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讨论 31页

  • 1.71 MB
  • 2022-08-23 发布

文言文教学的讨论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教学的讨论李镗\n文言文教学的教学目标①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主要是文言词语和句式)和文句,形成文言语感,有初步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②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从信息的提取确认、解释推断、分析整合等几方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③在古文阅读中,学会从炼字、排句、写景、状物、抒情等方面欣赏文学作品,以提高审美情趣。④在古文阅读中,体味评价文章蕴含的人文价值,在表达交流中提高对社会生活与人生的认识能力。⑤通过翻译文句、赏析作品、评价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n文言文语料的特点什么是浅易文言文?文言文的深奥或浅易,一要看是否使用许多生僻的词语和难解的句法,二是要看是否有许多今人陌生的名物制度,三要看是否运用了许多典故。这三个方面比较少的,应该算是比较浅易的。——刘国正\n饶杰腾先生编制“初中语文课本文言常用600词及24个常见虚词(1986年):600个文言常用实词哀爱拔罢把白百败拜保报暴悲被奔一备本崩鄙彼比必边毕敝毙蔽辨变兵并帛薄不病布曾察步操遗才策尝沉……24个常用虚词:之、其、者、所、何、孰、于、与、以、为、则、而、且、乃、虽、然、也、矣、焉、耳、乎、哉、欤、耶\n1923年至今241篇初中文言文统计实词≥75%,虚词≤19%,凝固结构与复音词≤6%。\n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古今字通假字、词类活用 分布大致如下:\n古今语序同异统计\n古今相异句式比例\n文言教学中的教学支架\n文言的教学支架1激活语感贯通古今“金就砺则利”“各就各位”、“就近入学”、“你把身子就过来”工具书解释的“就”表示“靠近、走近、登上”,在句中翻译为:“放上”的关系。这种教法,体现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了,教师明确了词的解释还有语言义和言语义之别,他注意到学生对“就”做动词的用法在语感中是知晓的,所以做了个教学支架,让学生比较古今。\n教学支架2——双音推断古今贯通古代是单音节词,现代做为双音词语中一个语素,可以从并列式复合词做词义推断。“对曰”对--对答—答—回答“遂逐齐师”逐—追逐—追—追赶“寒暑易节”易—交易—交—交换“狼亦黠矣”黠—狡黠—狡—狡猾\n支架3——明察疑难比较辨异户门当户对门户开放夜不入户户口门窗户国家偏义词\n支架4——词义系联明晓语理\n固①本义是指地势险要,城墙坚固,成语有固若金汤。②词义扩大,泛指坚固,结实,成语有根深蒂固。③由实指虚,引申为坚决:“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战国策。齐策》)④坚决,不改变,用于坏的情况就是固执:“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如若孀妻弱子。”(《列子。愚公移山》)⑤事物由固到衰,固相对于衰,就是本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n文言散文的学科教学策略写景抒情类散文——诵读体情,缘景悟情史传体散文——明了背景,知人论事通晓两类散文理解性阅读的五个训练点:信息的确认信息的提取信息的解释信息的推断信息的整合\n《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片段缘所见之景悟所寄之情添一添,品意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你认为选添上边的语句好不好,为什么?\n删一删,品修辞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n信息的确认把比较难的句子翻译成白话,让学生辨认对错,就是信息确认的一种形式。请看下边的例子。下列句子不符合《孟子二章》原文意思的是一项是:A.(发生这种情况)委屈地走开,是地利不如人和啊。B.征服天下不靠强大的武力,而要......C.国家因有忧患而生存,因沉于安乐而衰亡。D.人常常犯错误,犯了错误才能改正啊。\n信息的提取按要求把文章中有关的内容找出来,就是信息的提取。比如问《核舟记》描述的桃核上有几个人,其中在看书的是谁?“若听茶声然”的人是谁?又如《陈涉世家》陈涉为起义做了哪些准备工作?\n信息的解释和文章中一句话、一个问题有关联的内容是什么,就是信息的解释。比如,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又如:《岳阳楼记》中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答)\n“感极而悲”源自:“其喜洋洋”源自: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n信息的推断从文章写出来的一些内容推断出文章没有直接表示出来的意思,就是信息的推断。比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在故事的结尾说:“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其中的“安”和故事开始惠子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中的“安”是一个意思吗?从两人对话的内容可以推知惠子说的“安”是指“怎么”,庄子却把它换成“哪儿”推断的根据是“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和“安”做疑问代词可以表“怎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和“哪儿”(“沛公安在?”)\n信息的分析、整合唐太宗论弓矢上谓太子少师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n学生从“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不难回答唐太宗是一位关心百姓疾苦、政事得失的皇帝。答案的另一个要点是要从他和工匠的对话后,悟出“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中的道理,分析出唐太宗还是一个善于反思,悟性很高的皇帝。\n七.古诗文教学设计的学科教学知识教学设计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恰切性教学支架的适宜性\n邹忌讽齐王纳谏基础性阅读导入:镜子的作用1、辨清字音 粗读课文2、解说词义 细读课文3、分角色演读故事大意4、背诵课文\n理解性阅读1、知情节 明中心2、邹忌人物分析五个一:一个高官之位一个聪明脑袋一副英俊容貌一腔尽忠热血一张委婉巧嘴\n3、明晓哲理1人贵有自知之明2为臣敢于进谏,为君从谏如流\n赏析性阅读结构层次重叠套裹之美全文整体:三个递层--修身 治国 平天下邹忌行为过程:问询 比较反思 推及君王邹忌自醒情节:朝窥 日问 晚思问询对象细节:宫妇左右 朝廷之臣 四境之内奖赏层次:上、中、下奖赏纳谏后时间: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邹忌\n还可领会行文构思之妙由小到大,由此及彼,由近到远由个人修身到朝廷国事实写家事感悟,虚写战胜于朝廷\n拓展性阅读与写作纳谏与止谤(节选)——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讨论:1、节选部分既有鲜明对比,又有严密的逻辑联系,文中哪些语句构成对比之间的联系.2、联系自己和身边的人与事,想想对待批评意见有哪些不同的表现.能写个小片断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