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34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教学初探——以《赤壁之战》为例解读“文”与“言”关系冯长美历城五中高一年级\n摘要:作为青年教师,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那就是:为什么教师苦口婆心会费力不讨好呢?就在两年前,高一鸣校长为我校带来了“三自一新”,使一直深陷泥潭的我好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看到了光明与希望。为什么文言文教学不能进行改革呢?带着这个问题,我默默开始了探索。下面,请允许我以《赤壁之战》为例,进行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关系处理解读。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文”与“言”兴趣热情“三自一新”文言文教学初探——以《赤壁之战》为例解读“文”与“言”关系自从当上教师的那一天,我同大多数青年教师一样,要师从老教师,拜师学艺。初衷是好的,但效果往往令人扼腕。就像以上所说,高中文言文教学已经深深陷入文言文就是翻译的“泥潭”。从而,出现了“教师累”“学生苦”“效果差”的不正常现象。一、教师累 由于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时间的限制,不少老师只偏重于文言文字、词、句含义及用法的分析学习,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就算是万事大吉了。在文言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教师不明确教学目标,仅仅围绕高考“指挥棒”转,教师“全权负责”,并养成了学生依赖性,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贯彻和执行,教师\n费力不讨好。二、学生苦 文言文中大都有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辞章等等,但因文言字词的“羁绊”,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感觉文言文陈旧无味。加之高中的文言文比初中的文言文难度进一步加深了,个别学生语法知识又薄弱,即使用心学,也总是似懂非懂,不少学生就有了弃学的想法,有了这种想法后,就会越学越难,越难越不想学,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老师的“一厢情愿”,在学生这里变成了“苦不堪言”。 三、效果差 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文言文教学占用了绝大多数教学时间,却是用时多、进度慢、收效微、成绩差。老师费尽心力讲得口干舌燥,到头来学生仍是不会读、不会解、不会想、不会练。作为青年教师,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那就是:为什么教师苦口婆心会费力不讨好呢?就在两年前,高一鸣校长为我校带来了“三自一新”,使一直深陷泥潭的我好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看到了光明与希望。为什么文言文教学不能进行改革呢?带着这个问题,我默默开始了探索。下面,请允许我以《赤壁之战》为例,进行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关系处理解读。首先,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我们为学生精心准备了视频资料《腾飞说三国》第23集。也就是说,在学生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我们利用一节课时间给学生播放视频,以更加直观的艺术让学生去感受文本情节,并在腾飞的讲解中对文本有了更深的了解。甚至有老师还给学\n生播放《刘备摔子》进行娱乐,吸引学生。在这一环节,重在“文”的感知。其次,学生自行解决文本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虚词、文言实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根据这一目标,我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以及课辅资料《非常学案》进行文本基础文言知识的梳理。在能够熟练翻译文本的基础上,合理解决一些基本文言知识的整理,如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特殊句式。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完成“言”,而非“文”。再次,巩固落实上一环节学习内容。教师下发导学案,学生将其中部分内容(导入学习和自主学习)完成。导入学习部分给学生补充有关《资治通鉴》内容和与本课有关的小故事,以及赤壁之战的背景介绍。开始接触“文”;自主学习部分重在文本基础知识落实,仍然在落实“言”,毕竟本课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高考中的地位同样不可小觑。最后,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以及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基于这一目标,我精心备课,悉心组织。一方面,要\n让学生有热情去投入学习;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文本中具鲜明个性的鲜活人物。于是,我让学生聆听杨洪基老师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感受当时的壮烈与豪迈!在此情景之下,让学生再次诵读文本,分角色朗读。由于前几节课的层层铺垫,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争先恐后。不言而喻,学生在分析其形象时就比较到位,不会出现那种非常不合理的理论。同样,在分析原因时,学生各抒己见,综合各种理由。尤其是最后那个学生的精彩总结,更让我这个一直困惑的老师看到了我更新观念后的希望,那就是,只要你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学生会不断地给你惊喜!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也就是说,在最后这个环节,“文”远胜于“言”!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学生充分理解“言”的基础上而自然而然的产生的结果。即“言”是基础,“文”是必然!综合以上论述,我得出一个结论,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走进名人的心灵世界,内化为一种精神力量,提高个人的修养,就要围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来努力探索和实践“新课标”。比如学习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伟大的爱国精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和严谨的治学精神;苏轼的乐观面对人生沉浮的豁达胸襟和蔺相如的深明大义、智勇兼备,廉颇的忠勇不二、知错善改的优秀品质。这一切,都源于教师观念的更新。在精心设计导语,合理创设\n情境,加以必要的音乐机视频资料辅助教师高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传统文化的传承水到渠成!再次强调,“言”是基础,“文”是必然!我想,只有我们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不断反思教学,创新教学,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学生的潜能才能不断地被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