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0 KB
- 2022-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教学探微 提起文言文课堂教学,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今天就班门弄斧,谈谈我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想法。传统教学中,文言文教学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课堂教学结构涣散;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用同一种模式组织教学等缺点,让优美的中国古典文学沦落为学生的头痛之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文言文艰涩,难懂,学习起来也较为困难;我们面对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审美修养的欠缺等,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下几个方面: 一.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古语充分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何况《礼记•文王世子》上说:“春诵,夏弦,大师诏之”。孔夫子时代“诵《诗》三百”(《论语•子路》)蔚然成风。 但是这里的“诵读”不是老师简单的范读,语言的物质外壳见诸声音,诵读首先要读音正确,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等;其次要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这就必须弄清语句的层次和大意;第三要正确读出语气,文言文中语气复杂而多变,不仅要读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要读得强弱缓急分明,这就要求较好地了解虚词在表达语气上的作用;第四要读出语势,这其中包含着对文章层次和思路的分析。总之诵读要“读出轻重、读出抑扬、读出舒缓、读出雅俗、读出凝重、读出情感、读出境界”这就不容易了。 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做到了才能真正的理解和记忆。 二.品析 品析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进一步理解和赏析。陶潜《移居》诗中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疏通义理,批判继承、效法技巧、积贮技能是一般的程序,但是对文章所描绘的意境进行再创造,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对作者没有表现出来的方面进行补充,注意体会作者对字句的锤炼和各种修辞手法的妙用,重点把握作者是如何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分析“一切景语皆情语”所包含的景、情的辨证关系,学以致用,反过来用这些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写作。我让学生从中挑选一节自己最喜欢的片断,然后发挥想象,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幅画,让他们当场作画或者事先画好,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故事或者情境之中,同时对其语言表达能力无疑也是一种提高。总之,通过联想和想象的途径能消除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局限,尽快的融入文章意境之中。 三.实践 在品析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去实践,在实践中才能进一步巩固。这里的实践,包括自己养成一个朗诵的良好习惯,也包括自己创作短小的文言文或者诗歌。有的老师可能认为我们考试也不会去写作文言文,但是这是文学积淀,能写这个其他的文章也会有所提高。朗诵的好,语言表达能一定不会差,因为诵读是培养语感的前提和有效途径。只有他们亲身实践过了,才会有这方面的经验,而这个经验是他们在面对古诗文的时候最好的导师。实践活动还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古诗文的兴趣和潜力。 我们所教的是一群无拘无束的孩子,让他们无所顾忌的去古代文学的田野里玩耍吧,只要能让他们留下尽兴的足迹,我们何乐而不为呢?给他们更多的空间,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引导,我们静下心来就能听见,他们开放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