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80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训练点滴14.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做6题)(6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刘禹锡《陋室铭》(5)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6)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曹操《观沧海》(8)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 。北朝民歌《木兰诗》15.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4分)(1)《天净沙秋思》中与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2)《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两句是: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1)援疑质理(2)略无慕艳意(3)无冻馁之患矣17.翻译下列句子。(4分)(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县官日有禀稍之供。18.用原文填空。(4分)(1)与文章第一段划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是:。(2)当年“我”能够忍受“冻馁之患”的原因是:。19.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对第二段加线句子的理解。(4分)三、(10分)14.(1)谁家新燕啄春泥。(2)蓬莱文章建安骨。(3)有暗香盈袖。(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何事长向别时圆。(6)为有源头活水来。(7)秋风萧瑟,洪波涌起。(8)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1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四、(15分)16.(1)引、提出(2)欣羡(3)饥饿17.(1)我学习的勤奋与艰苦大概就像这个样子。(2)朝廷每天都有米粮供应。18.(1)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9.提示:划线句子告诉我们:学业的精深与道德的成就不是天资决定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努力得到的。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晚年终成大气;仲永天资聪颖,而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勤奋努力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作用。(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1题。(14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7.(1)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2分)答:(2)分析第三联情与景的关系。(2分)答:7.(1)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眼观异乡风物,自然会勾起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四)(14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公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9、按要求填空。(3分)①《曹刿论战》这篇文章选自②“齐师伐我”中的“我”指的是③“必以分人”中的“人”指的是30、给加点字注音(1分)①又何间()焉②小信未孚()31、解释加点字(2分)①肉食者鄙鄙②牺牲玉帛牺牲③小大之狱狱④虽不能察虽32、这段文字所写的“肉食者”的“鄙”,表现在把作战取胜的希望寄托在上。(2分)33、这段文字末尾,曹刿作出了“可以一战”的结论,他认为作战所凭借的先决条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政治上。他的结论,见于文中“”这句话。(2分)34、翻译句子。(4分)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n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四)29、①《左传》②鲁国③肉食者30、①ji„n②f’31、①目光短浅②祭祀用的猪、牛、羊等③监狱④即使32、几个肉食者和神灵33、取信于民忠之属也34、①做官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情,你又何必参与呢?②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查明,但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处理得合情合理。2、用古诗文的原句填空,((1)、(2)必做,(3)至(6)任选两题,不要多做)(6分)(1),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李商隐)(3)《使至塞上》中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现诗人求仕之心的句子,。(5)《次北固山下》中有两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是,。(6)《破阵子》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似的诗句是,。2、(1)学而不思则罔(2)蜡炬成灰泪始干(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4.写出两条有关读书的名言:(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5.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做6题)(6分)(1)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2)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孟子〉二章》(3)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4)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6)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7)飞来山上千寻塔, 。王安石《登飞来峰》(8)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6.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4分)(1)后人常用“扑朔迷离”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请你写出这个成语的源头句。(2)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三](15分)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1)更相枕以卧(2)穷山之高(3)游于是乎始17.翻译下列句子。(4分)(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2)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18.用原文填空。(4分)(1)从侧面衬托西山高峻的句子是:(2)与“觉而起,起而归”相照应的句子是:19.“西山”只不过是一些丘陵,在文中却显得如此气势非凡,说说这样写的目的。(4分)5.(1)出淤泥而不染。(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城春草木深。(4)东风无力百花残。(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而无车马喧。(7)闻说鸡鸣见日升。(8)江春入旧年。6.(1)《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15分)16.(1)进而(2)尽(3)从此(时)17.(1)思想所到之处,梦里就出现同样情形。(2)萦回着青山,缭绕白云,外面与天相接,四面景色如一。18.(1)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19.提示:作者因支持改革,不愿与官场小人为伍,身遭贬谪。写作本文时,他心情郁闷孤傲,只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恰遇西山,于是借景抒情。5.在横线上填空:开卷有益。读书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正如杜甫所说:“,。”不过,阅读时要整体把握,不必支离破碎的分析,正如陶渊明所说:“,。”要真正有用,还要多实践,正如陆游所说:“,。”(3分)6.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做5题)(5分)(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2)俱怀逸兴壮思飞,。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江山代有才人出,。赵翼《论诗》(4)晓镜但愁云鬓改,。李商隐《无题》(5)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6)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浣溪沙》(7)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7.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句子。(4分)(1)写出两句关于“月下怀人”的古诗词名句。(2)《〈论语〉十则》中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6.(1)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欲上青天揽明月。(3)各领风骚数百年。(4)夜吟应觉月光寒。(5)赢得生前身后名。(6)去年天气旧亭台。(7)千里共婵娟。7.(1)略(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n[三](15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B.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1)唯吾德馨(2)谈笑有鸿儒(3)亭亭净植18.翻译下列句子。(4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9.用原文填空。(4分)(1)用类比来表现陋室不陋的句子是:(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是:20.A文的陋室主人与B文中“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有什么异同?(4分)三、(15分)17.(1)品德高尚(2)大(3)树立18.(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2)对于莲花的喜爱,与我一样的又有谁呢?19.(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20.提示:他们都品行高洁,不慕荣利。陋室主人同“菊,花之隐逸者”远离世俗,是隐者。爱莲者则身在世俗高于世俗。[三](15分)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1)称其气之小大(2)动乎其言(3)可登览以自广18.翻译下列句子。(4分)(1)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2)而辙也未之见焉。19.用原文填空。(4分)(1)孟子与太史公文章的共同特点是:(2)“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照应上文的:20.作者关于写文章的观点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4分)[三](15分)17.(1)相称(2)在(3)扩大自己的视野18.(1)我生来爱好写文章,思考这件事到很深的程度。(2)可是我却没有见到你。19.(1)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2)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20.提示:观点:“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看法:作者自身的修养、精神与品质确实决定了文章的价值,因此培养“气”对写好文章至关重要。但文章的写作技巧也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的。(三) 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8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0、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1、作者认为国家的长盛不衰应有和(用文中词语回答)(2分)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10、略11、(2分)法家拂士敌国外患12、(2分)战国孟子(三)(11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7.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通风换气B.政通人和C.通宵达旦D.博古通今18.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1>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林尽水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分)(三)17.A18.(1)顺(沿)(2)整齐的样子19.(1)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3)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20.(1)活动(2)穿戴(3)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