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79 KB
- 2022-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真题回做】(2014·全国卷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原句: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断句遵循两个原则1不破坏词语相对完整性2符合我们平常朗读习惯。断句语句表现的是面对李揆的嫉妒休烈坦然应对,前主语多为李揆,后主语多为休烈,先交代李揆嫉妒的缘由,采用的打压手段,后叙写休烈的坦然。补充省略的主语,抓住词语名词、代词“宰相李揆”“之”“国子祭酒”“之”“休烈”以及虚词“以”,理清事件的逻辑性就可以了。(2015·全国卷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原句: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节选自《宋史孙傅传》)解析:句中的时间、人名、地名、官职等都是断句的依据。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6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一、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一)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1.时间、人名、地名、官职例:20XX年山西高考: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解析:时间:宣和末;人名:傅;地名:蕲州;官职:宰相。2.从特殊标志词切入(1)句首标志词A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嘻、且夫、今夫,等等。“夫”[fú],文言发语词:~天地者。文言助词:逝者如斯~。“若夫”,句首语气词,用在句首或段落的开始,表示另提一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嗟夫”,同“嗟乎”,表示感叹的语气词。通常都独立置於一句之前。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且夫”,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提起话题。“且夫不好问者。”——清·刘开《问说》“今夫”,发语词。《礼记·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书发端之词例》:“《礼记·中庸篇》‘今夫天’一节,四用‘今夫’为发端,此近人所习用者;乃或变其文为‘今是’。”《论语·季氏》:“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费。”《史记·范雎列传》:“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清·魏源《圣武记叙》:“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材不竞之谓贫。”“盖”,“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呜呼”,“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B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等。C谦词:下官、窃、寡人、妾、愚,等等。“窃”,A:偷盗:偷~。~取。B:用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取得:~位。~夺。C:私自,暗中:~笑。~听。D:谦辞,指自己:~谓。~以为可行。“寡人”,A寡德之人。B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寡人已同昔日长嫂、当今王后结为夫妇;C古代王侯夫人的自称。“妾”,谦辞,旧时女人自称:~身。贱~。“愚”,谦辞,用于自称:~兄。~见。D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女(汝)、彼、此,等等。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6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E疑问词:何、孰、安、胡、焉、奚,等等。“何”:疑问代词(a.什么,如“~人?”b.为什么,如“~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不?”“~如?”d.哪里,如“~往?”e.发表反问,如“~乐而不为?”)。“孰”:谁,哪个:~是~非。什么:是可忍,~不可忍?用在表示抉择的反问语句中,有比较的意思:~与。~若。~何。“安”:疑问词,哪里:~能如此?“胡”: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焉”: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置土石?“焉”字常见于文言文。作兼词一般都用在句尾有于是、于之的意思如:心不在焉,不复出焉;用作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置土石;用作文言助词:又何戚~;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奚”:文言疑问代词,相当于“胡”、“何”:~(为什么)不去也?子将~(什么)先?水~(何处)自至?F复音虚词:然则、是故、何以、得无、大抵、何其等。(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3)句尾标志词A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焉、与(欤)、耶(邪)等。B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3.从特殊文言语句切入(1)明句式,助断句借助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帮助断句。如判断句:“⋯⋯者,⋯⋯也”等。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反问句:“不亦⋯⋯乎”“安⋯⋯哉”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被动句:“为⋯⋯所⋯⋯”“见⋯⋯于⋯⋯”等。“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被天下人笑。“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固定结构:“如⋯⋯何”“何其⋯⋯也”“况⋯⋯乎”等。这些句式和固定结构都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可以帮助断句。(2)修辞句,找特点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6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一些句式整齐、结构鲜明的修辞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顶真句及骈文常见的四六句等,断句时可以根据修辞句在结构与句式上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按句子特点来断句。(3)审关系,明结构有些要求断句的文段在结构上存在较明显的结构关系:或并列关系,语句间无明显的主次之分;或总分关系,语句间会有中心句与支撑句,在支撑句的展开上一般也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或转折关系,语句间的转折会从语意上体现出来,有时也会有鲜明的词语提示(如“而”“然”“然则”等);或因果关系,语句间会有隐含的因果联系,在表因与果的语句间,一般是要停顿的。把握了语段内容后,参考语段的结构与逻辑关系,可以断开句读。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断句方法——利用对称(偶)句式断句法。古人写作,常常喜欢“对举成文”,即两个句子成对称(偶)形式,这给断句提供了重要依据,应高度重视。【演练体悟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选自包拯《乞不用赃吏》,有删节)解析: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并列句式“或⋯⋯或⋯⋯”(二)熟悉断句的几个小技巧1.关注断句文字与前后文字的联系。断句文字不一定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语义表达,最好要看断句文字前或后的标点符号。如果是逗号,说明断句文字只是前面文意表达的开始,或者,断句最后文字只是后面文意表达的开始。【演练体悟2】(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可知。(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6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解析: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因、服虔、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节选自《文史通义》)解析: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注:耶、者等句末语气词,夫、况等句首语气词。2.抓住最关键的一至两处。断句时大部分能断对,只有一两处是难点。在这点细心了,就能得满分。【演练体悟3】(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於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怕声下气不惮的劳,以致甘膜,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颜氏家训·勉学篇》)解析: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於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怕声下气/不惮的劳,3.做后检查,最好小声朗读一遍。其拗口之处,往往就是断错之处。再者还可检查文意是否通顺等。【演练体悟4】(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文士之效法古人莫善于退之尽变古人之形貌,虽有摹拟,不可得而寻其迹也。其他虽工于学古而迹不能忘,扬子云、柳子厚于斯盖尤甚焉,以其形貌之过于似古人也。(选自姚鼐《古文辞类纂·序》)解析:学者之于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终则御其精者而遗其粗者/文士之效法古人/莫善于退之/尽变古人之形貌【断句口诀】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6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