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7.50 KB
- 2022-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n《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n考点阐释《考试大纲》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n考点阐释《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有两种考查形式: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二、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n爨迨诸父异爨,东西多置小门。\n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一.字形分析法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形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n2007年湖南省试题翻译:身虽瘁臞,犹未有益。补充原文:宓mì子贱(人名)治单父(地名)。有若(人名)见之曰:“子何臞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qú也。”(试题原注:“臞”通“癯”)译文:宓子贱治理单父,有若会见他说:“您为什么瘦了?”路子贱说:“君王不知道我没有德才,派我治理单父,政务紧急,心里忧愁,所以瘦了。”译文:自己即使憔悴、清瘦,还是没有益处。想一想:\n2008山东省试题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lí颈以塞责耶!”译:他继母哭着骂他说:“你杀死我的儿子,想砍自己的颈子来搪塞吗?”2009年全国卷2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mǐn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形声。从心,敃(mǐn)声。本义:忧患;痛心的事译: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想一想:\n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词义与有关;凡“马、牛、羊、犭、鸟、虫”等与有关;凡“讠(言)、忄(心)”与心理有关,“辶(辵)、彳(行)”等与有关;兵器人的行为动物类\n可见字形对于推断词义有比较大的作用。通常来说,凡:形旁从“禾”与五谷有关;从“皿”与器具有关;从“阝”与地名或高地有关;从“求”与毛皮关;从“隹(zhuī)”与鸟雀有关;从“系”与捆绑有关;从“攴(pū)”与敲击关;从“歹”与死亡有关,从“月”与肉有关,从“页”与首有关,从“目”与眼有关。总之,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n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2.风吹草低见牛羊3.张良出,要项伯通假是文言文的特殊语法现象之一,用了通假的词语从通假的角度去理解才符合语境。通假字有同音和近音两种。通“背”,背叛通“现”,出现通“邀”,邀请二、通假推断法\n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4、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5、复之以掌6、卒然临之而不惊7、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顾”通“雇”,雇佣)(“翼”通“翌”,第二天)(“趣”通“促”,催促)(“蚤”通“早”,早点)(“复”通“覆”,覆盖)(“卒”通“猝”,突然)(“从”通“纵”,放纵)试一试\n三、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n语境分析推断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内部语境外部语境\n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③所举应法,得其罪辜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应节”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释为“和着”“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告发、举报的符合法律他揭发检举官员,都依法行事,被检举的人也是罪有应得。\n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与恢素善善:友好B.远本倜傥,尚轻侠尚:崇尚C.视贫细如子弟视:爱抚D.士类益以此多之多:称赞答案:C。本题重点考查文言实词在上下文语境中应选取的义项的判断能力,四个选项实词均为单音节词语。“视”应为“对待、看待”之意前四句的翻译为“何远与萧恢的关系一向很好何远本来风流倜傥,喜好行侠仗义对待贫民百姓如同子弟士大夫们更以此赞赏他”试题链接\n有些句子的实词还需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才能上下贯通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里的“人事”是什么?只有探究一下下文“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的事实和经验教训,即可理解为“人的作为”。\n齐武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应当让他有所成就。”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故选B)xiá\n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练一练“深”有“深厚”之意,但联系下文“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是“秦之遇将军”的具体表现,可见“深”为贬义,应释为“刻毒”。\n四、结构分析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n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如:1.“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另外,有时亦可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n求全责备——求,民殷国富——富,登峰造极——登,文过饰非——饰,扶危济困——扶,比肩接踵——接,怜香惜玉——怜,心驰神往——驰,惜—爱惜、爱往—向往以成语为例责—要求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殷—富裕造—登上,到达文—掩饰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济—扶助比—紧接着,紧挨着含义相同相近:\n党同伐异——伐,攻击;夙兴夜寐——夜,晚;寤寐求之——寐,睡觉;溯洄从之——洄,溯,避重就轻——就,欲盖弥彰——彰,顺流而下逆流而上不躲避接近、趋向不掩盖彰显党,偏袒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夙,早;兴:起来;早起晚睡。形容勤奋。寤,醒来含义相反相对\n1、找并列结构(看哪部分与哪部分并列)2、找并列成分(哪个词跟哪个词并列)3、比较推断词义。小结:\n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拈轻怕重言简意赅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观察下列句子,看它们有什么特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拈轻怕重言简意赅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相同或相反相对)\n五、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其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n例如:《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促织》中“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中“高”字上带宾语,用如动词,联系原文,可推断为“抬高”。\n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答案:C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樵”作“取”的宾语,应为名词,指柴草。试题链接\n2005年浙江卷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条:整理。“条”带有宾语“其言”,应该是个动词。结合语境,把“他的话”一条一条的分好,写在壁上。可以理解为“整理”。\n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六、联想推断法①联系所学过的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n试题链接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1年11题)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B.齐人未附。附: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附”:“归附”。《六国论》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卫风·氓》乘:登上、驾车、乘船、凭借、计算、量词乘(shèng)。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败北”,现代汉语词语。答案:C\n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故事:指先例。B.得全首领以没全首领:指保持高位。C.而有司循常习故有司:指主管官吏。D.公父母春秋高春秋:指年龄。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答案:B\n2006重庆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答案为C。拜:授予官职。妾不堪驱使袖四十斤铁锤拜为上卿太后之色少解试题链接\n②成语对应法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n1、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3、因遗策——请解析下面红色的字因循守旧因(循):沿袭屡试不爽爽:差错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人浮于事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现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n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出类拔萃,超出)⑦吾亦望汝副其心⑧召医而尤其故①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不期而遇约定)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招致,招引)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疾风知劲草,强)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求全责备,寻求,寻找)⑤势拔五岳掩赤城⑥在官清恪,未尝闻私(恪守不渝,谨慎而恭敬)(名副其实,符合)(怨天尤人,责问)\n江苏高考回顾江苏2006:吾属将责之偿责︰谴责求全责备江苏2007:进之布指算,不爽爽︰差错屡试不爽江苏2008: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逼近时北兵已迫修门外\n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壁:营垒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史记〉选读》江苏2009︰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六国互丧,率赂秦耶?都,全《六国论》江苏2010:年二十以归吾归︰出嫁吾妻来归《项脊轩志》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著︰彰显信义著于四海《隆中对》江苏2011:以公少年易之易︰更换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史记〉选读·高祖本纪》\n七、邻词推断法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3成益愕,急逐趁之《促》4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屈》考:敲打过:责备趁:追赶幸:希望\n八、代入检验法(还原法)即将题目中的解释当作正确的用法,看它在句中和文中是否都通顺。1(2006年全国卷Ⅱ)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布匿濮阳周氏。匿:隐瞒B.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拜:授官。D.诸将皆阿吕后意。阿:迎合。“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於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计布匿濮阳周氏。”A.隐藏\n(2)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能歌者致:使…到来B.徒行见公曰徒:步行C.兼于途而不能逮逮:赶上D.委之百姓委:任命“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唯夫子之令。”答案:D,交给\n课堂回顾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语境分析法(上下文)结构分析法(相反、相近)语法分析法联想分析法(教材、成语)邻词推断法代入检验法\n试一试: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赀。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远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nA流寓富阳,抑郁无聊无聊:精神无所寄托B益跅弛,不问生产生产:生活与财产C殆不自觉也自觉:自己意识到对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无聊赖:精神无所寄托,感到非常无聊C、联系上下文,是将睡着和快睡醒的时候。此时应该是无意识的。B、生产:结合上文,此时他父亲因为“火灾荡其家”,比较消极,不过问家中的生计产业,所以“遂大困”答案:B\n请解析下面红色的字: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寝寐寤暮寝而思之。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睡、躺着休息梦寐以求睡和“寐”相对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