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练习 42页

  • 466.50 KB
  • 2022-08-22 发布

文言文阅读练习

  • 4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⑤已尽饷士,索盐豉⑥佐酒。公素善饮,饮至数斗不乱,自至军绝饮。是夕,满酌数十杯,因思先帝,泪泫然下。时微醺,遂凭几卧,盖公不解衣就寝者久矣。比明,将吏集辕门外,门未启,军吏遥谓曰:“相公方隐几未寤,奈何?”知府任民育曰:“相公此夕不易得也,勿惊之。”且戒鼓人更击四鼓。须臾公寤,天已曙,大惊,闻鼓声,怒曰:“乃敢乱我军法”使令缚至,趣斩之。诸将皆长跪言:“相公久劳苦,始得一夕假寤,不忍相惊,故乱鼓声以待,此知府意也。”公意解,曰:“君固爱我,奈何以私爱变常法?”用赦鼓人,然自是不敢复酣卧矣。【注释】①公:指史可法。②左公:指左光斗。③荐绣:蒿草一样的服装。④赉(lài):赏赐。⑤黍肉:指饭菜。⑥豉chì:豆豉。【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左公适遇之(2)索盐豉佐酒(3)顾夜已半(4)庖人报黍肉已尽饷士(5)趣斩之(6)比明(7)须臾公寤(8)乃敢乱我军法2.“公取左公冠带袍笏试诸身”中的“诸”与下列哪句话中“诸”的含义相同A.今诸生学于太学B.投诸渤海之尾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诸子百家\n3.“乃命酒独酌”,联系上下文,此处“酒”的意思是()二、执泥绘像歙①俗多贾,有士人父壮时贾秦陇②间,去三十余载矣,独影堂画像存焉。一日父归,其子疑之,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拒曰:“吾父像肥皙,今瘠黧;像寡须,今髯多鬓皤③,乃至冠裳履綦④,一何殊也!”母出亦曰:“嘻!果远矣。”已而,其父与其母亟话畴昔,及当时画史姓名,绘像颠末,乃惬然阿⑤曰:“是吾夫也!”子于是乎礼而父焉。(明刘元卿《贤奕编·警喻》)【注释】①歙(shè):地名,今安徽歙县一带。②秦陇:秦州、陇州。③皤(pó):白。④綦(qí):鞋上的装饰。⑤阿:惊讶声。【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去三十余载矣()(2)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3)其父与其母亟话畴昔()(4)绘像颠末()2.与“子于是乎礼而父焉”中的“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将哀而生之乎B.春风又绿江南岸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必先苦其心志,老其筋骨三、越王苦会稽之耻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①,耳不听钟鼓。三年苦心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肥,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②,色禁二。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溃病困穷颜色愁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徼天之衷(求上天的裁正)。今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③,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之诸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姓名,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孤虽知要领不属,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n(《吕氏春秋·顺民》)【注释】①靡曼:美色。②袭:袭为双重衣。③偾(fèn):僵死【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⑴越王苦会稽之耻()⑵颜色愁悴不赡者()⑶属诸大夫而告之()⑷服剑臂刃()⑸要领不属()(6)为天下戮()2.文中加点字“要、枝、禽”的通假字是()A.腰、肢、擒B.邀、支、擒C.约、支、擒D.邀、肢、亲3.与“下养百姓,以来其心”中的“以”字含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一丝而轻,以至于寸C.下幽晦以多雨D.不赂者以赂者丧四、指喻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明方孝孺《指喻》)【注释】\n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ǚ):脊梁骨。③瘳(chō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人大笑,以为不足患()(2)既三日,聚而如钱()(3)惧而谋诸医()(4)越旬可愈;今疾且成()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惧而谋诸医(谋划)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C.疾未易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3.下列句子中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忧之滋甚,又以(之)示人指代“拇指疾患”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五、王昭君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也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如朝,求美人为阏氏①,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②,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狗马,人形不逮延寿。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皆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东晋葛洪《西京杂记》)【注释】①阏氏(yānzhī):汉代匈奴王后的称号。②弃市:在闹市处死,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练习】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法现象:⑴乃使画工图形()\n⑵籍其家资皆巨万()⑶皆同日弃市()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2)案图召幸之()乃穷案其事()3.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标点: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4.翻译句子: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六、马援答孟冀之贺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①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②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后汉书·马援列传》)【注释】①裁:通“才”。②猥飨:猥(wěi)多;飨,通“享”,享受。【练习】1.画线句“愚不及”的意思是_______。在本文中马援有一句流传极广的名言,它是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⑴先生奚用相济?_______⑵谅为烈士,当如此矣。_______七、苏轼私识范仲淹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①,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日:“吾得其为人,盖十有③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注释】①总角: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②殁(mò):死。③有:通“又”。\n【练习】1.“吾得其为人”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我知道范公的为人B.我见到范公的为人C.我听说范仲淹的人品D.我了解范仲淹的为人2.翻译下列句子:⑴童子何用知之_______⑵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_______⑶时虽未尽了_______八、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①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②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属(shǔ):跟随。②绐:(dài)欺骗。【练习】1.与“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有相同语法现象的句子是()A.余固笑而不信也。B.项王则受璧,置之座上。C.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与“有美人名虞,常幸从”有不同语法现象的一项是()A.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B.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n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永元中,举孝廉不行。3.与“骑能属者百余人耳”有不同语法现象的一项是()A.夺项王天下者沛公也。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C.汉骑追者数千人。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4.翻译下列句子:⑴是何楚人之多也!_______⑵歌数阕,美人和之。_______【参考答案】(一)一1.(1)正好(2)帮助(3)只是(4)犒劳(5)通“促”(6)等到(7)片刻,一会儿(8)竟然2.B诸,之于。A项为各位,C项为之乎,D项为众3.摆酒,动词(二)1.(1)相距(2)像(3)往昔(4)始末2.C(三)1.(1)以……为苦(2)足(3)读“zhǔ”,会集(4)用刀割⑸连接(6)辱2.A3.A(B项有递进义,C项为并列连词,D项为“因”)(四)1.(1)担心(2)已经(3)之于(4)十天将2.AC3.B(五)1.(1)“图”名词活用为动词(2)“籍”名词活用为动词(3)被动句2.(1)画图形(2)通“按”,依据查办3.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4.皇上对外族很讲信用,所以不再换人。(六)1.我想不出好办法男儿当马革裹尸还2.(1)先生用什么来帮助我?(2)确实是建功立业的人,应当像这样。(七)1.B2.(1)小孩子何必知道呢?(2)那老先生认为苏轼的言论与众不同,所以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3)当时虽然未能全部弄清。\n(八)1.C(例句“兵”前省略“以”,C句“鸡”前省略“以”,A“信”后省略宾语,B“座上”前省略“于”,D省略的是主语。此题判断省略的成分是否相同。)2.B(例句中的“幸”和A句中的“惊”、C句中的“传”、D句中的“举”都有被动的意思,而B句中的“被”是“遭受”之义)3.A(A为判断句,例句与BCD都为定语后置句)4.(1)怎么楚人这么多啊!(2)唱了几遍,虞姬应和着项羽的歌声同唱。《图文转换》专题练习一、考点阐释  图文转换是指把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  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  图文转换综合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二、基本分类(一)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1、表(格)文(字)转换题;2、图文转换题;3、(漫)画文(字)转换。(二)从表达角度分为:直接表述图表信息和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题两种三、解题思路及注意事项(一)表文转换题【例题】1.对下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将答案写在横线上。《语文学习》杂志刊登了1993年至1999年中学“优秀教师名录”,对此分别按出生年代和年龄进行统计,见下表:出生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及以后比例23.33%64.29%12.38%\n教龄20年以上11~20年10年以内比例4.76%73.81%21.43%由此可见,当前优秀语文教师的群体,以为主,次之。这说明:;“论资排辈”评价教师的优秀与否的做法,已成为历史。答案:以60年代出生、教龄在11~20年的为主;50年代出生和教龄在10年以内的次之。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已成为优秀教师的主体。设题方式:第一问往往是对图表表面内容的概述。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把握重点内容,主要信息。第二问需要分析图表-导出结论(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要懂得利用题目及表格中的词语。【堂上迁移】1.阅读下面图表,完成后面题目。(04年广东题)某校学生图书馆阅览室共有十万册图书,再最近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图书状况完好无损损坏较轻损坏较重损坏严重图书数目(册)20000250004000015000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1)阅览室的图书80﹪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2)要教育学生爱惜图书。试题考查的是根据图表分析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因此,仅仅能分析出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从具体的信息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次图书损坏情况调查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围绕“图书状况”从“完好无损”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用四个不同数字(总共10万册,与题干所给条件相同)交代了四种不同的情况,由此可看出要说明图书的损坏情况,这是一条显性结论,不难回答。难的是另一条结论从何而来呢?只要细看一下文字信息,其中有“学生阅览室”的暗示,也刚好与图书损坏的情况连起来了,原来学生正是损坏的主体,这就涉及学生的道德水平、公德意识,“要教育学生爱惜图书”的隐性结论也就浮出了水面。【直接表述图表信息】题1.下面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试根据这个材料,完成后面题目。时间分配16个无意义音节回忆百分数5段传纪文回忆百分数立刻4小时后立刻4小时后全部时间诵读351535161/5用于尝试回忆502637192/5用于尝试回忆542841253/5用于尝试回忆573742264/5用于尝试回忆74484226从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律,即\n(20个字以内)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多,背诵效果就越好。2.下面是“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统计表”,请用文字表述出表中反映的两种主要情况:年级人数%学校初一500人初二500人初三500人农村中学55.434.629.7城镇中学50.231.526.4答案:(1)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随年级的增高而减少。(2)农村中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高于城镇中学。点评:做这类题可以采用横向和纵向比较的方法。横向比较可以看出,随年级的增高,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在逐渐减少。纵向比较可以看出,农村中学和城镇中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不同。①②3.根据下边的统计图,完成后边的两小题。1988年~1993年某地区人口示意图(单位:万)(均为年初统计)1988805.381989836.11990851.031991860.441992872.121993883.5(1)说明该地区人口增长最多最少的情况:答:1988~1993年的6年间,某地区(25字内)(2)说明1990年以后人口增长的变化:答:1990年以来,某地区(限20字内)\n答案:(1)人口增长1988年最多、1990年最少,分别为31万人和9万人。(2)人口增长速度比较慢(平缓)。(看括号中提示的“年初统计”)4.建国50年来,中华大地上的沧桑巨变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反映。下表是1978年以来老百姓住房面积变化情况。请你用概括性的语句介绍我国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变化情况。我国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变化情况:(不超过35字)平方米答案:普通百姓的人均住房面积逐年扩大,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的速度较城市快。【推断总结】题1.下面是某地几所学校的课外阅读活动与学生阅读能力情况图表,读后在后面的空格上填写句子。学生阅读能力值8642偶尔一次两月一次一月两次每周两次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频次某地几所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时间不等,其时间为偶尔一次,两月一次,一月两次,每周两次,学生阅读能力值分别为2、4、6、8,这表明:学生阅读能力与课外读书时间成正比,经常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阅读下表,你会得出一个什么结论?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3分)发明、发现项目发明年份出产品年份发明到投产间隔年数电话1820187656\n无线电1867190235电视1922193412核反应1932194210原子弹193919456激光器196019601答:[参考答案]:重大发明(发现)与应用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3.为加强教育青少年爱护公共设施,某校有关领导对教学大楼使用不到一年的新卫生间设施进行调查,具体情况见下表。项目完好无损损坏较轻损坏较重损坏严重百分比15%22%38%25%调查结果显示:对青少年加强爱护公共设施的教育非常必要。\n【课后巩固】1.下面是某机构对目前高中教材内容与现实联系程度的调查表,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1)请概括图表所反映的主要情况(不出现具体数字)。绝大部分的师生认为教材和现实联系不紧密(2)该图表给人的启发是多方面的,如果你是新教材编写者,可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在新教材编写中应该注意教材与现实的联系。2.阅读某省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费支出构成表(%),回答后面问题。(6分)年份项 目1996200120032005食品59.6249.1340.7136.69衣着6.855.755.165.03居住13.9115.4720.0327.02家庭设备4.234.524.424.51医疗保健3.245.247.159.81文化教育7.8111.0618.1822.72其它商品2.763.143.243.08  答:从上表可以看出,该省绝大多数农民十年间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一是  \n,二是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参考答案】衣食开支比重不断下降;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和住房的支出明显增长;该省农民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和健康。(本题共6分。第1、2两空各2分,必须包括“下降”和“增长”两方面的情况,顺序可以颠倒。第3空2分,如把“精神生活和健康”概括成“生活质量”亦可)3.《金蛋》ⅢP44,6、7\n(二)图文转换题1、下面是北京2008年残奥运会会徽“天地人”的图形,试根据这一会微,完成下列题目:(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画面:(2)请描述该会徽所表达的含义。(指出其中一点即可)(1)(2)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间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2、说明(介绍)画面要按顺序。如上下、左右、主次等。(1)参考答案: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天地人”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图形部分,即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形;二是“Beijing2008ParalympicsGames”字样;三是国际残缺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标志。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说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该题可作如下想象:像中文的“之”字;像运动的人形;红色,寓意太阳;深蓝色,寓意蓝天;绿色寓意大地。4、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5、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并落实好。(2)参考答案①会徽图形部分,以书法的笔触表现一个运动的人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又象一个正在鞍马上凌空旋转的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②会徽图形部分同是也可看作是中文的“之”字,其曲折,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③会徽所使用的色彩中,红色,寓意着太阳;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着大地。三种颜色的三个笔画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有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人的自身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④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残奥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2、下面是“中国电信(ChinaTeleCom)”的图标,仔细观察后,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中国电信图标的创意。(1)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中国电信图标的创意;(2)结合这一图标,为中国电信拟一广告语,不超过20个字。(1)(2)总结:第一、抓住图标的特征联想。所谓特征,即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这一事物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地方。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要依照说明的目的和读者对象来确定说明某个方面的特征,不需要面面俱到。第二、在联想的础上,分析内涵、寓意。A、“C”“C”形象化的电话,推测其意是中国电信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C”“C”两副牛角,联想到股市的牛,可代表中国电信上市的美好前景;C、“C”“C”地球的图形或经纬线,可推测其意是中国电信走向世界;D、鸟的翅膀,可推测其意是中国电信蒸蒸日上。第三、广告词是高度浓缩的语言,要简明易记,文辞优美。广告词:1、中国电信,开创人类美好未来。2、中国电信,沟通你我他。3、中国电信,为你架起通往世界的桥梁。4、中国电信,插上腾飞的翅膀。3、右面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图,请说说你对构图设计含义的理解。\n  图形由地球、水滴、水(手掌)三个部分组成。寓意:图象征着地球,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滴水,暗示地球上水资源有限,大家要节约用水。[设计意念]  中国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象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三)画文转换题1、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05湖北题) ⑴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⑵为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注意:不能以“无题”为题。(1)(2)湖北高考题第23题漫画中的“大树”象征现实生活中那些为孩子张罗一切的人,“小树”则象征现实生活中那些因大人为自己做好一切而缺乏锻炼机会的小孩。通过这样的类比联想,该漫画的内涵就清楚了,即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庇小树,反而妨碍了小树的成长。作者是借此讽刺当今社会中因过度呵护溺爱而导致的弊端。标题可为:大树的爱;根据讽喻的主体,可拟为“溺爱”、“有时,爱也是害”、“沉重的爱”、“扭曲的爱”;也可扣住漫画的主题命名,可拟为“溺爱之下难成材”。2、请仔细观察右边这幅漫画,用仙人掌的刺(或仙人掌)作喻体写一个比喻句,揭示出这幅漫画的主题。(4分)人言(或舆论)就像仙人掌上的刺一样令人生畏。评分标准:本体与喻体要有相似之处,符合比喻句要求得2分;切合题意,准确揭示漫画的主题得2分。3、《备考指南专题训练》P154,8\n参考答案:【例题】答案:以60年代出生、教龄在11~20年的为主;50年代出生和教龄在10年以内的次之。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已成为优秀教师的主体。【堂上迁移】1.(1)阅览室的图书80﹪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2)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直接表述图表信息】题1.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多,背诵效果就越好。2.答案:(1)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随年级的增高而减少。(2)农村中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高于城镇中学。3.答案:(1)人口增长1988年最多、1990年最少,分别为31万人和9万人。(2)人口增长速度比较慢(平缓)。(看括号中提示的“年初统计”)4.答案:普通百姓的人均住房面积逐年扩大,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的速度较城市快。【推断总结】题1.学生阅读能力与课外读书时间成正比,经常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重大发明(发现)与应用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3.对青少年加强爱护公共设施的教育非常必要。【课后巩固】1.(1)绝大部分的师生认为教材和现实联系不紧密(2)在新教材编写中应该注意教材与现实的联系。2.衣食开支比重不断下降;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和住房的支出明显增长;该省农民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和健康。(本题共6分。第1、2两空各2分,必须包括“下降”和“增长”两方面的情况,顺序可以颠倒。第3空2分,如把“精神生活和健康”概括成“生活质量”亦可)(二)图文转换题1、(1)参考答案: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天地人”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图形部分,即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形;二是“Beijing2008ParalympicsGames”字样;三是国际残缺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标志。(2)参考答案\n①会徽图形部分,以书法的笔触表现一个运动的人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又象一个正在鞍马上凌空旋转的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②会徽图形部分同是也可看作是中文的“之”字,其曲折,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③会徽所使用的色彩中,红色,寓意着太阳;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着大地。三种颜色的三个笔画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有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人的自身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④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残奥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2、A、“C”“C”形象化的电话,推测其意是中国电信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C”“C”两副牛角,联想到股市的牛,可代表中国电信上市的美好前景;C、“C”“C”地球的图形或经纬线,可推测其意是中国电信走向世界;D、鸟的翅膀,可推测其意是中国电信蒸蒸日上。广告词:1、中国电信,开创人类美好未来。2、中国电信,沟通你我他。3、中国电信,为你架起通往世界的桥梁。4、中国电信,插上腾飞的翅膀。3、图形由地球、水滴、水(手掌)三个部分组成。寓意:图象征着地球,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滴水,暗示地球上水资源有限,大家要节约用水。(三)画文转换题1、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庇小树,反而妨碍了小树的成长。作者是借此讽刺当今社会中因过度呵护溺爱而导致的弊端。标题可为:大树的爱;根据讽喻的主体,可拟为“溺爱”、“有时,爱也是害”、“沉重的爱”、“扭曲的爱”;也可扣住漫画的主题命名,可拟为“溺爱之下难成材”。2、人言(或舆论)就像仙人掌上的刺一样令人生畏。评分标准:本体与喻体要有相似之处,符合比喻句要求得2分;切合题意,准确揭示漫画的主题得2分。文言文阅读练习一、秦临周而求九鼎①秦临②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③,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n(选自《战国策·东周一》)【注释】①九鼎:传说为大禹所铸,世代以为传国之宝。②临:出兵进逼。③秦之为无道也:秦国的做法不符合正道。【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患()(2)于()(3)与()(4)不若()(5)存()(6)图()(7)罢()2.颜率是用什么理由打动了齐王,使齐王出兵援周的?二、秦攻宜阳①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②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③,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④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⑤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选自《战国策·东周》)【注释】①宜阳:韩国的一个都城。②公仲:韩国相。③临山:依山扎寨。④羁旅:寄居秦国。⑤周公旦:西周政治家。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以为()(2)拔()(3)方()(4)支()(5)无功()(6)而()(7)义()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文中“秦王耻之”的“耻”用法相同是()。A.吾妻之美我者B.大王必欲急臣C.直可惊天地泣鬼神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n3.为什么赵累认为秦军一定能攻下宜阳?三、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古时用麻葛等织成的草鞋。②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身()(2)善()(3)或()(4)穷()(5)其()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这则短文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四、燕王学道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己,而诛学者之晚也。夫信不然之物而诛无罪之臣,不察之患也。且人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道()(2)之()(3)未及()(4)之()(5)然()(6)察()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五、曾子①辞邑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③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曾子立节》)\n【注释】①曾子,即曾参。②邑,城镇。致邑,封赠一座城镇。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土地,称作采邑。③修,修饰。【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衣()(2)以()(3)奚()(4)骄()(5)纵()2.与“不我骄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时人莫之许也B.宋何罪之有C.沛公安在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六、秦假道于周以伐韩秦假道于周以伐韩,周恐假之而恶于韩,不假而恶于秦。史黡谓周君曰:“君何不令人谓韩公叔曰:‘秦敢绝塞而伐韩者,信东周也。公何不与周地,发重使使之楚,秦必疑,不信周,是韩不伐也。’又谓秦王曰:‘韩强与周地,将以疑周于秦,寡人不敢弗受。’秦必无辞而令周弗受,是得地于韩而听于秦也。”(选自《战国策·东周》)【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假()(2)恶()(3)重使()(4)使()(5)是()2.下列各句与文中的“是韩不伐也”句式不同是()。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而君幸于赵王C.屈平既黜D.刘备天下枭雄3.史黡给周君出了什么主意来解决这个两难的问题?七、贯高保王\n汉九年,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于是上皆并逮捕赵王、贯高等。十余人皆争自刭,贯高独怒骂曰:“谁令公为之?今王实无谋,而并捕王;公等皆死,谁白王不反者!”乃车胶致①,与王诣长安。治张敖之罪。上乃诏赵群臣宾客有敢从王皆族。贯高与客孟舒等十余人,皆自髡钳②,为王家奴,从来。贯高至,对狱③,曰:“独吾属为之,王实不知。”吏治榜笞数千④,剌剟⑤,身无可击者,终不复言。吕后数言张王以鲁元公主故,不宜有此。上怒曰:“使张敖据天下,岂少而女乎!”不听。廷尉以贯高事辞闻,上曰:“壮士!谁知者,以私问之。”中大夫泄公曰:“臣之邑子⑥,素知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⑦。”上使泄公持节问之箯舆前⑧。仰视曰:“泄公邪?”泄公劳苦如生平欢,与语,问张王果有计谋不。高曰:“人情宁不各爱其父母妻子乎?今吾三族皆以论死⑨,岂以王易吾亲哉!顾为王实不反,独吾等为之。”具道本指所以为者王不知状⑩。于是泄公入,具以报,上乃赦赵王。(选自《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注释】①车胶致:乘坐密闭的囚车。②髡(kūn)钳:把头发剃光,用铁圈锁住脖子。③对狱:回答审问。④榜笞:捶击,鞭打。⑤剌?(duō)用烧红的铁条刺。⑥邑子:同乡人。⑦不侵:不受侵辱。然诺:答应,允诺。⑧节:符节,凭证。箯(biān)舆:竹编的舆床,类现在竹床。⑨三族:说法不一。一说父昆弟,已昆弟,子昆弟;一说父、子、孙。此处指父母、兄弟、妻子。论:依法判处。以:通“已”,已经。⑩本指:原意。指,通“旨”。状:情况。【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刭()(2)白()(3)诣()(4)族()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对于贯高的“忠”,你怎样理解?八、赵高当权李斯已死,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事无大小辄决于高。高自知权重,乃献鹿,谓之马。二世问左右:“此乃鹿也?”左右皆曰:“马也。”二世惊,自以为惑①,乃召太卜,令卦之。太卜曰:“陛下春秋郊祀,奉宗庙鬼神,斋戒不明②,故至于此。可依盛德而明斋戒。”于是乃入上林斋戒。日游弋猎③,有行人入上林中,二世自射杀之。赵高教其女婿咸阳令阎乐劾不知何人贼杀人移上林,高乃谏二世曰:“天子无故贼杀不辜人④,此上帝之禁也,鬼神不享⑤,天且降殃,当远避宫以禳之⑥。”二世乃出居望夷之宫。留三日,赵高诈诏卫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内乡,入告二世曰:“山东群盗兵大至!”二世上观而见之,恐惧,高即因劫令自杀,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⑦,授之玺。\n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高上谒,请病⑧,因召入,令韩谈刺杀之,夷其三族。子婴立三月,沛公兵从武关入,至咸阳,群臣百官皆畔,不適。子婴与妻子自系其颈以组,降轵道旁。沛公因以属吏。项王至而斩之,遂以亡天下。(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注释】①惑:受盅惑而迷乱。②斋戒不明:指在斋戒时不够虔诚。③弋猎:射猎。④不辜人:无罪之人。⑤不享:不享用祭祀品,即不接受祭祀。⑥禳:祈祷以消除灾祸。⑦《秦始皇本纪》谓“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⑧请病:询问病情。【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且()(2)乡()(3)因()(4)患()(5)畔()(6)适()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选文第一段是哪个成语的来源?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参考答案】一、1.(1)为……忧虑不安(2)向(3)给(4)比不上(5)使……保存、保全(6)考虑(7)撤退2.如果齐王肯派兵援周,就既保存危国拥有美名,又获得九鼎占有实惠。二、1.(1)认为(2)被攻下(3)方圆(4)支用(5)没有功劳,即不会成功⑹如果⑺通“议”,意见2.A(意动用法,其余选项均为使动用法)3.因为甘茂是寄居秦国的客将,如果攻打宜阳有功,就成了秦国的周公旦;如果不成功,就将在秦国被革除官职。而如宜阳攻不下来,秦王会以此为耻。因此无论是甘茂还是秦王,都会尽最大可能攻下宜阳以保全或证明自己,所以他认为宜阳一定能攻下来。三、1.(1)自己(2)擅长(3)有人(4)穷困(5)怎么2.草鞋是为了用来穿的,可越国人光着脚走路;白绢是为了用来束发的,可越国人披着头发(不束)。3.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千万不可以凭主观臆断,心血来潮,莽撞行事。四、1.(1)方法(2)指代不死的方法(3)没来得及(4)所派去学习的人(5)对的、正确的⑹考察2.况且人最重视着急的莫过于自己,(那个门客)不能使自己免于死亡,哪里能够使燕王长生呢?五、1.(1)穿(2)用(3)何,为什么(4)以骄横的态度待人(5)纵然、即使2.D(D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3.(1)使者回去又前来,曾子又不接受。(2)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n曾参的话足够用来保全他的气节。”六、1.(1)借(2)得罪(3)以重臣或公子作使者(4)出使,到……去(5)这样,如此2.D(D为判断句,例句与其他三个选项都是被动句。)3.建议周君派人对韩相国公仲说:“秦国敢于借道东周以攻打韩国,是因为相信东周。您为何不给东周以土地,派特使去楚国?这样,秦国一定怀疑楚国,不相信东周。如此,韩国就不会受到秦国攻打。”再对秦王说:“韩国硬要把地送给我们,想使秦国怀疑东周,我们不敢不接受韩国的赠地。”秦王一定无法找到借口,不让东周接受韩国的赠地。这样,东周既可以从韩国得到土地,又顺从了秦国。七、1.(1)用刀割脖子(2)辩白,洗刷(3)往,到(4)灭族2.(1)高祖诏令赵王的群臣与宾客有敢随从赵王上京的,要诛灭全族。(2)人之常情,难道不爱自己的父母和妻子儿女吗?现在我的三族都将被判处死刑,难道我会为了张王而交换牺牲自己的亲人吗?3.从“应当尽忠”或“尽忠应当看清明主”等角度阐述都可以。八、1.(1)将(2)通“向”,面向(3)趁机(4)以……为患(5)通“叛”,背叛⑹通“敌”,进行抵抗2.(1)自己拿过皇帝的玉玺就佩带起来,左右百官都不听从他;赵高上殿去,殿堂好多次像要坍塌一样。(2)子婴和妻子儿女用丝带系在自己的脖子上,到车道旁边去投降,沛公便把他们交给了有关的官吏。3、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文言文阅读练习一、无道人之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①。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②。隐心而后动③,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④。在涅贵不缁⑤,暧暧内含光⑥。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⑦。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详⑧。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选自东汉·崔瑗⑨《文选》)【注释】①施:给予,加惠。②纪纲:法度。③隐心:审度内心。④臧:善,好。⑤涅:黑泥,黑色颜料;涅而不缁,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⑥暧暧(ài):昏暗;日月无光。⑦老氏:指老子。《老子》第四十二章:“坚强死之徒,柔弱生之徒也。”这是诫逞强的话。⑧详:通“祥”,吉利。⑨崔瑗(77-142),字子玉,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练习】1.“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流传至今可归纳成一个成语:()。2.给下面的字注音并解释它的意思,然后组词:①臧()藏()②谤()傍()\n③缁()锱()④暧()暖()⑤涅()捏()3.下列加点词和“无使名过实”中“名”的意思一样的是()。A.名不符实B.不名一文C.莫名其妙D.不能名其一处也二、以学自损,不如无学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④。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鸱(chī)枭(xiāo):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练习】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①所以求益耳()②人疾之如仇敌()2.“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3.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是____________。三、任末负笈从师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节选自东晋·王嘉《拾遗记》)【注释】任末:人名。②笈(jí):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练习】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项是()。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B.暗则缚麻蒿自照(捆扎)\nC.负笈从师(背)D.常以净衣易之(容易)2.与“谓之行尸走肉耳”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或依林木之下B.怅恨久之C.属予作文以记之D.辍耕之垄上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夫人好学B.临终诫曰C.观书有会意处D.庶竭驽钝四、王生好学而不得法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者所言,吾悉能志之①,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②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④,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注释】①志(zhì):同“识”,记。②说(shuì):劝说。③还(xuán):同“旋”,转身。④蹉跎(cuōtuó):光阴消逝。【练习】1.下列加点词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王生不说B.盍改之乎C.吾悉能志之D.才美不外见2.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公问其故B.广故数言欲亡C.故为之说D.桓侯故使人问之3.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五、晏子忠上而惠下景公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臣能动地。”公召晏子而告之,曰:“寡人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地可动乎?”晏子默然不对,出,见太卜曰:“昔吾见钩星在四心之间,地其动乎?”太卜曰:“然。”晏子曰:“吾言之,恐子之死也;默然不对,恐君之惶也。子言,君臣俱得焉。忠于君者,岂必伤人哉!”晏子出,太卜走入见公,曰:“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陈子阳闻之,曰:“晏子默而不对者,不欲太卜之死也;往见太卜者,恐君之惶也。晏子,仁人也。可谓忠上而惠下也。”\n(选自《晏子春秋·外篇》)【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臣能动地动:()②地固将动也固:()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_________________。3.晏子处理太卜一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六、蒋琬之事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①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我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我言,则显我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②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且不如,则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耶?”后敏坐事③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非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选自《三国志·蜀书·蒋琬传》)【注释】①构:挑拨离间。②推:追究。③:坐事:因事获罪。【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作事愦愦愦愦:()②杨敏曾毁琬毁:()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用简洁的话概述短文所写的三件事:_____________。七、郄公吐饭郄公值永嘉丧乱①,在乡里,甚穷馁②。乡人以公名德,传③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郄公亡,翼为剡县④,解职归,席苫⑤于公灵床头,心丧⑥终三年。(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n【注释】①郄公:郄鉴,字道徽,博学儒雅著称,官至太尉。永嘉丧乱:晋怀帝永嘉五年,刘曜南侵,攻破洛阳,俘虏怀帝,焚毁全城,西晋由此衰亡。②馁(něi):饥饿。③传:轮流。④剡县:县名,晋时属会稽郡,在今浙江嵊州市。⑤苫(shàn):居丧期间睡觉时用的草垫子。⑥心丧:不穿丧服,在心中服丧。【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词:①乡人以公名德以:()②传共饴之饴:()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__________。八、介之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①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②,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③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④。”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⑤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注释】①二三子:各位;几个人。②蒙:欺骗。③尤:(知道)过失、错误。④食: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指“俸禄”。⑤文:装饰。⑥绵上:古地名,春秋晋地,今山西省介休东南。【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词:①个亦诬乎诬:()②且旌善人旌:()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阅读短文,说说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说长道短。2.①zāng,善,臧否(褒贬);cáng,躲避起来,隐藏。②bàng,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诽谤;bàng,靠,依山傍水。③zī,黑色,缁衣;zī\n,古代的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锱铢必较。④ài,昏暗,暧昧;nuǎn,温和,温暖。⑤niè,黑泥,黑色颜料,涅而不缁;niē,假造,虚构,捏造。3.A。二、1.①所用来……②痛恨。2.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3.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三、1.D(应为交换)。2.C(代词)。3.A(夫,句首发语词)。四、1.B(ACD均为通假字)。2.D(特意)。3.要点: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不问;③择善而从之。五、1.①使……震动。②本来。2.我说出来,恐怕你就要死了;默不作声又不对,又怕国君惶恐不安。你去说,使君臣都得到(解脱)。对国君忠诚,难道就一定要伤害他人吗?3.做人既要真诚不欺,又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教育犯错者。六、1.①糊涂。②诋毁。2.人心不同,就像他们各自的面孔一样;当面服从,背后又说反对的话,这是古人劝诫的毛病。杨戏想称赞我是对的,却不是他的本心;想反对我的话,却又显示我的不对,因此不出声,这表明杨戏是一个诚实的人。3.蒋琬不理睬对杨戏的挑拨;蒋琬不追究杨敏的诋毁;蒋琬没有挟私报复杨敏。七、1.①因为。②饴(sì):同“饲”,给人吃东西。2.在郄公灵床前铺了草垫,为郄公守丧,共三年。八、1.①错误。②表彰。2.①为什么不也去请求他,这样至死又埋怨谁呢?②果真能如此吗?我和你一道去归隐。3.有功不言,不重功名利禄。病)。文言文阅读练习一、曲突徙薪客有过①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②有积薪。客谓主人:“曲其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③不应。居无何,家果失火,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火幸息④。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⑤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⑥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⑧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⑨而请之。(《说苑·权谋》)【注释】①过:拜访。②傍:同“旁”,旁边。③嘿(mò)然:嘿,同“默”,不说话的样子。④息:同“熄”,灭。⑤燔(fán):烧;灼(zhuó),被火烧伤。⑥而不录:却不邀请。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⑧乡(xiàng)使:当初如果。乡,同“向”,从前;使,假如。⑨寤:同“悟”,醒悟,觉悟。【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①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n②于是杀牛置酒()③余各以功次坐()④今论功而请宾()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这则寓言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二、九方皋相马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②。天下之马者③,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④。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⑤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⑥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⑦。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⑧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列子·说符》)【注释】①子姓:您的家族。姓,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②形容筋骨:形体外表、筋肉骨架。相,仔细观察。③天下之马者:天下绝伦之马。④绝尘:不扬尘土,形容跑得快,灰尘来不及沾到马蹄上;弥辙:没有车辙,形容拉的车速度极快,车轮碾过没有留下痕迹。弥,同“弭”。⑤担纆(mò)薪菜:担柴拾草。纆,绳索。菜通“采”。⑥牝(pìn):雌。⑦牡(mǔ):雄;骊(lí):纯黑色的马。⑧一:副词,竟然。【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①请见之()②三月而反()③穆公不说()④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九方皋相马的方法,对我们观察认识事物有什么启发?三、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n“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韩非子·喻老》)【注释】①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之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①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②术未尽也()③先则恐逮于臣()④今君后则欲逮臣()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四、楚人养狙楚有养狙以为生①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②,必部分③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④。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⑤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⑥,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⑦,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郁离子·术使》)【注释】①养狙以为生:靠养狙来维持生活。狙,猴类。②旦日:(每天)早晨。③部分:安排,组织分派。④赋什一以自奉: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⑤相与:一起。⑥破栅毁柙: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柙,关兽的木笼。⑦惟其昏而未觉也:正因为他们还糊涂而没有觉醒。【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①或不给,则加鞭棰焉()②山之果,公所树与()\n③狙公卒馁而死()④众狙皆寤()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五、临江之麋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④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⑥道上。麋至死不悟。(《柳河东集·三戒》)【注释】①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②怛(dá):惊恐。③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④良:的确。⑤俯仰:周旋,应付。⑥狼藉:散乱的样子。【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①畋得麋麑()②自是日抱就犬()③习示之()④然时啖其舌()⑤麋至死不悟()⑥走欲与为戏()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六、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②,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刘向《说苑·正谏》)\n【注释】①荆:指楚国。②颈:脖子。【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①吴王欲伐荆()②如是者三旦()③则怀丸操弹()④乃罢其兵()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这则故事告诉人们怎样的道理?七、程昱胆识过人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①。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②,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房等以为然。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乃密遣数骑举幡③于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大呼言“贼已至”,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随之,求得县令,遂共城守。度等来攻城,不能下,欲去。昱率吏民开城门急击之,度等破走。东阿由此得全。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④。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⑤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⑥。夫趣⑦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太祖悔,追之不及。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顷之,昱迁振威将军。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显,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表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n《三国志·程昱传》【注释】①止屯:驻扎。②居:据守。③幡:旗帜。④隙:矛盾,怨仇。⑤假:借。⑥禽:通“擒”。⑦趣:通“趋”。【练习】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简要概括文章围绕程昱写了哪些事件,并说说这些事件可以看出程昱是怎样一个人?八、高士廉以德处世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①,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父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②,交趾太守丘和署③为司法书佐。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士廉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④远至,内离外蹙⑤,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士廉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长真仅以身免,余众尽降。武德五年,士廉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贞观元年,擢拜⑥侍中,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廉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遗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士廉下车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旧唐书·高士廉传》)【注释】①器局:才识,气度。②阻绝:隔绝,断绝。③署:任命。④悬军:孤军。⑤蹙(cù):处境窘迫。⑥擢拜:提拔,提升。⑦下车:官员到任。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①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②寻属天下大乱()③水陆俱进,逆击破之()④士廉下车,以礼致之()\n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文章是怎样表现高士廉讲求伦理道德的?【参考答案】一、1.①同情②备办③按照④介词,表修饰关系2.①(你)要让烟囱拐个弯,把柴草放远点,不然的话,你家将有火灾隐患。②当初如果听从客人的劝告,不用杀牛摆酒席,也不会发生火灾。3.不重视别人的忠告和批评,往往会有后患。二、1.①代词,他②通“返”③通“悦”④表示判断的副词,是2.①糟糕透了,你推荐的相马人,连颜色和雌雄都分不清,又哪能相马呢?②他只看见精而忽视了粗,只看见内中而忽视外表,只看见所需要看的,而忽视他所不需要看的,只观察需要观察的,而遗漏不需要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相出的马,才是比一般的良马珍贵的好马呢!3.认识一件事情,必须抓住它的实质,有时为了追求事物的本质,往往会对事物的非本质方面有所忽略。三、1.①向②穷尽③被④赶上2.①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②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③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3.①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②略。四、1.①有的猴(无定指代词)②种③饿死④同“悟”,醒悟2.①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倚靠他而被他役使呢?②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他们像狙公吗?3.当大众受蒙蔽时,有权势者尚可得逞于一时,一旦大众觉醒,那么蒙蔽大众的人必将被抛弃。五、1.①打猎②靠近③给……看④但是⑤醒悟⑥跑2.①麋麑逐渐长大,忘记自己是麋,认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互相顶撞翻滚,越来越亲热。②那些别家的狗看见它,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3.“恃宠而骄”终不会有好下场。六、1.①攻打②早晨③怀揣④退兵2.①您干什么了,露水把衣服都打湿了?②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隐患。3.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隐患。七、1.①县令翻越城墙逃跑了,官吏和百姓纷纷扶老携幼向东逃奔到渠丘山。②程昱和郭嘉劝太祖说:“您前些天没有除去刘备,我等确实没有您这样的度量。现在借兵给他,他一定会生叛离之心。”2.(1)①献计守城,击败王度。②反对刘岱依附公孙瓒,预言必遭祸患。③力劝曹操,除去刘备。④防守鄄城,不接受增援。(2)程昱有谋略、有胆识,为曹操出谋划策,防守城池,深得曹操信任。八、1.①出嫁②不久③打败④招来2.①隋军攻打辽,当时的兵部尚书斛斯政逃跑到高丽,士廉因和他交往获罪,被贬官做朱鸢的主簿。②\n窦轨镇守益州时,听说后就召见他,把衣服送给他穿,逼迫他做乡正官。3.亲情方面,他照顾妹妹一家人的生活,买住宅给妹妹一家居住,恩情甚重;孝情方面,母亲不便跟随自己到岭南,就留下妻子侍候母亲;教化方面,因势利导,使蜀地风俗大为改变。文言文阅读练习一、棘刺母猴燕王征巧术人①,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②。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③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④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⑤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理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征:征求。②五乘(shèng)之奉:外出时可以有五辆车的官员,他的俸(fèng)禄就叫“五乘之奉”。乘,马车。奉,同“俸”。③人主:指国君。④晏:天气晴朗。⑤台下:为国君服杂役的奴仆。【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2)诸微物必以削削之()()(3)难以治棘刺之端()(4)何以理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二、猩猩馋酒猩猩,兽之好①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②,陈③之饮器,小大具列焉④。织草为履,勾连相属⑤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毋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n(刘元卿《贤奕编·警喻》)【注释】①好(hào):喜欢。②麓(lù):山脚下。醴(lǐ)尊:装满甜酒的酒壶。醴,甜酒。尊,同“樽”,酒壶。③陈:陈列,陈设。④具:全部。⑤属(zhǔ):连接。【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已而谓其朋曰()(2)相与取小器饮()(3)骂而去之()(4)遂大爵而忘其醉()(5)醉则群睨嘻笑()(6)取草履着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从这则故事中,你读懂了怎样的道理?三、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①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②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晏子春秋·内篇》)【注释】①致:送去。②宰藏:蓄积财物。【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景公使使者至()()(2)分食食之()()(3)使吏致千金与市租()\n(4)是臣代君君民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从文中看,晏子辞千金的主要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由此可看出晏子具有的品格。四、狂生悖妄刘东堂言:狂生某者,性悖妄①,诋訾今古,高自位置。有指摘其诗文一字者,衔之次骨②,或至相殴。值河间岁试,同寓十数人,或相识,或不相识,夏夜散坐庭院纳凉。狂生纵意高谈。众畏其唇吻③,皆缄口不答;唯树后坐一人抗词与辩,连抵其隙。理屈词穷,怒问:“子为谁?”暗中应曰:“仆④焦王相也(河间宿儒)。”骇问:“子不久死耶?”笑应曰:“仆如不死,敢捋虎须耶?”狂生跳掷叫号,绕墙寻觅。唯闻笑声吃吃,或在木杪⑤,或在檐端而已。(纪昀《刘东堂言》)【注释】①悖妄:荒谬狂妄。②衔:恨。次:及。③唇吻:尖刻的口舌。④仆:我。⑤杪(miǎo):树枝的末端。【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诋訾今古()(2)有指摘其诗文一字者()(3)值河间岁试()(4)连抵其隙()()2.“或”有多种义项:①或者②有时③有的人④忽而……下面句中“或”的解释是:(1)或至相殴()(2)或在木杪()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五、闾丘先生说齐宣王齐宣王猎于社山,社山父老十三人相与劳王。王曰:“父老苦矣!”谓左右赐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闾丘先生独不拜。王曰:“父老以为少耶?”谓左右复赐父老无徭役。父老皆拜,闾丘先生又不拜。王曰:“拜者去,不拜者前。”曰:“寡人今日来观,父老幸而劳之,故赐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先生独不拜。寡人自以为少,故赐父老无徭役,父老皆拜,先生又独不拜。寡人得无有过乎?”闾丘先生对曰:“唯闻大王来游。所以为劳大王,望得寿于大王,望得富于大王,望得贵于大王。”王曰:“天杀生有时,非寡人所得与也,无以寿先生;仓廪①虽实,以备灾害,无以富先生;大官无缺,小官卑贱,无以贵先生。”闾丘先生对曰:“此非人臣所敢望也。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平②\n其法度,如是臣可少得以寿焉;春秋冬夏振之以时,无烦扰百姓,如是臣可少得以富焉;愿大王出令,令少者敬长,长者敬老,如是臣可少得以贵焉。今大王幸赐臣田不租,然则仓廪则虚也;赐臣无徭役,然则官府无使焉。此固非人臣之所敢望也。”齐王曰:“善。愿请先生为相。”(刘向《说苑·善说》)【注释】①廪:米仓;粮仓。②平:公平。【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父老皆拜,闾丘先生独不拜()(2)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3)愿大王出令()(4)无烦扰百姓()2.“父老幸而劳之”中的“之”指代的内容是()。A.无徭役B.闾丘先生C.赐父老田D.齐宣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闾丘先生面对齐宣王恩赐,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指出国君的恩赏虽符合百姓的长远利益,但是作为人臣的却不能接受。B.闾丘先生提出修明政治、公平法度、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才是国君应关注的当务之急,反映了他高明的政治见解。C.闾丘先生讲究进谏的方式,先用“不拜”引起齐宣王的注意,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D.闾丘先生指出:如果选用贤明有修养的人为吏,公平执法,百姓就不会含冤而死,社会也能相对稳定,不发生战乱。6蛛语蚕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①,黄口灿然②,固③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④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⑤,天子衮龙⑥,百官绂绣⑦,孰非我为?汝乃枵腹⑧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江盈科《雪涛小说》)【注释】\n①经纬:织物的纵线叫经,横线叫纬。这里指蚕吐出的纵横交叉的丝。②灿然:金光灿灿。③固:牢牢。④厥(jué):义同“其”。⑤文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这里指带有花纹的织品。⑥衮(gǔn)龙:古代帝王穿的礼服。⑦绂(fú)绣:这里指祭祀时穿的礼服。⑧枵(xiāo)腹:空腹。【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2)蚕妇操汝入于沸汤()(3)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4)我固自杀()(5)汝乃枵腹而营口()(6)坐伺其间()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作者借蚕和蜘蛛的口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7鸭子捉兔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①,买一凫②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③得他兔否?”(《艾子杂说》)【注释】①鹘: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②凫:野鸭子。③搦(nuò):持握、捕捉。【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原上兔起()(2)投于地()(3)凫忽蹒跚而人语曰()(4)我谓尔为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8怀丙浮铁牛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②中,水暴涨绝梁,牵牛③\n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④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⑤。(李贽《初潭集》)【注释】①浮梁:浮桥。②治平:北宋英宗年号(1064~1067)。③牵牛:牵动铁牛。④僧怀丙:和尚,名叫怀丙。⑤紫衣:唐宋时期,三品以上大官官服规定为紫颜色,赐紫衣表示恩宠。【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用铁牛八维之()(2)一牛且数万斤()(3)募能出之者()(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参考答案】一、1.(1)铁匠(2)刻刀;雕刻(3)雕刻(4)雕刻2.(1)(然后选一个)雨止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母猴子。(2)让我到住处去取刻刀。借机溜出宫门逃跑了。二、1.(1)随后(2)共同,一起(3)离开(4)酒杯(5)斜看(6)穿,套2.(1)咱们为什么不去尝它一小杯呢?当心不多喝(不上当)就是了。(2)埋伏在周围的猎人扑向猩猩,喝醉的猩猩互相踩踏,被拘囚,没有一个能逃脱。3.文中的猩猩明明知道是猎人设下的圈套,却忍不住甜酒的诱惑,最终还是陷入了圈套。故事嘲讽了那些因为经不起诱惑,贪图享乐而铸成大错的人。三、1.(1)派;使臣(2)食物;吃(3)税款(4)君主;统治2.(1)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2)有一身粗衣穿,有一口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3.晏子认为,君主赏赐自己已经很丰厚了;只要做到有衣穿,有饭吃,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了。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为君主着想,知足明理。四、1.(1)诽谤,非议(2)挑出,指出(3)正赶上(4)揭出;谬误。2.(1)有时(2)忽而3.(1)刘东堂说:有一个狂妄的晚辈书生,品性荒谬狂妄,对今人古人都鄙视谩骂,借以抬高自己的地位身价。如有挑出他作的诗、写的文章中一个字的毛病的人,他便对此恨之入骨,有时甚至殴打别人。(2)(狂生)吃惊地说:“你不是不久前已经死了吗?”(焦王相)笑着回答说:“我如果不死,怎敢冒险去捋老虎的胡须呢?”五、1.(1)只有(2)贤明修养(3)颁布(4)打搅;干扰2.D3.这本来就不是当臣子的所敢奢望的。4.A\n六、1.(1)长大(2)放进(3)绝技;恰恰(4)固然(5)谋求(6)窥察,等待2.(1)你的技术是够高超的了,(但专门用来捕杀别的动物)是不是太残忍了呢?(2)为别人打算,还是为自己打算,我宁愿为自己!3.这则寓言,借蚕和蜘蛛之口,揭示了“以群体为重”和“以自我为中心”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七、1.(1)原野(2)掉落(3)像人那样讲话(4)以为2.我是鸭子,杀了吃肉,才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3.“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本文的基本主题。实际上是借物喻人,告诉我们,在选用人才时,一定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八、1.(1)固定;连接,系(2)将近(3)使之出,使动用法(4)填满2.宋英宗治平年间,洪水暴涨把浮桥冲断,牵动铁牛沉入河底,河中府招募有办法打捞铁牛的人。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使船沉入水底,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铁牛被打捞出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