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00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1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断句汇总2011.11.28一、(全国新课标卷)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答案: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解析:注意“整弓、中、诵叹、劳之”的翻译和整句句意。(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答案: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解析:注意“乞、控守、隅”的翻译,补充出“不许”的省略和整句句意。二、(全国大纲卷)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译文: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解析:译出大意给1分:“奏罢”、“有司”、“列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定语后置1分。(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译文:皇帝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解析:译出大意给3分,“裘帽”、“复遣”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三、(天津卷)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3分)(2)今与足下并生今世。(2分)(3)皆汲汲于名,而唯恐人之不知吾也。(3分)【译文】(1)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2)现在我和你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3)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试题分析】(1)审、让;(2)足下、省略句式;(3)汲汲、不知吾【高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易错提醒】倒装句8\n【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四、(重庆卷)1l.(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①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3分)答案: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解析:注意“迫”、“抚”、“走”、“藉”的翻译。②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4分)答案:(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解析:注意“验问”、“徇”“由是”“肃然”的翻译。五、(山东卷)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惧、止”使动用法。)译文:(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正”,形容词做动词。)译文:(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意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本事”:古今异义)译文:国君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根本的事情做起。六、(广东卷)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答案: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或:泅渡)的人(或:士兵/勇士),(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或:躲藏/藏匿)(在)上游的江水中。(3分。泅、上流、句意,各1分)②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8\n答案:(罗提督)还(或:并且)邀请(或:延聘)文人(或:读书人)详细地(或:清晰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这种胸襟),确实是个非凡(或:异乎寻常/奇特/奇异)的男子汉啊。(3分。历、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1分)【补注】洵,诚然,确实。《诗·邶风·静女》:“洵美且异。”七、(江苏卷)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译文:(陈公弼)拆毁几百处惑乱人心的祠堂,强制巫师务农的人有七十多家。解析:翻译此句关键在于理解“淫”“勒”两词的意思,而且还不能一味依据词典的解释,而应依据上下文的语境对这些词进行合理的揣度,所以“淫”解释为“迷乱”“惑乱”比较好。⑵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译文:(陈公弼)亲自处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把弓箭拉满但不要射出。解析:此句的翻译,关键把握“前行”“居”“持满”,这些都得根据上下文语境来作出正确的译解。⑶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译文:(陈公弼)饶恕并流放了他,把其余的士兵全部交给下属使唤,并且用他们来把守仓库。解析:此句的翻译,关键要把握“贷”(严惩不贷)“流”和句式以及语顺。八、(福建卷)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3分) (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3分)答案:(1)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2)(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8\n【解析】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新”是形容词作动词“新修”;“更”是动词“重新”,“题”也是动词为“命名或题名”的意思;“可乎”表反问语气,也要体现出来。第(2)题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主语“我”。本题的难点为虚词“以”字的用法。“以”在这里作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凭、根据”等。“少”为通假字通“稍”,可译为“约略、大概”等。九、(安徽卷)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答案:(1)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2)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试题解析】第(1)句中的关键词“骤”、“骇”、“然则”、“试”,分别翻译为“突然”、“感到吃惊”(意动用法,把……当作惊讶的)、“既然这样,那么”、“考试、测试”。第(2)句中的关键词是“以(弃运走)”、“道”、“死事”、“退”,分别翻译为“因为”、“在路上”(名词作状语)、“为公事而死”、“让……退下”(使动用法)。十、(浙江卷)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3分)答案: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分)答案: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监”通“鉴”。)十一、(四川卷)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一日,携楮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5分)答案: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解析:采分点是,要补出省略的主语;楮币,纸币;易,交换,买;弗之顾,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前置,应为“弗顾之”。⑵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8\n答案: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就问道:“莫不是吕徽之吧?”解析:采分点是,策,鞭打,骑着;蹇,跛,行走困难;布衣,代指平民百姓;“得非……乎?”固定结构,译为“恐怕……吧”“莫不是……吧?”十二、(湖南卷)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3分)(2)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5分)(3)则余亦迂甚矣哉!(2分)答案:(1)译文:韩文公的文章,振起了八个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2)译文: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情,不说别的,必须首先去除它的俗气才行。(3)译文:那么我也迂腐得厉害啦!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三个句子,难度不大。考生一定坚持“直译为主”,找准采分点:“之”“起”“衰”,注意“衰”形容词作名词;“谓”“其他”“去”“其”“可”,注意“其他”古今同义;“甚矣”“哉”,一定要译到位。十三、(湖北卷)13.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4分) (2)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3分) (3)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3分)答案:13.(1)古代埋葬死人,用柴草厚厚地把他包裹起来,将其埋葬在山野之中,既不封土堆,又不树立墓碑,后世的圣人用棺椁来替代这种情况。 (2)在这之后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到了始皇陵的洞穴,牧童拿火把照着寻找羊,不小心失火烧了始皇的棺椁。 (3)孝文皇帝放弃了筑坟的礼节而简单地埋葬,用节俭使灵魂安息,可以把这作为榜样。【解题思路】(1)句的重点词语“衣”“封”“树”词类活用,“以薪”状语后置。(2)句的重点词语“亡”“求”“其”。(3)句的重点词语“去”“坟”“神”“则”省略句,“安”使动用法。8\n十四、(辽宁卷)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语。(10分)(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答案:然而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论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合实情。【解析】:译出大意给2分;关键字“功役"、“嗤”、“切事”三处,每译对一处给l分。(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答案】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解析】译出大意给3分;关键字“苦节”、“所”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易.节》:“节,亨。苦节,不可贞。”孔颖达疏:“节须得中。为节过苦,伤于刻薄。物所不堪,不可复正。故曰'苦节,不可贞'也。”意谓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所”表大概数目,翻译左右。十五、(江西卷)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4分)(2)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4分) (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4分)【解题透析】(1)因为(汲黯)多次直言进谏,(因而)不能够留在朝庭内任职,被贬为东海太守(注意“数”、“内”“迁”的用法,每字1分,大意1分)。(2)公卿及以下(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卑奉”、“亢礼”各1分,“与”省略“之”对待他。1分,大意1分)。(3)(卫青)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礼待汲黯超过平时(贤:意动用法1分,所疑:的疑难大事1分。加:更,1分。大意1分)。断句汇总一、(北京卷)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敬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8\n【参考答案】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试题分析】单斜线为必断句处,双斜线处为可断可不断处。【备考提示】充分掌握文言文行文的基本特点以及具有标志性的虚词的用法。二、(重庆卷)(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3分)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明)王守仁《观德亭记》答案: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解析:标点: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翻译:君子射箭的时候,内心态度端正,外表身体站直,拿着弓箭瞄准,这样以后才可以射中靶子。所以古人通过射箭来观察一个人的品德。品德,是从内心中体现出来的。三、(广东卷)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评分说明】共12处,每错3处扣1分。【标点如下】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四、(浙江卷)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8\n五、(湖南卷)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A.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B.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C.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D.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答案:A.解析:本题断句对于很多考生而言有点难度。注意“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暗含两种倒装句式的考查:主谓倒置和定语后置。把握到这一点,再运用对称法,才能选准A项: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六、(江西卷)12.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A.丞相弘燕见/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往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使人可其奏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解题透析】C(在古文言文中,省略宾语应较省略主语频繁。在句读时特别要注意。C项里上,既可为主语,亦可为宾语,划入后作主语,还是划入前作宾语。显然,将上视作主语语势更畅)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