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定稿 43页

  • 879.50 KB
  • 2022-08-23 发布

文言文特殊句式定稿

  • 4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特殊句\n2、设题方式:1)判断省略成份是否正确2)选出与题干的句式相同的一项3)选出句式相同的项4)通过翻译考查句式1、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B级)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另有固定句式。\n教学目标:判断各种倒装的类型,并能准确翻译出来。\n一、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符合的,我们称之为倒装。倒装类型:1)、宾语前置2)、状语后置3)、定语后置4)、主谓倒装\n(一)、宾语前置(动宾倒装)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例:(1)、“大王来何操?”(2)、彼且奚适也?(3)、彼且恶乎待哉(4)、夫晋,何厌之有?(5)、吾实为之,其又何尤?\n(6)、“臆!微斯人吾谁与归?”(7)、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8)、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庄子〉(介宾倒装)(9)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苏轼(10)、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诗经〉\n提示: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亚父面向南坐。”\n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例:古之人不余欺也(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貫女,莫我肯顾。(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3)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4)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n示例:(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不知句读,不解惑用“唯(惟)……是……”提宾(唯利是图、惟命是从)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强调宾语。\n宋何罪之有?惟命是听(成语)惟利是图(成语)惟陈言之务去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惟你是问。\n练习(06年高考题:)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3分)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选A,此题考了介词宾语前置与动词宾语前置。)\n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于蓝取之,于蓝青以孝悌之义申之(二)、状语后置\n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3、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5、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练习\n(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3)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6)马之千里者。石之铿然有声者。以“之”或“者”作标志。(三)、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形容词中心词+数量词(定语)中心词+定语+者中心词+之+定语+者\n⑴甚矣,汝之不惠!(2)快哉此风!(《风赋》)(四)、主谓倒装(强调谓语)\n①……者,………也②……者也。③………者,……。④……,……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二、判断句\n⑤无判断词,直接把两个名词放一起⑥……乃/即/则……也⑦…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1)相如素贱人。(2)刘备天下枭雄。(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我为赵将。(5)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n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例如:是可忍,孰不可忍?注意点八人即不能无佣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洪亮吉《治平篇》\n注意否定判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n下列各句中,哪一句不是判断句()A、灭六国者六国也。B、梁父即楚将项燕C、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D、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D\n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翻译划线句子:\n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在现代汉语中用“被”表示。三、被动句\n……于……。……见(+动)。见……于+对象(受……于)5、而君幸于赵王。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被……6、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为……所……(或……为所……)7、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8、人马烧溺死者甚众9、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无标志\n1、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是:()A、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B、敬希见谅。C、为仲卿母所遣。D、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B\n“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也是此种用法。注意点:\n四、省略句在现代文中,为了表达的简洁,常在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而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更为普遍,能把省略成份补充出来,也是读懂文章的关键。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n对话中省略承前省略蒙后省略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2、孟子省略介词5、今以钟罄置()水中。于王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鼓4、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欲呼张良与()俱去。之公6、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之\n①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告论吾吾蟋蟀\n⑤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不为也。⑥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⑦杞子自郑使告于秦。⑧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之事之人之人以其\n⑨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⑩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n判断以下句子,与“鱼,我所欲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C、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D、季布为朱家钳奴。B选出句式相同的两项:()A、君幸于赵王B、得复见将军于此。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外连横而斗诸侯。AC\n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不是省略句()A、项伯杀人,臣活之。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客从外来,与坐谈。D、以筒水灌之,始出。以下省略句中,不同类的是()A、以为桂林、象郡。B、聚之咸阳。C、竖子不足与谋D、遍国中无与立谈者。BB\n下列各句按宾语前置情况进行分类,相同的两项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惟兄嫂是依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D何后之有?AC\n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能属者百余人唯兄嫂是依吾佐董丞相于汴州\n1.唯余马首是瞻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王之蔽甚矣 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7.为国以礼 8.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师不必贤于弟子。\n10、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败秦师于崤B恐为操所先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1.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受制于人\n13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不拘于时,学于余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n14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甚矣,汝之不惠2.请其矢,盛以锦囊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4.梁,吾仇也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6.其势弱于秦7.痛哉斯言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9.何以谓之文也\n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2、大王来何操?()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4、是以后世无传矣。()5、而君幸于赵王。()6、惟你是问。()\n7、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8、沛公安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2、微斯人,吾谁与归?\n1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1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15、宋何罪之有?()16、率师以来,唯敌是求。()17、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于)地,拔剑撞而破之。()18、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n29、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30、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31、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32、至则无所用,放之(于)山下。()33、惟余马首是瞻。()\n再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