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断句标点 29页

  • 198.50 KB
  • 2022-08-23 发布

文言文的断句标点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写在前面的话给文言文断句标点是检验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正确的断句标点当然必须以对文意的正确理解为前提,但文意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给文言文断句标点要着眼于字词含义、句子结构形式等特点。\n一、借助语助词文言文往往通过语助词来显示句子。我国历代把“之乎者也”与古文混名,不无道理。文言文语助词,一般分为两类:其一,句首语助词:夫、盖、盍、今夫、若夫等;其二,句末语助词:者、也、矣、乎、哉、焉、耶、耳、欲(与)、而已等。\n这些语助词的用法以及使用标点的情形大致是:盖、夫、今夫等大多用在句首,后边不加标点。哉,表感叹,后用感叹号。耶、乎、焉、欤经常表疑问,后用问号。“矣、耳”多表陈述语气,后边一般用句号。也、者,多用作停顿,可酌情使用句号或逗号。\n伯乐相马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马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也\n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马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也/\n史记游侠列传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n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n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子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①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注]①不至:可译为“不必”。(1)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2)在断句的基础上,给这段话标上标点符号。(3)翻译这段文字\n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天子尝欲教子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①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骠骑将军的为人,话语不多,从不随便多言多语泄漏机密,他作战有勇气,一往无前。皇帝曾经要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看用兵方法谋略怎样就行,不必学古人兵法。”天子给他建造住宅,让他去看看,他回答说:“匈奴还没消灭,没法考虑家的事!”因此,皇帝更加重视喜爱他了。\n文德后贺太宗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n断句标点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参考译文: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n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此例凭借两个“乎”四个“矣”字断句标点后,剩余句子的断句和标点就容易了。再说,“为之”“学之”是“之”字短语,相应的旧可以推知与“不为”“不学”是正反对称句式。这就可在第一和第三个“矣”字后面点上分号。\n二、找出对话标志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有“曰”字标志(但也有省去“曰”字的。)曰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说”“问”“答”,据此,在“曰”字后面可加冒号。对话的内容可加引号,引号中句子间的标点,视文意和语气酌情而定。如下文: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欤曰否以粟易之\n解说这段文字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曰:)“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曰:)“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欤?”曰:“否,以粟易之。”\n三、找出对称和排比句式文言文比较讲究凝练和语势,所以对称和排比句式是常见的行文特点。这类句子要在对称和排比之间用逗号和分号,最末用句号。例如: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愚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这里只需要将“少儿”“壮而”“老而”三个排比句断开加上逗号,再借助对话和语助词断开即可。\n标点及译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n四、根据关联词语标点一般说来,在文言文中,尤其是说理性文言文,常常用互应联词以及顺接转承连词。这些词语也可以作为断句加点的依据。互应关联词诸如:“既不可……亦不可”,“非……不”,“如……则”;“如……何”;“奈……何”;“何……为”;“何……焉为”;“得无……乎(耶)”等等。顺承转接的连词诸如“遂”、“于(於)是”、“至于”、“若”、“由是”、“故”、“然”、“是故”、“是以”、“而”等等。断这类语句,一般是在关联句之间用逗号或分号,关联句最末用句号。\n例: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深浅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故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老胼胝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深浅,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故(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老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n翻译: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n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这段先从正面说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后从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1.泥:古义,拘泥。今义,泥土。例句:泥于掌故。2.掌故:古义,本文指古代的典章、制度。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例句:泥于掌故。3.盖:古义,连词,连接上一段或上一句,表示原因。今义,遮盖或遮盖的东西。例句: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 4.穷:古义,彻底摸清,追究到底。今义,生活困难。例句:非咨询不穷其致。5.举:古义,完成,做好。今义,举起,抬起。例句: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 布袍缓带:名词做动词,穿着轻便服装。\n1.状语后置 例句: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介宾短语“于荒村野水之间”作往来的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荒村野水之间往来”。译文:在荒凉的乡村之间穿梭奔走。2.宾语前置 例句: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介宾短语“是以”中“是”是“以”的宾语,宾语前置。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是必得躬历山川”。译文:因此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3.省略句 例句:“如好逸而恶劳……”这句话省略了主语“官员”,应为“如(官员)好逸恶劳……”译文:如果(官吏)贪图安逸,厌恶劳动……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泥于掌故: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 妄意:随意。相度:观察和测量。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穷其致:彻底摸清情况。穷:追究到底。致:事理。 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布袍缓带:指轻便服装。缓带:宽束衣带。 远嫌而避怨:远远躲开嫌疑,避免抱怨。\n五、根据“之”字结构标点文言文中的“之”用量大,变化多,但也有某些规律可循。比如,用在句末的“之”,有这两种情形:一是充当代词,作前面动词的宾语如:君为我呼之(他)一是用在句末形容词、动词或者时间词的后面,只为凑足音节。如: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公将鼓之倾之,烟炎张天\n此外,“之”字常用于名词之前,充当结构助词“的”。如: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类“之”字结构的句子后常用逗号或句号。如: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n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n翻译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于是攻破荆州,威势震动天下。英雄没有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遁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能用江东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绝裂;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现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的名义,而内心里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局势危急而不能决断,大祸没几天就要临头了!”\n六、掌握必要的史、地常识诸如人物的名、字、号、年号、官爵、地名等,对于理解文言文,断句和家电都会有所帮助。如: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n标点译文汉六年正月,封功臣.(张)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n汉六年(前201)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