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00 KB
- 2022-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课内阅读〖知识要点及中考预测〗文言文阅读能力包括:⑴断句停顿;⑵分析常见虚词、关键实词、重点语句的意思;⑶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⑷对不同类型的文言文能从文体特点上进行分析。考查的重、难点是“整体感知文章(段)中心及内容”。阅读文言文,不能只停留在一字一句的了解水平上,而应逐段分析,弄清段与段的关系;抓住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有些文章,不仅要细读课文,还应对作者的处境和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正确地理解它的内容。中考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主要从四点入手:⑴把握文言虚词的能力;⑵把握文言实词的能力;⑶翻译文言文语句;⑷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此外,还可考查诵读的基本能力。常见的考查题型中,既有认读、识记类,又有理解、运用、评析类。中考命题改革以来,阅读题的考查中主观题比重逐步加大,这一点值得重视。中考预测: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今后中考对文言知识的考查将会有一些变化:⑴主观题型增多,单纯的选择题减少;⑵整体感知文章(段)内容的题目增多;⑶所选文言语段逐步走向课外,或课内外结合,或单纯课外;⑷题目分量增大,会出现一些开放题;⑸根据新大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各地在中考文言文测试中会相应降低难度,同时加大古诗文背诵默写试题的分量。〖精典试题分析〗例1:(湖北省仙桃市,2004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负势竞上( ) (2)好鸟相鸣( )2.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的“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送董邵南游河北序》)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C、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D.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句子:翻译:4.文章理解。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 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返”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n一句相照应。〖分析〗此题从对字、词、句、篇的理解方面综合考查了文言文的整体阅读能力。第1题考查了对关键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须通读语段,结合语境释词,答案为:(1)凭依(或:凭借、依仗)(2)美丽(若答“友好”亦可)。第2题以辨析选择的形式考查对主要文言虚词“者”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时既要正确理解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又要调动积累,分别辨析源于另四篇文章中的“者”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加以判断,正确选择。这类考查涉及面广,有一定难度,解答的关键在于熟悉课文,依照规律正确掌握文言虚词的不同含义和用法。答案为A。第3题考查正确翻译语句的能力,虽是常考题型,但与以往的此类题相比,增加了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成分。解答时须按要求先写出句子然后再翻译,译时要做到三点:①抓住句中关键词语;②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翻译;③以直译为主。本题答案为: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翻译: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或: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第4题以填空的形式从作者情感、态度,写景特征,文章主旨,写作手法等方面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是考查的重点。须整体感知全文,合理运用文中所提供的信息,联系写作背景作答。此题答案为: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千丈见底幽静(或:寂静、静等)鄙弃名利(或: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皆生寒树。〖过关演练〗七年级上册: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2.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 、 。3.“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4.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5.“不耻下问”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二)(2005年,厦门)[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句末语气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①尊君在不( )②诺,期返而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②相委而去(委: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方: )\n④恐其自食其言也(恐: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5.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3.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4.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5.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四)(2005年,河北省)(导报)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 ,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人名)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n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嶂: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溯: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5.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七年级下册:(导报) (一)(2005年,泉州)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独:陶渊明独爱菊 无独有偶B、益: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C、鲜:陶后鲜有闻 屡见不鲜D、宜: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水陆草木之花(之: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而: )③可爱者甚蕃(蕃: )④濯清涟而不妖(濯: )3.翻译句子。①莲,花之君子者也。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理解填空。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5.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诗词赏析〖知识要点及中考预测〗赏析诗词(曲)有两个重点;一是通过反复吟诵、联想,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及凝练性。常见的考点有:①对诗句的理解、鉴赏;②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③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④\n晶析诗歌凝练的语言等。常见的考查方式有两类:一类是主观题,如填空、简述、诗句欣赏等;一类是客观题,如单项选择、判断正误等。对古诗词(曲)的赏析,是近年来考查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热门题。要想正确赏析,必须做到:①掌握诗、词、曲的体裁特点及相关常识;②反复吟诵并能进行联想;③揣摩、品味诗词(曲)语言,特别是关键性的词语,如文眼词、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等,以感受其凝练、形象的特点;④分析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经历。中考预测:古诗词(曲)的赏析题是近两三年来中考的新题型,考点涉及文体知识、诗词内容、写作方法,对中心、诗句的理解,词语赏析,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等。预计此类题目今后仍将出现,考查内容与考查形式将有所变化:①以选择、判断形式为主,但有表述、简析题出现;②从对内容、文体知识的赏析为主,开始转变为出现一些对词语、作者思想感情赏析题;③考查的难度比以前加大。因此,引导学生赏析要做到三点:①抓关键词语,分析诗词(曲)语言的凝练、形象;②巧妙添加语言,领悟各语句的具体含义;③总体把握、理解诗词(曲)的写作内容及所表达的感情。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诗词(曲)语言简洁、含蓄,写作上虚实结合,所留空白较多,因此在赏析时,必须展开联想、想像的翅膀,体味作品的意蕴。〖精典命题分析〗例1:(2005,资阳试题)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分析:第⑴题以填空的形式,从整体感知的角度考查学生对作者寄寓在作品中情感态度的把握,引导学生领会诗中前后迥然不同的抒情基调。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全诗的内容,其次扣住“凄凉地”“弃置身”与“万木春”“长精神”等词,感悟作者的情怀,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参考答案为:低沉愤懑(愤怒)高昂乐观(意近即可)。第⑵题考查学生对千古佳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须审清题干,抓住景物特征先描述诗句所展现出的壮观而富有生气的画面,接着分析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此题的考查角度为先赏后析,是近年中考诗句赏析中的热门考题,教学中应重视其答题思路分析。参考答案为: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画面描述及含义分析意近语顺即可)例2:(2005年,兰州)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1)~(3)题。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女儿共沾巾。(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n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分析:此题考点覆盖面较广:题(1)考查对诗歌的诵读能力,题(2)从诗歌体裁、作者、主要内容诸方面加以赏析,题(3)则通过分析千古名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就题型而言,既有选择题又有主观表述。诗句赏析近年来已成为中考的热门题,此题的考查颇具代表性。解答此类题,可把握两个重点:一是通过反复吟诵、联想,理解诗词(曲)中的意象,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二是品味诗词(曲)语言,感受诗词(曲)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和强烈的感染力。此题答案:(1)B(2)C(此联表达的是:同你完全一样,我也满怀离别惘怅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远离家乡的人)(3)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伤悲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过关演练〗1.(2005年,黄冈)读下列诗歌,完成练习。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⑴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⑵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2005年,荆州)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①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3.(2005年,襄樊)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4.(2005年,孝感)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5.(2005年,南通)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6.(2005年,泰州)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n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下列两题。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⑴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⑵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⑶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7.(2005年,扬州)读《泊秦淮》完成练习。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8.(2005年,济南)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⑴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⑵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 的情感。9.(2005年,资阳)品读下边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⑴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⑵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10.(2005年,成都)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⑴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n⑵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1.(2005年,玉林)下列对所选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12.(2005年,河南)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13.(2005年,沈阳)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初中(语文版)语文文言文系列练习---一词多义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衣食所安---)2.卑:(非天质之卑---);(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4.被:(被于来世---);(皆被绮绣---)5.鄙:(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毕力平险《愚公移山》----)(群响毕绝《口技》---);7.薄:(薄暮冥冥《岳阳楼记》---)(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8.策:(执策而临之《马说》---)(策之不以其道《马说》---)\n(策勋十二传《木兰诗》----)(成语“束手无策”---)9.长:(北市买长鞭《木兰诗》---)(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10.称:(不能称前时之闻---);帝称之曰能---)11.诚(帝感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驰:(愿驰千里足----);(公将驰之---)14.辞:(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15.箪:(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用箪装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16.当:(当之无愧---承当,承受。);(当奖率三军《出师表》---);(今当远离---);(木兰当户织《木兰诗》----)(“锐不可当”----抵挡。)17.道:(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道路);(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8.得:(二者不可得兼---);(故不为苟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9.等:(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20.敌:(恐前后受其敌《狼》---攻击);(盖以诱敌《狼》---敌人)21.度:(孤不度德量力---);(关山度若飞----)22.发:(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行动、发动);(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舜发于畎亩之间---)(野芳发而幽香---)(一时齐发,众妙毕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3.分(今天下三分《出师表》---);(必以分人《曹刿论战》---)(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24.奉:(为妻妾之奉---);(奉命于危难之间---) 25.否:(尊君在否---);(陟罚臧否---)26.夫:(予观夫巴陵胜状---);(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荷担者三夫----27.扶:(便扶向路《桃花源记》---);(出郭向扶将《木兰词》---)28.拂(行拂乱其所为--);\n(入则无法家拂士--);(以手拂之---)29.福:(神弗福也--);(此何遽不为福乎---好事、有福之事)30.更:(即更刮目相待---);(更上一层楼---);(举杯销愁愁更愁---更加)31.苟:(苟富贵/苟慕义强仁---);(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2.固:(固众人《伤仲永》---);(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3.故:(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公问其故--);(故余虽愚---)34.顾:(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难道);(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5.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36.冠:(以才略居第一位---居第一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帽子)(既加冠----男子成人礼)37.光:(以光先帝遗德----);(仿佛若有光---)38.归:(微斯人,吾谁与归---);(太守归而游人从---)39.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人恒过---) 40.好:(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41.号:(阴风怒号《岳阳楼记》háo---);(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hào,);(号为张楚《陈涉世家》---hào,国号。);(号令召三老……---hào,号召。)41.还(还以与妻《乐羊子妻》---);(还走《扁鹊见蔡桓公》-----)42.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无冻馁之患---)43.惠:(大王加惠--);(汝之不惠---)44.或:(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或异二者之为----)45.极:(此乐何极---尽头、穷尽);(南极潇湘---尽、到);(初极狭---非常、最)46.寂:(视端容寂---平静);(寂寥无人---寂静)47.加:(而山不加增---);(弗敢加也---)48.间:(中间如拉崩倒之声---);(立有间---);(又何间焉---);(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奉命于危难之间---);(遂与外人间隔---) 49.见:(路转溪头忽见---);(胡不见我于王----引见);\n(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50.将:(公将战----);(出郭相扶将---) 51.借:(每假借于人---借);(愿借子杀之---依)52.尽:(担中肉尽/林尽水源----没有了);(进尽忠言--)53.居:(居十日---);(不可久居---)54.举:(举大计亦死----发动);(管夷吾举于市----);(董生举进士----参加);(举国欢庆/举世无双----全)55.具:(具答之---同“俱”,全、都);(各具情态---具有)56.绝:(以为妙绝《口技》---);(群响毕绝《口技》---) 57.开:(日出而林霏开---);连月不开------放晴)58.可:(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珠可历历数也--可以)59.苦:(苦秦久矣--苦于);(苦其心志----);(何苦而不平--)60.乐:(太守之乐其乐--);(钟鼓乐之---使……快乐);(而不知人之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61.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的);(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锐利);(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62.隶:(世隶耕----);(隶而从者---)63.良:(良多趣味----真,实在);(此皆良实---善良)64.临:(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面对、对着、当着);(临溪而渔/临池学书---来到,在);(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近);(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将要)65.鳞:(鳞浪层层---像鱼鳞一样);(呷浪之鳞---鱼)66.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不能名其一处《口技》---)(自名为罗敷《陌上桑》---)67.谋:(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68.强:(凶强侠气----强悍);(赏赐百千强--);(以弱为强者--强盛,强大);(项为之强---)69.(年且九十《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70.清:(水尤清冽/回清倒影--);(以其境过清---)71.请:(请献十金--请允许,敬辞);(曹刿请见---) 72.穷:(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穷尽,动词);(而不知其所穷----尽头,名词);(乐亦无穷--穷尽,形容词);(穷冬烈风---深);(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73.屈:(猥自枉屈---委屈);(手指不可屈伸----弯曲)74.阙:(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宫殿);(略无阙处--)75.乳:(妇抚儿乳《口技》---);(儿含乳啼《口技》---)76.善:(岂爱人之善--专长,名词);(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罗敷善蚕桑--擅长,动词)77.少:(少时--shǎo一会儿);(意少舒---稍微);(饮少辄醉---不多);(陈涉少时--shào,年轻)78.舍:(至舍/屋舍俨然---学舍、书馆、房屋);(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舍弃);(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丢开、离去);(舍与你的《范进中举》--shě,施舍)79.\n射:(尝射于家圃《卖油翁》--射箭);(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射术)80.甚:(所恶莫甚于死者--超过、厉害、严重);(流辈甚称其贤--十分)81.胜:(此时无声胜有声---十分);(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美好);(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忍受,能承受)82.施:(然后施行……《出师表》---shī,施实);(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83.食:(食不饱,力不足《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84.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愿为市鞍马《木兰词》---)85.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判断动词,是);(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代词这样)86.所:(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地方)(不知有何所畏忌—“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87.所以:(吾知所以距子矣--用什么方法);(所以动心忍性---用这些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原因)88.通:(初极狭,才通人---);(未能通习吏事--通晓、掌握);(政通人和--);(中通外直----)89.望:(先达德隆望尊---);(望桓侯而还走---)90.为:(孰为汝多知乎--以为、认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接受)(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做,制造);(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故不为苟得也---为了);91.谓:(太守谓谁---是);(予谓莲--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太守自谓也---命名)92.闻:(余闻之也久---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93.下:(日光下澈--向下);(下见小潭----往下走)94.鲜:(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95.贤:(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伤仲永》--)96.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97.谢:(使君谢罗敷----);(长跪而谢之---) 98.信:(愿陛下亲之信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99.行:(性行淑均----);(行收兵,比至陈---行军);(皆次当行/行阵和睦---行列、队伍);(行深山巨谷中---行走)100.许:(杂然相许《愚公移山》--);(曳屋许许声---)(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高可二黍许--); 101.学:(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102.寻:(寻向所志《桃花源记》--);(寻病终《桃花源记》---)103.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104.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èi,留给、给予);、(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死去的人留下的);(得遗金一饼--丢失的)105.义:(舍生而取义--);(引喻失义--)106.易:(寒暑易节----);(难者亦易矣----\n);(易以百金---)107.益:(曾益其所不能---);(益习其声----)108.意:(意少舒--);(意暇甚---);(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109.引:(下车引之--拉,表示好感);(引刀趋机/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引喻失义--称引)110.友:(有朋自远方来---);(琴瑟友之---友爱、亲近)111.余:(余寒犹厉--剩下的、留下的);(余闻而愈悲--第一人称,我)112.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蹴尔而与之--给)113.欲:(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114.然:(杂然相许《愚公移山》--);(杂然前陈《醉翁亭记》---)115.再:(再而衰----);(日再食--)116.曾:(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曾不盈寸--尚、还)117.指:(人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118.至:(寡助之至---极点);(礼愈至--周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119.志:(故为之文以志--记);(寻向所志--);(处处志之--)120.质:(援疑质理--);(非天质之卑--)123.致:(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取得);(听妇前致词---表达、表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招致、引来)124.诸:(投诸渤海之尾---“之于”的合音);(其西南诸峰--那些);(今诸生学于太学---各位,众位)125.属:(忠之属也《曹刿论战》--shǔ);(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zhǔ,通)126.著:(定伯便担鬼着肩上《宋定伯捉鬼》---);(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著我旧时裳----)127.缀:(缀以珠玉--点缀);(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连接,紧跟)128.子:(子墨子闻之--);(愿借子杀之--);(子又生孙---)129.自:(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30.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以中有足乐者---);(不足为外人道也---)131.作:(而后作--奋起、有所作为);(属予作文以记之---写)132.坐:(但坐观罗敷--因为、由于);(口技人坐屏障中---坐在);(满坐寂然--通“座”,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