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 69页

  • 100.22 KB
  • 2022-08-23 发布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

  • 6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命题档案核心考点中考不例考察内容划分朗读节奏2017届贵州安顺《邹忌讽齐王纳谏》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2017贵州六盘水荀子《劝学》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2017湖北襄阳《孙权劝学》对比《清代四名人家书》文言文句子翻译2017江苏淮安《曹刿论战》《资治通鉴》节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2017山东济宁《送东阳马生序》对比《汉书•董仲舒传》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2017四川巴中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资治通鉴•唐纪》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2017天津《桃花源记》课前检测:\n1、[2017届中考云南曲靖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记承天诗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FI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无与为乐者②②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oA.欣然起行然则何时而乐耶B.念无与为乐者莲,花之君子者也C.遂至承天诗寻张怀民遂与外人间隔D.相与步于中庭皆以美于徐公(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4)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起”“至”“寻”“步”等词,精约简洁,把作者夜游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nA.文章虽写“夜游”,却紧扌II“闲”字着笔,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nA.“闲人”即指具有闲情工雅致的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之情。B.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写出了院中积水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5)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的“乐”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①考虑、想到②只是(2)C(3)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特。(4)D(5)作者虽遭贬谪,内心悲凉,但面对如此月色,醉在其中,乐从心生.(景色之乐)更有友人相伴,漫步的悠闲,孤寂之情倾消,喜从心来.(友人之乐)如此“闲人”尚能乐以忘忧,以豁达乐观的心胸来欣赏月下美景,更能突出其情趣的高雅。(情趣之乐)2、[2017年中考四川巴中卷】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甲】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n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15•请用“严标示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只标示…处)。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舜发于吠亩之中发②人则无法家拂土拂■③创业与守成孰难孰17.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知守成之难■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C.国恒亡今亡亦死•D.征与吾共安天下安求其能千里也18.翻译文中划线语句。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n19・【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答案】1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6.①起,指任用②通“弼”,辅佐③谁17.A18.①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②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19.唐太宗和孟子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知识清单一:一词多义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岀师表》)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n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1.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2.长:chdngl.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吋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a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a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3.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4.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5.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6.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7.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8.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9.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0.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箪食,一豆羹)11.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12.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13.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n、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23.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24•度:1、du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6.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7.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吠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头发(黄发垂鬆并怡然自乐)28.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29.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0.分:fen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fen4>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31.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2.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33.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u,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3、丈夫(夫舸声起/罗敷口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n25.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岀郭向扶将《木兰词》)26.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27.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28.富:1、富丽(与仓廩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29.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3、互相(更相庆)4、再、又(更上一层楼)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30.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40•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41.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42•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2、\n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3.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44.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45.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2、光线(仿佛若有光)46.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47.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3、犯过失(人恒过)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48.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49.号:hao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2、ha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3、ha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4、hao,号召。(号令召三老……)50.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2、xudn,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51・患:1、担忧、忧虑(乂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2、忧患(无冻馁之患)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52.惠:1、恩惠(大王加惠)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53.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54.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2、尽、到(南极潇湘)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55.寂:1、平静(视端容寂)2、寂静(寂寥无人)56.力口: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n57•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2、一会儿(立有间)3、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乂间令吴广之次所旁)58.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5、知道(见往事耳)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59.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3、将要(公将战)4、搀扶(出郭相扶将)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60.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2、吹号角(且角且走)61.借:1、借(每假借于人)2、依*(愿借子杀之)3、即使(借第令毋斩)62.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63.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3、即使64.居:1、过了(居十日)2、停留(不可久居)65.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2、发动(举大计亦死)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66.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2、具有(各具情态)67.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2、分别(意难决舍)3、断然(故决然舍去)68.绝:1、隔绝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4、极高的,陡峭的69.开:\n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2、放晴(连月不开)3、打开(旁开小窗)58.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59.苦:1、苦于(苦秦久矣)2、使……苦(苦其心志)3、愁(何苦而不平)60.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2、使快乐(钟鼓乐之)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61.类:1、类似(绝类弥勒)2、同类(不与培壇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62.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4、物资(利尽南海)63.隶:1、属于(世隶耕)2、跟着(隶而从考)64.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2、善良(此皆良实)77•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3、*近(有宁翼然临于泉上者)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78.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79.令: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80.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81.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82.谋: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83.奇:qi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3、jio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84.骑:1、ji,骑兵(骑千余)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n78.前: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2、上前(狼不敢前《狼》)79.强:1、强悍(凶强侠气)2、有余(赏赐百千强)3、勉强(不可强以仕)4、力行(慕义强仁)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80.且: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88•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89.情:1、实情(必以情)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曰密)90.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2、请求(曹刿请见)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91.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92.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93.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2、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94•阙: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95.容:1、许、让(虽席地不容闲)2、神色(视端容寂)3、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96.乳:\n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2、奶头(儿含乳啼《口技》)95.善: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96.尚:1、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2、还(而君前途尚可)97.少:shao1>一会儿(少吋)2、稍微(意少舒3、不多(饮少辄醉)4、shao,年轻(陈涉少时)98.舍: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2、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3、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4、she,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99.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2、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3、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100.甚: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2、十分(流辈其称其贤)101.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102.施:1、shi,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2、yi,(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103.食:1、shi,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2、si,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104.使:1、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2、出使(使于秦)3、使者(使子为使)\n95.遗:Kwe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96.市: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诗》)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诗》)97.夷:1、平(船背稍夷)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98.是:1、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词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99.适:1、往(抱而适市)2、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3、舒适(其体不适)100.书:1、书写。(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101.数:1、shu,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2、shu,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3、shud,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102.遂:1、完成(已遂述数行)2、就、于是(遂逐其师)3、因而(恐遂汩没)103.所: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2、“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104.所以: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2、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3、……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n95.通: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4、整个(通计一舟)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6、贯通(中通外直)96.图:1、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2、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3、iffli(命工吏图而书之)119•徒: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120.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121.屯:1、堆积(大雪屯门)2、停驻(屯大泽乡)122.望: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123.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3、是(此不为远者小)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6、刻有(为人五)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124.谓:1、说(谓为信然)2、对(谓先主曰)3、是(太守谓谁)4、认为(予谓莲)5、商量(舍人相谓曰)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7、命名(太守自谓也)125.文: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3、彩饰(舍其文轩)126•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127.下:\n1、攻下、攻克(薪下)2、向下(日光下澈)3、往下走(下见小潭)127.鲜:1、鲜艳(芳草鲜美)2、xian,少(陶后鲜有闻)128.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2、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130•相:\n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互相(舍人相谓曰)131.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132.1: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133.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2、道歉(长跪而谢之)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134.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4、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135.行:1、品徳(性行淑均)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3、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136.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3、大约的数量(咼可二黍许)4、hu,拟声词(曳屋许许声)137.义:1、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3、适宜、恰当(引喻失义)138.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139B:1、停止(兼葭采采,白露未已)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4、已经(骨已尽矣)\n140.艳: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2、欣羡(略无慕艳意)知识清单二、文言文通假字通假字本字意思原文例句出处1.强通“僵”僵硬项为之强《童趣》2・说通“悦”愉快、高兴不亦说乎《〈论语〉十则》3.女同“汝”你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4.知通“智”聪明不知为不知《〈论语〉十则》5.乌同“无”没有一切乌有《山市》6.裁同“才”仅仅裁如星点《山市》7.不通“否”是否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8.扳通“攀”牵、引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9.材通“才”才能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10•帖通“贴粘贴、贴上对镜帖花黄《木兰诗》11・火通“伙”伙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12.邪通“耶”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孙权劝学》13.涂通“途”道卿今当涂掌事《孙权劝学》14.止通“只”只止有剩骨《狼》15.坐通“座”座位满坐寂然《口技》16.要通“邀”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17.具通“俱”详细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18.i出通“屈”弯曲讹右臂支船《核舟记》19.甫通“父”男子美称虞山王毅书远甫刻《核舟记》\n20.衡同“横”与“竖”相对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21.简通“拣”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2.有同“又”又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3.与通“举”推举、选拔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24.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25.曾通“层”层叠荡胸牛曾云《望岳》26.阙通“缺”缺口、中断略无阙处《三峡》27.转通“嚥”鸟鸣声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28.反通“返”返回、回去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29.食通“饲”喂养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马说》30.见通“现”显露、表现才美不外见《马说》31.材通“才”才能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32.邪通“耶”吗其真无马邪《马说》33.支通“肢”肢体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34.被通“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35.食通“饲”给饭吃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36.具通“俱”全、都百废具兴《岳阳楼记》37.属通“嘱”嘱咐、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38.竦通“耸”高山岛竦峙《观沧海》39.羞同“饶”美味的食物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40.直同“值”价钱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41.览同“揽”摘取遇上青天揽明刀《宣州谢眺楼饯42.適通“谪”远调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陈涉世家》43.唱通“倡”倡导为天下唱《陈涉世家》44.以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n45.被通“披”穿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46.指同“旨”意图卜者知其指意《陈涉世家》47.说通“悦”高兴秦王不说《唐睢不辱使48.与通“欤”吗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唐睢不辱使49.错通“措”放置故不错意也《唐睢不辱使50.仓通“苍”青色仓鹰击于地上《唐睢不辱使51.信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52.己通“以”以自董卓已来《隆中对》53.简通“拣”挑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岀师表》54.阙通“缺”缺点、不足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55.说通“悦”高兴公输盘不说《公输》56.距通“拒”抵挡子墨子九距之《公输》57.圉通“御”抵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58.i岀通“屈”折服公输盘讹《公输》59.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孟子两章》60.曾通“增”增长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两章》61.衡通“横”梗塞困于心,衡于虑《孟子两章》62.拂通“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孟子两章》63.辟通“避”躲避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64.辩通“辨”辨别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鱼我所欲65.得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66.乡通“向”从前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67.徧通“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曹刿论战》68.有通“乂”乂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69.孰通“熟”仔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n70.反通“返”往返始一反焉《愚公移山》71.惠通“慧”聪明汝之不惠《愚公移山》72.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73.厝通“措”放置一厝朔东《愚公移山》知识清单三、古今异义1•鄙: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出处:《曹刿论战》2•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出处:《出师表》3•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水,池塘。出处:《孟子两章》4•如此: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出处:《桃花源记》5•但: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出处:《木兰诗》②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出处:《口技》6•方:方七百里。方:古义,方圆;今义,方向或四个角都是90度的四边形,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出处:《愚公移山》7•发:发于声。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出处:《孟子两章》9.篝火:8•股: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岀处:《口技》夜篝火。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材燃烧的火堆。出处:《陈涉世家》10•裙:出入无完裙。裙:古义,泛指衣裳;今义,指裙子。出处:《石壕吏》11・感激:由是感激。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感谢。出处:《出师表》12•郭:青山国外斜。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出处:《过故人庄》13•鸿:谈笑有鸿儒。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出处:《陋室铭》14•山、河: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古义,指华山;今义,泛指一切山。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岀处:《山坡羊•潼关怀古》1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计:古义,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今义,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岀处:《陈涉世家》16•何苦: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n不值得,犯不着。出处:《愚公移山》17•居:居数刀。居:古义,停留,这里是经过的意思;今义,住。出处:《塞翁失马》18•金:请献十金。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单位,一两为一斤;今义,金银的金。岀处:《公输》19•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渐拔,选择;今义,简单。出处:《核舟记》20.借笫:借笫令毋斩。借:古义,即使,假使;今义,指暂时用别人或暂时给别人用的钱或物。第:古义,仅、只;今义,表示次序。出处:《陈涉世家》21•经纶:经纶事务者。经纶:古义,治理,筹划;今义,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出处:《与朱元思书》22•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古义,被起用;今义,举起。出处:《孟子两章》23•奖:当奖率三军。奖:古义,勉励,鼓励;今义,奖励,嘉奖。出处:《出师表》24•间:又何见焉。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中间,吋间,或空间。出处:《曹刿论战》25•假: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古义,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出处:《送东阳马升序》26•交通: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出处:《桃花源记》27•开张: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始营业。出处:《出师表》28•可:可高二黍许。可:古义,大约;今义,常用作表示可以、可能、许可、值得等。出处:《曹刿论战》29•可以: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出处:《曹刿论战》30.莺飞戾天者。戾: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出处:《与朱元思书》31•烈士:烈士暮年。烈士:古义,拥有雄心壮志的人;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出处:《龟虽寿》\n32•情:虽不能查,必以情。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出处:《曹刿论战》33•去:我以日始出去人近。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出处:《两小儿辩日》34•妻子、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出处:《桃花源记》35•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今义,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出处:《孟子两章》36•儿女:儿女共沾巾。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出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7•入: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古义,国内;今义,进入。出处:《孟子两章》38•社:萧鼓追随春社近。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的一种集体组织。出处:《游山西村》39•虽: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出处:《口技》40•是: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义,此;今义,判断词。出处:《伤仲永》41•十九:死考十九。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指一个数目“十九〔19)”o出处:《塞翁失马》42•所以: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职份也。所以:古义,用来……的原因;今义,拜师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出处:《出师表》43•丝竹: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只琴箫瑟笛管弦乐器等,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出处:《陋室铭》44•痛恨:未尝不痛恨于恒、灵也。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出处:《出师表》45•涕:临表涕零。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出处:《出师表》46•汤:①及其日中如探汤。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出处:《两小儿辩日》47•无论:无论魏晋。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出处:《桃花源记》4&文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出处:《童趣》49•无为:无为在歧路。古义,无须,不要;今义,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出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0•往往: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到处、处处;今义,常常。出处:《陈涉世家》51•闻:微闻有鼠坐坐索索。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出处:《口技》52•休:休寝降于夭。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出处:《唐雎不辱使命》53•牺牲:牺牲玉帛。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出处:《曹刿论战》54•馨:惟吾德馨。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出处:《陋室铭》55\n•形: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身;今义,样子。出处:《陋室铭》56•小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小青年,后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出处:《小石潭记》57•鲜美:芳草鲜美。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出处:《桃花源记》58•爷: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出处:《木兰诗》59•义:引喻失义。义:古义,适宜,恰当;今义,意义,含义。出处:《出师表》60•异同:不宜异同。异同:古义,差异,偏义副词;今义,不同于相同。出处:《出师表》61•喻:而后喻。喻: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出处:《孟子两章》62•狱:小大之狱。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狱罪犯的地方。出处:《曹刿论战》63•致:听妇前致词。致:古义,对……说话;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的话。出处:《石壕吏》64•再:一鼓作气,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出处:《曹刿论战》65•识:默而识之。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出处:《论语》十则66•走: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出处:《木兰诗》67•曾:曾不能魁父之丘。曾:古义,并,尚且,连…都…;今义,曾经。出处:《愚公移山》68•征:征于色而发雨声。征:古义,表现,征给;今义,征求,象征。出处:《孟子二章》69•钟:万钟于我何加焉。钟:古义,一种容器;今义,计时器具或中空的响器。出处:《鱼我所欲也》70•忠: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出处:《曹刿论战》知识清单四:词类活用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B指新的知识。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5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人感到惊异。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7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8令作诗,不能称前吋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9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10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11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n12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13—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1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1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17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1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19无丝竹之乱耳。(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20无案牍之劳形。(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21中轩敞者为舱,薯篷覆之。(《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筈篷。22石青穆之。(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23石青穆之。(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24卧右膝。(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25讹右臂支船。(同上)(使动用法):使……屈,弯曲。26而竖其左膝。(同上)(形容词用作使动人使……竖,竖起。27居右者椎髻仰面。(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28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第一个〃亲〃意动用法):以……为亲。2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同上)(第一个〃子〃意动用法):以为子。30故外户而不闭。(同上)(名词用作状语):从外面。31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动词用作名词):善跑的马。3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33则素湍绿潭,冋清倒影。(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4每至晴初霜旦。(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结霜。35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观潮》)(形容词用作动词):高过。36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37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景象。38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同上)(动词用作名词):马。39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同上)(名词用作动词人树立,举。40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名词用作动词):客居。41与余舟一芥。(同上)(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亲的微小。4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43急湍甚至箭,猛浪若奔。(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4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A指(争着往)高外;B\n指(争着往)远处。4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传》)(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46亲I口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47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使……乐。48—食或尽粟一石。(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完。49策之不以其道。(同上)(名词用作动词):鞭策(用鞭子打),驱使。50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上)(数词用作动词):行千里。51食之不能尽其材。(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52戴朱缨宝饰之帽,腰口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腰间挂着)53余则袍敝衣处其间。(同上)(名词用动词人穿着旧棉袄,破衣服。54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动手。55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笔。56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名词用作状语):向西。57如鸣环,心乐之。(同上)(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58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下。5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60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6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人A使……凄凉;B使寒泠。6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形容词用作状语):A在……之前;B在……之后。6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守〃,名词,太守,官名。这里是动词,即〃做……太守〃。6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名词用作动词):命名。6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66泉而茗者。(《满井游记》)(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67泉而茗者。(同上)(名词用作动词人煮茶。而歌者。(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端着酒杯。68红装而蹇者。(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69作则飞砂走砾。(同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70作则飞砂走砾。(同上)(动词的使动用法人使……走。7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名词作动词):下大雨。72置人所督鱼腹中。(同上)(名词作动词):用鱼网捕。7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同上)(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n74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75将军身被坚执锐。(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坚固的铁甲。B锐得的武器。7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同上)(名词作状语):用丹砂。77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78天下苦秦久矣。(同上)(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79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同上)(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人认为……奇怪或以……为怪。80忿恚尉,令辱之。(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81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缩素。(《唐睢不辱使命》)(名词用作动词):白色丝织物,指丧服。这里是〃穿丧服’的意思。82(专诸、聂政、要离)与臣而将四矣。(同上)(数词用作动词):这里是〃成为四个人〃的意思。8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隆中对》)(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地)84白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同上)(名词作动词):A用箪盛;B用壶装。85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同上)(形容词用作状语):A对外;B对内。86以光先帝遗徳。(《出师表》)A(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87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同上)(名词用作动词):长庄稼(长草木)88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89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和……亲近。90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人和疏远。9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92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敌人。93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名词活用作动词,参与)9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腸福,保佑)95公将鼓之(鼓,名词做动词,击鼓)96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9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98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99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10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101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102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痛苦)103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104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105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n106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动词用作名词,国内)107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108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109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110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连)Ill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向着,对着)112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113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114临溪而渔(渔:名词用作动词,打鱼、钓鱼)11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知识清单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一\n(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n坚利也(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然而不胜战,是天时不如地利也(9)“……者,(10)“勇气也”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也”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二)省略句句了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要有:(1)省略主语: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口入b蒙后省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投(之)以骨。(《狼》)君与(之)俱来。(《隆中对》)(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急湍其(于)\n箭。(《与朱元思书》)(5)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二(个)男新战死(三)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了的成年男子”。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例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n例4: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4)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四)被动句\n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一:山被所感动(2)有标志词语a“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b“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C“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n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1)“何以……”相当于“凭借什么……”例:何以战?即“凭借什么作战?”知识清单六:句子翻译文言文的翻译,既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新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的翻译,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意译,另一种是直译。直译要求尽可能地将原文中的每个词一一对应地译出来。意译就是翻译文意的大体意思。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只要能做到通畅连贯地用现代汉语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就够了。因此,在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有人总结出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做到“信”、“达”、“雅”。“信”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这两句既是对偶,乂是互文:将军和壮士,白战死和十年归,互相渗透,合指兼顾。在译时,上下句的意思都要互相兼顾。应该译成“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胜利归来。”如果译成“将军身经百战,战死沙场,多年以后,壮士回到故乡”就不是原文的意思了。“达”就是畅达,即译文要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没有语病。例:“吾义固不杀人”(《公输》)中的“义”是名词用作动词,作“遵循道义”。“固”是“本来”,引申为“坚决S译作“我遵循道义,决不杀人”,这就把公输盘所标榜的所谓“正义”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出来。“雅”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中“良田美池”可以直说良田美池,但如果译成“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就有形象生动得多,把桃花源优美、宁静的生活环境给人展现了出来,而且更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但是在古文中,由于古今词汇量的不同,古人用许多单音节词表达了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的意思,而古人在写作吋,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也使用了很多特殊句式,女m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固定结构等。女山“如……何”“孰……与”“不亦……乎”等。因此,对文言文进行翻译,光掌握原则是不够的,还应学会一些翻译的具体方法,这具体方法可以归纳为“六字法”即“对”、“换”、“留”“调”、“补”、“删”等。对,就是一对一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居多这一特点,将文言文中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虚词应将其用法在译文中表现出来。女口:“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这句就可以译成:“四季的风景不同,其中的乐趣也无穷啊。”\n换,即针对一些词古今意义不同的情况,用现代汉语中的词去替换那些古汉语中有而现代汉语中已不用或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的词。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句中“狱”、“虽”分别用“案件”、“即使”换乙就译成“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可有些词,字形古今完全相同,可词的意义却发生了根本的演变。体现在:(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泛指一切大河流。“山”古专指华山,现可指一般的山脉。例:“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山”指华山,“河”指黄河,与现代汉语中的“山河”意义不同。(2)词义缩小。女山“祖父”现指爷爷,而古汉语中的“祖父”为一个并列词组,指爷爷和爸爸。此类词还有“妻了”、“所以”、“可以”等。(3)词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指品质恶劣。女n:“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即为地位低下,没有贬义色彩。另外,古汉语中有一类字,如果按原字去理解,则无论如何都讲不通,这是通假字。遇到通假字就需要用音同、音近或相应的字去替换。女m“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句中“距”就通“拒”,意为“抵挡、挡住”,而不是“距离”或者“离开”。整句就应该译成“公输盘多次设下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挡住了他的进攻/还有就是文言文中的数词,有时不是确数,如上句中的“九”并非确指“九次”,而是“多次J留,即对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帝号、年号、朝代名、官职名、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直接保留,不作翻译。女口:“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中“庆历”是宋仁宗赵桢的年号,直接说“庆历四年的春天”就可以了。调,即对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的句序予以调整。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语法。女口:“何以战?”是宾语前置句,“何”作“以”的宾语应译为“凭什么打这一仗S“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为定语后置,“高”为“庙堂”的定语,译时应放在“庙堂”的前面。“甚矣,汝之不慧。”是主谓倒装,意在强调谓语“甚矣(太过分了)”,应按“汝之不慧甚矣”的语序翻译补,即将省略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补出来,以求句意的完整。女m“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中承前省略主语“蛇”,译时应加上。又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恒公》)句中“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治好病),翻译时要补出来,应该译成“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再有,在古汉语中,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但在现代汉语中有一条原则:数词必须与量词结合成数量结构后才能修饰名词。因此,对于这类有数词的语句进行翻译时应在数词后加上量词构成数量结构来修饰名词。女口:“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中“\n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数词修饰名词都没有量词,翻译时分别加上量词“个”、“张”、“把”、“把”、“块”。删,即将无实义的词,如发语词、助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删去不译。女口:“夫战,勇气也句中“夫”作句首发语词可删去不译,就译成“打仗,靠的是勇气”O需耍注意的是,有些助词在句中起的表达作用应以相应的句式反映岀来。女m“乎”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反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成:“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当然,以上介绍的翻译文言文的原则和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我们千万不要片面的去理解,而要综合地运用。在运用中不断体会、总结、归纳。以求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附:文言文翻译顺口溜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扌II住词语,谨慎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整齐。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重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考点突破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涉及文言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考点透视】划分朗读节奏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1)标示句了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解题指津】一般来说,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n【中考真题】(山东潍坊卷)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解析]朗读文言文时,主谓之间应该有适当停顿。在这个句子中,“落笔”是主语,“辄为人所传诵”是谓语,两者之间应该停顿。[参考答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考点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考点透视】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必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解题指津】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中考真题】下列句中加点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肉食考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n[解析]“之”是常用的文言虚词之一,其主要作代词、助词,也可以作动词。a项中的“之,,是代词,指“齐师伐我,,这件事;b项中的“之是代词。指唐雎"项中的“之”作动词,可译为“到,往=d项中的“之”作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参考答案]d考点三: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考点透视】常见文言实词的考点主要有:准确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并比较其与今义的区别;准确解释一词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其意义和用法。【解题指津】首先,要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这些文言现象;其次,要注意分类搜集整理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牢固识记;最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中考真题】(贵州黔东南卷)解释下列加点词。(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不能名其一处也(3)几欲先[解析]“间,'在这里作动词,可理解为“夹杂S“名"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说出“走,'是古今异义词,古代汉语中的“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跑覽\n【参考答案】(1)夹杂(2)说出(3)跑考点四:文言文句子翻译【考点透视】文言文句了翻译一般是中考必考内容,其考查主要集中在:(1)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反映主旨的句子;(2)判断句、被动\n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比较特殊的句子;(3)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的句子。【解题指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法一般有:(1)保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国名、官名、年号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2)补充,即补充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或补出省略的句子成分等。(3)省略,即省略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4)替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替换古汉语。(5)调整,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用语习惯。【中考真题】(山西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了的意思。(1)邹忌讽齐王纳谏。(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解析]“讽,'在这里是“用委婉的语言劝告,啲意思;“孰与"是一个固定句式,表比较、选择、反问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更……"。[参考答案](1)邹忌委婉地劝说齐王,齐王接受了规劝。(2)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更美?考点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n“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即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讲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能够答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文中某个论点的依据,以及某个事件或人物的特征,并由此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感情。要在准确理解句、段、篇的含义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辨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从而明确主旨。【解题指津】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对全文的大意有个了解,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相关信息。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回答(可联系原文中的有关词句)。【中考真题】(河北卷)阅读《与朱元思书》第2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解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水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水急。依据题干中“两个特点"的提示,不难概括岀答案。[参考答案]清澈(水清、清);湍急(流急、急)。考点六: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考点透视】\n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历年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指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解题指津】阅读文言文要依据文中的有关材料分析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在分析时,可以通过事件或人物的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通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此外,还应注意辨析作者表明观点或态度的形式,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深入分析和体会,从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或态度。【中考真题】(浙江湖州卷)阅读《爱莲说》一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解析]莲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通过文中对莲的描写的句子,分析莲具有哪些品质,莲的品质就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品质。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看出莲具有不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特立独行、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等品质。这些品质就是作者心日中的君子的品质。[参考答案]示例: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豁达的高贵品质。考点七: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n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考查的是学生对作品的阅读感受。主要考查方式有: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的思想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和感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解题指津】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中考真题】(浙江金华卷)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解析]解答这道题需注意两点:一是正确理解寓言的寓意;二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即寓言的寓意对你的生活所起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参考答案]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法: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演练I•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问题。(12分)岳阳楼记(选段)\n范仲淹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浊浪排空(zhud)B.虎啸猿啼(xiao)C.郁郁青青(yuD.孝辱偕忘(long)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连月不开()(2)春和景明()(3)静影沉璧()(4)把酒临风()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文:(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译文:4.这两段文字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2分)答:例2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问题。(12分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n初级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醫,并怡然自乐。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an)B.黄发垂髻(tiaoC・遂与外人间隔(jian)D.辞去(ci)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复行数十步()(2)屋舍俨然()(3)便要还家()(4)此中人语云()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文:(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4•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2分)答:\n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例1(2017湖南益阳)(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17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其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土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複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缩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节选自《唐且不辱使命》)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nA.今齐地/方千里B.与臣而/将四矣C.此/庸夫之怒也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之妻私臣(偏爱)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讽刺)C.臣未尝闻也(曾经)D.今日是也。(这样)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考,受下赏。(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且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且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例2:(2017湖南湘西)12•阅读下面两篇古文,完成下列各题\n【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循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释】①涂潦:②镭(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②徙知徐州(2)下而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盖竹柏影也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C.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n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②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4)从甲乙两文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者是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分别加以概述。参考答案:I.《岳阳楼记》(12分)1.(2分)D2.(4分)⑴放晴(出太阳)⑵日光邙口光)⑶圆形的玉(玉、碧玉、玉璧)⑷持、执(拿)【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3.(4分)⑵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给分点:去馋讥)⑵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给分点:天光万顷)【评分标准:每题2分。给分点翻译正确给1分,表意通顺准确给1分】4.(2分)第①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凄凉悲伤的情感;第②段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开阔喜悦的情感。\nII.《桃花源记》(12分)1.(2分)C2.(4分)⑴又、再⑵整齐的样子(3)同“邀J邀请⑷告诉(对……说)【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3.(4分)答案示例:(1)HI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给分点:阡陌交通)(2)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给分点:妻子邑人绝境)【评分标准:每题2分。给分点翻译正确给1分,表意通顺准确给1分】4.(2分)这两段文字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图画,那里的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和谐幸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评分标准:2分。围绕“幽美宁静”、“和乐富足"来描述且表意正确即可给分,有欠缺酌情扣分】答案:比较阅读例1(一)1.(3分)C(与臣/而将四矣)2.(3分)B(“面刺寡人,,的“刺"意思为“指责”)3.(8分)(1)能够在公共场所公开指责(摘)、议论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准确译出“谤议「分,“市朝”1分,“闻”1分,语言通顺1分。)(2)平民发怒,也不过脱掉帽了,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准确译出“布衣"1分,“免”1分,“抢5分,语言通\n顺1分。)1.(3分)A甲文未体现不畏强权。答案:(1)①但:只②徙:调任(2)D(1)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②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2)屮文:表达了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更有豁达的情怀.乙文:临危不惧、以身作则、善于指挥、足智多谋、公而忘私、亲民爱民等.跟踪作业:A组1.12017届中考湖北荆门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個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n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注释】谴:谴责,责备。任:承担,责任(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活:救助。使活B.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书信C.值岁荒,人相食D.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去:离开(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B.太守归而宾客从之C.醒能述以文者D.燮开仓赈济,或阻之上有谴,我任之微斯人吾谁与归以画竹、兰为长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3)下面对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乐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B.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C.郑板桥不仅为官洁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文人雅士交游D.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收\n到了老百姓的爱戴2、【2017届中考湖北省襄阳卷】文言文比较阅读。【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余近日以军务俊您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节选自)【注释】①彳空您(kongzo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来X_K]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余近日以军务径您()\n1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自/以为/在有所益B.肃/遂拜/蒙母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1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15.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16.品质。(2分)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2分)3、【2017届中考湖南娄底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咲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n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②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③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与徐公/孰美D.盖/石性坚重(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孰视之(仔细)B.臣之妻私臣(偏爱)C.皆以美于徐公(在)D.不以物喜(因为)(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①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B.选文第③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nA.选文第④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B.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1)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跌丽。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答案1、(1)B(2)D(3)B【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査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A.句意为: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活:救助.使…活。B.句意为: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牍:公文。C.句意为: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1¥遇到。A.句意为:(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去:离开。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有误,从“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可以看出“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1/一、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并不是因担心上级拒绝。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n【答案】12.①研究②因为13.D14.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15.结友有恒(勤朴)16.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③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④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解析】12•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2.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n15.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16.试题分析:注意结合原文作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答案】(1)A(2)C(3)C(3)①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②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给予上等奖赏。(4)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解析】(1)试题分析: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各个选项断句的情况,判断正误即可。A项错误,“方千里”不能停顿,正确的断句为:今齐地/方千里。(3)试题分析:做此类型考题需要仔细审题,注意文章细节与选项的比较,认真作答。C.意在点明纳谏成效之大,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n(3)试题分析:解答思路是: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本句重点:①修,长;咲丽,美丽有神采.②面,当面;刺,指责;过,过失;上,上等。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1、[2017年中考江苏省淮安卷】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0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號亭①。吴将皆欲迎击之。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n攻之纵②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闲则是平原广野,当恐有離音标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③于木石之间,徐制④其弊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⑤,更尝⑥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⑦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⑧,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猗⑨角此寇,正在今日。”乃攻一营,不利。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⑩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节选自《资治通鉴》)Mi【注释】①夷道號(xiao)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②纵:即使、纵然③罢:同“疲”,疲乏④制:掌握⑤猾虏:狡猾的家伙。⑥尝:经历⑦干:做⑧便:便利⑨猗(jl)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⑩敕:命令。(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吴将皆欲迎击之。(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1)公将鼓之。()(2)彼竭我盈((3)犹难尽克()(4)诸将并曰((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n(2)夫战,勇气也。(3)其诸要害已固守。【(4)请简要分析【甲】文为什么略写齐鲁两军战斗的经过。(4分)(5)曹刿与陆逊都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釆取的方法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2、【2017届中考山东济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①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选自《汉书•董仲舒传》)【注】久次:入学的先后顺序。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他一项是()(2分)A.录毕,走送之走:跑B.先达德隆望尊望:声望\nC.援疑质理质:质问D・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7•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A.蒙辞以军中多务B.先帝不以臣卑鄙C.策之不以其道D.弗敢专)(2分)也,必以分人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序,文体名,一般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赠序一般是亲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事一些安慰、勉励的话。B.宋濂二十岁之后更加仰慕圣贤之道,向有学问的前辈请教,有事遇到前辈的训斥或提问,一句话都不敢答复。C.从乙文来看,董仲舒年轻时就潜心研究《春秋》,后人将《春秋》与《诗经》《尚书》《礼记》《大学》合称“五经”OD.董仲舒研究学问非常痴迷,三年都无心观赏花园里的风景,他在室内挂上帘子读文章,任何人都见不到他。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俟其欣悦,则又请焉。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邙艮断两处)。(2分)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3、[2017届湖南岳阳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n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秦王怫然怒,谓唐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节选自《唐且不辱使命》)(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B.今齐地/方千里C.与臣而/将四矣D.此/庸夫之怒也(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之妻私臣(偏爱)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讽\n刺)C.臣未尝闻也(曾经)D.今日是也。(这样)(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且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A.【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且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B.【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答案】1、(1)吴将/皆欲迎击之。(1)(1)击鼓、击鼓进军(2)充满、旺盛、士气正旺盛(3)战胜、攻克(4)一起.都。(2)(1)(曹刿)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退败的情况。(2)打仗,是靠勇气的。(3)他们\n的各个险要的地方都已经巩固(或加强)了防守。(4)示例:(1)使文章详略得当,能够集中表现主要内容一一对战争的分析评论;(2)后文学曹刿的集中论战,可以更好地突出曹刿的军事才干,表现他“远谋”。(5)避其锋芒(消磨的方锐气);及时出击【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克”攻克。【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曹刿论战》主要记叙的是曹刿在战前和战后的观点,略写了战争过程。这是与文章的“论战”相符合的。表现了曹刿的才干。【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o(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赏析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能够大致翻译文章。然后找出共同点。\n【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2、【答案】6.C7・D8・A9.等到他高兴时,(我)就又向他请教。(“俟”“焉”各1分)10.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解析】6.试题分析:A句意: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走:跑。B句意:前辈德高望重。望:声望c句意:提出疑难,询问道理.质:询问。D句意: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至:周到。故选:C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7.试题分析:例句: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以:因为。A句意:吕蒙把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以:把B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以:因为c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以:按照.D句意:不敢一个人独自享用,必定用来分(赏赐)给别人(旁边的人).以:把故选:B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8.试题分析:A.正确;B.有误,有事遇到前辈的训斥,一句话都不敢答复;C.有误,“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D.有误,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故选:A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试题分析:重点词有:俟:等待;焉:兼词,于乙向他。句意: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n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7.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3.【答案】(1)C(2)B(3)①能够在公共场所公开指责(摘)、议论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②平民发怒,也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4)A【解析】(1)试题分析:C与臣/而将四矣。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B“面刺寡人”的“刺”意思为“指责”。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①中重点词语有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②中重点词语有抢,撞.徒,光着。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n(4)试题分析: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A甲文未体现不畏强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