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00 KB
- 2022-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C——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专题导入(融会贯通,古今一也)(3分钟)热爱上网的朋友,一定对“神马”“鸭梨”“杯具”“围脖”这些网络热词所代表的含义非常了解,它们都运用音同形不同的文字,与本该用的正确词语相对比,形成了一种戏谑、幽默的表达效果。我们祖先留下的很多文言文当中,也有不少应该用某个字的地方却用别的字代替了,他们可不是为了幽默,而是在造字、运用文字当中不科学不规范,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通假。知识典例(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吧)(10分钟)一、广义的通假字概念通假字是文言文里的一种重要的文字现象,是约定俗成的,不是任何一个字都可以随便写通假字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其实运用的是广义的通假字概念,把“古今字”“异体字”也纳入“通假字”中。具体包括如下几种:1、狭义的通假字,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例如,《史记·项羽本纪》:“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本来应该用“早”字,可是写书的人却用了个“蚤”,前者习惯上叫本字,后者习惯上叫通假字。又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通“无”)(读音相差甚远)2、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莫”通“暮”)“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3、异体字,音同义同,形不同。“俛首帖耳”(“俛”通“俯”)二、根据通假字和本字的关系来分类,有如下几种:(1)通假字是本字的一部分,如:“必筑坏墙,是不善,人将窃。”(善——缮)\n“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性)“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尊——樽)“直上载公于上坐。”(坐——座)(2)通假字和本字的一部分相同,字形相近,如:“秦王不说。”(说——悦)“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震)“孝公既没。”(没——殁)“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被——披)(3)通假字和本字字形不同,但读音相同,如:“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衡——横)“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斑)(4)通假字和本字字形不同,但读音相近,如:“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邀)“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又)“如有营,予佐尔贾。”(贾——价)“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乡——向)(5)通假字和本字字形不同,读音也不同,如:“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罢——疲)“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适——谪)“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强化练习(举一反三)(24分钟)一、指出下列文段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曲突徙薪(《汉书·霍光传》)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尔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③坐,而不录④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宾邪?”主人乃寤而请之。\n【注释】①直突:笔直的烟囱。②上行:上座。③功次:功劳的等级。④录:记住,指邀请。答案:不——否息——熄乡——向亡——无邪——耶寤——悟二、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通假字的本字。①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城予赵。 本字: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本字:③植其杖而芸。 本字:④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本字:⑤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本字:⑥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本字:⑦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本字:⑧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本字:⑨秦王还柱而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本字:⑩贾家庄为巡徼所陵迫死。 本字:答案:“案”通“按”,“炎”通“焰”,“芸”通“耘”,“火”通“伙”,“不”通“否”“得”通“德”,“殴”通“驱”,“振”通“震”,“还”通“环”,“陵”通“凌”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⑴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通假字:本字:⑵汝识之乎? 通假字:本字:⑶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通假字:本字:⑷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通假字:本字:⑸善哉!技盖至此乎? 通假字:本字:⑹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 通假字:本字:⑺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通假字:本字:⑻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通假字:本字:⑼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通假字:本字:⑽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通假字:本字:⑾距关,毋内诸候。 通假字:本字:⑿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假字:本字:\n⒀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通假字:本字:⒁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通假字:本字: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通假字:本字:答案:1、“庭”通“廷”2、“识”通“志”3、“直”通“值”4、“邪”通“耶”5、“盖”通“盍”6、“决”通“诀”7、“裁”通“才”8、“指”通“旨”9、“具”通“俱”10、“翼”通“翌”11、“距”通“拒”,“内”通“纳”12、“信”通“伸”13、“曷”通“何”14、“景”通“影”15、“厌”通“餍”四、(附录)高中文言文所涉及的通假字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或兴趣,有选择地给学生介绍。近年来高考中直接以通假字的知识来命题的题目不多,但很多文章中的通假字影响到了对文意的整体把握以及某些重点句子的理解。因此,做一个整体性的梳理是有必要的。以下列举的通假字是上面讲解和练习部分的内容中没有涉及的。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忠义暴于朝廷。”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藏:同“脏”脏腑。名词。“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唱:通“倡”;倡导。动词。“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屈平既绌。”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读:通“逗”;即现在的逗号,名词。“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堕:通“隳”;毁弃。动词。“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而:通“尔”;你。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反:同“返”返回,归来。动词。“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反。”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士。”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估:通“贾”;商人。名词。“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华:同“花”。名词。“焜黄华叶衰。”\n皇:通“惶”;恐惧,惊慌。形容词。“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惠:同“慧”;聪明。形容词。“甚矣,汝之不惠。”溷:同“混”、“浑”混浊。形容词。“世溷浊而莫余知兮。”疾:同“嫉”;嫉妒,憎恨。动词。“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纪:通“记”;记载。动词。“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简:同“拣”;挑选,选拔。动词。“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图穷而匕首见。”介:同“芥”;小草。名词。“无纠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列:通“裂”;分裂。动词。“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廪廪:通“懔懔”;危惧的样子。“而直为此廪廪也。”录:同“碌”;平凡,乎庸。形容词。“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女:同“汝”;人称代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畔:通“叛”;背叛,离开。动词。“寡助之至,亲戚畔之。”旁:通“傍”依附。接近。动词。“吾灵尚依旁汝也。”齐:同“剂”;量词,例句中为名词。“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禽:通“擒”捕捉。动词。“将军禽操,宜在今日。”取:通“娶”。动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阙:通“缺”;缺点。名词。“必能裨补阙漏。”声:通“伸”;陈述,说明。动词。“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识:通“志”,标志,记号。名词。“出珠授之,封识宛然。”食:同“饲”;喂。动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孰:同“熟”;仔细。形容词。“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太:通“大”;大部分。形容词。“死者太半。”田:同“畋”;打猎。动词。“今王田猎于此。”帖:同“贴”;粘附。动词。“对镜帖花黄。”惟:通“唯”;只,只有。副词。“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希:同“稀”;稀少。形容词。“鼓瑟希,铿尔。”郤:同“隙”;隔阂,嫌怨。名词。“令将军与臣有郤。”县:同“悬”挂着。动词。“胡瞻尔庭有县廛兮?”羞:同“馐”;食物名词。“玉盘珍羞直万钱。”燕:通“宴”;安逸,安闲。形容词。“燕坐于华堂之上。”阳:同“佯”;假装,表面。“皆阳应曰:‘诺’。”益:同“溢”;涨水。动词。“澭水暴益。”责:同“债”;欠别人的钱财。名词。“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n曾:同“增”;增加。动词。“曾益其所不能。”知:通“智”;聪明,智慧。形容词。“以大知而察及迩言。”属:同“嘱”;嘱托、托付。动词。“属予作文以记之。”著:同“着”,穿。动词。“著我旧时裳。”转:通“啭”;鸟宛转地叫。动词。“蝉则千转不穷。”回顾小结(要善于反思哦)(3分钟)一、本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二、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