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训练 19页

  • 73.50 KB
  • 2022-08-23 发布

文言文翻译训练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翻译与训练从2002年开始,文言文翻译由第一卷的选择题改成了第二卷的笔答题,赋分8分,据说今年还可能增加到9分。要正确地解答,就应了解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方法。1.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1)译文要做到信、达、雅。“信”“达”“雅”是近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的衡量翻译外文好坏为标准,我们可以借用到文言翻译上。“信”就是忠实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达”就是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雅”就是有文采,文义贯通。(2)译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就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2.文言翻译的具体方法。(1)保留。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照原文抄录。例1.燕使乐毅伐破齐。(1999年)其中的“燕”“齐”“乐毅”是国名和人名。例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其中的“永元”“孝廉”是年号和科举名。(2)解释。即联系上下文组成现代汉语常用的词语,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例3.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2003年)其中的“恶”“过”“忠”“佞”就可以分别组成“厌恶”“过错”“忠诚”“奸佞”。例4.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2003年)其中的“能”“廷”“面”“从”分别组成“能够”“朝廷”“当面”“顺从”。(3)更换。即结合上下文换成现代汉语惯用的词语,有些特称词语和修辞格还要采用意译。例5.食毕,复随旅进道。(2000年)其中的“食”“复”“进道”就可以更换为“吃”“又”“上路”。文言中还有一些特称词语,即各个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下车”“乞骸骨”“除”“拜”“左迁”等翻译时也要换成现在的说法。例6.履至尊而制六合。其中的“六合”,本义是“天地四方”,但翻译时要更换为“整个天下”。文言句子中还有不少的修辞格,翻译时一般采用更换的方法。\n例7.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其中的“藩篱”是比喻修辞,应换译为“边防”。例8.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其中的“缙绅”是借代修辞,应换译为“官员”。例9.愿未及填沟壑而托之。其中的“填沟壑”是婉曲修辞,应换译为“死”。(4)增补。即补出省略的语句或成分,文言句子中需要补出的成分主要有主语、宾语、谓语和介词。如果是词类活用,也要补译出来。例10.(原)于是遂就书。(2003年北京卷)增补主语。例11.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李广)尽哀。(2002年)增补宾语。例12.径将我入(于)青云间。(1999年)增补介词。例13.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迎操)也。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威)?增补谓语。例14.尽降齐城。(2001年)其中的“降”是使动用法,译为“使齐国的城镇全部投降”。(5)删除。即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虚词、偏义复词中的陪衬词等。例15.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2003年北京卷)例16.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2001年)例17.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上述三例中的加点字删去不译。例18.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例19.噫吁戏,危乎高哉!上述两句加点字只翻译一个词。(6)调整。即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式,倒装句式主要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和主谓倒装。例20.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译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宾语前置。例21.灌脂束苇于尾。(1999年)译为:“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状语后置。例2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为:“寻找一个能出使秦国回答对方的人,没有找到。”定语后置。(7)凝缩。即对文言中为了增强气势而使用繁笔的句子简化。例2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翻译时可凝缩为:“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三)典型题例\n1.2002年高考题: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军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①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C.①既出塞,出东道②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D.①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n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称代前文的“(李)广”。C.饮食与士共之称代前文的“赏赐”。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③专以射为戏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⑥(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李将军之谓也?②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答案:(1)D(2)A(3)C(4)D(5)D(6)①“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②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2.2003年高考题:\n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祖佗,矩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牴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蕃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斐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斐矩佞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愿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资治通鉴·唐纪八》)(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讽:劝告。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为伯父让之所鞠身死国来,为天下笑B.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C.咸私哂其矫饰焉犹且从师而问焉D.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府吏闻此变,因难求假暂归(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A.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此人受赂,诚合重诛B.凡所陈奏,……矩辄以闻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nC.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D.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闻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常深得炀帝欢心。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唐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B.强调“表动则影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②君愿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答案:(1)C(2)C(3)B(4)C(5)B(6)①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辨驳,不肯当面顺从②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佞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伪就会变为忠诚。3.2004年高考题(全国卷):\n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授郏城尉。天圣中,移渑池尉。岁余,改授永安县巡检。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怿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为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余固喜传人事,尤爱司马迁善传,而其所书皆伟烈奇节士,喜读之,欲学其作,而怪今人如迁所书者何也!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知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岁凶,汝旁诸县多盗凶:不吉利。B.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白:禀告。C.戒曰:“……不汝容也!”少年皆诺诺:答应。D.夜人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箧:小箱子。(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②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B.①因召里中少年,戒曰:“……”②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C.①与我银,为君致阁职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①遂弃其粟,以舟载之②以此知之,故欲往(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桑怿仗义助人的一组是()①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②探其箧,不使之知觉。③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④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⑤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⑥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A.①③⑤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nA.桑怿有武力有谋略,为保护乡里安全,他主动要求监察奸民。里父之子被盗尸,他十分同情,在探明情况之后,次日即奋力抓获案犯。B.桑怿两次举进士均未中,学问不深行事却合乎情理。枢密吏以“致阁职”向他索贿,他义正辞严地表示,即便有钱也决不靠贿赂得官。C.桑怿是一名义勇之士,好仗义助人,但外表的柔弱却与内心的刚强形成鲜明对比,他耻于见人,不够自信,又拙于言辞,令人难以置信。D.欧阳修高度评价了桑怿,认为他是少数懂得应当将勇力用于何处的人之一,值得广为传颂,并把他视同于司马迁笔下的伟烈奇节士。(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知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答案:(1)A(2)D(3)B(4)C(5)译文: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而已。4.2004年高考题(广东卷):鲁定公问于颜回日:“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出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何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扰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于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选自《孔子家语·颜回》)\n(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固有诬人也固:原来。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巧:灵巧。C.是以舜无佚民是:此;这。D.岂足多哉多:称赞。(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勾践说于国人曰B.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善则善矣此则国人之罪也D.舜不穷其民力樊哙侧其盾一撞(3)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B.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C.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B.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C.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②不识吾子奚以知之?③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n答案:(1)B(2)C(3)A(4)C(5)①鲁定公听说这件事,离开席位站起来,(命人)催车速行,召回颜回。②不知您根据什么知道这件事呢?③自古及今,从无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却能没有危险的。5.2005年高考题(广东试卷)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遭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摹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珲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诫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①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①掾属:佐治的官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n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谓:对……说(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试与他虫斗,虫尽靡B.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C.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是以君子远庖厨也D.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①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②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③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④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⑤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⑥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③⑥D.②④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感动,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②主簿大惊,以白就。\n③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答案:(1)B.候,拜访;(2)B.分别是副词,“将要”;连词,(3)D。(4)C;(5)译文:①(朱晖)性格端庄严肃,举止行动一定依照礼仪,众位儒生都称赞他的高。尚品德。②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③朱晖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创之处,他都被人弹动。(四)能力训练I.准确翻译下列课文中的句子1.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译文:弦高拿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礼物,后用十二头牛慰劳秦军。2.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译文:秦伯穿着白色在郊外等候,向着秦军大哭。3.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译文:况且我不能因为一点小的过失就埋没了你们的大功劳。4.夫晋何厌之有?译文:晋国那里有满足的呢?5.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译文:每年的七月初七和每月十九日,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6.轻则寡谋,无理则脫。译文:轻率就会缺乏深谋远虑,没有礼貌就会粗心大意。7.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n译文:刚开始交战,曹操的军队就不顺利,只得退守驻扎在长江北岸。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她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对有所要求。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批评我的缺点让我听到的,可以得到下等的奖赏。10.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译文:愿意趁我还没有死的时候,把他托付了。11.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译文:太后说,你错了,(我对燕后的爱)比对长安君差得多了。12.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译文:如果有一天太后不在世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寄托自身?13.无乃尔是过与?译文:这不是你的过错吗?14.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译文:它是我们的臣国,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15.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文:猛虎和犀牛从笼子逃出来为害,龟甲和美玉在匣子内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n1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文: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顺,就进一步修治礼乐和仁义来使他们归附;既然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1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把桑树种植在住宅的四周,五十岁的老人便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1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重视各级学校的教育,用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道理反复叮咛他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顶着东西走了。19.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七十岁的老人都穿上丝织的衣服吃肉类,壮年人不挨饥不受冻,这样,却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2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译文:凭借舟船的人,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2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译文:所以不积累半步一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积累小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海。2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却能往上去吃地面的泥土,往下去喝地下的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的缘故。23.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n译文:鹏鸟的脊背,也不知道究竟有几千里;它奋飞时,双翅就像遮天盖地的云。24.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州万里而南为?”译文:蝉儿与斑鸠嘲笑说:“我腾地飞起,冲上榆林檀木,有时飞不到,就落在地上罢了,何必上九万里而南飞?”2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译文:到迷茫的郊野去,三餐而返,肚子还饱饱的。26.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译文:鴳雀笑道:“它要到哪里去呢?”27.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译文:各诸侯国惊恐害怕,集会结盟来谋划削弱秦国。28.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译文:然而陈涉是一个用破瓮做窗户,用绳子系门轴的穷苦人家的子弟,是一个耕田作奴隶的人,而且是一个被征调往渔阳守边的人。29.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译文:一个人发动起义,帝王的基业就毁灭了。30.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译文: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命令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部被占有了。31.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n译文: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对付这件事呢?”32.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文:项伯杀了人犯了死罪,我设法使他活下来了。33.项伯乃夜弛之沛公军,……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译文:项伯就连夜骑着马赶到刘邦的军营里,偷偷地会见张良,把项羽要进攻的秘密详细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自己一块儿离开,项伯说:“不要跟刘邦一起送死啊。”34.孰与君少长?译文:他和您相比哪个年纪轻哪个年纪大?3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至于派遣将士守卫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别的盗贼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3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译文: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37.范增数目项王。译文:范增一次又一次地向项羽递眼色。38.项庄拔剑舞,项伯亦拔剑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译文:项庄拔出宝剑舞动起来,项伯也拔出宝剑与项庄对舞,常常用身体像鸟的翅膀一样掩护刘邦,项庄不能击杀刘邦。39.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译文: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的财物都不敢取用。\n4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文:做大事不必顾及细微未节,讲大礼不必讲究琐屑的礼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41.大王来何操?译文: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4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所以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4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文:不懂得句读,人们请教老师;不明白疑难问题,人们反而不请教老师,小的问题请教老师大的问题反而不向老师请教,我看不出这种人有什么聪明的地方。44.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译文:想想他们死去的祖辈父辈,冒着风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一尺一寸的土地。4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文:这就是做学问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和谨慎地选取采用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的原因阿。4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译文:推究李存勗(庄宗)取得天下,和丢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4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译文:当他(李存勗)用绳子把燕王父子捆起来,又用木匣子梁国君臣的头。4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n译文:祸患常常从细小的事情上累积发展起来的,聪明勇敢的人多被过于迷恋的东西困扰。49.古之人不余欺也。译文: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50.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译文:我们复社中那些在品德方面可作为一般读书人表率的人,替周老先生伸张正义。Ⅱ准确翻译下列文段中划线的句子1.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欺(忽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①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②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概,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2.永之氓(百姓)咸善游。①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乗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②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敝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美味)也。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4.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①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②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即便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5.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②人君……不念居安思危,诫奢以俭,斯也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谏太宗十思疏))Ⅱ参考答案\n1.①狼稍有后退;屠户继续走,狼又跟从他。屠户想狼是要肉,不如将肉挂在树上,早上才来拿。②屠户回了家。黎明去取肉,远远地望到树上挂着很大的东西,像有人被吊死的样子,非常震惊。2.①一天水涨得很大,有五六个百姓乘小船,横渡湘江。船行到江中心的时候破了,大家都游泳。②已经过河的人立在岸上呼唤且大声喊叫,说:“你愚蠢到了极点,受蒙蔽到了极点,自身将要死了,要财物干什么?”3.①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②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反躬自问,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这样才能努力进德修业。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4.①高兴的时候就胡乱地赏赐没有功劳的人,生气的时候就胡乱地杀害没有罪的人。因此天下的死丧战乱等灾祸,没有不是由此产生的。我现在日夜都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②怎么能因为别人的话和自己的心意不同,随即就护自己之短不接纳(别人的意见)?如果不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又怎么能够向别人进谏呢?5.①我听说想让树木长高的,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想让河水流得远的,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让国家安定的,一定要积累他的德义。②国君不想着居安思危,戒除奢侈而节俭,这也就如砍伐树的根而想要树茂盛,塞住源头而想让水流得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