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3 KB
- 2022-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一、《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1、甲、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2.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3、乙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景色后的感受,甲文中也写了柳宗元在看到小石潭的秀美景色后的感受,试比较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乙文中作者看到富春江景色后产生“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甲文作者看到小石潭的秀美景色后,产生“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以此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孤凄悲凉的心境。4、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甲文表现的思想感情是:乙文表现的思想感情是:\n二、《醉翁亭记》《小石潭记》比较阅读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1.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甲文第一段主要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反映了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B.甲文第二段从“已而夕阳在山”到“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写了山林夕照全景。 C.乙文第一段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鱼儿在空中游动的景象。 D.乙文第一段“似与游者相乐”一句描绘了游鱼自由闲适的神韵,也表现了作者此时喜悦的心情。2.乙文对鱼的描写静中有动,更显出环境的幽静。甲文也运用了动静结合手法来表现山林幽静的语句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甲乙两文作者都有被贬谪的经历,但两人又有着不同的胸怀意趣,请根据文意简要谈谈两人当时各自的心情。 答:欧阳修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地场面,表现被贬后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柳宗元通过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色,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孤凄悲凉的心境。4、甲乙两文从体裁上看都属于山水游记,都在对山水的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和怨愤抑郁的心情,甲文在写景中表达了作者“醉翁这意不在酒”,在乎“山水”,更在乎“与民同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