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文言文 19页

  • 24.84 KB
  • 2022-08-23 发布

幼时记趣文言文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幼时记趣文言文篇一:幼时记趣古文总结篇二: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选读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刻舟求剑》《北人啖菱》比较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19分)“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⑤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⑥地不有!”北方人;②仕:做官;③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n④并:连同;⑤以:用来⑥何:哪里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遽契其舟()(2)不亦惑乎()..(3)从其所契者()(4)席上啖菱()..13.选出句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B、其人自护其短C、置之其坐D、其人自护其短14.翻译句子:(6分)①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北土亦有此物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我们可以从甲乙两文中分别获得什么启示?(3+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2.(4分)(1)(立刻,匆忙)(2)(迷惑,糊涂)(3)(雕刻)(4)(吃)13(B)(3分)14.(6分)(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n2.船已经向前行驶了,但是剑却没有行走。3.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15.(3+3分不能墨守成规、不能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楚有祠(祭祀)者,赐(赏赐)其舍人(投靠在贵族家里的人)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器)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拿)酒且(将)饮之,乃(却)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给它添上脚)!”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本)无足,子安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2.解释文言句子中加横线的词。(4分)\n其:_______,之:________,遂:_________,亡:_________。1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3分)蛇固无足,子安为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你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个标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15.你能说出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请写在下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2.他的指酒于是没\n13.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替它添上脚呢?14.画蛇添足15.告戒人们不要做多余的事。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引酒且饮之(拿,端)B.蛇固无足(固定)C.终亡其酒(失去)D.引酒且饮之(将要)9.下面句中的“之”字指代的内容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A.数人饮之不足B.引酒且饮之C.子安能为之足D.一人饮之有余10.由这个故事得出的一个什么成语?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2分)\n答:参考答案8.B9.C10.画蛇添足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沈复《幼时记趣》与袁中道《夜雪》比较阅读及答案(一)阅读霰,一种不透明的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⑴使与台齐⑵观之正浓.⑶自叹每有欲往⑷辄复不遂..7.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n⑴神游其中,怡然自得。⑵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8.作者用“定”、“细”二字分别修饰“目”、“视”,强调了2分)9.甲文第2段中的一个成语是现多用来形容。(2分)10.两文都“记趣”,意思一样吗?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4分)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①自叹每有欲往往___________②辄复不遂辄___________③任之而已而已___________12.“亦复有少趣”,“趣”在何处?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n答案6.⑴一样高⑵二虫斗⑶去,前往⑷就7.⑴(我)凭着想象在其中安闲、自在地神游,感到愉快而满足。⑵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8.(2分)观察的仔细9.庞然大物癞蛤蟆外表强大而实际很脆弱的东西10.不一样。甲文:写出“我”儿时的天真活泼和独特的生活情趣。乙文趣在雪夜聆听竹林里传来的清脆的敲击声;趣在坐在昏暗的小屋感受炉火的温暖;趣在悠闲自得地读书。《童趣》《闺房记乐》比较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②盍仿而效之?”余曰;“虫③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④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n——选自沈复《闺房记乐》〖注释〗①芸:即陈芸,沈复的妻子。②盍(hé):何不。③踯躅(zhízhú):徘徊,一个人在某一地方来回走。④作俑:制造殉葬用的偶像,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情。1、用“/”给下列句子表明朗读停顿(每句一处)。(2分)(1)余常于土墙凹凸处(2)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余常于土墙凹凸处()(2)以丛草为林()(3)鞭数十()(4)案头瓶花不绝()(5)觅螳螂蝉蝶之属()(6)不亦善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n(1)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2)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3)盍仿而效之?(4)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4、用一句话概括甲文大意。5、甲乙两段有人都用“闲情记趣”作为它们的标题,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中的“情趣”有何异同。相同之处:不同之处:甲文写的是:乙文写的是:篇三: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幼时记趣》\n第七课《幼时记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部分文言词,借助工具书读懂这篇文言文。2.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和联想,说出童年的趣事。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观察的情感。4.培养学生大声诵读进而感悟课文情趣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积累部分文言词,借助工具书读懂这篇文言文的内容。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学生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n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蚊子和癞蛤蟆吗?你们喜欢吗?为什么?2.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文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二、新课学习1.结合注释读课文,给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2.生字词拼读稚zhì藐miǎo鹤hè强jiàng淚lì怡yí凹凸āotū庞páng砾lì邱qiū壑hè3.实词积累\n余:我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明:眼力。察:看清。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故:所以私:私下里拟:比强:僵硬的意思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拔山倒树:搬开土山,撞到大树,拔,移,搬开4.虚词积累之:物外之趣:的;心之所向:助词,没有实在意义以:徐喷以烟,用或:连词或者其:使其冲烟飞鸣:代词,蚊子;常蹲其身:代词,自己的盖:连词,原来是为:项为之强:因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n5.特殊句式A.省略句使(之)与台齐:自己驱之(于)别院:到B.固定句式以……为……把……当作…………为所…………被……6.学生翻译,师生纠正三、归纳小结1.男生读原文,女生读译文2.这一节课我们掌握了哪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四、作业布置\n1.背诵全文2.熟记所学的文言虚实词及文章的意思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大声背诵课文(先一生,后全体)2.回忆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文言知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固定句式二、研读课文1.导入:上一节,我们通过仔细的阅读课文,基本上读懂了文章的大意,这一节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了解一下作者童年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外之趣”,“趣”又因何而来2.默读课文,思考(注意用四字短语归纳):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n3.小组合作学习用四字短语归纳:A.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呢?B.找出文中能体现观察仔细的语句4.独立思考,用四字短语归纳A.“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B.你能用文中的语句说一说吗?5.根据课文所叙,大胆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一下作者的童年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吗?作者的童年生活,令你想到了什么了吗?三、探究延伸1.齐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的童趣。\n2.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你要能用文言写一写才高呢)。四、总结全文想象力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的世界,体会到更多的创造的乐趣。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便不会错过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间,希望我们都能充分运用这双眼睛和翅膀。五、作业布置1.熟练地.课文及文中的虚实词等2.完成课后练习和练习册板书设计物外之趣产生原因观蚊如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神游山林观察仔细,想象奇特\n鞭打蛤蟆《幼时记趣文言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