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PPT课件 43页

  • 801.50 KB
  • 2022-08-23 发布

《文言文实词》PPT课件

  • 4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n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复习目标\n(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本义和引申义。\n想想看: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2、冀得一归觐“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字形\n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字形分析法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与兵器有关2、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3、从“(言)、辶(走)、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n禾--皿--宀--贝--纟--求--隹(zhuī )--歹--月--目---五谷金钱死亡器具丝麻肉房舍毛皮眼鸟雀自---鼻\n⑴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例: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赂:贿赂)⑵用“纟”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例:①一曲红绡不知数②自缢于庭树③夜缒而出,见秦伯﹙缢:上吊,吊死﹚﹙绡:丝织品﹚(缒:用绳子往下吊)\n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3、抚军亦厚赉成名。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烤)(打)(赏)试试看:(财)\n5、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6、彀gòu士十万人7、可以独飨白粲8、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飨,食用;粲,米一类的东西)(双目失明)(小箱子)(弓箭手)\n“见”通“现”:出现“要”通“邀”:邀请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倍”通“背”:违背2.风吹草低见牛羊3.张良出,要项伯想想看:字音\n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通假推断法\n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3、卒然临之而不惊通“雇”,雇佣试试看:通“翌”,第二天通“猝”,仓促\n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借助语境法\n共同讨论(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苏洵《六国论》)(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3)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史记·李将军列传》)(4)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史记·屈原列传》)灭亡一直到死最终死亡丧失\n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试试看: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n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试试看:绐(dài):欺骗\n(更加,越来越)(疲劳)1.追亡逐北(败逃者,逃亡的人)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曹操之众远来疲敝想想看:结构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逸享受)5.通五经,贯六艺(贯通)6.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排斥、排除)\n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结构观察法\n试试看: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破——下,攻下反义对文,“终日”意为“整天、时间长”——“须臾”意思为“时间短”用——以,被任用\n试试看:4、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5、曹操之众远来疲敝6、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险固的地方同义复词:“敝”:疲劳同义复用。“冲”即“幼”,“年幼”\n1、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来难,臣以为不难。2、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3、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试试看:(帝王)(不喝水)(年幼)\n(2006年湖北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徒高谈虚论徒:只是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堪:胜任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纠:纠正D、本为羁旅羁旅:寄居C项“纠”与“劾”同义对举,当为同义复词,“劾”是“弹劾”的意思,因此推知“纠”应为“检举、告发”之义。试试看:\n适当延伸“党同伐异”、“革故鼎新”、“前倨后恭”。伐:讨伐→党:袒护;革:革除→鼎:建立;恭:恭敬→倨:不敬、傲慢。\n高考试题中测试的词语用法大部分在教材中出现过,因此联系教材解题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联系课文法\n遇到需要解释的词语,联想初高中的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帮助我们判断。如: 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11题C项) 《鸿门宴》中有:“不如因而善遇之”,“遇”为“对待”之义,根据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此处“遇”应该解作“对待”,而不是“优待”。\n1、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试试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偏爱、偏私)2、除南清河太守联系李密《陈情表》“除臣冼马”,意思是:授予官职\n3、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2005年湖北高考卷)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试试看: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鄙:把……当作边境\n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2006年高考湖北卷)A、不徒高谈虚论  徒:只是试试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n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B.齐人未附附:归附。C.岁凶,汝旁诸县多盗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D.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廉颇蔺相如列传》破秦将王离军,……诸侯皆附附:《高祖本纪》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攻取归附凶:荒年【要点提醒】联系课文,“以旧解新”,“以熟解生”。料想\n联系成语。即从成语和习惯用语中考察古词古义。由于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文言句法及一词多义现象,因此解题时联想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也是解答文言实词题的方法之一。\n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06年湖南卷)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薄:接近试试看: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n(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2)至丹以荆卿为计,如速祸焉(3)势拔五岳掩赤城(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共同讨论(一)(1)“屡试不爽”——差错(2)“不速之客”——招致(3)“出类拔萃”——超出(4)“欲盖弥彰、相得益彰”—明显、显著【要点提醒】联系成语,名言警句,“以旧解新”,“以熟解生”。\n(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6)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7)危乎高哉!(《蜀道难》)(8)亡去不义。(《鸿门宴》)(5)“殚精竭虑”——竭尽(6)“疾风知劲草”——强(7)“正襟危坐”——正(8)“追亡逐北”——逃跑\n韩轨遂投城遁走(2004年高考辽宁卷第11题A项)句中“投”是否作“投奔”解呢?据上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再联想到成语“投笔从戎”,可知此处“投”应为“扔掉,舍弃”。\n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2、将军身披坚执锐“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动宾如何搭配?“坚”解“坚硬的盔甲,“锐”解“锐利的兵器”才能搭配。想想看:成分\n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成分分析法(语法)\n(1)划分句子成分法。“信义著于四海”(“信义”作主语,可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楚王贪而信张仪。”(谓语,可断定为动词“相信”)(2)看搭配。“辍耕之垄上”(“之”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之搭配。)\n想想看:①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②愿陛下矜悯愚诚。(李密《陈情表》)③其一犬坐于前。(《狼》)“愚”:例①中作主语,我;例②中作定语,我的。“犬”是用来修饰谓语的,像狗一样。\n“为之”这一结构中的“为”,是介词,还是动词?①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②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郑伯克段于鄢》)例①“为之”后是动词“泣”,“为”为介词。例②“为之”后是名词“所”,“为”为动词。因此,其区分格式应为:“为之”+动词→为:介词;“为之”+名词→为:动词。\n一般的句子结构:定+主+状+谓+补+定+宾名、代词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宾结构\n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结构观察法(相反、相近)联系课文法(成语、教材)借助语境法(上下文)成分分析法(语法)\n熟悉传统,掌握常识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近几年试卷中时有涉及,高考已考过“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2004福建卷第11题D项)“用事”,题目解为“凭感情做事”,也是不明文化常识之故。古文中“用事”专指“掌权”,教材中学过的《触龙说赵太后》中有“太后新用事”。\n要注意掌握我国古代有关的天文、地理、历法、官职及其变化和年龄、时间的特定称谓。以官职的任免为例:①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②表任命的:授、拜、除、封。③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④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⑤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⑥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⑦表恢复的:复、还。⑧表辞官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⑨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⑩表主管的:知、典、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