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50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精选试题一、《论语十则》一.给加点字注音。论语()三省()罔()殆()诲()弘毅()焉()二.为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1.愠________温________2.诲________悔________3.殆________冶________4.罔________惘________三.解释加点的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说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三省吾身:择其善者:四.解释下列语句。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温故而知新: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五.填空。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言行。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3.《〈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将下面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七.按原文填空①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②论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③论述学习应有谦虚的态度的句子是::④阐述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的句子是:⑤比喻君子始终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⑥我国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九.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那些风范呢?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班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8\n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法家拂士()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困于心衡于虑。曾益其所不能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所以动心忍性(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6)空乏其身(7)舜发于畎亩之中(8)管夷吾举于士(9)百里奚举于市(10)苦其心志(11)人恒过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11.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12.文章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13.“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种人?18\n14.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成才要经受哪些挫折?15.简要谈谈你对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16.读了第二段后,请你联系历史或现实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不能举文中事例),或写出与此相关的两则名言警句。三、鱼我所欲也1.给加点字注音:不屑( ) 苟得( ) 妻妾( ) 蹴尔( ) 一豆羹( )2.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一豆羹②此之谓失其本心③故患有所不辟也④一箪食,⑤所恶有甚于死者⑥舍生而取义者也⑦贤者能勿丧耳⑧二者不可得兼⑨妻妾之奉⑩有是心也3.按原文填空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②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③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④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⑤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⑥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⑦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⑧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4.翻译下列句子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是亦不可以已乎?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④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⑦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18\n⑧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5.人的本心是什么?6.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7.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8.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9.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10.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11.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12.《鱼我所欲也》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孟子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与此同时,在孟子看来,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四、曹刿论战一.给加点字注音1又何间焉6肉食者鄙2辙乱旗靡7遂逐齐师3夫战,勇气也8小信未孚4曹刿9小惠未徧5牺牲玉帛10弗敢加也二.解释加点的字1又何间焉11虽不能察2辙乱旗靡12神弗福也3肉食者鄙13小大之狱4小信未孚14必以情5弗敢加也15公将鼓之6小惠未徧16遂逐齐师7牺牲玉帛17公问其故8一鼓作气18彼竭我盈9再而衰19惧有伏焉10既克20公将驰之18\n三.翻译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四.按要求回答问题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2.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文中哪些句子能体现这一点?3.曹刿认为进军、反攻的有利时机是什么?4.本文说明了了一个怎样的道理?5.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前文与该句呼应的句子是什么?7.“既克,公问其故。”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五.选择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公问其故温故而知新B.战于长勺生于忧患C.登轼而望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战则请从民弗从也2.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可以一战B.肉食者鄙C.下视其辙D.牺牲玉帛3.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B.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劝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C.宋濂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刻苦学习。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18\n五、邹忌讽齐王纳谏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邹忌( ) 形貌昳丽( ) 朝服衣冠( ) 孰视之( ) 窥镜自视( ) 谤讥于市朝( ) 期年之后( ) 皆朝于齐( )2.判断题。(1)先秦历史散文体例多样,有编年体的,如《左传》,有国别体的,如《战国策》。( )(2)《战国策》是由西汉学者刘向编写而成的,分十二国策,共33篇。( )(3)《战国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自己生活中的小事谈起,采用设喻讽谏的方式,使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增强国力。( )3.本文选自,它是西汉(人名)整理的,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次序编订而成的。4.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⑴朝服衣冠()⑵今齐地方千里()⑶臣之妻私臣()⑷王之蔽甚矣()5.下列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B.A.徐公何能及君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及郡下,诣太守两股战战,几欲先走D.C.徐公不若君之美能谤讥于市朝更若役,复若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⑶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7.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C.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8.按要求用原文回答问题。(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基础条件是什么?(2)邹忌与妻、妾、客人之间的三问三答是什么?(3)明日,徐公来,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一个什么结论?(4)邹忌入朝见威王,以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作论据,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得出一个什么结论?9.“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18\n11.邹忌向齐王进言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欣赏这种方法吗?请说说理由。六、出师表1.给加点的字注音。(1)中道崩殂()(2)裨补阙漏()(3)行阵和睦()(4)以彰其咎()(5)陟罚臧否()(6)以遗陛下()(7)庶竭驽钝()(8)猥自枉屈()(9)咨诹善道()(10)夙夜忧叹()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以光先帝遗德()(2)引喻失义()(3)以遗陛下()(4)悉以咨之()(5)猥自枉屈()(6)斟酌损益()(7)咨诹善道()(8)以彰其咎()(9)先帝不以臣卑鄙()(10)遂许先帝以驱驰()3.翻译下列句子。(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填空(1),表现了作者的高洁志趣。(原文)(2)第6节中可以概括出一个成语是,这一成语常用意思是。(3)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趣的作用是什么?(4)写出与“先帝比以臣卑鄙“中”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5)作者认为,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分别是,。(6)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7)最后一句的“报先帝“呼应了文中的哪些事?(用文中句)。(8)诸葛亮出山时,正是东汉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正如他在《出师表》中所说:。(9)文中的先帝指,陛下指,文章的作者是,体裁是。(10)“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贞良死节”意思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就是这样的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本文以外的例子)。(11)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我们今天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这一成语。18\n(12)“计日而待”与今天这一成语意义相近。(13),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原文)(14)“天下三分”指天下分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15)“由是感激”中“是”所指代的内容是。(1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一个故事名称。5.请概括第一段文字的内容要点。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几条建议?请用原文回答。7.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9.以上文字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请写出两例。10.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11.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12.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七、《桃花源记》 1.给加点字注音:豁然()开朗 俨然() 阡陌()黄发重髫() 间隔()诣()太守 2.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⑴、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今义:⑵、无论魏晋。无论:古义: 今义:。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今义:绝境:古义: 今义:⑷、芳草鲜美。鲜美:古义:今义:⑸、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 今义: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⑴便要还家要通“”,。 ⑵具答之:“具”同“”, 4.按原文填空(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18\n(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7)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5、(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答:6、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答:7、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答:8、作为中学生,该怎样认识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答:八、三峡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ɡ)清冽(liè) B.为坻(chí)为嵁(kān) C.参差(cēn cī)佁然(yí) D.俶尔(shū)翕忽(xī)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三峡》一文选自_____。_____(朝代)的地理学家__________给《水经》作注写成了《________》。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晴初霜旦,林寒涧肃()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阙处()曦月()襄陵()沿溯()御风()素湍()怪柏()飞漱()属引()6.三峡具体指哪三峡?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18\n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④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提示:从视角的角度。)9.根据文中内容,解释“峡”的意思。10.试就第二段文字内容,大概计算一下船速。11.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12.最后一句诗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13.将下列写景的句子与相应的季节用线连接起来。①沿溯阻绝 春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夏③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秋④清荣峻茂 冬14.文章描写了三峡美丽的风光,请你利用文中的词句,组成一副对联。九、马说1.给加点字注音。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③骈死于槽枥之间()()3.填空。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5.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什么?6.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7.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8.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9.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什么?18\n10.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什么?11.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12.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什么?13.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什么?14.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什么?15.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什么?16.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什么?17.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什么?18.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什么?19.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什么? 20.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什么? 21.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什么?23.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2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25.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26..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十、陋室铭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1)A.陋室(lòu)B.德馨(xīng)C.调素琴(tiáo)()(2)A.鸿儒(hóng)B.案牍(dú)C.西蜀(shǖ)()(3)A.诸葛亮(gé)B.嗫嚅(rú)C.磐石(pán)()2.写出本文的中心句。3.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18\n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7.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9.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0.你认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陋室”的“陋”还是“不陋”?请说说你的理由。十一、小石潭记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①篁( ) ②坻( ) ③嵁( ) ④佁( )⑤俶( ) ⑥怆( ) ⑦邃( ) ⑧翕(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①水尤清洌________ ②青树翠蔓________③佁然不动________ ④俶尔远逝________⑤往来翕忽________ ⑥斗折蛇行________⑦鱼可百许头_______⑧心乐之_______⑨其境过清________3.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_。(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③蒙络摇缀,参差披拂。5.填空。18\n①.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人,著名文学家,他在做永州司马时写下了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其中《小石潭记》等八篇合称________。②.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③.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的情感。6.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7.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9.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10.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11.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12.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13.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十二、岳阳楼记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岸芷() 汀()兰浩浩汤汤()宠辱偕()忘谪()守 嗟()夫霪()雨霏霏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薄暮冥冥________然则北通巫峡________春和景明________此镇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增其旧制________百废具兴________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是进亦忧,退亦忧3.翻译下列句子①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④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18\n⑤去国怀乡,忧谗畏讥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⑦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⑧不以物喜,不以已悲。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⑾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⑿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⒀微斯人,吾谁与归?4.“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下列词语中“去”字与“去国怀乡”中“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记之而去B.去伪存真C.停数日辞去D.去留两便5.《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6.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7.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8.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9.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10.“进”“退”分别照应什么?11.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12.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什么?1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4.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15.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18\n16.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17.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什么?18.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哪句?19.选文第二段结尾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0.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十三、醉翁亭记1.给加点字注音环滁( )琅琊( )( ) 饮少辄( )醉 野蔌( )林霏( )岩穴( ) 山肴( )酒洌( )弈( )者胜 阴翳( )翼( )然2.默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云归而岩穴暝暝:②临溪而渔渔:③杂然而前陈者陈: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4.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③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5.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6.文中第三段中乐有哪三中情境?7.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其乐”?8.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9.《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18\n十四、爱莲说1.解释加点的字词。①蕃:②濯:③染:④妖:⑤益:⑥植:⑦鲜:⑧宜:2.翻译下列句子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按原文填空①《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②《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③《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④“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⑤文章的主旨句是⑥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4.《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5.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7.《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什么?8.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9.“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10.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十五、记承天寺夜游(一)18\n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①欣然起行()②水中藻荇交横()③如吾两人者耳()④月色入户()⑤盖竹柏影也()⑥但少闲人()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一个比喻句,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________。4.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哪种情景?5.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6.本文的语言有何显著特征?(二)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与父________、弟________合称“三苏”,三人同为________之列。苏轼死后谥号________。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3.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4.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十六、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⑴录毕,走送之⑵俟其欣悦⑶媵人持汤沃灌⑷色愈恭,礼愈至⑸同舍生皆被绮绣⑹腰白玉之环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⑴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⑵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⑶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余/因得/遍观群书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对上段中“舍”“腰”“略”“知”解释正确的是(18\n)A.房子腰间丝毫感觉B.房子腰上挂着稍微知道C.房子腰上挂着丝毫感觉D.房子腰间挂着丝毫知道5.“日再食”的正确译文是()A.每天的第二顿B.每天吃两顿C.每天吃第二顿的时候6.“以中有足乐者”是指()A.作者认为读书是足以快乐的事B.作者认为自己家贫而能勤奋读书,这是足以快乐的事C.作者认为书中有令自己欣慰的事7.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8.《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什么意思?9.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了自己求学的艰难?⑴⑵⑶⑷10.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11.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12.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13.“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这种态度可取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理解。14.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