雨无正》,虽幽厉之虐,不能绝也。今大吏或相与比于上,不曰吏之无良,然且诟詈吾人,以为风俗之薄恶。夫二百年仁孝忠厚之俗,奚至于今而独恶耶?方侯之视事,即有倭寇之警。贼自滨海深入百里,络绎城下,侯以安静镇之。虽在倥偬之际,不肯因循旧弊,以扰于民。自前年贼至,而县常先时塞门,又严缒城之禁。小民斗米束菜,悉为吏卒所苛取。近郊之人,扶老携幼,望门而呼,城上莫有应者,独坐视其宛转于锋刃之下。且日钩取疑似之人,以为贼谍而屠刳之。盖冤苦无诉之民,有不独死于贼手者矣。如前之为,今岁皆无之。则贤人君子之所至,岂必其岁月之久!如时雨之沾溉于物,岂有涯哉?夫然后知侯之所以非今之俗吏。而期月之间,吾人爱慕之深如此,则夫知吾县风俗之不薄者,亦莫如侯。余故乐为道之云。侯名牧,辛丑进士,山阴人。(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一,有删改)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来署其事署:代理B.侯为人慈爱恺悌恺:和顺C.且日钩取疑似之人钩:牵连D.无亲知之素素:旧交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侯在昆山任上深得民心,离任之际,归有光和朋友们特地在玉山之南邀请他聚饮,席间所有人无不为张侯的离任而伤感。B.昆山百姓耕种努力,认真完税,勤心侍奉皇帝派来的官员,对于官员的恶行也都隐忍且无任何发泄之举。C.归有光认为,现在的有些无良官员动不动就说地方民风浮薄丑恶,对地方仁孝忠厚的民风积淀视而不见,实在令人气愤。D.张侯治理昆山虽然时间很短,但百姓爱戴仰慕,归有光认为张侯深深了解昆山民风民俗并不浮薄。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n(1)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不亟也。(5分)(2)盖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5分)8.文中张侯应对倭寇不肯因循“旧弊”?请简要概括“旧弊”有哪些。(4分)5.C6.B7(1)人之间的交往,经历过很长的岁月却未必彼此友爱。哪里只是不能互相友爱,有的(甚至)厌烦了那长时间的往来,想要离开只怕不能赶快(做到)。【评分建议】1句1分(2)孔子编删《诗经》三百篇,赞美的诗歌只有一成,意在讽刺的却有九成,(正是)用来疏导百姓的情感,使百姓说出他们的心声。【评分建议】第二句2分,其他每句1分。8.(1)在倭寇来犯前就封闭城门严禁外出(2)掠夺百姓仅剩的粮米菜蔬(3)坐视不理城外百姓呼救(4)抓捕残忍杀害可疑的人【评分建议】1点1分江都中学、扬中高级中学、溧水高级中学期初联考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以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于四五,卒之付御史决。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n(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将论囚论:讨论B.持府县短长持:挟制C.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D.每燕见他学士燕见:帝王闲暇时召见臣子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7.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①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3分)③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3分)8.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4分)5.A论:判决。论囚:判刑。6.D刘敞“折服”皇帝的方式不是“犯颜直谏”而是“讽谏”。7.(10分)①从松亭到柳河,道路很直而且平坦,不用几天就可以到达中京,为什么故意走这条路?②王甲得知(刘敞)可以为自己申冤,才敢说出真相,杀人凶手是富人陈氏。③没有别的什么方法,只是尧有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的品德,这种品德像阳光一样照耀在天地之间。8.①刘敞熟悉契丹的地形道路,指出契丹人故意绕远路的行为;②刘敞知道契丹人所不认识的异兽“驳”,说出它的声音形状。(4分,每点2分)【参考译文】 刘敞,字原父,是临江新喻人,庆历年间考中进士,在廷试中排第一。负责誊写的官员是王尧臣,他是刘敞妻子的哥哥,自认为有亲属之嫌,于是就排列他为第二。刘敞先做了蔡州通判,又入职集贤苑,任尚书考功一职。 刘敞奉皇帝之命出使契丹,刘敞向来就通晓山道水路,但仍让契丹人带领着他前行,从古北口到柳河,迂回曲折几乎有一千里路程,契丹人想要夸大道路险阻遥远。刘敞质问契丹翻译官说:从松亭往柳河方向走,非常直接又不费力气,不需要多天就可以到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老路?契丹翻译官回头看着刘敞既惊骇又羞愧地说:“确实这样。只是自与大宋通好以来,设置驿站的路线就是这样,不敢变更。”顺州的山里面有怪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吃老虎豹子,契丹人不能认识这种动物,就来问刘敞。刘敞回答:“这就是人们说的‘駁’”\n给他们描述駁的声音外形,并背诵《山海经》《管子》的部分内容使契丹人了解这种动物,契丹人更加的感叹佩服。刘敞出使契丹国回来,请求治理扬州。 扬州的雷塘,是汉代的雷陂。以前是农民的田地。汉之后官府征地蓄水但是没有拿别的田地来偿还百姓,农田的主人都失去了产业。然而雷塘也决堤残损无法开展漕运,扬州官员又把它们重新用作农田。刘敞根据唐朝原来的契据,偿还百姓全部资财。发运使规劝他不要这样做,但是刘敞最终还是将田地给了农民。天长县有个叫王甲的杀了人,已经被备文定案,刘敞召见了他并发现了他的冤情,王甲害怕衙役,没有胆量澄清自己。刘敞就拿处理农民曹杜诱的案子来示范给王甲看,曹杜诱无法获得公正的评判,却被罗织更多罪名。曹杜诱将要被判刑,刘敞说:“这是冤案。”亲自查实审讯曹杜诱。王甲知道刘敞可以为自己洗刷罪名,才敢说出真相。杀人的人却原来是有钱人家陈氏。百姓口口传颂,把刘敞视为神仙。 刘敞因为与其他人意见向左,请求去管理永兴的军队,被任命为翰林侍读学士。世家大族范伟非法谋取利益,假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挟持当地官员的弊端,多次违反法令。刘敞彻底地惩办范伟的违法之事,范伟承认了自己所犯的罪行,但是没有等到判刑受处,刘敞被皇帝召回朝廷,被任命为三班院,范伟立刻使以前定的罪案改变,甚至改掉了十之四五,最终这案子交由御史来判决。 刘敞陪侍英宗讲习诵读,常常依据经典阐明事理,趁机用这些故事来讽谏。当时两宫正好有小人说挑拨离间的话,谏官有时指责得过于直接了当,(效果不甚明显)。刘敞奉上《史记》给英宗看,到了尧把天下禅让给舜那一节时,拱手对英宗说:“舜这个人身份非常卑贱,尧把尊位禅让给他,天和地顺应尧,老百姓拥戴尧,没有用别的什么方法,只是尧有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的高尚品德,这种德像阳光一样照耀着天地之间罢了。”英宗站直身子脸上露出感动的表情,知道刘敞是在用经义名理来暗示劝告他。皇太后听说这件事后,也非常高兴。 刘敞积劳成疾头晕眼花,多次将病情上报皇帝(请辞)。病稍好一点的时候,又请求离开朝廷到地方去做官,被任命为汝州长官。不久改任集贤院学士、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刘敞去世,享年五十岁。高邮中学开学考试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黄家贼事宜状韩愈臣去年贬岭外刺史,其州虽与黄家贼不相邻接,然见往来过客,并谙知岭外事,或人所说至精至熟。其贼并是夷獠,亦无城郭可居,依山傍险,自称洞主。衣服言语,都不似人。寻常亦各营生,急则屯聚相保。比缘邕管经略使多不得人,德既不能绥怀,威又不能临制,侵欺虏缚,以致怨恨。近者征讨,本起于裴行立、阳旻。此两人者,本无远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亦缘见贼未屯聚之时,将谓单弱,立可摧破,争献谋计,惟恐后时。朝廷信之,遂允其请。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倘皆非虚,贼已寻尽。至今贼犹依旧,足明欺罔朝廷。邕容两管,因此凋弊,十室九空,百姓怨嗟。阳旻、行立,相继身亡,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阳旻、行立,事既已往,今所用严公素者,亦非抚御之才,不能别立规模,依前还请攻讨。如此不已,臣恐岭南一道,未有宁息之时。\n昨者并邕容两管为一道,深合事宜。然邕州与贼逼近,容州则甚悬隔。其经略使若置在邕州,与贼隔江对岸,兵镇所处,物力必全。一则不敢轻有侵犯,一则易为逐便控制。今置在容州,则邕州兵马必少,贼见势弱,易生奸心。伏请移经略使于邕州,其容州但置刺史,实为至便。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羁旅,疾疫杀伤。臣自南来,见说江西所发共四百人,曾未一年,其所存者,数不满百。岳鄂所发都三百人,其所存者,四分才一。续添续死,每发倍难。若令于邕容侧近召募添置千人,兵士皆便习。长有守备,不同客军,守则有威,攻则有利。自南讨已来,贼徒亦甚伤损。察其情理,厌苦必深。大抵岭南人稀地广,贼之所处,又更荒僻。假如尽杀其人,尽得其地,在于国计,不为有益。容贷羁縻,比之禽兽,来则捍御,去则不追,亦未亏损朝廷事势。以臣之愚,若因改元大庆,赦其罪戾,遣一郎官御史,亲往宣谕,必望风降伏,欢呼听命。仍为择选有材用威信、谙岭南事者为经略使,处理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有删改)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德既不能绥怀绥:安抚 B.足明欺罔朝廷罔:陷害C.一则易为逐便控制逐便:乘便D.容贷羁縻,比之禽兽容贷:宽恕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能了解黄家贼事情和百姓情况是因被贬岭外做州刺史,亲涉其地。B.韩愈认为严公素其人不是能安抚控制局势的人物,也未另立章程办法。C.韩愈听说江南西道所征发的士兵共四百人,不到一年,所剩不足百人。D.韩愈认为体察他们的人情事理,黄家贼也必定深深厌烦以为苦事。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4分)▲▲(2)仍为择选有材用威信、谙岭南事者为经略使,处理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4分)▲▲8.韩愈对于黄家贼事宜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5分)▲▲5.B(罔:欺骗)6.A(从文中看韩愈未亲涉其地,岭外的事情和百姓情况是他从来往客人口中听说的。)7.(1)这实在是由于他们自己求取功劳赏赐,(从而)制造(导致)战争的事端,人神共同仇恨他们,以此招致祸患。(4分。邀,造作兵端,嫉,殃咎。1点1分)(2)接着替(他们)选择有才干(才能)、有威信(威望信誉)、又熟悉岭南情况的人做经略使,处理事情适当(得当适宜),当然永远不会再有侵扰背叛朝廷的事件(发生)。(4分。材用、谙、得宜、侵叛,各1分)8.①慎重择人;②经略使府设在邕州;③就近征调士兵;④采用宽容怀柔政策(以防御为主,不主动出击);⑤趁机招抚并设经略使。(1点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n黄家贼事宜状韩愈我去年被贬做岭南潮州刺史,潮州虽与黄家贼所在地不相接邻,但也常见往来的过客,他们都熟知岭南的事情,有人讲起来最为精确详熟。黄家贼都是西南的少数民族,他们也没有城镇可以居住,只是依山险之地居住,自称为洞主。他们所穿衣服、所使用的语言,都不像我们普通人。平时他们也是各干各的事情,遇到紧急情况就聚集在一起互相保护。近来因为邕管经略使多不得人心,既不能以恩德安抚百姓,又不能用武力监临控制,侵扰欺凌,俘获捆绑,以此招致黄家贼极大的怨恨。近来对黄家贼的征讨,本起于裴行立和阳旻二人。这两个人,本来就没有深谋远虑,其本意只在求得功劳和赏赐而已。也因为看到黄家贼没有集结时的情况,认为他们势力单薄软弱,很快就可以被摧毁,所以他们争着向朝廷呈献消灭黄家贼的计谋,都惟恐自己落后了。朝廷听信了他们的话,于是就答应了他们的讨伐请求。自从他们出兵讨贼以来,时间已过两年,他们前后向朝廷报告的杀死和俘获的人数,总计也不下一两万人。倘若他们所报的数字都不是虚假的,那么黄家贼已经不久将被消灭净。可是至今黄家贼还依旧存在,足以说明裴行立和阳旻是在欺骗朝廷。邕管和容管因为这而衰败,使得十室九空,百姓们哀怨叹息。阳旻和裴行立已相继死去,这实在是由于他们自己求得功劳赏赐,从而制造导致战争的事端,人神共同仇恨他们,以此招致祸患。阳旻和裴行立之事已经成为过去,如今任用的严公素其人,也不是能安抚控制局势的人物,他不能另立一套章程办法,只是依照前任的做法还请求攻打讨伐。这样继续下去(不停止),我真担心整个岭南道,不会有安宁平静的时候。近来朝廷将邕管和容管合并成一道,这是非常符合事理的。然而,邕州和黄家贼相接近,容州则与黄家贼相距甚远。其经略使府署如果设在邕州,和黄家贼隔江相对,军府的所在地,财物和人力一定齐备:一方面贼人不敢轻易进犯;另一方面也容易顺便对局面加以控制。如今将经略使府设置在容州,那么邕州的兵马必然减少,贼兵看到官兵势力薄弱,容易产生奸邪的念头。我恳请将经略使府署移至邕州,在容州只设置州刺史,这实在是极为便当之事。近来从各道征发的南讨兵马,大都不熟悉这里的山川形势,不服当地水土,士兵远离家乡寄居异地,又受疾病瘟疫和战争杀伤之苦。我从南方归来,听说江南西道所征发的士兵共有四百人,还不到一年,所剩下的已经不足百人。岳州和鄂州所征发的均为三百人,至今所存,也仅四分之一。陆续增兵,陆续死亡,致使每次征调军队都加倍困难。如果在邕州和容州附近就地召募增加千人,士兵们都方便熟悉。这样,长期有人守备,不同于外地调来的军队,防守则有威慑力量;进攻则有便利条件。自从朝廷征兵南讨以来,黄家贼的伤亡损失也很惨重。体察一下人情事理,黄家贼也必定深深厌烦以为苦事。大致上岭南地广人稀,黄家贼所在的地方,更加荒凉僻远。假如朝廷把黄家贼全部杀光,全部占领其土地,对于国家来考虑,不算是一件有益之事。(对他们应该)宽容怀柔,把他们看作禽兽,他们来侵扰,我们就抵御一下;他们逃跑了,我们也不去穷追不舍,这样也不损害朝廷(在这个问题上所保持)的态势。凭我的愚昧之见,如果趁着朝廷改元的盛大庆典,赦免黄家贼的罪过,派遣一位郎官或御史,亲自去宣布皇帝的赦令(晓之以理),黄家贼必然会闻风归顺,欢呼雀跃,听从朝廷命令。接着替他们选择有才干、有威信、又熟悉岭南情况的人为经略使,处理适当,自然永远不会再有侵扰背叛朝廷的事件发生。扬州一模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n。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①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周乘四载②,过门不入,墨子之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军兴以来,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唾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余衰年多病,目疾日深,万难挽回。汝及诸侄辈,身体强壮者少。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今书此,老年用自儆惕,以补昔岁之愆。并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相课,每月终以此相稽,以期有成焉。(选自《曾国藩家书·习劳则神钦》)【注】①酣豢:指沉醉于某种情境。②四载(zài):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贪于逸而惮于劳 惮:畏惧,害怕B.逸则夭亡,历历不爽爽:违背,不合C.一夫不获,引为余辜辜:辜负,对不起D.以补昔岁之愆愆:过失,过错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石之粟:石,量词。作为容量单位时,十斗为一石;作为重量单位时,一百二十斤为一石。B.日昃不遑:昃,指太阳偏向西方;遑,闲暇,空闲。“日昃不遑”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C.神祇钦仰:神,天神;祇,地神。《论语·述而》“祷尔于上下神祇”之“神祇”即此义。D.骈集之祥:骈,本指骏马并排奔跑,无拘无束。骈体文的“骈”,指文章联想丰富,表达自由。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每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并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相课,每月终以此相稽,以期有成焉。(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结合全文,概括“习劳”而“为人神所依凭”的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C(辜:罪,过错)6.D(骈,本指两马并驾一车,或两物并列。骈体文的“骈”,即指文章中的句子两两相对)\n7.(1)那么旁人就认为他是对的,鬼神也会赞许他,认为他是自食其力。(“则”1分,“韪”1分,“许”1分)(2)常常看到有一点才干一门技术又能耐得住艰苦的人,无一不被他人任用,被时人赞许。(定语后置句1分,“见用于人”“见称于时”两处被动句各1分)(3)同时让你们兄弟二人各自勉励自己,每天夜里以这些督促自己,每月月底以这些考核自己,希望能有所成就。(“并令”1分,“勖勉”1分,“相课”1分,“相稽”1分)8.①自食其力,公平合理;②操习技艺,增长才识;③承担责任,拯救民众。(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大凡人的性情,无不是喜好安逸厌恶劳苦。无论高贵还是卑贱,聪明还是愚笨,年老还是年少,都贪恋安逸,惧怕劳作,这是从古到今相同的。人每天穿的衣服、吃的饭食,配得上每天做的事、用的力,那么旁人就认为他是对的,鬼神也会赞许他,认为他是自食其力。像农夫织妇终年辛勤劳作,才收获数石粮食,织成数尺布匹,而富贵的人家终年安逸享乐,不经营任何产业,却吃的一定是美味佳肴,穿的一定是绫罗绸缎,醉生梦死,一呼百应,这是天下最不公平的事,鬼神都不会答应,怎么能长久呢?古代的圣君贤相,像商汤天不亮就起床办公,文王过午而不休息,周公夜以继日,半夜起身坐而等待天亮,都是无时无刻不以辛勤劳作而勉励自身。《无逸》这篇文章,探讨勤则长寿、逸则亡身的道理,(这个道理)屡次试验从无差错。替自身考虑,就必须操习各种技艺,磨练筋骨,克服困难去获取知识强求实行,提着一颗心常思考些使人警惧的问题,然后才可以增进智慧,增长才干与见识。替天下众生考虑,则必定是把别人的饥饿、溺水当作自己挨饿、溺水,一个普通百姓未得到救助便引为自己的罪责。大禹乘四载到处治水,路过家门而不入,墨子从头到脚都受伤,用来为天下人谋利,这都是对待自身极其俭省,对待拯救民众却极其勤奋。所以荀子喜欢称颂大禹和墨子的行为,因为他们辛勤劳作。湘军组建以来,常常看到有一点才干一门技术又能耐得住艰苦的人,无一不被他人任用,被时人赞许。那些完全没有才能技术,又不习惯劳作的,则被时代唾弃,饿死冻死。所以,勤劳则长寿,安逸就夭亡;勤劳且有才干必被任用,安逸而又无能必被厌弃;勤劳就能广济百姓而神灵敬仰,安逸则对他人无补益而神鬼都不喜欢。因此君子要想受到人和神的信任依赖,没有比从事劳作更大的事情。我年老多病,眼病越来越重,很难恢复。你们和其他的侄辈,身体强壮的很少。古代的君子,要想修身治家,一定使自己内心安宁、身体强健,然后才有振兴的现象,一定让人与神愉悦欣赏,然后才有福祉汇集。现在写下这封家书,对我这个年老之人而言,是用以自我警戒,以弥补往年的过失。同时让你们兄弟二人各自勉励自己,每天夜里以这些督促自己,每月月底以这些考核自己,希望能有所成就。南通等七市第一次调研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陈选字士贤,台之临海人。天顺庚辰试礼部,丘文庄得其文,曰:“古君子也。”置第一。授监察御史。罗一峰论夺情被谪,先生抗疏直之。出按江西,藩臬以素服入见,先生曰:“非也。人臣觐君,服视其品秩,於御史何居?”陈选字士贤,台州临海人。明英宗天顺庚辰年参加礼部的考试(会试),丘文庄看到他的文章,说“这是个古代的君子啊。”把它评为第一。陈选被授予监察御史的官职。罗一峰因为议论夺情起复一事被贬谪,先生上奏章替他辩护。出京巡视江西,布政使和按察使穿着便服进来拜见,先生说:“\n不事风裁,而贪墨望风解绶。已,督学南畿,一以德行为主。试卷列诸生姓名,不为弥封,曰:“吾且不自信,何以信于人邪?”每按部就止学宫,诸生分房诵读,入夜灯火萤然,先生以两烛前导,周行学舍,课其勤惰,士风为之一变。成化初,改中州提学。倖奄汪直巡视郡国,都御史以下咸匍匐趋拜,先生独长揖。直怒曰:“尔何官,敢尔?”先生曰:“提学。”愈怒曰:“提学宁大于都御史耶?”先生曰:“提学宗主斯文,为士子表率,不可与都御史比。”直既慑其气岸,又诸生集门外,知不可犯,改容谢曰:“先生无公务相关,自后不必来。”先生徐步而出。归奔母丧。丧毕,除广东布政使。肇庆大水,先生上灾伤状,不待报,辄发粟赈之。市舶阉韦眷横甚,番禺知县高瑶发其赃钜万,都御史宋旻不敢诘。先生移文奖瑶,眷深憾之。眷乃诬先生党比属官,上怒,遣刑部员外郎李行会巡按御史徐同爱共鞫。两人欲文致之,谓吏张褧者,先生所黜,必恨先生,使之为诬。褧曰:“死即死耳,不敢以私恨陷正人也。”爰书入,诏锦衣官逮问,士民数万人夹舟而哭。至南昌,疾作,卒於石亭寺,年五十八。友人张元祯殓以疏綌,或咎其薄,元祯曰:“公平生清苦,殓以时服,公志也。”张褧乃上言:“臣本小吏,以诖误触法,为选罢黜,实臣自取。眷妄意臣必憾选,以厚贿啗臣,令扶同陷选。眷知臣不可利诱,嗾行等逮臣于理,弥日拷掠,身无完肤。臣甘罪籲天,终无异口。行等乃依傍眷语,以欺天听。选刚不受辱,旬日而殂。君门万里,孰谅其冤?奏入不报,第以他事,罢眷镇守。(选自《明儒学案》,有删节)不对啊。臣子觐见国君,应该按照品级穿好官服,(穿便装)把御史放在哪里呢?(亦即没有把御史放在眼里之意)”还没有依法裁处,而贪官污吏都闻风辞官。不久后担任南京提督学政,选拔人才全然以德行为主。试卷上写着生员的姓名,不加以密封,说:“我都不信任自己(指自己和考官),又凭什么被别人信任呢?”每次巡视属地留宿在学宫中,生员们分房读书,夜里灯火晶亮,先生让人拿着两根蜡烛走在前面,巡行学舍,督促生员勤学戒惰,读书人的风气因此完全改变了。成化初年,改任中州提督学政。得宠的宦官汪直巡视地方,都御史以下都跪在地上叩拜,只有先生作揖。汪直发怒说:“你是什么官,敢这样?”先生说:“提学。”汪直更加恼怒说:“提学难道官职大过都御史吗?”先生说:“提学代表着读书人,是士子的表率,不可以与都御史相比。”汪直既被他的气概慑服,又因为生员们聚集在门外,知道先生不容侵犯,就改变神情道歉说:“先生没有什么相关的公务,从此以后不一定要来。”先生慢慢地走出来。母亲死去回去奔丧。守丧结束,被授予广东布政使一职。肇庆发生洪灾,先生上报灾害造成损失的情况,不等回复,就开仓赈济百姓。市舶使宦官韦眷非常蛮横,番禺知县高瑤检举他贪污受贿数目巨大,都御史宋旻不敢查办(问罪),先生发文书嘉奖高瑤,韦眷(因此)对陈选深为不满。韦眷就诬陷先生与下属官员结党勾结,皇上发怒,派遣刑部员外郎李行会同巡按御史徐同爱一起审问。两人想要歪曲法令陷害陈选,认为吏员张褧(jiǒng)是先生罢黜的,一定会恨先生,就让他诬告陈选。张褧说:“死就死罢了,不能因为私下怀恨而陷害正直的人。”供词呈交上去,朝廷下诏锦衣卫逮捕审问陈选,百姓数万人在船两边哭泣。到了南昌,陈选疾病发作,在石亭寺死去,年龄是五十八岁。朋友张元祯用粗葛衣服装殓他,有人责怪他葬礼菲薄,元祯说:“陈公一生清苦,用当季的衣服收殓他,这是陈公的心意。”张褧就上书说:“我本来是小吏,因为连累触犯法令,被陈选罢黜,我是咎由自取。韦眷胡乱猜测我一定会对陈选不满,用丰厚的财物引诱我,让我伙同他们陷害陈选。韦眷知道我不能被利诱,就指使李行等人逮捕我让法官审讯我,终日拷打,我身上没一块完好的皮肤。我服罪(自己过错)和向天喊冤(陈选蒙冤),最终也没有什么不同的话。李行等却仿照韦眷的话,来欺骗国君。陈选性格刚烈不肯受侮辱,十几天就死去。京城远在万里之外,谁能料想到他的冤屈呢?上书被送进宫去却没有回复,但凭借其他事情,罢免了韦眷市舶使一职。【注】爱书:古代记录囚犯供词的文书。\n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课其勤惰课:督促B.改容谢曰谢:辞别C.或咎其薄咎:责备D.以厚贿啗臣贿:财物B.谢:道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选以监察御史身份巡查江西,还没有依法裁处官吏,当地的贪官污吏就主动辞去官职。B.汪直来到中州,都御史以下官吏无不匍匐趋拜,唯独陈选不畏怯他的势威,仅行长揖之礼。C.肇庆遭遇水灾,陈选急民之所急,将灾情上报朝廷,没等批复下达,就开仓放粮账济灾民。D.韦眷等人利用张的供词,将陈选迫害致死;陈选死后,张上书朝廷,为陈选鸣冤叫屈。D(供词是伪造的。)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试卷列诸生姓名,不为弥封,曰:“吾且不自信,何以信于人邪?”(5分)试卷上写着诸生的姓名,(陈选)不加以密封,说:“我如果不相信自己,又凭什么被别人相信呢?”评分建议:“不为”前的主语、“弥封”、宾语前置(“不自信”)、被动句(“信于人”),各1分;语句通顺,1分。(2)市舶阉韦眷横甚,番禺知县高瑶发其赃钜万,都御史宋旻不敢诘。先生移文奖瑶,眷深憾之。(5分)市舶阉韦眷非常蛮横,番禺知县高瑶检举韦眷大肆贪污受贿,都御史宋旻不敢査办。陈选发移文勉励(或:夸赞)高瑶,韦眷(因此)痛恨陈选。评分建议:“发”、“诘”、“奖”、“憾”,各1分;语句通顺,1分。8.请根据文章第一段内容,概括陈选在为官方面的特点。(4分)①刚直耿介;②恪遵礼数;③重视德行;④恪尽职守。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盐城、南京一模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平山堂记(清)全祖望乾隆二年冬,子以大雪留滞扬州,同人约为平山堂之游。时方浚运河,小秦淮一带,半为河水所注,又益以雪。红桥左右园亭半入水中,括木怪石,浮动水面。予不过平山已六年,堂前万松皆成荫。徘徊第五泉上,旋酌酒堂东之平楼。松风吹雪,沁我心脾。因与坐客言斯堂古迹累迁,而志乘不详。明陆俨山集云:“扬州平山胡安定祠乃旧司徒庙改作。其东别作庙未成。”元李五峰《过平山堂故址》诗云:“蜀山有堂今改作,骑马出门西北行,自注:“今为司徒庙。”以两公之言合之,元已改平山堂为司徒庙,明又改司徒庙为安定祠,是今之安定祠,乃前此之平山堂。\n吾闻扬州故城,跨蜀冈以连雷塘,则平山在城内。及柴周改作,始为今城。但故城亦不能尽包蜀冈,故杨行密攻毕师铎,并西山以逼城,西山即蜀冈也。陆孟俊攻韩令坤,亦屯兵焉。胡身之曰:“扬之东南北皆平地,惟蜀冈诸山,西接庐、滁,改扬者率循山而来,据高为垒以临之。”则故城特逾冈而已。及城既徙,则山竟在城外。故李丞相庭芝为间使,鉴前此有据堂瞰城以施攻具者,乃逾山为城以捍之。即今山后所称堡城者是也。史亦言李全之攻扬,日坐堂上,俯临州治,以今之堂址、庙址、祠址按之,地势甚坪,安能远暾?岂宋时山址尚高,其后岁久,渐夷而渐下欤?或有鉴于兵祸,故夷而下之欤?否则别有飞楼之属欤?是皆未可知也。乃若司徒庙中,到祀五神,相传以为茅姓。考之南北二史,王琳之死寿春,传首秣陵,茅智胜等五人突并其首,颇与庙神数合。但是时南朝之扬州在秣陵,北朝之扬州在寿春,皆非江都,抑亦讹而置之欤?或五人者,曾有宿留于此,而得祠欤?抑别有五神者欤?又皆未可知也酒罢,拟踏雪访山后城址,顾风色甚寒,山路又为雪阻,乃归,同人即令予诠次席间语为是堂记。嗟乎!春风几度,陈迹何常,于之叨叨,得毋为山灵所笑邪?(选自全祖望《鲒墙亭集》,有删节)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方浚运河浚:疏通B.以今之堂址、庙址、祠址按之按:考察C.曾有宿留于此,而得祠欤祠:祠堂D.同人即令予诠次席间语为是堂记诠:选择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和友人饮酒时,谈及平山堂在元已改成司徒庙,到明改作胡安定祠,并在其东面新建了座司徒庙。B.旧扬州城只是跨过蜀冈,但并未将蜀冈全围在城里。等到旧城迁徙后,蜀冈即西山就全在扬州城外了。C.李庭芝任军职时,吸取以前有人占据平山堂居高临下攻打扬州城的教训,越过西山修了堡城守卫扬州。D.作者原本计划踏雪寻访山后扬州城的旧址,但因为天气非常寒冷,山路又被雪封住了,最终未能成行。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岂宋时山址尚高,其后岁久,渐夷而渐下欤?或有鉴于兵祸,故夷而下之欤?(5分)(2)春风几度,陈迹何常,予之叨叨,得毋为山灵所笑邪?(5分)8.作者对平山堂的哪些方面进行了考证?请根据全文加以概括。(4分)5.C6.A7.(1)难道宋朝时这里的山势还挺高,以后天长日久,变得越来越平越来越低吗?或许是吸取兵祸的教训,所以铲平它使它的高度降下来吗?(共5分。每句1分)7.(2)岁月流逝,古迹怎可永在,我的絮絮叨叨的话,恐怕会被山神取笑吧?(共5分。前三句,每句1分;最后一句2分)8.改建情况,与扬州城位置关系,地势变化,“五神”身份。(共4分。每点1分,符合文意即可)泰州一模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①志\n柳宗元先夫人姓卢氏,世家涿郡,寿止六十有八,元和元年五月十五日,弃代于永州零陵佛寺。明年某月日,安祔于先侍御史府君之墓。其孤有罪,衔哀待刑,不得归奉丧事以尽其志。呜呼天乎!太夫人有子不令而陷于大僇,徙播厉土,医巫药膳之不具,以速天祸。又今无适主②以葬,天地有穷,此冤无穷。拟述先德,且志其酷焉。尝逮事伯舅,闻其称太夫人之行以教曰:“七岁通《毛诗》及刘氏《列女传》,斟酌而行。汝宗大家也,既事舅姑,周睦姻族,柳氏之孝仁益闻。岁恶少食,不自足而饱孤幼,是良难也。”又尝侍先君,有闻如舅氏之谓,且曰:“吾所读旧史及诸子书,夫人闻而尽知之无遗者。”某始四岁,居京城西田庐中,先君在吴,家无书,太夫人教古赋十四首,皆讽传之。先君之仕也,伯母叔母姑姊妹子侄虽远在数千里之外,必奉迎以来。太夫人之承之也:尊己者,敬之如臣事君;下己者,慈之如母畜子;敌己者,友之如兄弟。诸姑之有归,必废寝食,礼既备,尝有劳疾。先君将改葬王父母③,太夫人泣以莅事。事既具,而大故及焉,不得成礼。既得命于朝,祗奉教曰:“汝忘大事乎?吾冢妇也,今也宜老,而唯是则不敢暇。抑将任焉,苟有日,吾其行也。”及命为邵州,又喜曰:“吾愿得矣。”竟不至官而及于罪。是岁之初,天子加恩群臣,以宗元任御史尚书郎,封太夫人河东县太君。既至永州,又奉教曰:“汝唯不恭宪度,既获戾矣,今将大儆于后,以敬惧而已。苟能是,吾何恨哉!明者不悼往事,吾未尝有戚戚也。”窜穷徼,人多疾殃,炎暑熇蒸,其下卑湿,非所以养也。诊视无所问,药石无所求,遂遘大罚。天乎神乎,其忍是乎!而独生者谁也?为祸为逆,又顽狠而不得死,以至于今。灵车远去而身独止。已矣,已矣!穷天下之声,无以舒其哀矣。尽天下之辞,无以传其酷矣。刻之坚石,措之幽阴。(有删改)【注】①祔:合葬。②适主:主持丧事的嫡长子。③王父母:母亲的父母。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速天祸 速:招致B.皆讽传之 讽:用含蓄的话劝告C.今将大儆于后 儆:警醒,不犯过错D.窜穷徼 窜:被放逐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弃代:文中指抛弃后代。B.舅姑:公婆,义同翁姑、姑嫜,指丈夫的父母。C.有归:有了归宿。古代称女子出嫁。D.药石:药剂和砭石。泛指中医药物。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尊己者,敬之如臣事君;下己者,慈之如母畜子;敌己者,友之如兄弟。(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苟能是,吾何恨哉!明者不悼往事,吾未尝有戚戚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作者写此文是“拟述先德”,文中二、三两段写了太夫人的哪些品行?试分点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5.B(讽:背书、背诵)6.A(弃代:去世)7.(1)辈分比自己高的人,她就像臣子侍奉君主一样恭敬;辈分比自己低的人,她就像抚养子女一样慈爱;辈分和自己一样的人,她就像兄弟一样友爱。(6分)(2)如果能这样,我遗憾什么呢!明智的人不悲怀过去的事,我(对此)不曾有过忧伤啊。(4分)8.①知书达理;②施仁行孝;③相夫教子;④睦亲悦人。(每点1分)【参考译文】先母姓卢,世代家住涿州,寿命只有六十八岁,元和元年五月十五日,在永州零陵佛寺去世。第二年的某月某日,合葬在侍御史先父的墓中。她的儿子有罪,心含悲哀,等待判罪,不能回来操办丧事来满足我的意愿。唉,老天爷呀!母亲有儿子不肖且身陷大辱之中,被流放到瘴疠之地,没有医生和药膳,从而招来天祸。又无长子主持丧事来安葬,天地有尽头,此冤无尽头。(现)打算叙述母亲的大德,并且记下这种悲苦。曾经侍奉伯舅,听他称赞母亲的品行并教诲我说“(你母亲)七岁通晓《毛诗》和刘向的《列女传》,(对此)反复思考,决定取舍而行事。你祖上是世家望族,(你母亲)一心侍奉公婆,和所有有姻亲关系的人都很亲近,柳家的孝道仁义更加出名。年成不好,缺少粮食,自己吃不饱,也要让年幼丧父的孩子吃饱,这的确是很难的事。”(我)又曾经侍奉过先父,听到了像舅舅说的赞美母亲一类的话,父亲并且说:“我读的旧史以及诸子百家的书,你母亲听了就能明了并且没有遗漏。”我四岁时,居住在京城西面的农舍中,先父在吴地(任职),家中没有书,母亲教我古赋十四首,都让我背诵记取。先父做官时,伯母叔母姑姊妹子侄,即使远在几千里之外,但都一定把他们接过来。母亲承办这些事:辈分比自己高的人,她就像臣子侍奉君主一样恭敬;辈分比自己低的人,她就像抚养子女一样慈爱;辈分和自己一样的人,她就像兄弟一样友爱。姑姑们出嫁,母亲一定废寝忘食,婚礼备办后,常常因累生病。先父将重新安葬外祖父母,母亲哭着来办理事情。此事已准备好了,但大的变故到了(父亲去世),没有能够完成改葬的仪节。已经得到朝廷的任命,(我)恭敬地接受母亲教诲:“你忘记了大事了吗?我是长媳,现在也应该老了,但因为这一点,我不敢有一丝空闲。或许你将赴任,如果有这一天,我可要同行。”等到被任命为邵州刺史,(母亲)又高兴地说:“我的心愿实现了。”最终没有到官署就获罪。这年年初,天子对大臣施恩,让我任御史尚书郎,封母亲为河东县太君。我已经到永州,又接受教诲:“你只是对法度不恭敬,已经获罪了,今后将要警醒不犯过错,恭敬、畏惧(法度)罢了。如果能这样,我遗憾什么呢!明智的人不悲怀过去的事,我(对此)不曾有过忧伤啊。”(我)被流放到荒远的边境,人多患病遭殃,炎热的夏天,天气酷热,(永州)地势低并潮湿,不是用来养生的地方。检查病情无处寻医,药物无处寻求,于是遭到大的惩罚(母亲病逝)。老天啊!神灵啊!怎么能忍受这样的情状!而独自活着的是谁?我闯下祸并忤逆不孝,又愚昧固执并且求死不得,从而活到了今天。(先母的)灵车远去而我独自留在世上。罢了罢了!用尽天下的声音,也无法抒发我内心的悲哀。用尽天下的语言,也无法记载这种悲惨。(把这篇墓志)刻在硬石上,放在幽深的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