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50 KB
- 2022-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C——“记”类文言文阅读1专题导入(品读经典)(3分钟)我们高中学过哪些以“**记”为标题的文言文呢?它们是不是作者亲身游历后写的呢?“游”是一种和人类社会相始终的活动。早在有文字记录以前,人们便口耳相传着伏羲、女娲、炎帝、黄帝、舜、大禹等奔走九州的游踪。夏、商、周以来,诸侯朝见天子与诸侯间的会盟,士人的游学、游说,以及熙熙攘攘的商旅,其乐融融的郊游,使得先秦的旅游舞台颇不寂寞。旅游实践形诸文字,关于旅游的片段记述也就产生了,如:“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孔子所赞同的理想生活状态,也应该是当时春游的真实写照,堪称我国古代最早的抒写春游的散文文字。“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涉江》)屈原在这里描绘的是凄苦的行旅历程,借景写情,融情入景,情与景的交融和谐不就是后世的游记作品着力营造的境界么?知识典例(温故而知新)(15分钟)一.高中文言文“记”的回顾高一《黄州快哉亭记》是作者对“快哉亭”的建造者张梦得被贬之后能“不以谪为患”,反而造亭观景,放任于山水之间的乐观处世态度的赞赏与肯定,同时也借此劝慰自己和手足情深的兄长苏轼。但它的行文构思非常独特:紧扣“快哉”两字,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之中,显示了苏辙散文的风格。高二《游褒禅山记》,通过游褒禅山,表现了作者热爱山川,广泛思考和深入探究的进取精神,提出了尽志无悔、深思慎取的人生哲理和治学思想。《石钟山记》记叙了作者考察石钟山得名原因的过程,先议论,中间叙述,最后再次议论,卒章显志,表达亲身实践探究的重要性。综合来看,我们高中学过的这些“记”,作者都是宋代人,以记叙景观为引子,以发表议论为旨归,体现了宋代人好发议论、善于说理的特点。高考所涉及的“记”这一类型的文章也都是以议论、说理为文章主要目的的。二.“记”类文章阅读的步骤:1.了解作者的游览情况,把握景物的得名原因、作者的游踪、景物的特点等信息。2.抓住关键性的词句,理解词、句子的内容。3.分析鉴赏精彩文句的修辞、表现手法、句式特点、表达效果等。请看2010年上海高考真题:\n九疑山图记①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②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也。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实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③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不见涯际;西行几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园囿耳。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④故图画九峰,并随方题记,传于好事,以旌异之。【注】①封君:领受封邑的贵族。②表:标记。22.第①段交代了九疑山的______________。(2分)本题需要概括段意,两句话两层,一层交待山的大小,即规模;一层交待为什么“谓之九疑”。答案:规模和得名缘由。23.简析第②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2分)答题思路:1、判断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内容2、使用了怎样的技巧3、这个技巧在这里使用的效果。我们要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听之亦无”的如蝉蝇的声音?什么地方可以“时闻声如蝉蝇之类”?“以声衬静”的手法运用,还可以举王籍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答案:这句话描写了山中若有若无的蝉蝇一类的声音,以声衬静;突山了九疑山中峰之下的静寂。24.对“听逸者占为山居”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任凭隐居者将衡山、华山据为己有。B.听说逃亡者到衡山、华山安家藏身。C.听任出世者在衡山、华山结庐隐居。D.听说出世者在衡山、华山安居生活。考察对重点实词的理解,根据语境可知,“听”是“听凭、听任”,这样就可以淘汰B、D,而“隐居者”不可能“将衡山、华山据为己有”,所以答案是:C。25.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3分)所谓句式,指的是整句散句、长句短句。此处是整散结合。有关的知识我们在高中文言课文中也多有涉及,《前赤壁赋》、《谏太宗十思疏》、《陈情表》等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有提到句式的特点。所以复习总结课内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答题思路:1、判断句式特点2、分层次介绍整句、散句各自描绘的内容,所强调的景物特点。3、总结这种句式的表达效果。答案:这句话整散结合。先用整句突出九疑山的山峰兼有嵩、华、衡、岱的特点,强调其峻峭与宏伟,节奏鲜明;再用散句描摹这样的山峰很多。句式参差,富于变化。强化练习(举一反三)(17分钟)2012年杨浦区二模竹鹤轩记\n广昌司训羊城李先生明之,笃学而好修者也。尝辟一轩,以为燕休之所。轩之前种竹数十个,庭中养二鹤,荫翠条而啄石苔。每烟雨之晨、风月之夕,静坐轩中,玩苍雪之纷霏,招缟衣而起舞,辄欣然会于心,歌绿漪之《诗》,鼓《鸣皋》之曲,超然若出人世而立乎埃土之表者,乃名其曰“竹鹤”,因以自号“云间”。语予求记之。予惟植物之中,若松、若桧、若梅、若桂,皆可以供玩好,而先生独取于竹;飞物之中,鹏也,鹭也,孔雀之于黄鹂也,皆可以娱耳目,而先生独取于鹤,是盖有深意焉。非嗜好锁锁者可比也。夫竹之为物,疏简抗劲,不以春阳而荣,不以秋霜而悴,君子比节焉。鹤之为物,清远闲放,洁而不可污,介而不可狎,君子比德焉。先生取二物以名轩者,得不以是哉!夫人灵之万物者也,世之人于富贵贫贱、进退用舍之际,亦有不以炎凉而变其态如竹者乎?亦有轩昂超卓不为势力所羁如鹤者乎?宜乎先生有取于竹鹤而以自况也。先生曰:“是固然矣。然吾于竹鹤不徙嘉其节、尚其德而已。盍为吾更思之?”予曰:“我知之矣。《淇澳》之诗曰:‘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盖兴君子有文也。先生有取于竹,非有取进德修业以成其斐然之文耶?《鹤鸣》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言诚之不可掩也。先生有取于鹤,非欲慎独存诚以究圣贤之心学耶?先生尝学《诗》矣,因观感以进德托兴,喻以示戒,是固诗人之旨也,然则名轩之义盖出于此乎?”先生谢曰:“得之矣。”乃书以记其轩。22.文中表现“君子”的“德”是(用文中的句子作答)(2分)解析: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二段谈到了选择竹、鹤的原因,这两种事物各自的内涵,作者是有自己的归纳的,竹代表的是“节”,而鹤代表的是“德”。两次谈到这两个概念的含义,一次是陈述句,一次是疑问句。所以,“德”的内涵,可以回答陈述句中的“清远闲放,洁而不可污,介而不可狎”,也可以回答疑问句中的“轩昂超卓不为势力所羁”。23.对“非有取进德修业以成其斐然之文耶?”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定要提高道德修养,钻研学问来成就自己卓著的文章。B.不要有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来成就自己卓著的文章吧?C.不是有提高道德修养,钻研学问来成就自己卓著文章的用意吗?D.不是要把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写进自己的文章中去吧?解析:进德、修业的意义是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另外还要注意反问句式的翻译。选择C项。24.从全文看,划线句“是盖有深意焉”中的“深意”指:(3分)解析:文章2、3两段论述了轩命名为竹鹤的缘由,竹鹤分别蕴含的意义、主人公的精神追求,我们需要从作者的论述中总结出几个要点,也就是作者命名的深意所在。答案:有竹一样“疏简抗劲”的气节;有鹤一般高洁而不被势利所羁的品德;有通过进德修业成就的“斐然之文”;有以“慎独存诚”来探究圣贤学问之心。(4点中写到3点即可)25.请对文中画曲线句的语言特点进行赏析。(3分)这类题的答题思路:1、判断句式上的特点2、判断修辞特点3、判断句式或修辞的表达效果4、归纳文句的内容\n答案:多用整句(整散结合)或反问句,加强文章说理的气势(如果是反问说语势),强调人要有像竹和鹤一样高洁不屈的气节和品德。26.本文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均是记“轩”之文,但内容上有不同。请写出其不同处。(4分)《竹鹤轩记》《项脊轩志》本题将课内知识与考题紧密联系起来,需要非常熟悉课本内容。答题思路:分别总结两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竹鹤轩记》:说明了“竹鹤轩”命名的原因,即强调人要有德行和学问。《项脊轩志》:叙述“项脊轩”中的人事变迁,抒发了作者对故去亲人思念和对过往岁月追忆之情。(两文内容和情感、主旨各一分)回顾小结(要学会反思哦)(3分钟)一、本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二、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