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8.72 KB
  • 2022-08-22 发布

2012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必修三文言文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2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所守或匪亲(“匪”通“非”,不)2.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5.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6.虽有槁暴(“有”通“又”,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又”)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8.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9.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10.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11.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1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13.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不)二、一词多义1、《寡人之于国也》(1)、数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计算)(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价值)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径直、直接)(3)、发百发百中(成语,发射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派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打开)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花开)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出发)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发出)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发出、抒发)(4)、兵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兵器)穷兵黩武(成语,战争)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军队)草木皆兵(成语,士兵)(5)、胜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承受)2012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必修三文言文第1页共5页\n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尽)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优美的)(6)、加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施加)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放上)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夸大)(7)、凶河内凶(庄稼收成不好)凶多吉少(不吉利的事)汉初匈奴凶黠(凶恶,残暴)甫闻凶讯(不幸,多指丧事)缉拿元凶(杀人的人)(8)、于寡人之于国也(对于)移其民于河东(到)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跟、与)(9)、以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介词)以五十步笑百步(因为)王好战,请以战喻(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表目的)田家候之,以兴农事(根据)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2、《过秦论》(1)、制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齐桓晋文之事》,制作、缝制)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后汉书·张衡传》,制造、制作)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压制、控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制服)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统率、指挥)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规定、制定)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规模)(2)、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跑、逃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丢失、失去)燕虽小国而后亡(《六国论》,灭亡、消亡)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死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逃兵、逃亡的人)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通“无”,没有)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3)、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巩固)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坚持、坚决)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肃公翱事》,一定、必)吾固知公子之还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本来、原来)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既、已)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固执、顽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固然、诚然)(4)、利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锐利、锋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快)2012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必修三文言文第1页共5页\n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有利、条件好)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有利的形势)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利益、好处)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利润)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胜利)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冯婉贞》,有利于)(5)、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过秦论》,丢失)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封神演义》,丢失的东西)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遗漏、忽略)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死去的人遗留下来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给予)(6)、度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尺码、尺度)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程度、限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规章、制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风度、常态)一年一度秋风劲(《采桑子·重阳》次、回、量词)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谱写、创制)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考虑、思虑)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量、计算)理有未安,妄以臆度(《问说》,推测、猜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通“渡”,过)3、《师说》(1)、惑:传道受业解惑(名词,疑惑)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名词,疑惑)惑之不解(名词,疑惑)孰能无惑(疑难问题)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2)、师: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孔子师郯子(以……为师,意动用法)吾师道也(学习,动词)不耻相师(学习,动词)(3)、无:圣人无常师(没有)无长无少,无贵无贱(无论)(4)、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做……的手段)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表原因)(5)、之人非生而知之者(代指知识)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取消句子独立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取消句子独立性)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标志)一、词类活用1、《寡人之于国也》(1)王无罪岁(“罪”是名词作动词,归罪。)(2)七十者衣帛食肉(“衣”“食”名词作动词,分别是穿、吃的意思。)(3)“填然鼓之”中“鼓”是名词用作动词,敲鼓。《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用法与此相同。2、《劝学》2012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必修三文言文第1页共5页\n(1)“日”名词作状语,每日。(2)“上”“下”都是名词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3)“水”名词作动词,游水。(4)“輮”,使动用法,使弯曲。(5)“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走得快。(6)“輮”动词作名词,輮这种方法。(7)“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8)“十步”,名词作动词,跨十步。(9)“曲”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3、《过秦论》(1)、名词的活用席卷、包举、囊括(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天下云集响应(同上,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赢粮而景从(同上,像影子一样)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同上,在国内、向南)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动用,招致)履至尊而制六合(同上,登上)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同上,用破瓮作,用草绳系)(2)、动词的活用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用法,使……退却)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离散)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动用法,使……朝拜)外连横而斗诸侯(使动用法,使……争斗)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动用法,使……灭亡)(3)、形容词活用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使动,使……弱)以弱天下之民(形容词使动,使……弱,削弱)以愚黔首(形容词使动,使……愚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动用,变小,变弱)4、《师说》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以……为耻,意动用法)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以……为师,意动用法)是故,圣益圣,愚愈愚(明名词活用为形容词)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1、《寡人之于国也》(1)、或……或……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2)、直……耳,是……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3)、是何异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4)、未之有也未之有也不曾有的事情。(宾语前置句)2、《劝学》2012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必修三文言文第1页共5页\n(1)、状语后置:于蓝取之、于蓝青、于水寒、乎己参省、乎己参省(2)、定语后置句:利之爪牙,强之筋骨。(3)、省略句:不能(跃)十步、蟹(有)六跪而二螯。3、《过秦论》(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断句)(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被动句)(3)、陈利兵而谁何。(宾语前置句)(4)、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4、《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2)、不拘于时(被动句)(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倒装句,宾语前置)一、古今异义1、《劝学》(1)、假古义:凭借今义:与“真”相对(2)、跪古义:腿或脚今义:跪下(3)、金古义:金属制品今义:黄金(4)、就古义:靠近今义:副词(5)、参古义:检查今义:加入,参加(6)、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7)、寄托古义:寄放,托身今义:付托,寄寓(8)、用心古义:因为思想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9)、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喻帝王得力的助手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10)、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做成今义:用于对人或事物作出判断2、《师说》(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学习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吾从而师之古义:动词“从”与连词“而”。今义:连词,表示目的或者结果。(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不一定。今义:没有必要。二、重要语句翻译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译文: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文:靛青,是从蓼蓝中取得的,但比蓼蓝的颜色更深。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不会有过失了。4.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文: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5.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译文:胡人(再也)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6.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译文: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之地,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兵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着过往行人。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译文:那些童子的老师,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人。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译文: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君子)的见识竟然赶不上这些人,这真是令人奇怪啊!2012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必修三文言文第1页共5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