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讲解 16页

  • 25.16 KB
  • 2022-08-23 发布

文言文实词讲解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实词部分考情分析:1、文言文实词放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中考,分值为3-6分,几乎每年必考。2、题型:①、要求考生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②、判断古今同义或异义的情况。要求考生以比较来辨别词义的差异,求得正确。【教学目标】1:掌握课本上文言文里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3.能根据语境来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小升初考试对实词考查常常是固定的唯一的意义,这就需要学习掌握根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难点:文言文中相当一部分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古今有了不少变化,词义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或褒贬色彩发生变化。因此学习时一定要注意这种情况【教学过程】文言实词有下列特殊情况,一般是考这些内容。1、通假字\n2、词类活用、古今异义3.4一次多义,知识点后面会详细讲解,我们先看下怎么做这类文言文实词的试题。【方法指导】1.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2.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3.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4.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5.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n1.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解释准确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题,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2.构字推断法: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我们能够从汉字的字形来推断实词的词义。①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例: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分析:句中的“析”字由“木”和“斤”两部分组成,而“斤”在古汉语里是“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在结合前边“分”“离”为些字的意思,就可推断出“析”的意思为“分开”。②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令意字也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例: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阀序》)分析:“带”,象形宇,上半部分象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③围绕本义逐渐引申的词义,通过推断可以探知词义。例:左右欲引相如去分析:“引”是会意字,“拉开弓”是其本义。由特指“拉弓”,去掉“弓”,向一般引申开去,“牵拉”其它皆可以说成“引”。3.字音推断法: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根据方法结合一片文言文运用二、(2015年铁一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鲁人执竿\n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1)解释句中加点字。①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②横执之..③计无所出④俄有老父至..方法一:根据构字推断法,执,跟手有关,用手拿着之意。第二个执,握、拿着之意。方法二:根据.语境分析法,此处‘计'为计策之意,方法三:根据古今比照法,俄:俄顷,一会儿之意。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注释】鲁:古代国名,在今山东曲阜一带。老父:古代称年老的人。执:握,持。初:开始。俄:一会儿。但:只是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来。以锯中截而入:用锯子从中间锯断拿进去。中,中间。遂:于是,就。依:依从【寓意】自作聪明的人常是愚蠢的。从中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而没有实际本领的人和那些缺乏主见,不会变通,只会盲目听信他人的人。启发:本文中拿长竿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思维要活跃,不要片面与固执\n的人固然可笑,但更可笑的是那位自以为“见事多”而替别人出馊主意的老者,他自作聪明,以为自己“见识多”实际是暴露了自己的愚蠢。【实词知识点】了解近几年小升初考试文言实词的命题规律一词多义1.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本字关本义,形符表义不可不知。凡形旁从“车(金卜木、彳(水)、八(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凡形旁从“I」(刀卜弓、矛、戈、斤(斧卜殳(shu)”者词义与兵器有关;凡“马、牛、羊、3、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i(言)、i.(是)、亍(心),彳(行)”等与行为有关,“禾”与五谷关;“贝”与金钱关;“皿”与器具关;“B”与地名关;“求”与毛皮关;“隹(zhu)”与鸟雀关;“能”与熊罴关;“尸”与身体关;“女”、与妇人关;一与笼罩关;“系”与捆绑关;“支(pu)”与敲击关;“歹”与死亡关??“月”关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眼??总之,如《念奴娇》“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橹”:木制的船具。“不刊之论”中的“刊”从形旁上看应该与“刀”有关;再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字的意义。“造”的义符为“i_",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它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过”也同理,也可译为“拜访”之义。\n“牒”字是形声字,“片”是其形旁,甲骨文中取“木”之右半为“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等都有“文件、文书”的意思。学生如果能有从字形去分析判断的意识,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了。.1.词的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如“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2.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3.词语的借代义:①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矣缙绅:缙,赤色的帛;绅:大带。代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②徒以口舌为劳口舌:代指言辞。4.词的通假义:这里说的“通假义”即词语在通假情况时的意思。(二)古今异义1.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2.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n义了。1.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4.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5.词义强化: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如“口诛笔伐”,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6.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7.名称说法的演变: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靠积累、记忆。着重记那些和现代汉字,形同、音同而义异的词。同时可以和含有古代词义的成语相互参证。如:走”古义是“小\n步快跑”,引申为“跑”;“偷”是“勉强”、“凑合”的意思。这就可以和“走马观花”、“不胫而走”、“苟且偷生”中的“走”和“偷”对照理解。(三)同形异义除单音词古今异义外,要特别防止古汉语相邻的两个单音节词与同形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混淆。.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现在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②(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现在表示宣告,声明。③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古代是指给人看,现在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四)、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1.名词作状语。2.名词作动词。3.名词意动用法。4.名词使动用法。5.动词作名词。6.动词使动用法。7.动词为动用法。8.形容词作名词。9.形容词作动词。10.形容词使动用法。11.形容词意动用法。12.数词活用。\n(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2.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3).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4.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2)形容词词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2).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n1).形容词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2).形容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动词活用3(.1).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2).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3).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4)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四、通假字1.词的假借义,也就是通常说的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而且是同一韵\n部)的字可以通用。这是因为古代汉字的数量少,语言里有这个词,但是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通假字有两种情况。一种叫做有本\n字的假借,如“倍”假借为“背叛”的“背”内”假借为“纳”;一种是无本字的假借,如“而”本义是“胡须”,假借为连词“而”,“莫”本义是“日落”,假借为“没有”,“焉”本义是鸟名,假借为语气助词。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如前边说的“莫”,本来是“日落草莽之中”就是“天黑”的意思,后来“莫”字表其他意义(如“没有”“没有人”,属引申义),又造字表“暮”字。又如“益”,本来是“水从器皿中涨出”的意思,后来“益”其他意义(如“增加”“受益”,亦属引申义),又造“溢”字。“莫”和“暮”,“益”和“溢”,在表其本义的时候应称为古今字,但有些书上不这么严格区分,也统列入通假范围之内。概而括之,通假有同(近)音通假和古今通假两种。12).怎样掌握通假字?①要根据通假字用同声同韵的字代替本字的特点,遇到某个词用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就可以从字音或声旁方面去考虑这个词是否是通假字。②要了解通假方式。通假的方式一般有三类:A.音同、形近(部分的)多采用所通假字的声旁。“列缺霹雳”,“列”通“裂”。“以白鹿皮为带,直四十万”,“直”通“值”。“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禽”通“擒”。B.音不同,但有相同的韵母或声母,形近(部分的)多采用共同声符。“距关勿内诸侯”,“内”通“纳”。“卒然边境有急”,“卒”通“猝”。“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nC.音同、形不同。“手裁举”,“裁”通“才”。“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③要理解通假字主要是音的问题,但不是只要音同音近的字就可以通假。某字与某字通假是固定的,而且不能互相通假。“蚤”可以通“早”,但“澡”、“枣”就不行。“县”通“悬”,但“玄”、“旋”、“璇”就不行。④也有极少数的字可以有两个以上通假字。“李广详死”、“箕子阳狂”中的“详”、“阳”都通“佯”。、偏义复词(5).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意义相同(或相对、相反)的词组成的,但意义却偏于一个词。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课堂练习(2014年高新一中)文言文阅读。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jue),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①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②[注]: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造:至黑(1)解释加点的词。①夜大雪,眠觉()②经宿方至()..1.醒2一夜\n导读: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好言传。注释:①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y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命酌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③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④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⑤炎1J(shn):今浙江省嶂(shng)县。⑥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课后作业(2014年高新一中)文言文阅读。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②①.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③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④[注]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1)解释加点的词。①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②不然().(2014年铁一中)文言文阅读。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注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n无此君!”[注]剡:地名。(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n①王子猷居山阴(②经宿方至()..③人问其故(一、总结【方法总结】(一)字形推断法借助字形推断: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该字的意义范围,就有可能较为准确的把握词义。(二)对旬判断法(借助对称结构推断)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排比旬、对偶旬、并列词句等对举现象很多,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