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整体理解 8页

  • 76.29 KB
  • 2022-08-23 发布

文言文的整体理解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文言文的整体理解同学们好,我们今天来谈一谈文言文阅读整体理解的问题。阅读文言文,与阅读现代文一样,也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多次反复的过程,而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是前提。常言说,理解文章,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说明了整体理解的重要性。篇章、主旨的分析和概括自不必说,就是词语、句子、段落的理解,也都是应该在整体把握一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无论是欣赏阅读还是应试阅读,整体理解这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和需要认真对待的。既然阅读文言文整体理解十分重要,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还是让我们先来阅读一篇文章。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富寄至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前,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去籴。后淮北人复请饥,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屏幕显示)这段文字是1999年高考全国题文言阅读材料,节选自《北齐书·苏琼传》,是一篇人物传记。原文约1400字,删节以后约600字。(将一篇长文章删节成一篇篇幅适当、难度适中、命题点突出的命题阅读材料,是高考命题经常使用的方法)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时,要根据人物传记(记叙性文体)的体裁特点去阅读。传主名苏琼,(长乐)武强人,(现属河北省衡水市,亦说河南濮阳)少年聪颖,先后在东荆州刺史府长流参军、南清河郡太守、徐州太守任上为官。阅读时要把有关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圈画出来。文章记叙了他聪明应对、破案治盗、智拒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8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道研、悬瓜拒礼、贷粟救灾、解除淮禁等五件事,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每件事叙述的起止,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标画出来,并要大体概括一下层意。对于文章表现出的苏琼聪明、清廉、正直、亲民、能干的性格和品质,在阅读中和阅读后也要稍作思考。下面我们就做一点基础的、琐碎的,但初期训练时又是十分必要的工作。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聪明应对)【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访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富寄至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破案治盗)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智拒道研)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前,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巧拒送礼)天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贷粟救灾)【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去籴。后淮北人复请饥,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解除淮禁)(在上面已经显示的文章上面操作,不再屏幕显示)(说明:加横线的为与传主有关的人名、地名、官职名等名词术语;加浪线的是与其他人和事有关的名词术语;加【】号的为传主官职或为官地点变化(即层次内容变化)的标志;◎为各层意思断开标志。加括号的为层意。)阅读参考:199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第16题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愿意做官,他认为应该先设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应该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B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到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C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8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无由启口;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答案D)这段文字没有生僻难懂的实词,也没有特殊用法的虚词、不常用的句式和不常见的专门术语,属于比较浅易的古代散文。中学生阅读时,可能出现的障碍主要在智拒道研、贷粟救灾和解除淮禁三个片断,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因不在于语言,而在于知识储备,比如道观放贷、官府贷粮、淮河通商等,具有相应常识,理解原文就方便多了。下面我们对刚才的工作作些整合梳理。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要注意以下问题,或者说做好以下工作。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有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阅读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里的心理准备,不是指一般意义的平静、专心等等,而是指由知识、技能等积累而成的一种阅读的“前经验”,有了这种阅读心理准备,阅读时就能指向明确,关注集中。比如阅读文古代人物传记,就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一般都要写到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等。阅读前有了这些心理准备,阅读时就会对文章的重要内容产生敏感,并快速地抓住这些关键信息,从而为正确把握全文内容或者应答后面的题目打下基础。二、要有明确的感知内容。文言文的整体理解,是指对阅读文本进行整体的、初步的、快速的把握。它不要求局部推敲,不要求深入分析,不要求品味涵泳;它只是为下一步开展这些阅读做好基础性、前提性和“背景”性的工作。具体说来,要关注下述内容。一是体裁,即判断文章是什么体裁,因为不同体裁的文章,表情达意的方式不同,我们需要把握的重点也不同,阅读时的切入点和关注点也不太相同。古代散文的体裁比较复杂,我们没有必要去一一弄清楚,能够大体判断是记叙性文章还是议论性文章,或者是以抒情为主的文章就可以了。二是内容,文章描述了哪些景和物,记叙了哪些人和事,表达了什么感受,阐述了什么观点,等等。三是思路层次,文章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8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等等。四是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因为是初读,有一个大体感觉和印象就可以了;如果需要重点欣赏或者应试,可以在整体理解之后再深入解读。三、要有实用的感知步骤文言文人物传记一般性的阅读欣赏,当然是从文章入手,从篇名开始。但应试的情况有所不同。就目前的文言文阅读命题来看,选择题往往有四道,其中第三道题是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道题一般只有一项错误,而且错误点很小,这就为我们整体感知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就应试性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的整体感知而言,第一种步骤是,认真通读原文,结合第四道题,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第二种步骤是,先阅读第四道题,再回头阅读文言文材料,进而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实施这种步骤可能效果更好。四、要有正确的感知方法1、通读。对于阅读文本,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因为只是初读,没有必要字斟句酌,如果是考试,时间又不允许。词句意思和所写内容能够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如果有文章出处和疑难注释,也要一并读完。如果是应试,而且试题中有一道与内容相关的选择题,还有必要结合一起读,如下面举例“苏琼”材料的16题。2、圈画。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各层意思之间可以用竖线断开。“重要信息”主要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文章观点、作者感情等;“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等,这些词语往往有特定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差错。比如上面的阅读材料中有一句话是:“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这句话中只有“为”可以译为动词“任”,其他词语都是专有名词,无须翻译,如果穷究其实词词义,势必走入死胡同。将各层意思断开,可以使文章所叙之事、所议之理一目了然,便于分析和整合文章内容。便于与第三道题的内容逐项对应、比较,以确定理解是否正确,信息是否准确,分析是否合理。比如“苏琼”题第16题D项说:“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这个错误选项的问题就在于把苏琼在南清河太守任上和“迁左丞,行徐州事”任上的事(即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混为一谈。(这个题当年高考的难度为0.38,说明很多考生没有发现这一问题)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8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有些同学通读文本时,不习惯动手,不留下阅读痕迹,这不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当然,阅读熟练、经验丰富以后,可以简化一些,只选最重要的作些圈画就可以了;但在阅读的初级阶段,一定要做得细一些,到位一些。3、跨难。推荐给中学生阅读的古代散文短章,一般都是比较浅易的文言文,即:词语都是常见或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句式多为跟现代汉语相同的句式,或者几种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文中所写之景、所记之事、所说之物、所议之理比较好懂,不会有像《尚书》那样古奥难懂和《春秋》那样微言大义的文字;专用名词术语较少,而且一般都是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文字。尽管如此,由于学生各自的情况不同,有些人难免会碰到一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和句子。这时候不要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先“跨”过去。可能读到后面再返回来看就迎刃而解了,也有可能文后有注释;如果是应试,还有可能题目中有启示,或者命题回避了这一难点。比如“苏琼”题阅读材料中有一句话为“纲纪谓琼曰”,其中“纲纪”是古代综理一府之事的主簿,而一般学生是不太熟悉也没有必要去推敲的。命题老师曾在《试题分析》中针对“纲纪”作过这样的说明:“由于学生可能不熟悉,我们也注意避开而不作为题眼,只是把它当作一个表示人物称谓的一般词语来看待,在拟题时始终未涉及到与之相关的问题。”这个例子应该对我们有所启示。因此,整体感知时,一般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时间;如果需要对文章进行全面、深入的欣赏,可以慢慢再去查找工具书;如果应试答题非得弄清这一难点,可以到时候再去深入思考或者“猜译”。4、借助。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的问题,能够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是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先说借助上下文。比如下文所举例子“苏琼”题阅读材料中有一句话是“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这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可以推知是“每见则谈问玄理”的形象说法。再说借助试题。同一材料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这里的“东”是单独作为名词或者动词,还是与“东荆州刺史”合为专有名词?文后16题A项有“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一句,由此可以断定“东”不是单用,或者没有必要单独理解。(苏琼是北魏—东魏—北周—北齐—隋人,当年的北魏、东魏、北齐均在长江之北,荆州处在其境内的东南方向)可见,善于借助上下文的内容、句式,善于借助试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阅读文本有出处说明或疑难注释,有时也可以借助理解。让我们运用上面的方法,读一篇议论文。(教师课上提示,学生课下处理)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8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涉务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與,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坺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涉务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总提观点。).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当世文学之士....难以应世经务。)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6页,共8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其睫耳。(东晋(梁)士大夫不惟难以应世经务,而且缺乏自知之明。)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與,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梁朝士大夫崇尚奢靡之风。)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古人重视农耕。)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坺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当今士大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加点号的为文章观点,加浪线的为专有名称,◎为层次标记,括号内是层次大意。)阅读参考:20XX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湖北卷第12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做好其他事务。(答案C)这是一篇文言议论文片断,出自《颜氏家训·涉务》。颜之推(530—591),生活在北魏末年到隋朝初年,(基本上与苏琼同时代)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颜之推。原文约850字,删去约230字,删改后全文620余字。整体理解这段文字,要从议论文的特点入手。全文共4个自然段,文章观点在第1自然段,是从两个方面提出来的。但从正面提出观点的一句话“贵能有益于物耳”比较笼统,不太好把握,可以从第3段中筛选出“应世经务”来替换。第2段从两个方面说明士大夫难以应试经务。第3段指出梁朝士大夫崇尚奢靡之风。第4段分两层,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当今士大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能应世经务。全文主要是通过列举事实来说明道理,说理方法主要是从反面论证。理解了这些,全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大体掌握了。对具体词句的理解,可以在这个大前提、大背景之下进行。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7页,共8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8页,共8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