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7 KB
- 2022-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复习策略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课改的施行,近几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的分值增加到24分,其中默写占8分,阅读占16分。显然对文言文阅读加大了考查的力度。纵观近年来中考试题,不难发现文言文阅读题具有以下特点:一、所选语段皆来自课外,多选浅显易懂的且有简单故事情节或蕴含深刻哲理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考查的知识点课内外兼顾,注重考查阅读迁移能力。二、考查的知识比较全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准确的给指定的句子断句或加标点。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借助基本的语法知识(如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句子成分省略、成分倒装),理解古汉语语言现象。4、能把文言语句正确翻译成现代汉语。5、能初步评析文章的思想内容。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主要有:解释字词、翻译句子、文言断句、语句的理解、语段的概括,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以及其他一些理解运用方面的开放性试题,例体会作者感情、探究读后的感受体会或启示,对文中人物的评价等。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古汉语语言现象和理解较难的内容一般以选择题为主。近几年来,中考文言文阅读比较注重在语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感和对文言词语的理解,注重文言文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整体上考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应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把握命题方向,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复习备考。一、复习以课内为主,注重文言知识的疏理和积累。\n一般来说,课外文言文的选文比较浅显,如果学生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得好,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也会提高。因此,复习好课内文言文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备课的关键。复习时必须紧扣教材,引导学生系统地疏理和积累文言文知识,并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文言文实词的积累。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要求解释的实词多数是课后有注释的,因此,应引导学生熟记注释并积累文中关键词语,在此基础上还要整理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其中包括古字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这些知识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以课文为单位疏理。例如《桃花源记》(1)通假字。“便要回家,设酒杀鸡作食”中的“要”通“邀”,是“邀请”的意思。(2)一词多义。“处处志之”的“志”意为“做了标记”;“寻向所志”的“志”意为“做下的标记”。(3)古今异义。“阡陌交通”中的“交通”,古义指“交错相通”,现在是“交通运输事业的总称”的意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儿女”,现在是“男方的配偶”的意思。“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现在是“无路可走的地步”的意思。(4)词类活用。如“复前行,欲穷其林”中的“穷”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尽的意思。“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为异。2、文言虚词的积累。文言虚词数量虽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复杂。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考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文虚词的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词语,复习时应注意归纳常用虚词“之、其、而、然、则、乃、以、于”等的一般用法,并为它们的每种用法列举二、三个典型例句。例如“之”的用法:之⑴作代词,指代人、物、事等。如:“肉\n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⑵作动词,到、往。如:“辍耕之垄上”。⑶作结构助词“的”,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⑷作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⑸语气助词,凑足音节,不译,如:“怅恨久之。”⑹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何陋之有?”3、文言句式的积累。文言句式主要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者、倒装句,它们和现代汉语差别较大,要着重复习。要指导学生明确句式特征,翻译方法,并举出典型的例句。其中倒装句是复习重点,倒装句又有主谓倒装,例:“甚矣,汝之不惠”是“汝不惠甚矣”的倒装。宾语前置,例:“微斯人,吾谁与归?”介宾短语后置,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等。复习时要因材施教,程度较差的学生只知道倒装句即句,程度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掌握不同形式的倒装句。二、把握要点,重视文言语句的翻译和理解翻译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通顺。翻译时可以采用“留”、“换”、“补”、“增”、“删”、“调”、“扩”等方法。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词落实,准确把握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试卷中翻译的句子,一般是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或有语言特点的句子。因此,课内文言文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或有古汉语语言特点的句子要多让学生翻译。特别是课后注释中有译文的句子,例如《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斯人,吾谁与归”等重点句子,课后注释中都有译句。这样的句子,学生一定要会正确翻译。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在一定程度上吸取和借鉴了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和全面理解,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复习时,要在文意疏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n三、加强练习,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应试能力在学生自己疏理文言文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老师要设计或挑选相应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1、单项性训练。例解释带点的字,以课后有注释的为主;指出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的古文与今义;解释下列句子中属于词类活用的加点词等等。另外,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别是文言虚词的用法以及理解较难的内容的考查大都以选择题为主。选择题是客观题,答案是唯一的。选择题是否得分,至关重要,只能得分,不能失分,因此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并予以方法的指导。例如比较法,排除法等,又如,如何弄清题目要求。2、综合性训练《考试说明》在考试范围和要求中没有规定以九年级课文为主,这给文言文阅读的复习带来了难度,但复习总是要有侧重点,在复习中,对一些文言文重点课文或重要语段,一定要有模拟中考形式的综合性训练,但题量、题型要比中考试题多一点,这样复习才能全面一点。老师可以找一些相应的课内文言文阅读材料,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题目。3、拓展训练。在课内文言文复习的基础上,要适当找一些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拓展性训练。一般来说,中考试卷中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内容比较浅易,故事性强,寓意深刻,主要是寓言和传记。平时学生要有一定的积累,引导他们多看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复习时一定要找一些相应的文言文课外阅读材料(最好是学生以前没有看到过的)进行强化训练。中考中课外文言文的考试,考试材料是课外的,但知识点仍然是课内的,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训练中教师要进行答题技巧方面的指导。例如这样一道题: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⑴令买三万颗⑵谓里正曰⑶遂成三万头鸡⑷且向林中养之\n这些带点的字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出现过的常用的文言词语,而且有的出现频率较高。学生看到“令买三万颗”中的“令”,就会联系到《伤仲永》中“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这一句中的“令”。看到“遂成三万头鸡”中的“遂”自然会想到“遂逐齐师”等句中的“遂”。至于“谓里正曰”中的“谓”,课内相同的句子更多。又如这道题,把“以试群猫,莫不然者”翻译成现代汉语,学生可以从“衣食所安,必以分人”等介词“以”的宾语省略的句子中受到启发,根据语境“以试群猫”句中介词“以”后面省略了宾语“这幅画,这样翻译就容易多了。一般来说课外文言文的考试难点是寓意或人物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的概括,这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入手进行归纳提炼,当然,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总之,复习是一件麻烦事,但它也是一种情趣,通过复习,我们可以在浩瀚的语文世界里倘佯,古诗文复习更是将我们带入了中华几千年古文化世界里。只要我们细心而有信心,我相信,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和阅读都不是难题。\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