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案答案 109页

  • 313.00 KB
  • 2022-08-22 发布

文言文学案答案

  • 10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文言文部分答案文言文考题经典回放(历年济南市中考文言文试题集萃)答案2005年课改区【A】6、余/闻之也久7、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8、略,能言之成理即可。9、C10、更加;精益求精。11、(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12、要求严格,循循善教。(能紧扣内容答出其特点即可)。课改区【B】6.示例:闻所未闻耳闻目睹评分意见:。本题2分。有错别字不得分。7.①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②挺剑而起。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句1分。8.①②/③④⑤\n波澜起伏(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有声有色),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层次划分正确1分,概括特点意思对2分。9.B评分意见:本题2分。10.示例:这件事已足够为那些当止不止的行为作鉴戒了。评分意见:本题2分。重点实词、虚词没有解释或解释错误扣1分,译句不通顺扣1分11.辗转努力窘迫蜿蜒评分意见:。本题2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2.老虎死的根本原因是它太贪婪。因为贪婪使他急躁轻率、一味蛮干,结果招来灭顶之灾。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面对强大而贪婪的齐国,鲁国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分析有利于自己的形势,作战时不急躁冒进,抓住进退战机,反败为胜。所以,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紧急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骄不躁,往往会使事情发生逆转,使坏事变为好事。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原因1分,实例分析1分。非课改区\n6.临池学书到池边练习书法。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成语1分,解释1分。7.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评分意见:本题2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8.⑤⑥⑦,目的:勉学劝善。(意思对即可)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3个序号填写都正确1分,目的2分。9.B评分意见:本题2分。10.示例:辗转努力窘迫蜿蜒容身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写对其中任何2个都得分。11.这件事也足够成为那些当止不止的行为的警戒了。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重点实词、虚词没有解释或解释错误扣1分,译句不通顺扣1分。12.老虎的死是因为它太贪婪。因为贪婪使他急躁轻率、一味蛮干,结果招来灭顶之灾。举例从老虎或樵者的角度均可:示例1:历史上的“长勺之战”\n,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面对强大而贪婪的齐国,鲁国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分析有利于自己的形势,作战时不急躁冒进,抓住进退战机,反败为胜。同样,一个人在紧急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骄不躁,往往会使事情发生逆转,使坏事变为好事。示例2:《狼》一文中的两只狼,狡猾无比,在屠户面前占绝对优势,但因为它们的贪婪,结果落得个“顷刻两毙”的下场。所以,贪婪,是人生中的大忌。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原因1分,启示1分。(举例恰当分析正确方可得分)2006年6.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评分意见:本题2分。7.B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8.示例: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潭水清澈透明,)鱼儿好像都在空中自由游动,四周什么也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重点实词、虚词翻译正确2分,语句通顺1分。9.寄情山水的赏游之乐和贬官失意后有才能而不得施展的孤凄愤懑\n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答出“寄情山水的赏游之乐”得1分;答出“孤凄愤懑”得2分。2007年【A】6.①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②扩大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1分。7.C评分意见:本题2分。8.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重点实词、虚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9.赞同反对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1分。10.相同:充分尊重被劝说者,进行委婉的劝说,使对方易于接受。不同:邹忌:设喻说理;优旃:用反语讽谏。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相同点2分;不同点2分,每个要点1分。【B】\n6.B评分意见:本题2分。7.C评分意见:本题2分。8.①(邹忌)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②那人(从老师家)出来,对别人说:“我的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每题2分,重点实词、虚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9.示例:不同:邹忌:不是一味地接受,而是客观地分析;师:欣然接受。启示:面对别人的赞扬,应该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评分意见:本题4分。第一问2分,两个要点各1分;第二问2分,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即可得分。2008年【A】6.①这里是限制的意思②通“返”(返回)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1分。7.C评分意见:本题2分。8.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重点实词、虚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n9.把兵库里的武器熔化后制造农具,给百姓使用;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的人。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两项措施,每项1分。10.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摘抄准确且没有错别字方可得分。【B】6.闻其牛羊豕之声/入食焉评分意见:本题2分。7.①通“横”,梗塞,不顺。②(从缝隙中)看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1分。8.C评分意见:本题2分。9.(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长他的才干。评分意见:本题2分,重点实词、虚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10.猛虎的威胁存在时,若石一家时时处处戒备,忧患中全家平安无事,得以生存。而虎患一除,若石防范之心松懈,因而丧失生命。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须从两方面分析,每方面2分。2009年5.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评分意见:本题2分。6.面对;成语示例:如临大敌临危不惧临危制变临危授(受)命居高临下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空1分。7.C评分意见:本题2分。8.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重点实词、虚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评分意见:本题2分。摘抄无误且没有错别字方可得分。\n10.示例:季文子与范仲淹都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季文子身为国相,心系百姓,体恤民生疾苦。因为“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者犹多”,自己就“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这是季文子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体现。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两者的共同思想占1分,结合乙文内容分析占2分。2010年6.①消散②鸣叫(鹤叫、鸟鸣)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每小题1分。7.B评分意见:本题2分。8.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评分意见:本题2分。重点实词、虚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9.《答谢中书书》《与顾章书》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动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每空1分,语句填写正确且无错别字方可得分。10.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感(或:对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评分意见:本题2分。2011年6.知之/何以不谏7.发扬光大逃亡、逃跑8.D9.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或:这真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n10.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诛逐,政治踳乱,国人不服。(或:好谄谀而恶至言)开张圣听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学案答案《童趣》1沈复,清代文学家。作品本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①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②超出事物本身以外③通僵,僵硬④慢慢地⑤叫⑥安适、愉快的样子⑦正⑧鞭打⑨驱赶3.解释下列虚词的用法之:①的②主谓之间③代词代蚊子④代词,代蚊子⑤代词,代虾蟆其:①代藐小之物的②自己的③其中以:①用②把为:①因为②因为③当做④被而:①表修饰②表修饰③表承接4.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②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③项/为之强④作/青云白鹤观\n5.①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②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了仙鹤。③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蚊子冲着烟又飞又叫,当作青云中白鹤飞舞的景观。④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6.熟读课文后,回答下列问题。①观蚊如鹤;神游草丛;鞭驱蛤蟆三件事,趣,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②明察秋毫:连极小的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形容视力极佳。庞然大物:体大而笨重的东西。怡然自得:高兴而满足的样子。③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⑵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④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保持童心和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认识美,发现美,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儿时堆沙为碉堡的经历也是一种“物外之趣”。由此可见,要拥有“物外之趣”\n,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观察敏锐并保持童心和想象力。7.此画/斗牛也8.通“僵”,僵硬;特别。9.B和D。10.果然像仙鹤在青云边上鸣叫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11.示例:恰当,因为作者当时年幼,又专心观二虫斗,所以觉得蛤蟆很大,符合情理。而且这样写还体现出作者想象丰富,富有童心。12.相同点:观察细致入微。②不同点:[甲]文的观察融入了个人想象,具有创造性;[乙]文的观察遵循的是客观事实。13.①颈,脖颈②慢慢地③兴致,兴趣④鞭打(用鞭子打)14.B15.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16.观察细致,想象丰富,热爱自然与生活         《论语》十则1.儒家,丘,仲尼,春秋,思想家、教育家。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①按时;通悦,高兴②怨恨③反省④真诚,诚实⑤\n老师传授的知识⑥旧知识⑦迷惑;有害⑧教诲;通汝,你⑨就是⑩这;通智,智慧⑪好的⑫强毅3.解释下列虚词的用法[而]:①承接②转折③转折④承接⑤承接⑥并列⑦承接⑧承接[之]:①代学习的知识②对待学习的态度③代知识④代那句话⑤代长处⑥主谓间4.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择其善者/而从之5.翻译下列句子①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②只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但是不学习就会有害。③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④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学习,他的缺点就改正。⑤(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⑥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6.本文主要包括①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②\n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个人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儒家核心思想(8、10两则)几个方面的内容。7.用《论语》中句子填空: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④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⑤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故知新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⑧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⑩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8.①是②翻倒。9.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10.一个人一定要谦虚、不要自满。(谦受益,满招损)\n11.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2.①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②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③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13.①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②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   14.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第②则:择友之道   15.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此题不仅要扣住要点而且能联系实际方可得满分)《山市》1.《聊斋志异》,蒲松龄,聊斋先生,清,山市蜃楼 ,无何,未几,既而,逾时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相顾惊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②念近中无此禅院(近处)③连亘六七里(连绵不断)④  一切乌(同“无” ),有惟危楼一座(高楼 )⑤窗扉(窗户)皆洞开( 大开 )⑥\n往来屑屑( 匆匆   )⑦ 倏忽如拳如豆( 突然   )⑧见山上人烟市肆(集市) 3.解释下列句中的虚词。[然]:①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然而,表转折  )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 ……的样子 )[或]:①或凭或立不以状:(有的人) ②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有的)4.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①而楼上/人往来屑屑②倏忽/如拳如豆5.翻译下列语句。①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看见几十座宫殿,青绿色的屋顶,高高的屋脊好像要飞起来的样子,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②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城中有像楼一样的、像厅堂一样的、像街巷一样的建筑,都清晰地出现在眼前。③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n 楼上的人来来往往、忙忙碌碌,有的人倚靠着、有的人站立着,形状各不一样。④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6.时间 ;“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遂不可见。”7.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8.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9.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10.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11.C12.①于是在树下仰面摘取树叶——螳螂侦察等候捕蝉用的那片遮蔽自己的树叶,而摘取它。②携带树叶来到市场上,当面拿别人的东西。\n13.被楚人问得不耐烦的时候哄骗了他。“默然大喜”表现了楚人自以为找到了一种不劳而获的途径而沾沾自喜的心态。14.不能。他是一个妄图掩盖自己的罪行,贪婪而愚蠢的人。《世说新语》两则1.《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2.①子侄辈们;诗文②急速③高兴的样子④大致、差不多;相比⑤不如⑥约定⑦正午⑧离开⑨通“否”⑩丢下,舍弃 离开⑪拉⑫回头看3.[因]:①介词,可译为“乘”。②顺着,就着 [乃]:①表示时间相接或在前面的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可译为“才”②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4.①即/公大兄无奕女②左将军王凝之/妻也5.①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一家人聚会在一起,和子侄辈们谈论诗文。②这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③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④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n⑤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⑥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6.①营造出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从“内集”“欣然”“大笑乐”等可看出。②略。 ③如鹅毛、鸭绒、杨花、梨花、苇絮……  ④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孔融、张嘎、司马光等。 ⑤ 告诫人们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 评价略。  7.①方:才 ②诚信8.D9.①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让他留下来拿食物给他吃。②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10.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信用,明礼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前提。我们应该学会守信,否则我们在朋友那里很难得到真正的友谊。《田子为相》翻译:田子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金子两千两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您怎么得到这些金子?”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应得的报酬。”母亲说:“\n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赶快拿走它。”田子很惭愧地跑了出去,上朝退还金子,下朝就请求自己进监狱。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慧,喜欢她的义气,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还当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诗经》说:“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说的是贤惠的母亲使子孙贤德。11.①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退休回家。12.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13.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学案答案《伤仲永》1.王安石,北宋,思想家、文学家2.①属于②曾经③对……感到诧异④完成⑤对……感到惊奇⑥渐渐;以宾客之礼相待⑦认为……有利可图⑧扳通“攀”\n牵,引⑨相当⑩消失3.[之]:①它,指书具,代词。②他,指仲永,代词③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④的,助词。[于]:①到,介词。②在,介词。③比,介词。④从,介词。4.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③余闻之也/久。5.从此,(人们)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6.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财求仲永题诗。7.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8.舅舅回答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9.仲永的通达聪慧能力是天赋的(先天得到)。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10.三个阶段:天资过人(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才能衰退(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变成庸人(又七年,泯然众人矣)1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n其受于人者不至也。12.议论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才至关重要。14.①用②有时15.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唯一的任务只是读书16.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写。17.一个人能否成材,不仅和天资有关,更和后天所受的教育分不开,俗话说得好:“天才出于勤奋”。我们都是普通人,要想成才,必须好好学习。18.①胜过,超过②劳神,费心思(4分)19.①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②范宣看后,赞叹不已,认为大有益处,才开始重视画画。20.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虚心学习,相互切磋。木兰诗1.宋,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2.①思念②买③集市④战争⑤过⑥北方⑦记功⑧有余⑨穿⑩外城⑪动弹⑫眯着眼⑬“帖”同“贴”,粘贴⑭“火”同“伙”,伙伴3.[安]:① 怎么② 安稳4.①问女/何所思②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n5.①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②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③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了,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④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⑤据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6.木兰替父从军;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巾帼英雄爱国、渴望和平机智、勇敢、刚毅、忠孝等。7.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念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漏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写出了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8.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表现了征程遥远,行军急速,军情紧急。\n9.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的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10.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11.D  12.因为  因而(所以) 13.①木兰是古代一位民间的女子。②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就不能做。  14.C  1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16.①记功②窗户17.体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队激烈悲壮。18.“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孙权劝学1.司马光,编年体通史,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2.①当道,当权②推托③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④粗略地阅读;了解⑤到⑥重新⑦认清3.[乃]:①竟② 于是,就[以]:①用②认为③用,拿④把,表示对事物的处置4.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n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5.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②以你现在的才能、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阿蒙了③士别三日,就要另眼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6.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大有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7.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语言或对话;孙权,平易近人、关心属下、高瞻远瞩;吕蒙,善听好学、率真虚心;鲁肃,爱才敬才。8.可从孙权劝学及吕蒙治学等多角度回答。9.吴下阿蒙;刮目相待,造句略。10.①迟、晚②怎么1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12.年纪大;事务多13.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14.D15.A16.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②\n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17.①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意对即可)②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意对即可)③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意对即可)口技1.《虞初新志》,清代,涨潮,清代,林嗣环。2.①擅长②适逢,正赶上;举行宴会③设置、安放④坐通“座”,座位⑤打呵欠⑥说梦话⑦喂奶;乳头⑧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⑨妙处;全都⑩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⑪美妙;极了⑫稍微;渐渐⑬其中;夹杂⑭拉⑮头⑯说出⑰大腿;打哆嗦,打战⑱几乎⑲消失3.[之]:①的,助词②代孩子③的[其]:①她的②其中③其中的[以]:①认为②因为4.①于/厅事之东北角②遥闻/深巷中犬吠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5.①宾客们心情稍稍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②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③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其中的一种声音来。④于是在这种情况下,\n宾客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几乎想要争先逃跑。⑤忽然醒目一拍,各种声音都消失。6.①由睡到醒,由醒到睡;失火、救火。表现口技人高超的表演技艺,善②以动写静,衬托深夜的静。③侧面描写;表现了精彩的演出对观众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从侧面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⑤不重复。文末再写道具简单,一方面照应前文,另一方面从侧面有力地衬托口技艺人精湛的表演艺术,表现了作者的赞叹之情。7.①扬起,举起②不同8.(他的吆喝)声有如巨钟,说到关键的地方,大户叫喊,声音震得房屋像要倒塌一样。9.课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来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选文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直接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的不凡。10.①睡醒  ②逃跑③问④弹11.D12.里面(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13. 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n 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                  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                 14.开放试题,能围绕文章内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15.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短文两篇》1.《山海经》。《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是西汉(朝代)淮南王刘安,神话故事(体裁)。2.①竞跑,赛跑②追赶③黄河④往北⑤半路⑥丢弃⑦碰,撞⑧折断⑨绳子;断⑩积水;归向  3.解释下列虚词的用法。[而]: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承接4.①怒而触/不周之山②故/日月星辰移焉5.①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②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③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④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n⑤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6.夸父是一位执著、勇敢,敢于追求,乐于奉献,愿为人类造福的英雄。    7.要表达古代人民想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与精神。 8.“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9.古代人民不了解自然现象,把各种自然现象归结于神的存在与作为。本文中用神话解释的自然现象是“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10.①淹死②称为11.写一名少女死后化为鸟不断填海的故事,表现出死而不屈的精神。12.个体生命的结束,并不是奋斗的结束,两人都变现出了持之以恒的顽强意志。13.人死化鸟,只是一种幻想,但故事所表现出来的死而不屈的精神,却永远激励后人。14.“誓鸟”表现其不达目的永不罢休的精神;“冤禽”表现其死十分冤屈,令人同情;“志鸟”,是说它志向宏伟,意志坚强。狼\n1.《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朝小说家。2.①止通“只”,只剩下②紧跟③旧,原来④名词活用作动词,胁迫、攻击⑤往旁边看⑥苫蔽,覆盖、遮蔽⑦放松,这里指卸下。⑧向前⑨像狗一样⑩打洞⑪指从柴草堆中打洞⑫假装睡觉⑬作假、欺骗3.[以]:①把②用③用来[之]:①补充音节,无义②助词,的③代词,指狼 ④助词,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不译[其]:①代词,它们,指狼②代词,麦场③代词,柴草④代词,其中的⑤意将遂入代词,指屠户4.①后狼止/而前狼又至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其一/犬坐于前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5.①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②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了。③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那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着屠户。④他回头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⑤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⑥\n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⑦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⑧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6.①遇狼——惧狼——御狼——杀狼②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③由恐惧到与狼斗争并积极出击杀死了狼。④找柴堆做掩护放下担子,拿起刀,为自己争取了主动。一跃而起,攻其不备杀死一只狼,然后又杀死了另一只狼。⑤是议论。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告诉我们身处险境要灵活机智,凭勇气和智慧方能化险为夷。7.①满②才8.① 考虑到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②腿僵直不能弯曲,嘴张开了合不上。9.两位屠夫都运用智慧跟狼斗争,最终把狼杀死,但第一位屠夫开始时表现出来的恐惧,只是助长了狼的贪婪,这告诉我们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害怕躲避是没有用的,只有敢于斗争,勇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n10.B 11.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采分点:“变诈”“几何”的解释要突出)   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采分点:“下”“绝”的解释要突出)12.D 13.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学案答案《桃花源记》答案1.《陶渊明集》,陶渊明,潜,元亮2.①鲜美:鲜艳美丽②穷:尽③俨然:整齐的样子④交通:交错相通⑤要:通“邀”,邀请⑥妻子:妻子儿女⑦缘:沿着⑧仿佛:隐隐约约⑨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⑩志:做标记⑪规:计划⑫津:渡口3.遂:①于是②终于属:①类②类似③连接为:①作为②对③对\n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5.后/遂无问津者6.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7.土地平坦宽阔,屋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一类。8.渔人一一对村人详细地说了自己所听到的事,村人都感叹惋惜。9.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人人生活幸福安宁的社会。10.寄托了作者对没有战争、和平安详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生活的愿望。11.说明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美好境界,作者借此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1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13.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14.①整齐的样子 ②交错相通 ③全 ④通"邀",邀请15.①有良田、美池和桑林竹林这类(东西)。 \n②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16.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17.例: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印入眼帘。18.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和谐美好的社会。19.例:城市可以为生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问题提供创意性的解决途径《陋室铭》答案1.唐刘禹锡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2.①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②劳:使……劳累③名:出名④鸿儒:博学的人⑤白丁:平民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4.无/丝竹之乱耳5.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品德高尚。6.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7.没有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8.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n9.以诸葛亮、扬雄自比,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圣贤的品格,从而突出了“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话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照应主旨句,突出“德馨”,引用圣人的话使观点更加雄辩有力。10.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11.①嗜:爱好②或:有时1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13.①鸿儒:博学的人  ②不堪:无法忍受14.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15.托物言志倾听、思考、记忆16.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爱莲说》答案1.唐周敦颐古代议论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表达方式多样。2.①染:沾染②濯:洗涤③益:更加④宜:应当⑤蔓:生枝蔓⑥鲜:少\n1.之:①的②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宾语前置的标志。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我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7.(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站在那里。8.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濯清涟而不妖---质朴谦逊;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豁达;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美名远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庄重高洁 9.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10.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11.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后,就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好看。12.两文相比:文体——\n《爱莲说》是散文,《芙蕖》是说明文,也可看作是散文。题材——二者都以荷(莲)为写作对象,尽管二者角度不同。写法——二者都是托物言志;不过《芙蕖》比较含蓄,它外在形式是说明,而意在托物言志。立意——《爱莲说》写超尘脱俗的君子之风;而《芙蕖》则立足贫民,写的是可贵的无私奉献精神。13.①多②树立或立14.D15.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16.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17.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处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n,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核舟记》答案1.《虞初新志》魏学洢2.①可:大约②轩:高起③比:靠近④简:挑选⑤贻:赠⑥绝:极⑦诎:通“屈”,弯曲⑧衡:通“横”⑨夷:平⑩有:通“又”⑪盈:满3.而:①表承接②表并列③表转折为:①雕刻②雕刻③是之:①的②代船舱③代其左膝4.尝贻余/核舟一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6.为字/共三十有四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8.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n9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卷下面的衣褶里面。.10.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11.啊,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12.容量大;而计其长曾不盈寸。13.强调核舟的体积之小以及雕刻内容之丰富,赞美雕刻者技艺的高超。14.核舟的精巧;逼真。15.①类似,像②通“屈”,弯曲③善于,擅长④早晨16.①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17.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县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18.①大约②类似③同“屈”,弯曲④分明可数的样子19.①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②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20.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n《大道之行也》答案1.《礼记·礼运》儒西汉戴圣2.①与:通“举”,选举②亲:以…为亲③分:职分④兴:兴起⑤大同:指理想社会⑥归:女子出嫁3.于:①在②到③从4.不独\子其子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6.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7.这样一来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害人的事不会发生。8.对于财货,人们厌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愿意为自己谋私利。9.\n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全社会亲如一家(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有合适的安排(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尤其是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出了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稳定的职业,有安定和睦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男有分,女有归)。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应珍惜劳动产品,无自私自利之心,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辱。尽全力工作,没有"多得"的念头,更不会据为己有。10.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11.①恶:.憎恶②故:所以1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13.开放性题。“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了。14.C15.D16.①因此人们不单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②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是自己要私藏。\n17.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峡》答案1.《水经注》;北魏;郦道元。2.①阙:通“缺”,缺口②曦:太阳③襄:漫上④溯:逆流而上⑤奔:飞奔的马3.绝:①断绝②极 ③消失或:①有时②有人 4.自非/亭午夜分。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6.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住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7.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8.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妙趣无穷。9.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10.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隐天蔽日;写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景象。11.侧面描写船行之疾,突出水势之迅猛。1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13.突出了深秋“林寒涧肃”的清幽,表现了凄婉感伤的情绪。14.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美丽山水的热爱和欣赏之情,以及触景生情,流露出淡淡的凄婉感伤之情。15.①沿:顺流而下②良:实在③碍:障碍④反:通“返”16.风烟都消散了,天与山是一样的颜色17.B18.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n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19.①阙:通“缺”     ②襄:上20.①即使是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②如果不是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1.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等。22.相同点:都从侧面描写水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答谢中书书》答案1.南朝陶弘景2.①俱:都②歇:消散③颓:坠落④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⑤与:欣赏3.实是/欲界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5.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6.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出水面。7.自从谢灵运之后,再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8.首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起全文,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欲与友人交流观赏山川美景感受的心愿。9.表达了作者欣赏山川美景愉悦的心情和与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10.仰视高峰,俯览清流,平眺两岸石壁,写空间之景;四时竹林,晨昏晓雾,夕日欲颓,写时间之景;峰流、石壁、竹林、写静态之景。晓雾歇,猿猴鸣,夕日颓,沉鳞跃写动态之景。突出了山川景色的神奇瑰丽,自然万物的生机勃勃。11.C12.①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n②(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13.清澈(或:清)正面(或:直接)侧面(或:间接)14.①高低近远②美丽而愉悦幽静而凄清(或:幽深冷寂,孤凄悲凉)15.①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山川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流露出作者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的感情。②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16.①(马一样)飞奔②向上③停止④鱼17.①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②苍翠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18.奇异《记承天寺夜游》答案1.宋苏轼2.①欲:想要②户:门③欣然:高兴的样子④念:考虑⑤遂:于是⑥但:只是3.念/无与为乐者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重点译句)\n7.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8.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感情包含其中。9.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0.“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炼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达了作者旷达闲适的情怀。11.“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赏月感慨自己是闲人,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美,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情,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但是一贬再贬,赏月的“闲人”只不过是被贬后的自我宽慰吧,12.①端着②考虑13.B1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15.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有离别,这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有缺时一样。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能一味消沉,应以旷达的胸怀去看待人生的“阴晴圆缺”、“悲欢离合”。16.①窗户②原来③仅仅,只是④美妙17.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②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18.\n【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19.【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观潮》答案1.宋周密2.①既望:农历十六日②际天:连接着天③沃:用水淋洗④骑:马⑤舸:船⑥文:画着文彩⑦穹:高⑧僦赁:租用3.方其/远出海门4.大声/如雷霆5.不久潮水越来越近,于是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6.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7.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8.\n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首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9.海潮图----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从形、色、声、势四方面写出海潮的雄壮之美;演习图----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写出演习场面宏大之美;弄潮图----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弄潮儿精神之美;观潮图----用路途长,人数多,物品贵衬托钱塘潮水之美(或:地域风俗之美)。10.总领全文,点明题旨,与杨诚斋的诗句相呼应,又为下文作铺垫。11.这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12.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地刻画了海潮的雄奇壮观。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简单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海潮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13.满郭人争江上望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n来疑沧海尽成空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吞天沃日。海涌银为郭。万面鼓声中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弄潮儿向涛头立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争先鼓勇,溯迎而上。手把红旗旗不湿手持十幅大彩旗。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湖心亭看雪》答案1.宗子,陶庵,明末清初。《陶庵梦忆》《西湖梦寻》2.①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②一:全③焉得:哪能3.绝:①消失②隔绝更:①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②还4.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5.一童子/烧炉酒正沸6.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7.不要说相公痴,还有跟相公一样痴的人!8.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白。\n9.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10.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11.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12.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13.D14.语言动作描写,表达了他乡遇故知的喜悦,看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坦荡,志趣相投以酒代情的豪放。也感受到了离别的伤感。15.①作者的内心孤独,对孤独的一种向往追求,对融入自然的一种愿望,厌倦了凡世生活后对生命本质原始的皈依。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6.D17.\n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18.D19.B20.①这②小草③酒杯④客居21.①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雪,西湖中人、鸟、声音都没有了。②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种人? 22.B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学案答案与朱元思书【文学常识】1.吴均,叔庠,南朝梁。【词语解释】2.顺、随;上下、左右;飞奔的马;往远处伸展;同“啭”,鸟叫声;至;筹划;通“返”;树木的枝干;像。3.绝无仅有;消失。【划分语句节奏】4.猿/则百叫无绝【翻译句子】5.湍急的江水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就像飞奔的马。\n6.(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7.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哪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课文内容理解】8.奇山异水,天下独绝。9.静态和动态;清澈、湍急;视觉和听觉;雄奇10.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简直是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1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拓展阅读】12.多、大;特别;13.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游客享用,怎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14.寄情于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保持一份内心的清静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是有流露出了一种避世心态。【中考链接】15.(1)因为。(2)离开。(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各占1分)\n16.(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17.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18.(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五柳先生【文学常识】1.陶渊明集;东晋;陶渊明【词语解释】2.处所;知道;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体会;亲戚朋友;有时;就;期望;舍不得;空寂;经常;安然自若的样子;过完自己的一生;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划分语句节奏】3.曾不/吝情去留【翻译句子】4.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的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5.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空的,可他依旧安然自若。6.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课文内容理解】7.“闲静少言,不慕荣利”\n;读书、饮酒、著文章。8.iG/\_%f0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9.我们曾学过《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等诗文,这些诗文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因此这里的“志”就是指;Er:e{uo#w0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回归自然。10.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表现了作者宁静淡泊,不慕荣利的性格特点。11.“不”字为文章的眼目“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不蔽风日”“曾不吝情去留”这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淡泊宁静、恬淡自足、开朗乐观、耿直率真的性格。作者言“不”,正是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且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拓展阅读】12.(1)随即,不久;(2)向来,一向。13.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学,不需要等待别人的奖励。14.发言率真,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意思对即可。【中考链接】15.C16.A17.B马说【文学常识】1.略【词语解释】2.略【划分语句节奏】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翻译句子】5—7略\n【课文内容理解】8.伯乐:识别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9.这三个“也”所表达的语气是由各段的内容决定的,同时又传达了作者的情感状态:第一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及其悲惨遭遇,以“不以千里称也”作结既流露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意,更有无限痛惜之情;第二段进一步揭示千里马的遭遇源于食马者的无知,最后用反问句“安求其能千里也”作结,使作者的愤懑谴责之情达到高潮;第三段总结全文,作者自问自答一句“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深刻嘲讽。10.其真不知马也【拓展阅读】11.⑴买⑵它(的)1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1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1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参考译文: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n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中考链接】15.D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16.B"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项,在/向。C项,的/助词。D项,它/表反问语气。17.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18.\n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9.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送东阳马生序【文学常识】1.略【词语解释】2.略【划分语句节奏】3.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4.手指/不可屈伸5.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翻译句子】6—9略【课文内容理解】10.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11.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n12.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拓展阅读】13.B14.A有时B地方区域等C交往D门15.(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退步。16.共同之处:①要勤勉好学,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不同之处:甲文①从为学之难的角度说勤勉,②也谈了尊师之道;乙文①谈“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中考链接】17.B18.A19.①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②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20.B21.示例: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闻鸡起舞小石潭记【文学常识】1.略\n【词语解释】2.略【划分语句节奏】3.潭中鱼/可百许头4.影/布石上【翻译句子】5-8略【课文内容理解】9.顺序:发现小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特点:幽静;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10.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11.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2.作者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拓展阅读】13.(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14.(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n(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15.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16.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中考链接】17.⑴sù⑵yǐ⑶cīhù18、⑴太阳与月亮⑵即使⑶轻快敏捷的样子19.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0.《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原声带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21.[甲]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22.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⑵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岳阳楼记【文学常识】1.略【词语解释】2.略\n3.把;来;而;因为。作为;成为;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划分语句节奏】4.予/观夫巴陵胜状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翻译句子】7-11略【课文内容理解】1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3.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14.前者指不同的自然的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和“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后者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5.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啊!16.表达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了的政治抱负。\n【拓展阅读】17.资治通鉴18.①……的原因②于是,就③这样④同“悦”19.①在军帐之中运筹谋略,能决定胜利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②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粮道不断,我比不上萧何。20.知人善任(善于用人);嫉贤妒能。【中考链接】21.(1)迫近(2)在,到(3)日光(4)因,因为22.(1)这就是岳阳楼雄壮伟的景象。(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23.!,,?24.气象万千心旷神怡25.示例:醉翁亭清幽秀美桃花源恬静优美小石潭凄清幽邃(抓住景物的特点,符合对联的要求即可。26.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是与他“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刻苦自励”分不开的。(答案中抓住“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每激昂大方论天下事,奋不顾身”、\n“刻苦自励”等关键语句来谈与《岳阳楼记》中的胸襟抱负之间的联系。醉翁亭记【文学常识】1.略【词语解释】2.略3.乐:①(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归:①回去②聚拢谓:①命名②是也:①表陈述②表判断③语气助词,无实义秀:①秀丽②草木茂盛临:①靠近②来到 ③面对④迎着【划分语句节奏】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句子】6-10略【课文内容理解】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2.朝暮四时13.①滁人游③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n14.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拓展阅读】15.多次16.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17.聊以志吾之乐尔。【中考链接】18.(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命名19.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20.(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21.与民共乐满井游记【文学常识】1.略【词语解释】2.略3.表限定关系,可译为“以”;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n补充音节,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动词,到;代词,指这件事。【划分语句节奏】4.山峦/为晴雪所洗5.余之游/将自此始【翻译句子】6-10略【课文内容理解】11.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12.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13.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这句话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山的鲜艳明媚,渗透着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美之情。14.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这一句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厌倦之情。【拓展阅读】15.B     16.①的它   ②在从 17.这难道不是一幅无然的图画吗?\n18.说明只要留心观察,处处皆有学问并能自学成才。【中考链接】19.C20.B21.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或:柳树枝条好像在舒展又没有舒展开,柔软的柳梢在风中飘摇,麦苗像兽颈上的鬃毛,约有一寸来长。22.(1)春(初春之、早春之)自然游人聚饮斗歌(2)答案示例:①面:“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点:“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②面:“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点:“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无得而状。”③面:“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点一:“分曹部置,……才三四辈。”点二:“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听者魂销。”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学案答案\n《陈涉世家》【文学常识】1.《史记》纪传体通史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词语解释】2.请解释些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辍耕之垄上(停止)(去、往)(2)苟富贵,无相忘(如果)(3)若为佣耕(你)(4)陈涉太息曰(长叹)(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比喻见识短浅的人)(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6)发闾左適戍渔阳(通“谪”被征发)(7)九百人屯大泽乡(停驻)(8)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当在征发之列)(9)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适逢,恰巧遇到)(误期)(10)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发动大事,指起义)(11)等死,死国可乎(同样)(为国事而死)(12)天下苦秦久矣(以……为苦)(13)楚人怜之(爱戴)(14)为天下唱(通“倡”,首发)(15)卜者知其指意(意图)(16)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考虑、思索)(威服众人)(17)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用朱砂)(写)(称王)(18)置人所罾鱼腹中(这里作动词,用网捕)(19)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20)又间令吴广之次所\n旁丛祠中(私自,偷着)(军队驻扎的地方)(21)夜篝火,狐鸣呼曰(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作狐狸嗥叫的声音)(22)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到处)(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23)忿恚尉(使……恼怒)((24)尉果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25)并杀两尉(一起)(26)戍死者固十六七(十分之六七)(27)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盟誓)(用)(28)蕲下(攻下,攻克)(29)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占,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30)比至陈(等到)(31)将军身被坚执锐(身穿着战甲,拿着武器,意思是亲自作战)(32)复立楚国之社稷(国家)(33)皆刑其长吏(惩罚)3.解释下列句子中相关的的虚词。(1)之:①辍耕之垄上(动词,去、往)②怅恨久之(音节助词,不译)③鸿鹄之志(助词,的)④二世杀之(代词,指“扶苏”)(2)以:①扶苏以数谏故(因为)②或以为死(认为)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拿)④以激怒其众(用,用来)⑤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3)而:①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转折)②夺而杀尉(表承接)③为坛而盟(表承接)④收而攻蕲(表承接)【划分句子节奏】(1)发闾左/谪戍渔阳(2)\n而戍死者/固十六七【翻译句子】5.翻译下列句子。(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3)天下苦秦久矣。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6)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n(7)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况且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呀,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内容理解】6.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7.首先,陈胜、吴广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及广大平民百姓的怨恨之情;同时,陈胜还分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陈胜还利用了楚人对项燕的怀念,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8.他们为起义制造舆论。采用“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等迷信的方式。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并杀两尉”“号令徒属”“为坛而盟”。9.陈胜是一个少有大志、足智多谋、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杰出的领导才能的农民起义领袖。\n10.课文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军的进军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各地的反秦斗争。这样写能突出陈胜的足智多谋、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杰出的领导才能。【拓展阅读】11.(1)称王、做王(2)告诉(3)亲近12.陈涉于是召见(他),与他同坐一辆车回去。13.C14.课文写陈涉在领导起义,表现了他的足智多谋,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杰出的领导才能,选文中写的是起义成功后的陈涉,他变得自私虚荣,不顾旧情;对下属严苛;不善用人。【中考链接】15.适逢,恰巧遇到;唱,通“倡”,首发。16.C17.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18.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19.(1)带领 (2)通“披”穿着 (3)应当    (4)被……所苦20.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  (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攻入并占领陈县21.勇敢,反对秦国的暴政22.(1)适逢,恰巧遇到   (2)带领,率领   (3)爱戴   \n(4)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23.A(应该)24.(1)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2)有的人认为他已经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跑了。25.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戍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俗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陈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唐雎不辱使命》【文学常识】1.《战国策》《战国策》西汉刘向战国史书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没、辜负【解释词语】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安陵君其许寡人(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给予恩惠)(用)(交换)(3)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这样)(从)(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通“措”,放置)\n(5)请广于君(扩充)(6)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7)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8)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9)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10)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曾经)(1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平民)(12)以头抢地耳(把)(撞)(13)此庸夫之怒也(平庸无能的人)(14)非士之怒也(这里指有才能的人)(15)仓鹰击于殿上(通“苍”,青灰色)(16)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17)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这里指穿丧服)(这样)(18)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屈服)(道歉)(19)寡人谕矣(明白)(20)徒以有先生也(只是)3.解释下列句子中相关的虚词。(1)以: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②以君为长者(把)③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④徒以有先生也(因为)(2)于:①受地于先王(从)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③仓鹰击于殿上(到)【划分句子节奏】(1)秦王/怫然怒(2)此/庸夫之怒也【翻译句子】5.翻译下列句子。(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n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3)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4)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5)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内容理解】6.秦王要求“易地”是包藏祸心的。实际上是想吞并安陵。7.秦王率先发问,气势咄咄逼人,一方面指责安陵君“轻寡人”“逆寡人”,一方面炫耀武力,企图迫使唐雎就范,唐雎义正言辞的拒绝,表明不会易地的坚决立场。秦王怫然怒,以“\n天子之怒”相威胁,唐雎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回击,并表示要效仿“三士”,并且“挺剑而起”示意要与秦王拼命。面对唐雎的举动,“秦王色挠,长跪而谢”经过三个回合的斗争,以唐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8.唐雎是一个不畏强暴,有胆有识,大义凛然的谋士。秦王是一个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色厉内荏的人。【拓展阅读】9.D10.(1)曾经(2)即使(3)用来……的方法11.(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2)我知道抵御你的方法了,我不说。12.唐雎与骄横阴险狡诈的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以死捍卫国家主权:“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可见唐雎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忠君爱国的人。墨子在第三个回合模拟攻守,以示自己坚决的抵抗决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终于以攻打宋国是徒劳无益的事实说服楚王,攻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促使楚王放弃攻打宋国。可见墨子是一个坚持正义、勇敢机智的人。\n【中考链接】13.⑴道歉 ⑵介词,从、由  ⑶明白,懂得   ⑷穷尽,完结14.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15.(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2)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16.B 《隆中对》【文学常识】1.《三国志》陈寿晋朝史学家【词语解释】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1)亮躬耕陇亩(亲自)(田地)(2)时人莫之许也(承认、同意)(3)谓为信然(说)(确实这样)(4)先主器之,谓先主曰(器重,重视)(告诉)(5)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接近、趋向)(招致、引来)(6)将军宜枉驾顾之(屈尊)(拜访)(7)因屏人曰(于是)(8)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9)遂用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10)然志犹未已(停止)(11)自董卓已来(通“以”)(12)则名微而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13)抑亦人谋也(而且)(14)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n争锋(挟持)(争强、争胜)(15)利尽南海(物资)(全部取得)(16)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资助、给予)(17)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兴旺富裕)(爱抚,爱惜)(18)总揽英雄(这里有“招致”的意思)(19)保其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20)内修政理(政治)(21)诚如是(确实、是在)(2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亲自)(2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从此)(一天天)(2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谁)(用箪盛)(用壶装)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1)为:①好为“梁父吟”(作动词,可译为“唱”)②谓为信然(是)③以弱为强(作动词,可译为“成为”)④贤能为之用(表示被动,可译为“被”)(2)之:①时人莫之许也(代词,代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②先主器之(代词,代指徐庶)③将军宜枉驾顾之(代词,代指诸葛亮)④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的)⑤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划分句子节奏】(1)时人/莫之许也。(2)将军/宜枉驾顾之(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n【翻译句子】5.翻译下列句子。(1)时人莫之许也。当时的人不赞同(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个人可以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亲自去拜访他。(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4)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现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5)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可是由于我才学疏浅缺乏谋略,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应该采取怎样的办法?(7)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n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8)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呢?【内容理解】6.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7.战略方针:“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当时的条件下,刘备不具备向北或向东发展的可能性。第二、刘备具有夺取荆、益的可能性,可以把它作为建立“霸业”的根基第三、夺取荆、益之后,应当一方面修明内政,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另一方面联合孙权,把曹操孤立起来,使他两面受敌,这样形势就会发生有利于我的变化。8.“凡三往,乃见”及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的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9.课文详写的诸葛亮的隆重对策的内容;而略写了“徐庶荐诸葛”,刘备三顾茅庐,关羽、张飞对诸葛亮的态度。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n【拓展阅读】10.(1)以为奇特(2)认为,以为11.刘备凭借(孙权的军队)来和魏武帝交战,大败魏武帝的军队。12.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13.身使孙权,求援吴会。【中考链接】14.(1)拜访(2)通“伸”,伸张(须写出本字和解释。)(3)因此(4)每天15.孝成王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因此最终没有加罪于她。(“以”“卒”各1分,句意通顺1分。)16.C17.屏:命人退避信:(通“伸”)伸张日:一天天愿:希望(一词1分)18.A(A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分别为并列关系、修饰关系的连词。C项分别译为“凭借”、“于是”。D项分别为“同”、“在”。)19.(1)这个人值得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当屈尊亲自去拜访他。(3分,就见1分,枉驾1\n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2)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从秦川出击,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水来迎接将军您呢?(3分,“出于秦川”1分,“箪食壶浆”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20.A(应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出师表》【文学常识】1.三国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千载谁堪伯仲间。【词语解释】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1)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确实)(这里是“时”的意思)(2)追先帝之殊遇(优待,厚遇)(3)以光先帝(发扬光大)(4)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大)(5)引喻失义(称引、譬喻)(适宜、恰当)(6)陟罚臧否(善恶)(7)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8)付有司论其刑赏(罚)(9)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治)(10)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11)悉以咨之(询问)(12)性行淑均(善)(平)(13)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4)猥自枉屈(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15)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16)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那时以来)(17)深入不毛(长草)(18)\n庶竭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这里是诸葛亮自谦的话。)(19)攘除奸凶(排除,铲除)(20)斟酌损益(除去)(兴办、增加)(21)责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忽)(22)以彰其咎 (表明、显扬)(23)咨诹善道(询问)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1)于: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②欲报之于陛下也(向)③试用于昔日(在)④躬耕于南阳(在)⑤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⑥苟全性命于乱世(在)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⑧受任于败军之际(在)(2)以:①以光先帝遗德(来)②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③以昭陛下平民之理(来)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⑤先帝不以臣卑鄙(认为)⑥咨臣以当世之事(把,拿)⑦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⑧以伤先帝之明(以致)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3)之: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②欲报之于陛下也(代殊遇)③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4)而: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表转折)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表并列)【划分句子节奏】\n(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臣/不胜受恩感激【翻译句子】5.翻译下面的句子。(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皇宫中,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亲近贤人,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人,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这些都是忠贞、坦直,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n(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内容理解】6.空城计,挥泪斩马谡,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七纵。7.(1)诚宜开张圣听即广开言路。(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即严明赏罚。(3)亲贤臣,远小人即亲贤远小。其中“亲贤远小”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只有亲贤远小,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只有亲贤远小才能赏忠罚奸,赏罚分明。8.为突出先帝三顾茅庐之恩,以此来说明为什么要出师北伐,就是为了报答先帝的深恩。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般用在困难重重或危机四伏时出来担当大任的情况下。【拓展阅读】10.(1)陶冶身心(2)清静寡欲,不慕荣利(3)消逝迅速(4)离开11.A(这里是“到处”的意思)12.不学习不能增广才能,没有志向不能取得学业成就。\n13.能够从学习或做人两个方面来谈即可。示例一:从《诫子书》中,我们领悟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真谛,体会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命哲思,所有这些,对我们而言仍大有裨益,富有启迪。示例二、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只有热爱学习、追求真理和自由,才能真正成才。示例三、静能生慧,远离喧嚣,保持一种独立思考、心清如水的习惯及心境,才能真正步入人生的佳境,也才能真正步入人生的意境!“无为,而无所不为”,宁静才能致远【中考链接】14.(1)卑鄙:出身卑微  (2)光:发扬光大  (3)简拔:选择提拔  (4)咨:询问15.(1)这实在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啊。(2)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16.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17.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n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18.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19.(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1)躬:亲自。      (2)猥: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3)攘:排除,铲除。(4)弗:不,没有。20.(2分)译文:(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1分)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1分)21.(2分)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22.(3分)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1分)(2)都是求贤若渴;(1分)(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1分)23.(3分)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3分)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3分)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学案答案\n《公输》【文学常识】1.《墨子·公输》;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子弟对墨子言行的辑录;翟;墨家;兼爱、非攻。【词语解释】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出发、动身(2)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3)希望(4)坚守道义(5)对人亲善、有爱(6)明白事理(7)为什么(8)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9)破车(10)粗布衣服(11)指好饭好菜(12)装饰华美的车(13)什么样的(14)好像……与……相比(15)多余的木材(16)楚王所派攻宋的官吏(17)好呀(18)虽然如此(19)木片(20)巧妙的方式(21)入侵(22)用来……的方法(23)坚决(24)解说(25)引见(26)停止3.通假字通“悦”,高兴通“拒”,抵御通“御”,抵挡通“屈”,理屈4.解释下列句中相关的虚词其:①自己的②其中的;以:①用来②认为③把\n之:①这②这件事③宾语前置的标志④的⑤主谓之间⑥的⑦主谓之间而:①转折,但是;②转折,但是;③转折,但是;于:①从②在③向【划分语句节奏】5.(1)夫子/何命焉为(2)荆之地/方五千里(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翻译句子】6.①先生有什么见教呢?②宋国有什么罪呢?③我坚持道义,坚决不杀人。④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不能说是聪明。⑤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⑥北方有侮辱我的人,希望借助您去杀了他。⑦这是什么样的人?⑧我认为大王的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犯了偷窃病的人一类。⑨公输盘设计采用了多种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挡了他。【课文内容理解】7.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n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使楚王放弃攻宋的念头。8.墨子是爱国,为国不辞辛劳的人。当听说国家有难,他不辞辛劳“行十日十夜”到楚国劝阻楚王放弃攻宋,足见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墨子还是一个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的人,他采用“巧设陷阱,请君入瓮”的策略说服公输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战术让楚王理屈词穷,以实力针锋相对,最终迫使楚王放弃了攻宋的意图,这一切的斗智斗勇,唇枪舌战中都体现了墨子高超的辩论艺术;墨子为实现自己“兼爱、非攻”的政治主张,不怕艰险,坚韧不拔,勇于自我牺牲的奋斗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9.墨子不辞辛劳“行十日十夜”到楚国劝阻楚王放弃攻宋,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凭借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最终凭借强大的实力迫使楚王放弃了攻宋的意图。(教参上此题参考答案是:墨子劝阻楚王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n10.第一个“吾不言”是公输盘想杀墨子而又不敢说,表现了他的阴险狡诈而胆怯;第二个“吾不言”是墨子看出了对方的阴谋而不说出来,表现了墨子的胸有成竹和沉着冷静。11.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实力才能阻止侵略者的野心。12.“飞”是使动用法,使……飞,让它飞翔。 13.因此所说的巧,就是对人有利叫做巧,对人不利就叫做笨拙。 14.同意。墨子认为对人有利叫做巧,对人不利叫做拙。公输班做的鹊能飞,但对人没什么用处,所以不能叫做巧。(后一问言之有理即可)【中考链接】1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忠”与“信”是老师谆谆教诲、反复传授的修身之道,我是不是经常对照它来做呢?16第一问:兼爱:即“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之意。非攻:不发动战争,不攻伐侵略。第二问:示例:既要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又要关爱他人(或不侵害他人)。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提高全民道德水准,才能消除对立,和睦共处。这两者对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积极意义;《四书》。\n《孟子》二章【文学常识】1.轲;亚圣;《孟子》;儒家【词语解释】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外城(2)围((3)护城河(4)泛指武器装备(5)放弃(6)离开(7)这里是限制的意思(8)极点(9)内外亲属(10)归顺服从(11)起,指被任用(12)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13)责任,使命(14)违背(15)扰乱(16)常常犯错误(17)思虑堵塞(18)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19)指在国内(20)指在国外(21)守法度的大臣(22)辅佐君主的贤士(23)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3.通假字通“增”,增加;通“横”,阻塞;通“弼”,辅佐。通“叛”,背叛4.解释下列句中相关的虚词于:①从②给③在④因为其:①他的②他的则:①如果故①所以\n之:①的②代城③的④到⑤代失道者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①表修饰,表转折以:①凭借②用5.词类活用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使……资财缺乏//使……惊动//通“韧”,使……坚韧//犯过失(名词动用)【划分语句节奏】6.①城/非不高也②入/则无法家拂士③环而攻之/而不胜【翻译句子】7.①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的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的才能。②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③这样以后才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④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n⑤施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课文内容理解】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结论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②天时、地利、人和;人和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天下顺之。④(翻译)施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理解)也就是说坚持正义的能获得许多帮助,违背正义的必然陷于孤立。(举例)秦始皇及二世胡亥施暴政,民不聊生,结果招致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而起于秦皇暴虐的陈胜吴广起义,号天下反秦暴政,万民景仰。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经历一番磨难而最终取得成就。②治理国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n(翻译)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深入理解)磨难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联系自身实际)对我们而言,成长道路上遇到一些苦难,未必是坏事,我们可以从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才干。一味追求生活的平坦,往往是经受不住风雨洗礼的,也就很难成才。【拓展阅读】10.奋起,有所作为;通“返”,返回11.D.12.你忘了会稽之战的耻辱了吗?13.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1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围绕“物质生活优越了,仍需要忧患意识”回答即可。15.(1)极点(2)通“叛”,背叛(3)所厌恶的东西(4)跑16.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胜利。17.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1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9.不一样。甲文所说的“道”\n是统治者施行仁政、王道;乙文所说的“道”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中考链接】20.(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过失)21.(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2)使他做事不顺。(或: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22.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鱼我所欲也》【文学常识】1.《孟子》【词语解释】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2)祸患、灾难(3)假如、假使(4)什么手段不可用呢?(5)不丢掉(6)用脚踢(7)因轻视而不肯接受(8)有什么益处(9)停止、放弃(10)侍奉(11)天性,天良3.通假字。通“避”,躲避通“辨”,辨别通“德”,恩惠通\n“欤”,语气助词通“向”从前4.解释下列句中相关的虚词。而①却②表修饰,不译于①比②对是①这个,这样②此:这样看来,由此看来与①通“欤”,语气词“吗”②给【划分语句节奏】5.①生/亦我所欲②所欲/有甚于生者③是/亦不可以已乎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翻译句子】6.①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②不只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不丧失罢了。③高官厚禄如果不辨别合不合礼仪就接受了,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④从前宁可死了也不接受,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就接受了。⑤这也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失去了人的本性。【课文内容理解】\n7.舍生取义8.把“鱼”比作“生”,把“熊掌”比作“义”,以这个生活常理作比喻,自然而生动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接受。9.(先翻译)生命,也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谈理解)生命诚可贵,大义价更高,当需要抉择时我们应该舍生取义。(举实例)例如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宁死不降、舍生取义,(结论重申)他这种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值得我们学习。10.文天祥誓死不降元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谭嗣同为求变法以身殉国,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誓言。11.天性,天良。本来就有的羞耻之心。【拓展阅读】12.①通“德”,感激;②辟,通“避”,躲避;③去,到,往;④动摇13.行/天下之大道14.D。(均为主谓之间)\n15.得志时和百姓一起循着这条路前进,不得志时便独个照这行事。16.贤者17.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乙文:大丈夫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守住“仁”“礼”“义”。相同点:为人处世应讲求“义”,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追求“义”的气节。不同点:乙文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18.解释加点词:给;但是;没有;这;如。19.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20.C.21.B.22.世上万事万物没有比义更珍贵的。23.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万事莫贵于义”;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24.万事莫贵于义;“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中考链接】25.(1)苟且。(2)假如,假使。(3)厌恶。(4)史册。\n26.(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27.(1)是战/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絮28.篇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庄子》故事两则【文学常识】1.道老庄【词语解释】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这里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2)栖息((3)甘泉,甜美的泉水(4)在这时(5)这(6)国都(7)疑问代词,怎么【翻译句子】\n3.①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②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③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课文内容理解】4.志向高洁之士(文章中喻庄子);醉心功名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文中比喻惠子) 功名利禄 5.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拓展阅读】6.(1)伐:征伐。(征讨)(2)阳:山向阳的一面。即山的南面。(3)以:介词,凭借。(4)以:介词,表因果关系,因。7.春天出征,冬天返回,(于是在路途中)迷失了道路。8.老马识途。比喻富于经验的人在工作中熟悉情况,容易把事情办好。9.今人不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10.答案要点:①像管仲、隰朋这样的圣人,在“至其所不知”的时候,尚且能“不难师于老马与蚁”,这说明了人们应该向他人或事物学习有益的知识。②要学会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n曹刿论战【文学常识】1.《左传》;编年;长勺之战【词语解释】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攻打,进攻(2)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3)参与(4)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5)有“养”的意思(6)个人专有(7)虚报;实情(8)通“遍”,遍及,普遍(9)古代指猪、牛、羊等祭品(10)为人信服;赐福、保佑(11)案件(12)即使;以实情判断(13)尽力做好分内的事(14)可以凭借;跟随(15)击鼓进军(16)共坐一辆战车(17)大败(18)驱车(追赶)(19)振作(20)下车(21)车前边的横木(22)追赶,追击(23)已经(24)充满(25)倒下(26)推测,估计(27)埋伏3.解释下列句中相关的虚词以①凭借②把③按照④凭借之①代打仗这件事②的③音节助词,不译④代齐军⑤代齐军其①代曹刿的②代齐军的③其中的④代齐军的故①缘故②所以【划分语句节奏】\n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译句子】5.①居高位得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②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必定按照实情处理。③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④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失。⑤(齐国是)大国,是难以推测的,害怕有埋伏在那儿。【课文内容理解】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辙乱旗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一气把事情做完;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8.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抓住进攻和追击的作战时机,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9.\n爱国而富有责任感,深谋远虑。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抓住进攻和追击的作战时机,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举例略)10.鲁庄公虽目光短浅但他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拓展阅读】11.士气此饱满12.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13.A.14.不要去截击旗帜严整,队伍雄壮的敌军,不要去攻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用兵方法。1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16.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借鉴①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善于分析;②善于听取并采纳别人的意见;③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17.通“遍”,遍及;祭祀用的猪牛羊;变更;断绝;活埋。18分断其军/为二19C。\n20.秦将白起听说这件事,放出一支变幻莫测的军队。假装败退,而且断绝了他们运送粮食的通道,把他的部队一分为二,于是军心离散。2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悉更约束,易置军吏。22.纸上谈兵;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中考链接】23.赐福;大腿24.(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25.(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2)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26.(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27.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邹忌讽齐王纳谏\n【文学常识】1.《战国策》;西汉;刘向;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词语解释】2.古今异义词长,这里指身高;照;这里指议论;间或,偶然3.一词多义朝:朝见;公共场合孰:仔细;谁期:满一年;约定4.词类活用穿戴//当面//认为……美//偏爱//使……听到5.虚词而①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修饰④表修饰之①的②主谓之间③他,指徐公④主谓之间⑤的⑥主谓之间⑦代这件事于:①比②在③到④在以①认为【划分语句节奏】6.①皆以(我)/美于徐公②今齐地/方千里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n【翻译句子】7.①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②大王受蒙蔽很厉害了。③全体臣下、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失的人,授予上等奖赏;上书劝谏寡人的,授予中等奖赏;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授予下等奖赏。④这就叫做在朝廷上战胜了别的国家。【课文内容理解】8.1)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2)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3)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4)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9.邹忌: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忠诚等;齐王: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拓展阅读】10.(1)担心、担忧,以……为患(2)停止(3)厌恶,讨厌(4)国都11.您想要制止这种风气,何不试试不穿紫色衣服呢?\n12.运用时间层递写法,突出收效之快。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3.同:都能围绕国政的弊端,抓住君主希望有所改变的心理。异:管仲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直言劝谏;邹忌采用类比说理的方式,委婉劝谏。【中考链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09年中考题]14.(1)昳丽:光艳美丽      (2)寝:寝,躺,卧(3)蔽: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     (4)间:间或,偶然15.B16.(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2)满一年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17.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n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愚公移山【文学常识】1.《列子·汤问》;寓言;列御寇;《两小儿辩日》【词语解释】2.通返,返回;通“慧”,聪明;通“无”没有;通“措”放置;通“垄”,高地3.被……所感动;用箕畚装土石;险峻的大山4.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曲折、绕远//连……都……//之于//扛//刚刚//交换//把……怎么样……//顽固//削减//愁//停止//5.之:①的②的③复指代词,这④代他⑤代他⑥主谓之间而:①表修饰②表承接③表修饰④表转折以:①凭借②凭借其①加强反问语气②代他且①将近②况且【划分语句节奏】\n6.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②投诸/渤海之尾③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⑤操蛇之神/闻之【翻译句子】7.①凭你的力气,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丘都不能挖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②你太不聪明了!③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比不上那寡妇和小儿。④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课文内容理解】8.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9.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 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拓展阅读】10.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n11.C12.唯独陈主薄靠锅巴活了下来。13.母好食铛底焦饭,陈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焦饭,归以遗母。【中考链接】14.D(苦:愁)15.C(C项都是“却、可是”;A项“凭”/“因为”;B项“他”/“的”;D项“向”/“比”)16.A(愚公妻子只是“献疑”,并不是“强烈反对”)\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