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指导 3页

  • 46.50 KB
  • 2022-08-23 发布

文言文阅读指导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部分阅读指导海安县西场中学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吃透《考试说明》的精神,全面落实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要求2、能读懂浅显的文言文,把握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3、能理解文意,分析文中的观点教学难点:1、实词、虚词的把握2、文意的理解和认识3、答题应对方法一、《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部分的要求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4、筛选文中的信息。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考试说明》的要求解析备考文言文阅读,首先要明确考试范围和要求,《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要能阅读浅易的古文,近年来文言文阅读材料多为史传类文章,以记人记事为主,如2001年和2002年的文章都出自《史记》,2000年则出自《三国志》,考查的重点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实词”是指考查范围,包括通假字、异读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新大纲中列出了120个重点实词,原语文课本中共列了340个,根据十年的高考统计,在所考查的50多个实词中,有40多个是上述词语表中所列,特别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更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复习时应注意两点:一是结合教材和查阅古汉语词典,弄清所列每个实词的基本含义,并对多义词进行归纳整理,要特别留心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避免形成思维定势,望文生义,如“爱”,古代多指“吝惜”,“坐”古代有两个含义与今不同,“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作“因为”解;“何坐?坐盗”中的“坐”当“犯……罪”解,也可以引申为“治……罪”、“触犯”等。二是根据上下文,即词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结构确定词义,要掌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所谓“用法”,包括弄清(1)虚词的词性,(2)语法作用,(3)与现代汉语的对应关系。考纲中列出了18个虚词,一定要个个落实,结合教材,认真归纳其各种义项和用法,从常用义和非常用义方面进行比较区别,掌握常用义,照顾特殊义。例如“之”字,作代词、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用于主谓之间,表前置宾语)是通常用法,而作动词“到”、“用”(如“之其所短”中的“之”)讲则是特殊义用法。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是以全面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为基础的,高考试卷要求直译,也就是要求字字落实,这一点在平时训练中尤应注意。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否则很难准确译出文意。如2002年高考题:“其李将军之谓也”一句,应译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句中的“其”,“……之谓”是关键词语,是得分点,译对一处给1分。第二句,“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译文:“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句中的“及”、“尽”两词,只有正确理解为“到……时”、“竭尽”,才算准确。译出大意只给1分,而“及”、“尽”两词译对一个则给1分。翻译的口诀是:通读全文,领会大意;句不离文,词不离句;联想推敲,辨别仔细;字字落实,坚持直译;补充省略,调整词序;专门名词,不必翻译;语句通畅,忠实原意。4、筛选文中的信息。近三年来,主要考查的是以写人为主的史传文,且题目一般是用6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的形式,要求考生选择全部表现人物某一方面品质的一组。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是,将6个句子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作出判断。如果是写事的文章,则要求从记述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关系、事件的发展及其走向、故事的梗概等要素把握阅读对象。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是在信息筛选的基础上对文章材料和思想的进一步把握,要求考生读懂全文,不要出现理解与概括分析上的错误。设计这类题,一般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几个方面,选取其中的四个作为切入点进行概括分析。如2002年第15题,就李广的品格业绩设计了四个切入点:卓越功勋;足智多谋;廉洁自律;承认过错。试题中拟设了四个选项对相关文章内容概括分析,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这类题目中的错误选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因此必须从细微处仔细核对原文,将选项中的每句话认真与原文对号,看是否对文意有所改动,切不可粗心大意。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与前一条不同的是,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出作者在记述某一人物事件时所体现出的自己的看法或爱憎感情,而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明显,有时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首先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准确地进行分析或概括。。\n三、方法指导(高考文言文压轴题干扰项拟制方法例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一道题(如2002年高考第15题),是考查学生全面把握文言文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也可以说是文言文阅读中最难的一道题了。从历年高考情况来看,此题得分率偏低,区分度较大。解答这类题最有效的办法是根据题干的要求,用对应法选出符合文意的正确项,用排除法确认不符合文意的干扰项,进行“双保险”式的验证。要能顺利地确认干扰项,就得了解命题者拟制干扰项的方法。一般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压轴题干扰项的拟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曲解词义 命题者在拟制干扰项时,故意对文言文材料中某一词语加以错误的解释,从而导致叙述的错误。如1996年高考第19题:D.郭永不愿与世浮沉,他坚持自己的志向而受到百姓的爱戴,数年后回大谷复职时,老人孩子非常热情地对待他。该文言文材料末尾有这样一句:“既去数年,复过之,则老稚遮留如永始去。”这是对郭永的补叙。郭永离开大谷县已经多年,后来又经过大谷县,还有老老少少遮道挽留,足见其深受百姓的爱戴,可见这一补叙对刻画郭永的形象是十分重要的一笔。若按照D项去理解,郭永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材料末句中的“复”就不是“复职”的意思,而是“又”,“复过之”就是“又经过大谷县”的意思。(二)张冠李戴 命题者在拟制干扰项时,故意把文言文材料中的发生在此人身上的事,说成发生在彼人身上。如2002年高考第16题: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这一选项的问题在于是谁将途中之事告诉了胡质,是帐下都督,还是另一人物胡威从文言文材料中看,都督是不愿将此事告诉胡质的,所以他的很多做法均瞒住胡质。材料中倒有一句“后因他信,具以白质”,可以推知,此事是通过其他信使告诉胡质的,并不是都督自己告诉胡质的;下文又有“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可以推知,此事是胡威告诉信使,并使之告诉父亲胡质的。因此,这一选项张冠李戴、搞错对象了。(三)时序倒置 命题者在拟制干扰项时,故意把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倒置,导致选项叙述的错误。如1994年高考第19题:B.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家之愿”。对照文言文材料,不难发现,“希禄本在养亲”和“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之事都是在何子平归家之后发生的,也就是在实现离职“归家之愿”之后发生的,而B项却倒置时序了。(四)无中生有  这种干扰项的拟制,在以往的高考中运用得最多。干扰项拟制的判断在文言文材料中完全找不到根据,是命题者有意提出来混淆视听的。如2001年高考第16题: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这一选项的问题在于,是否“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文言文材料原来的表述是“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军”,显然是说派遣即墨富豪将千镒送给燕军,以麻痹敌人,而并没有讲到“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C项的叙述纯粹是无中生有、妄加推断。四、试题演练韦思谦名仁约,八岁丧母,以孝闻,累调应城令,及进士第,负殿①,不得进官。吏部尚书高委辅,曰:”予始得此一人,岂以小疵弃大德邪?“擢监察御史。常曰:”御史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中书令褚遂良市地不如直,②思谦或吊③之,答曰:“吾狷直④,触机辄发⑤,暇恤身乎?丈夫当敢言地,要须明目张胆以报天子,焉能碌碌保妻子耶?”沛王府长史皇甫公义引为仓曹军,谓曰:“公非池中物,屈公为数旬客⑥,以重吾府。”改侍御史,高宗贤之,每召与语,虽甚倦,徙倚轩槛⑦,犹数刻罢。疑狱剧事,多与参裁。武侯将军田仁会诬奏御史张仁⑧,帝廷诘,仁懦不能对。思谦为辩其枉,因言仁罔陷不恻者,词旨详畅,帝善之,仁得不坐。累迁右司郎中,尚书左丞,振纲辖,朝廷甫然,进御史大夫。性謇谔⑨,颜色庄重,不可犯。见王公。未尝屈礼。或以为讥,答曰:“耳目明官固当特立,雕,鹗,鹰,⑩,岂众禽之偶?奈何屈狎之?”注:①负殿:指考核政绩为下等。②市地不如直:买地不按价付款。直:通值。③吊:慰问。④狷直:耿真,守本分,狷juàn⑤触机辄发:触动弩机,箭就发出。意思是办事果断而快。⑥委屈您来我家做几十天客人。⑦徙倚轩槛:移动身子靠着殿前的栏杆。⑧:huī古代祭服。⑨謇谔:jiǎne忠直的样子。⑩,zhān一种猛禽。\n结合读注解,初读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监察御史擢:调任B或吊之吊:慰问C仁得不坐坐:判罪D耳目官固当特立固:本来。答:A“擢”为提升,不是一般的调任。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沛王府长史皇甫公义引为仓曹参军。屈公为数旬客见王公,未尝屈礼奈何屈以狎之。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屈”字不同。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屈”字也不同。C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屈”字相同。D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屈”字也相同。答:D为:做。屈:降低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要须明目张胆以报天子屈公为数旬的客,以重吾府高宗贤之,每召与语疑狱剧事,多与参裁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与”字不同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与”字也不同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与”字相同D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与”字也相同。答案:D以:(用)来,表目的连词.与:和跟4、文中“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关联词语,应当是:A既然……那么……     B只要……就……C如果……那么……     D虽然……也……答:C(说明见译文)     第二部分:译文思考题译文:韦思谦名仁约,八岁母亲去民,因为孝顺而闻名,科举考中进士,多次调动任应城县令,考核政绩为下等,不能提升官职。吏部尚书高委辅说:“我才找到这样一个人,难道因小缺点就抛弃好品德吗?“提拔他为监察御史。韦思谦常说:”御史出使,不能用法律的威力动摇山岳,使州县官员震慑,那就是不称职的表现。“中书令褚遂良买地压低价格,韦思谦弹劾了他。褚遂良因此被罢了官去思做了同州刺史。等到褚遂良恢复了职位以后,就把韦思谦调出朝廷让他做了清水县令。有人慰问韦思谦,他回答说:“我性情耿直,不随和,就像触弩机就会发箭一样还有时间顾及自己吗?大丈夫处于敢于说话的位置,必须无所畏惧鲜明地表示自己的见解以此来报答天子,怎么能碌碌无为为保全自己的妻子儿女呢?”沛王府长史皇甫公义引荐他做全曹参军,对他说:“您不是一般平庸的人,委屈您做几十天富人,来使我们王府受人区重。”后改任侍御史,唐高宗认为他很贤能,每次召见与他谈话,高宗即使很疲倦,也移动身子靠着殿前的栏杆,还是谈了很长时间才结束。一些疑案难事,大多和他商议裁决,或侯将军田仁诬告奏告御史张仁,皇帝在朝廷上追究,张仁懦弱不能回答。韦思谦为他辨白了冤屈,于是说到田仁会谋划法网在难以意料之事上陷害人,言词为详细畅达,皇帝赞许他,张仁因此没判刑罪。韦思谦多次升职为右司郎中,尚书左丞,他整顿法纪朝纲,朝廷风纪严肃端正。后又提升为御史大夫。他性情正直,面容庄重,不可冒犯。见到王公,不降低身份施礼。有人用此事指责他,他回答说:“作为朝廷的耳目官,本来应该有独立瓣见解和操守,雕鹗鹰这些猛禽,难道能和一般的鸟在一起吗?我怎么能不庄重地降低身份亲近他们呢?”五、练习和延伸第一轮复习(期中考试之前)以《名师手把手》为核心,筛选其中的文章作文课堂和课后的练习具体目录如下:1、2、3、4、5、6、7、8、9、10、11、12、13、14、第二轮复习(期中考试后至寒假前)1、近五年高考文言文训练讲评2、《文教资料》中的文言文部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