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串讲 2页

  • 27.00 KB
  • 2022-08-23 发布

浅谈文言文串讲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谈文言文串讲文言文在语文教学当中处于重要地位,也是学生最难以领会和掌握的文章,同时也是考试必考,学生必学的内容,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乃至研究生,硕士,博士生都要学习文言文。所以说学习文言文是必须的,语文老师要教好文言文也是必须的,可见要教好文言文是语文老师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那么,怎样学习文言文,或者说,学习文言文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要学好文言文须具备一下几个条件:(1)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的文言文段落或篇章;(2)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常见的文言虚词,熟悉文言特殊句式;(3)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行文的一些特点(4)懂得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和古代文体知识。做到这四点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积累文言词语。每篇文言课文的练习,对文言的某些语言现象作了初步归纳整理,其中,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的练习是重点。要有计划地积累,掌握它的主要意义和用法。对于应掌握的文言句式和特殊句式,也都有具体要求。让学生必须认真做好这些练习。还可以把学过的字、词、语、句,经过整理,抄在课本或课堂笔记上,以便随时复习。整理词语也要学会选择。文言中有不少意义变化较大、用法比较复杂的常用词语,应当作为整理的重点,至于那些意义变化不大或者在古代也是生僻的词语,可以不必花大力气去整理。整理时最好附上例句,以加深记忆。整理特殊句式,可采用分门别类,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经过整理,附上例句,就会非常清楚和直观,容易理解和记忆。(二)不断诵读课文。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通过不断地反复诵读,才能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感性知识。(三)自主学习和领悟。领悟就是自己分析、鉴别和比较,甚至可以把猜测也包括进去。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大致可以读懂,这就有了领悟的基础;个别地方一时拿不准,不妨先根据上下文假设一种解释,然后查工具书或向老师请教。学习文言文注意力应该放在领悟上。养成领悟的习惯以后,即使碰到一些难词难句,只要稍微花些力气去查一下,也就不难解决。领悟的关键是要掌握一大批实词和一些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善于利用上下文,从词的本义或常用义推出它在本句话中的意义。领悟也不是一次就能终结的,而是每一次都应有新的内容,既要纠正前一次领悟中不正确的成分,又要在原有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深入一步:从疏通文意,理清文章层次脉络,直到准确把握全文的主旨。(四)老师串讲。关于老师对文言文的串讲问题,很多老师和专家的看法不同,有的持有反对意见,说老师不必要串讲,这样很刻板,很枯燥,学生没有兴趣,讲了等于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不能熟练掌握,忘记的也快,甚至可以给学生养成惰性习惯,不如让学生自主学习。而有的老师则认为,不讲不行,学生毕竟知识有限理解不透,甚至会误解和曲解,不如逐字逐句讲,心里踏实。我认为这两者均有可取之处,若逐字逐句讲到底不现实,长篇古文老师滔滔不绝的讲完,费时费力,学生听的是晕头晕脑,跟不上脚步,更不要说是理解和记忆了。放开手脚,一切交给学生也不行,学习好的学生理解的差不多,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说什么也学不到,照顾的不全面,会让一部分学生掉队的。甚至会导致学生对文章内容或词语得误解和曲解。那么,老师都低该串讲呢?应该但不是全部,灵活对待。在老师串讲当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n1、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充分发挥课本注释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阅读,自己从中找出疑难问题,然后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信息,最后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加以辅导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是学好古诗文最重要的一步,想方设法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们对诗文的记忆。语文课前,给学生讲有趣的文言文故事让学生去理解,就是以个好办法。3、引导学生去想像,去体验,去感受,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文言文中的情景转换成画面,让学生由抽象的文字变为具体的可感的这种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让学生进入到文章的境界中间去,去体验、去感受。这就是“入境”。通过诵读入情,然后通过想像入境,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把景、把人融合起来,让学生去领悟,作者为什么描写这个画面,为什么会出现悲呀、喜呀这样的心情。4、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讨论的同时,学生会提出一些不懂的词语和句子,这时候老师就应该出来帮忙,帮助学生理解,不必要再讲台上高谈阔论,走到学生中间去,个别指导。首先老师心中应该有底,找出重点指导对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