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9.00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重要字词\n1.俾使(达到某种效果)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俾困苦不堪。――清·方苞《狱中杂记》又嘱学使俾入邑庠。――《聊斋志异·促织》俾二水相通——《明史卷二百八十一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又如:俾夜作昼(把夜晚当作白天,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俾昼作夜(把白昼当成夜晚,形容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n2.刺讽刺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斥责,指责。《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n3.让谦让、礼让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责备,谴责二世使人让章邯。因故让之。——高启《书博鸡者事》\n4.诣卓茂初为丞相府使,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失马者,误认其乘马为彼所有,欲牵之去。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已数年,心知其谬(miù),嘿(mò)①解与之。顾曰:“若非公马,幸②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yì)府送马,叩头谢③之。回头说了句:“如果不是你的马,希望你到丞相府归还我。”后来,马的主人(即“他”)从别处找到了自己失去的马,就到丞相府来送回他错认的马,并叩头谢罪。\n(1)到,旧时特指到尊长那里去:~阙。~前请教。吏遂缚诣县。——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先主遂诣亮。——《三国志·诸葛亮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元济诣京师。——《资治通鉴·唐纪》与鲁肃俱诣孙权。——《资治通鉴》(2)(学业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造~。苦心孤~(指刻苦钻研,达到别人不及的境地)。\n5.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史。~吏。~属。~佐。为沛主吏掾。——《汉书·萧何传》。注:“正曰掾,副曰属。”方进为相,与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掾行视。——《汉书·翟方进传》\n6.坐(1)定罪,由…而获罪使与邾大夫坐。——《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注:“讼曲直也。”坐,罪也。——《苍颉篇》遣郭威招诱白承福入居太原城中,以谋叛坐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不留一个。——《新编五代史平话》\n(2)又如:妄坐(受冤枉而误判其罪);坐大辟(判为死刑);坐假(因受诬而获罪);反坐;连坐;坐法(犯法获罪);坐死(坐罪而被处死)广汉虽坐法诛。——《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广汉竟坐要斩。禹坐要斩。(3)因…犯罪,触犯法律又坐贼杀不辜、鞠狱故不以实、擅斥除骑士乏军兴数罪。——《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n7.知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主持;管理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王建《温泉宫行》又如:知更(主管更漏);知内外事(主持内政和外交事务);知客寮(寺院中的接待客);知印(主持用印);知贡举(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n8.上君主;皇帝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吕氏春秋·察今》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又如:上用(皇帝用的规格);上裁(皇帝裁定);上国(汉代诸侯称帝室为上国,后多指国都京城);上苑(供帝王打猎、玩耍的园林);上林(泛指帝王的园囿)\n9.白禀告;报告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便可白公姥上告;控告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n10.国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国迁(国都迁徙);国阴(都城北郊);国郊(国都周围地名);国禁(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国邑(城邑);国刑(城中施行的刑罚)。\n11.亡(1)逃:逃~。流~。亡,逃也。——《说文》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国语·晋语四》子牟有罪而亡。——《国语·楚语上》怀其璧,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或以为亡。数言欲亡。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奴惊,各亡去。——高启《书博鸡者事》是时桓楚亡在泽中。——《史记·项羽本纪》又如:亡归(逃回);逃亡(逃走在外);亡虏(逃亡的犯人);亡民(逃亡在外的百姓);亡子(亡人。逃亡的人);亡奔(逃奔);亡臣(逃亡之臣);亡逸(逃亡);亡匿(逃跑并躲藏起来)\n(2)丢失;丧失亡赵自危。——《战国策·秦策五》非其所以与人而与人,谓之亡。——《谷梁传·定公八年》秦无亡矢遗镞之费。——汉·贾谊《过秦论》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大道以多歧亡羊。——马中锡《中山狼传》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战国策·齐策》诸侯之所亡。——宋·苏洵《六国论》\n12.敕(1)帝王的诏书、命令:~命。~书。~封。奉~。宣~。皇帝,帝王自上命下之词(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又如:敕书(皇帝行文给臣僚的文书);敕命(皇帝颁赐爵位或物品的诏命);敕符(书有皇帝命令的凭证)\n(2)告诫:申~。戒~。敕,诫也。——《说文》敕天之命。——《虞书》又如:敕晓(告戒晓谕);敕谕天下(朝廷告谕全国);敕戒(警戒,教诫)(3)通“饬”。整治;整饬既匡既敕。——《诗·小雅·楚茨》君子以明罚勅法。——《易·噬嗑》敕身齐戒。——《汉书·礼乐志》惧余身之未敕。——《后汉书·张衡传》\n13.度推测;估计:揣~。例: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服人,估计自己的才能是否能胜任。\n14.造到,去:~访。凡四方之宾客造焉。——《周礼·司门》造于西阶下。——《仪礼·士丧礼》而造大国之城下。——《战国策·宋策》造饮辄尽。——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明日造朝。——唐·柳宗元《柳河东集》造左公第。——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清·梁启超《谭嗣同传》\n15.谢(1)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2)认错,道歉自谢曰。——《战国策·赵策》长跪而谢。——《战国策·魏策》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惊谢曰。——清·周容《芋老人传》\n(3)推辞:~绝。闭门~客。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命。——《史记·汲黯列传》谢媒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楚而谢。——唐·李朝威《柳毅传》谢客矣。——明·宗臣《报刘一丈书》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宋·苏轼《盖公堂记》\n(4)辞去官职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无复游宦之兴矣。——《南齐书·王僧虔传》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唐·王维《送张五归山》又如:谢老(告老还乡);谢事(卸去官职);谢政(致仕退休);谢役(辞去差使);谢职(卸去官职)(5)凋落,衰退:~顶。~世(去世)。凋~。新陈代~。\n(6)告辞;告别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史记·李将军列传》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故不复谢。不报谢?过谢侯生。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如:谢了扰(告辞);谢别(告别,辞别)\n(7)告诉,告诫谢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8)以言辞相问候至府,为我多谢问赵君。——《史记·赵广汉传》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9)逊,不如:“锦江何~曲江池?”(10)古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n16.相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及时相遣归)(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我”。)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他”。)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他”。)蹑履相逢迎)(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他”。)誓不相隔卿)(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n相见常日稀(互相)久久莫相忘(互相)叶叶相交通(互相)仰头相向鸣(互相)儿已薄禄相(相貌)\n17.自我自不驱卿(本)本自无教训(是)自可断来信(即)葳蕤自生光(且,还是)自名秦罗敷(其)自名为鸳鸯(其)好自相扶将(亲自)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n18.见A.相见常日稀(见面)B.君既若见录(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C.渐见愁煎迫(“被”)D.府吏见丁宁(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E.黄泉下相见(见面)\n19.书(1)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史记·礼书》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n(2)信件,信函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3)写字;记录;书写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大书特书/振笔直书。\n20.是(1)此,这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汉·贾谊《论积贮疏》\n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林嗣环《口技》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n(2)赞同;认为正确;肯定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刘开《问说》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3)遵从,以为法则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n(4)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清·林觉民《与妻书》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n21、槛(1)①(jiàn)本义:兽笼,囚笼。也指禁闭、拘囚。②(jiàn)栏杆。也指井栏。③门槛。门下的横木)门槛。如:槛外人(槛:门坎)(2)泛指栏杆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序》直栏横槛(3)槛车;囚车乃槛车与王诣长安。——《汉书•陈馀传》。\n22、走古代指奔跑:~马。不胫而~。走马观花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韩非子·喻老》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海外北经》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n23、兵(1)本义:兵器,武器。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汉·贾谊《过秦论》(2)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四》赵亦盛设兵待秦,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n(3)士卒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资治通鉴》(4)军事;武力;战争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5)用兵策略,战略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n24、恨(1)本义:怀恨在心,怨恨役夫敢申恨。——唐·杜甫《兵车行》恨贯肌骨。——唐·李朝威《柳毅传》亡国之恨。——清·黄宗羲《柳敬亭传》(2)遗憾;后悔臣死不恨矣!——《史记·萧相国世家》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汉书·王嘉传》公子恨之复返。——《史记·魏公子列传》叹息痛恨。——诸葛亮《出师表》恨晨光之熹微。——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以是为恨。——宋·王谠《唐语林·雅量》\n25、去(1)本义:离开。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2)距离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西蜀之去南海。——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n26、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号。~法。~宝(帝王陵墓中,刻有帝后谥号的印玺)。27、事侍奉;供奉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如:事君;事师;事奉(供奉;侍奉);事上(事奉尊长);事畜(侍奉父母,养育妻子);事亲(侍奉父母)\n28、辄立即;就饮少辄醉。——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王勃传》便溺回辄净手——清·李毓秀《弟子规》29、遽(1)急速,匆忙:急遽。老至何遽。(2)就,竟:遽以告人。(3)〈古〉迷信者所说的快车或快马:乘遽而至。(4)恐惧:遽怕。色遽(色:脸色)。\n30、劾检举揭发罪状劾大不敬。――《汉书·李广苏建传》戴凤翔劾瑞。弹劾不避权贵。――《金史·雷渊传》又如:弹劾;劾状(弹劾,举发罪状);劾奏(检举或弹劾其罪状)\n31、课(1)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每晚同鲁小姐课子到三更四鼓。——《儒林外史》又如:课子(教子读书);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数量教授或学习)(2)征收赋税;差派劳役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又如:课役(徵抽财税,分派徭役);课以重税(3)占卜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奇中。——惠洪《冷斋夜话》又如:课筒(占卜的签筒);课语讹言(胡说八道)\n32、劝(1)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说。~解(jiě)。~导。~教(jiào)。~谏。~慰。~戒。~进(封建社会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2)勉励:~勉。~学。~业。~善。又如:劝进(劝勉,策进);劝蚕(勉励种桑养蚕);劝戒(劝勉警戒);劝相(劝助,劝勉);劝掖(劝勉扶持);劝督(劝勉督促);劝奖(劝勉鼓励);劝劳(劝慰;慰劳);劝农(奖励农事);劝慕(因受奖勉而有所企慕、向往,多指倾心向善);劝惩(奖惩)\n33、戚(1)忧愁;悲伤。通“慽”、“慼”心之忧矣,自始伊戚。——《诗·小雅·小明》貌若甚戚者。——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蒋氏大戚。婉贞独戚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汝又虑戚吾心。——清·袁枚《祭妹文》又如:戚容(愁容);戚切(悲切);戚休(休戚。忧愁和欢乐);戚欣(忧愁与欢乐);戚言(忧戚的言词);戚嗟(忧伤嗟叹);戚意(忧伤的心情);戚惨(悲伤);戚忧(忧伤);戚颜(忧伤的容颜)\n(2)戚戚qīqīa相亲的样子:戚戚兄弟b低语声:戚戚低语c忧惧;忧伤的样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d心动的样子: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n34、旬1.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三旬):上~。中~。下~。~刊。旬日内必有大祸。——《钟馗传——捉鬼传·平鬼传》2.十岁为一旬:年过六~。八~老者。3.巡视;游历王命台虎,来旬来宣。——《诗·大雅·江汉》4.光阴;时间量寸旬,涓吉日,陟中坛,即帝位。——《文选·左思·魏都赋》5.满;整整旬月;旬岁\n35、啖啖,食也。——《广雅》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即不受。——《论马》岳飞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史记·项羽本纪》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苏轼《食荔枝二首》\n36、北1.方位名。与“南”相对然则北通巫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苏轼《石钟山记》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又北向。——明·归有光《项脊轩志》\n2.败逃的军队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战国策·燕策一》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汉·贾谊《过秦论》3.败北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五蠹》\n37.寻1.顷刻,不久未果,寻病终。——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寻,推公(袁可立)南户部尚书,因勒俾致仕。——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寻移刑部。——清·张廷玉《明史》帝寻被执。——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n2.沿着,顺着绍遂寻山北行。——《后汉书》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唐·李白《东鲁门泛舟》\n38.幸1.希望幸可广问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子幸观。——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幸蒙其赏。——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幸宁吾心。——明·宗臣《报刘一丈书》2.宠爱幸于赵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你瞧瞧,把他幸的这个样儿,我劝你收着些儿好。——《红楼梦》\n3.旧指皇帝亲临,后也泛指皇族亲临会幸苑中。——宋·王谠《唐语林·雅量》忽然有个诏书下来,说御驾亲幸泰山,要修汉武帝封禅的故事。——《醒世恒言》4.特指帝王与女子同房妇女无所幸。——《史记·项羽本纪》又如:得幸;御幸;王因幸之5.遇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n39、加1.表示程度,相当于“更加”,“愈加”山不加增。——《列子·汤问》至又加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增加臂非加长。——《荀子·劝学》声非加疾。何以复加。——《汉书·李广苏建传》加其土封。——明·张溥《五人墓碑记》\n40、零1.(草木花叶)枯萎而落下:凋零。2.(雨、泪等)落下:涕零。41、鬻卖,出售人争鬻之。——明·刘基《卖柑者言》明告鬻梅者。——清·龚自珍《病梅馆记》\n42、稔rěn1.年,年度不可以五稔。——《左传·僖公二年》不三稔矣。——《国语·郑语》。如:丰稔、稔年2.熟悉稔熟稔熟的声音稔熟的朋友\n43、胜1.优美的:~地。~景。~境。~迹。~状(胜景)。2.尽;完shēng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三国志·诸葛亮传》何可胜道也哉!——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n44、擘bò1.大拇指。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孟子·滕文公下》又如:擘指(大拇指)。2.分开;剖裂乃擘青天而飞去。——唐·李朝威《柳毅传》3.拨弹琴弦的指法。用拇指抬弦称擘。引申为弹奏若论弹琴擘阮,前后绝伦。——董解元《西厢记》\n45、师1.泛指军队十年春,齐师伐王。——《左传·庄公十年》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贾谊《过秦论》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2.首都,京城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n3.学习的榜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4.效法;学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韩愈《师说》又如:师古(效法古代);师仰(师法敬仰);师师(互相效法);师式(学习或效法的典范);师效(效法)\n46、盖1.因为,由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宋·苏洵《六国论》2.发语词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西游记》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n3.表示推测,相当于“大约”、“大概”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清·袁枚《祭妹文》4.却,则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5.通“盍”(hé)何技盖至此乎?——《庄子·养生主》何不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诗·小雅·黍苗》\n47、恸tòng1.大哭颜回死,子哭之恸。——《论语·先进》我歌诚自恸,非独为君悲。——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又如:恸绝(哭晕倒)2.极其悲痛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梁启超《谭嗣同传》又如:恸切(悲痛之极);恸泣(悲痛哭泣);恸怛(惨痛);恸恨(极度地悲恨);恸悼(悲痛伤悼);恸醉(痛饮而醉);恸怀(沉痛怀念)\n3.恸哭放声痛哭,号哭宫中皆恸哭。——唐·李朝威《柳毅传》捧诏恸哭。——清·梁启超《谭嗣同传》纪念汶川大地震,全国哀悼日第二条,北京晚报头版写有“国恸”。\n48、下车伊始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49、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指告老还乡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 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上书乞骸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n50、丁忧丁忧就是祖制,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丁忧期间,官员必须停职守制,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武将丁忧不解除官职,而是给假100天,大祥、小祥、卒哭等忌日另给假日。\n父忧归,遂不出以父忧去职,丧过乎哀,几将毁灭。丁父忧,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羊祜)寻遭母忧,长兄发又卒,毁慕寝顿十余年,以道素自居,恂恂若儒者。寻丁母忧。癸卯丁父忧,里居二十有六载。”\n51、盍1.盍是“何不”的合音子盍从众?——《左传·成公六年》子盍诘盗?——《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盍杀我?——《国语·晋语一》盍反其本。——《孟子·梁惠王上》祭酒计甚善,王盍用之?——《新唐书》盍驰往油画院。——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2.为何;什么;怎么盍不为行?——《庄子·盗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