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0 KB
- 2022-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谈文言文教学教学,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尽管教学目的标准而又具体,但是如何从繁琐老式教学解放出来并非宜事。对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进行了一番尝试,收到了一点效果。一、熟读精背“熟读”“精背”是传统性的,一直沿用的语文教学方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候均积学四十年,每读书,必熟诵乃已。尝言,人读书不至千遍,终于已益。”“旧书不厌百遍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由此可见,“熟读”“精背”的好处了。初中生正处在“风华正茂”的时期,如果能熟读上百篇诗文,精背几十篇诗文,那将是受用无穷的。首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突破“句读关”。教学生断好句读,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和基础。句子读不准,就会发生误解。如《晏子将使楚》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实”是两个词。“其”是代词,“它的”的意思;“实”是名词“果实”,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是“它的果实”的意思。要使学生不产生误解,我在读此句时,有意在“其”字后稍微停顿一下,加以强调。又如:《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学生开始读此句显得生硬、绞嘴、不易记,我就把这句话分了三个音节。“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在每个音节后稍微停顿,这样效果很好,学生很快读得流利、自如了。\n其次,每教新课,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到熟读或背诵。在教学中,不去翻书,就能领读、领背,对学生启发很大,也增加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教学中,,凡是要学的文章,我都要求学生反复读。时间充足时,我就当堂一句句、一段段地领背,结果大部分学生当堂就会背。同时,在背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默写课文。通过默写进一步熟悉课文的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中心,以达到“纯熟”的程度,这也是帮助学生熟读、精背的一种方式。二、讲解知识在文言文里,通假字、异读字、词义演变、实词活用和虚词、词序、句子成份省略等,都是有规律的。在教学中,注意讲清字、词、句基础知识、克服就字讲字、就词讲词的毛病。这样就把钥匙交给学生,为学古文奠定了基础,通假字和词义演变是学生最容易搞错的,他们常常望文生义,弄出好多笑话来,如:“去”,古义是“离开”“距离”,今义是“死”“消失”,诸如此类,学生最容易发生误解。因此在教学时除讲清在句子中具体的语言环境外,还要讲清它的发展、演变、古今差异,使学生对一部分文言文有初步了解。三、增加趣味联系例句,讲些生动的故事,以加深其印象。如《乐羊子妻》中的“盗泉之水”“嗟来之食”是两个典故。在这里,羊子妻用来规劝自己的丈夫要拾金不昧、为人方正。我就把这两个典故的由来讲给学生们听。这样,既加深了对此句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可谓“一箭双雕”。四、讲练结合在串讲翻译的基础上,我从课文词句的具体情况出发,对两个文言文词语,重点进行了讲练。一是“之”字,一是“以”字。在《岳阳楼记》、《捕蛇者说》、《黔之驴》等课中,曾多次出现“之”和“以”\n,这两个文言词在文言文中用得广泛,而且现代汉语的词汇中也保留下来并运用它。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就应该在教学中突出它,把它们的用法及特点讲练好,这对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学习掌握古汉语知识都有裨益的。我把《黔之驴》中有“之”和“以”的文言句都摘抄下来,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翻译练习。并要求学生特别把该句中的“之”字与“以”字翻译出来,指明其用法。比如:我摘抄书(1)“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学生答出“之”当代词“它”用,指驴子。(2)“驴不胜怒蹄之”,学生答出“之”指“老虎”。(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学生答出“以”当“而”用,表示修饰。(4)“庞然大物也,以为神”,学生答出“把”用作介词。老师再引导学生总结“之”和“以”的一般用法和意义,以及在句子中的语法特点。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了“之”“以”这两个文言虚词的理解和多种用法。今天,文言词语虽不常用,但它仍有生定生命力,能把意思表达得准确、用力,需要在今后古汉语教学中对加强指导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