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时阅读训练 23页

  • 955.00 KB
  • 2022-08-23 发布

文言文课时阅读训练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n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n1、,毕竟东流去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山遮不住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的词大体上可分为抗战词、农村词、闲适词和爱情词等几类。1.抗战词。表现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例如:《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n2.农村词。描写农村秀丽的风光、质朴的民俗。例如《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清平乐(茅檐低小)》等。3.闲适词。描写退隐心情与感受。这些词于旷达中显沉郁,于闲适中露激愤。例如《鹧鸪天(博山寺作)》《水调歌头(盟鸥)》《丑驭儿·书博山道中壁》等。4.爱情词。托意高远,别具特色。例如《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其中有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n辛弃疾(1140—1207),字,号,济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为主,与苏轼并称为“”,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倾诉的悲愤,乃“”。作者简介幼安稼轩强烈的爱国热情壮志难酬豪放苏辛人中之杰,词中之龙\n生平经历23岁前,在中原金国统治区生活和起义。他自幼丧父由祖父辛赞养大,受影响颇深24——42岁,南归以后仕宦生涯。屡遭排挤打击,此期词作以抗金救国为多,词情悲壮慷慨。43——68岁,罢职后的闲居生活。仍然希望报效国家,临终大呼“杀贼”数声,含恨去世。纵观辛弃疾的一生,可知他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而首先是一个中原起义的豪杰,一个力主抗金的名臣,一个有才略有建树的地方官,一个凛然有节气的爱国志士。总之他首先是一个有抱负有才智的政治家、军事家。\n题目解说“水龙吟”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n《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写作背景\n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天际。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在日落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瞭望。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诵读感知\n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景物?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断鸿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空寂苍凉。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江天山景思考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浩渺壮阔气势雄浑苍茫悲凉品析词作意境景中有情情景交融\n“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中“游子”指的是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词人自喻,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n思考看、拍、会、登“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以物比人,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无人会,登临意”直抒胸臆,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中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n遥望山河叹国破家亡怨壮志难酬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报国无路知音难遇雄浑阔大移情入景苍凉悲壮孤独愤懑登高远望上片小结\n上片从江天一色的广阔秋景起笔,为渲染愁思展开一幅大背景。接着由远及近,层层递进,先写远景:遥望远山,“玉簪螺髻”般美丽的山,却“献愁供恨”,使无生命的山峦有了人的情感,点明了“愁”与“恨”。再写近景:在落日、楼头、断鸿等一片凄凉的景色里,引出了江南游子,点明了山河沦陷之恨与远寓江南的乡思之愁。最后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为了实现收复失地、重返故乡的壮志,“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然而却“无人会,登临意”。整个上片融写景与抒情于一体,融家愁与国恨于一体,这就提高了愁绪的思想境界。\n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写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思考张翰——乐于归隐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叹时光流逝“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世说新语》反用其意,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胸怀报国的雄心壮志;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三国志》批判了不顾国事、钻营私利之人,表明词人为国忘私的胸怀,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词人的雄心壮志。“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世说新语》表现了词人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愤慨和苦痛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用典\n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一、出自《晋书‧张翰传》及《世说新语‧识鉴》篇,是张翰见秋风起而思故乡吴中莼羹鲈脍的故事;二、出自《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是刘备责备许汜求田问舍,不能忧国忘家的故事;三、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篇,是桓温经金城见所种柳树而叹年华流逝的故事。用典\n如何理解“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史记‧魏公子列传》说信陵君在完成存赵救魏两大功业之后,名震天下,受到魏安厘王的猜忌,因此多近醇酒美人。辛弃疾此词结语,呼应上片末“无人会、登临意”的感叹,自伤抱负不能实现,又叹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写出了英雄失路的孤独与痛苦,也许唯有醇酒美人才有助于麻醉自己吧。。词人借此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劝酒。\n下片小结下片:张翰—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刘备—雄才大略桓温—叹时光流逝用典—为国为民雄心壮志功业未成的苦闷正面反面\n总结1.从写景入手,意境开阔,情景交融.通过历史典故,层层推进,自然而贴切,深沉而含蓄。2、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n“鲈鱼堪鲙”,典出《晋书·张翰传》,说晋朝的张翰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便说:“人生贵得适意,何能羁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弃官还乡。典故原意是说张翰厌恶为官的黑暗,为全身避祸而弃官归隐。作者用此典,既表明自己所处南宋时的政治环境与张翰相似,朝廷也是昏庸黑暗,又表明自己虽处逆境,却不愿像张翰那样为全身远祸而归隐,要不忘国事,努力抗争。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n“求田问舍”,典出《三国志·陈登传》,许汜对刘备说他去见陈登,陈登不以礼待。刘备说:“你是国内名士,现在天下大乱”,你却只顾“求田问舍”典故原意是讥讽胸无大志,只知置办产业的人。作者借用此典,意在表明尽管自己不被朝廷所用,但也决不会像许汜那样去经营个人的舒适生活,而要像刘备那样胸怀雄心壮志,决战疆场。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n“树犹如此”出自《世说新语·言语》,东晋将领桓温北伐,经过金城,看见自己以前在这里栽种的柳树已有十围粗了慨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典故原意是说光阴易逝,壮志难酬。作者用来表达自己有像桓温北伐一样的心志,期望北定中原,同时也感到光阴易逝、人生易老、功业难成,这就使得他的抗金复国政治理想带有强烈的紧迫感。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n小结辛弃疾生不逢时。他的文才武略换来的却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于是他只好笑傲山林、诗酒余生。他常常将满腔雄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的悲愤的长歌。这是英雄人格意识的变向表达,我们从这首词中。分明也能品味出他对英雄人格的悲壮追求。然而,也正是这一特定的遭遇,使他一寄之于词,成为一代词宗,在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