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9.00 KB
- 2022-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n1.古代数量词。① 咫:八寸。 ② 仞:八尺或七尺。③ 锱:六铢,一两的四分之—。 ④ 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⑤ 寻:八尺。 ⑥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⑦ 常:两寻,十六尺。 ⑧ 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⑨ 乘:一百辆。 ⑩ 跬:半步,跨出一脚。11)户:一家。12)步:跨两脚。\n2.古时少数民族特称。①东方少数民族:夷。 ②西方少数民族:戎。③南方少数民族:蛮。 ④北方少数民族:狄、胡。\n3、兄弟排行称谓①老大:兄、伯、孟,如刘伯温、曹孟德。②老二:仲,如孔仲尼、范仲淹。③老三:叔,如孙叔敖、蹇叔。④老小:季,如季路、项伯为项羽季父。\n4.古代年龄特称① 周岁:晬。 ② 幼年:垂髫、髫龄、髫年。③10—15岁:志学、少年、少童、总角、总发、及笄(女)。④15岁:结发,束发(女15,男20)。 ⑤16岁:破瓜。⑥20岁:加冠、弱冠。 ⑦30岁:而立、壮。 ⑧40岁:不惑、强、强仕。 ⑨50岁:知命、艾、半百。 ⑩60岁:花甲、下寿、耳顺、耆。11)70岁:古稀、中寿。12)80岁:上寿、耋。13)90岁:耄、胡耇(g6u)。14)100岁:期颐。\n5.古代官场专用词语① 放:本义为放逐,特指京官改为外任 ② 拜:任命,多用于升任高官。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拜:授予官职 授:授给、给予官职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罢:免去,解除官职 免:罢免 夺:削除 ③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④ 除:授予官职 ⑤ 迁:升调、调动。 ⑥ 徙:平职调动。 ⑦ 复:恢复旧职。⑧ 出:调出京城做地方官。 ⑨ 铨:选拔官吏。 ⑩ 下车:上任。11)左迁:贬官、降职。12)擢:由选拔而提升。13)黜:罢免革除官职14)选:量才授官15)举:被举荐、推荐16)罢:免职外放。17)辟:招聘授官18)召:聘任。 兼:兼任 领:兼任行:代理官职。署:代理、暂任权:暂代官职 判:高位兼低职\n表官职变化的①表任命的:授、拜、除、封②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③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④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⑤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⑥表恢复的:复、还⑦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致政\n(一)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二)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n(三)兼职、代理的词语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代理,暂时担任。权:暂代官职。(四)降职、罢免的词语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五)其它知、主——执掌、主持。\n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11、表人物地位的:贵、*、卑、官绅、豪\n12、表主管的:知、典、主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n1.表示官职的词语(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7)太尉:军事首脑。(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13)太史:负责史书编纂的史官(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20)主簿:秘书。\n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24、表揭发的:劾、讦、揭2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27、表暗中的:阴、间、密28、表诬陷的:中、谮、诬29、表朝见的:朝、觐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n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39、表监狱的:囹圄、狱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41、表告别的:辞、别、谢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n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n6.古代礼仪① 斋戒: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以示诚心致敬。 ② 设九宾:在朝堂安设“九宾”,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③ 拜:古人常用的以叩头为方式的一种礼节。 ④ 再拜:拜了又拜,一种隆重的礼节。 ⑤ 先引:先导,前面引路。一种隆重的礼节。 ⑥ 虚左:驾车时空着左边的上位表示尊敬。 ⑦ 兄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 ⑧ 一少牢:用羊、猪各一头祭祀先人。 ⑨ 不言老:古礼父母健在自己不称老。 ⑩ 布让:宴席间向客人敬菜、劝餐。11)请安:清代一种问安礼节。12)打千:清代男子用的一种请安礼节,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身稍向前俯,右手下垂。13)顶礼:佛家圾敬之礼,即跪拜。13)接风:设宴接待远方的客 人。14)伏惟:下级对上级、小辈对长辈说话表尊敬。15)朝:诸侯按规定时间觐见天子的一种礼节。16)聘:天子派卿大夫慰问诸侯的一种礼节。\n17)修敬:修饰礼仪以示敬意。18)誓:诸侯之间用言语表示不违约的一种仪式。19)盟:两国或两人以上聚会杀牲歃血的仪式。20)庙见:帝王即位后在宗庙举行的拜祖之典礼。21)封禅: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22)稽首:最隆重的一种拜礼。23)九拜: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等九种拜礼。24)揖:古人的一种拱手之礼。25)尚右:古人以右为上,表示尊敬的一种礼节。26)加冠:古时男子年满二十举行的一种郑重的加冠仪式。27)拜将:古代任命大将举行的隆重礼节。28)负荆:古代表示认错赔礼的一种礼节。29)侍立:向对方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30)辞谢:婉言道歉。31)东向坐:室内最尊的上位。32)祖:临行祭路神。33)拱:两手合抱施礼。\n7、古代科举①童试(院试):每年一次,在州、府、县进行,主考为知县、知府、学政,应试者为儒童或童生,考试内容除经、史、时务外,主要考八股文和试帖诗,录取者为生员(庠生),俗称秀才。②乡试(秋闱):三年一次(多在农历八月),在省城举行,主考为朝廷专员,应试者为秀才,考试内容同上,考中者为举人,又俗称孝廉,第一名为解元。③会试(春闱):乡试后次年的春天《多在农历三月)在京师由礼部主持,主考为朝廷大臣,应试者为举人,考试内容同上,录取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④殿试:会试后的四五月,在京城朝廷大殿进行,主考为皇帝、亲王,大臣监试,大学士、部院大臣评卷,应试者为贡士,考试内容主要是策问(就当时政治、经济等问题发问),录取者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此三名为“进士及第”,为一甲;然后为“进士出身”,为二甲;最后是“同进士出身”,为三甲。\n8、天文历法①天干地支: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项;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项。天干表示次序,地支表示时间,天干配地支,单数配单数,双数配双数,依次按序组合60对,如甲子、乙丑、丙寅等。②阴阳:阴指地、水、山北、水南、月亮《太阴》;阳指天、火、山南、水北、太阳。③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胜(克):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④八卦:天、地、雷、风、水、火、山、泽。⑤四象: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龟蛇)等人们想象中的四种动物。⑥朔、望、晦:阴历每月初一为“朔”,每月—卜五日为“望”,每月月末一天为“晦”。\n9、古代时间词语① 岁:年 ② 期年:满一年 ③ 积年:好几年 ④ 曩:从前 ⑤ 旦日:第二天 ⑥ 久之:很久 ⑦ 向:先前 ⑧ 日:一天天 ⑨ 良久:很久 ⑩ 旦:早晨11)旦旦:天天12)异日:将来13)翼日:明天14)翌日:次日15)质明:天刚亮16)亭午:正午17)暝:天黑了18)即日:当天19)宵:晚上20)中夜:半夜21)失时:过时22)尝:曾经23)素:一向24)未几:没多久25)既:已经26)初:刚开始27)顷刻:一会儿28)适:刚才29)已而:不久30)瞬息:一眨眼31)几:将近32)少顷:一会儿33)今者;现在34)寻:不久35)倏尔:忽然36)夜阑:夜深37)遽:立刻38)薄暮:傍晚39)卒:突然,同“猝”40)秋:时候41)无何:没有多久42)尔来:从那时以来43)既望:阴历十六44)食顷:一顿饭的工夫\n10.古代器具镬:煮食物的一种大锅。 缻:盛酒的瓦器。璧:一种宝玉。 瑟:乐器名,像琴。斧质:一种腰斩刑具。 洪钟:大钟。弩:一种利用机械发射的弓。 歌钟:古乐器。无射:钟名。 卮:酒器。砺:磨刀石。 笏:上朝用的手板。斗:大的酒器。 镆铘:有名的宝剑。椟:匣子。 蓧:耘田用的竹器。杓:舀酒的勺子。 觞:一种酒器。臿:一种掘土工具。 箪:古代盛饭的竹器。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干:盾,一种兵器。戚:像斧的一种兵器。 管籥:箫笛类乐器。\n箧:书箱。 斛:一种量器。璇玑:玉饰的测天仪器。 梓:书的雕板。戟:古时一种戈矛合体的长柄兵器。 豆:古代盛肉或其他物品的器皿。漏:用滴水计时间的器具。 鉏耰:一种似耙而无齿的农具。钩:一种似剑而曲的短兵器。 鼎:古时烹煮用的一种三足两耳的器物。浑天仪: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 候风地动仪:一种测验地震的仪器。彝: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 枷:套在犯人颈上的刑具。觚:古代一种长身细腰、形如美人的盛酒器。扭:夹在犯人手脚上的刑具。\n11.古代地名①京兆万年、丰镐、长安、芷阳、三辅:西安。②上元、金陵、建业、江宁、白下、应天、石头城:南京。③仁和、西溪:钱塘。 ④大都、中都、顺天、北平:北京。⑤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⑥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⑦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⑧四海:东海、西海(青海、波斯湾)、北海(渤海、长江以北的海)、南海(泛指天下、全国)。 ⑨二陵:北陵东崤山、南陵西崤山。⑩三都: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 五岭: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六郡:会稽、吴、丹阳、豫章、庐陵、新都(江、浙、赣一带)。\n四渎:江(长江)、河(黄河)、淮(淮河)、济(济水)。六合:东、南、西、北、天、地,泛指天下。五方:东、西、南、北、中。闽侯、三山:福建福州。中原:河南省及其附近地区、黄河中下游乃至整个黄河流域。汴京、祥符、大梁、汴梁、东京:河南开封。\n12.古代服饰①巾:又称绡头、幅巾、帻,平民用以裹头的头巾,秦朝时用黑布裹头,称为“黔首”。②冕:大礼帽,天子诸侯卿大夫在祭祀时所戴。③纶巾:冠名,又称诸葛巾,一般为军师所戴。④裳:下衣,又叫“常”。⑤襦:上衣,有长短。⑥袭:皮衣,毛皮在外。⑦屐:木鞋。⑧袍:长衣的通称,也专指里面铺了乱麻等物的长衣。⑨泽:休息时所穿之襦。⑩袖:衣服长袖,垂臂时手不露出,有大袖、广袖之说。\n缙绅:缙是赤白色的帛,常用作绅带,带子在腹前打结,多余下垂的部分叫绅,古代做官的人要插笏于带间,后把“缙绅”或“绅士”作为仕宦的代称。绔:裤子;无裆的套裤。布:麻布和葛布的总名,有粗细之分,“布衣”成了庶民的代称。帛:又称缯,丝织品的总名。缟:又称素,是未经染练的缯帛。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为穷苦人所穿。履、屦:上古的鞋叫屦,汉以后叫履,一般用草、麻、皮、丝等制作。丝履、丝屦多为贵族所穿,穷人穿草屦。蓑衣:雨具,用草编织而成。\n13.古代建筑①宫:古代帝王的住所或神庙。 ②宅:住所。③室:房屋或内室。 ④府:达官贵族的住宅。⑤邸:高级官员的住宅。 ⑥观:道教的庙宇。⑦厢:正房两侧的房屋。 ⑧陵:帝王的墓地。⑨庵:尼姑住的佛寺。 ⑩楼:二层以上的房屋。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灵或帝王受理朝政的地方。庙;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处所。祠:同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先的房屋或社会公众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物而修建的房屋。\n城:都邑四周防御的城垣。 堡:围有土墙的城镇或乡村。亭: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 坛: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台。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阁:四周设有栏杆回廊的楼。廊;屋檐之下的过道。 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室。\n14.尊称敬辞令堂:尊称对方母亲。 令郎:尊称对方儿子。 令尊:尊称对方父亲。 令亲:尊称对方亲戚。 足下:对朋友的敬称。 陛下:对君主的尊称。 诸君:对多人的尊称。 夫子:对学者的尊称。 诸位:对多人的尊称。 惠存:敬辞,请保存。 令阃:尊称对方妻子。 令爱、令嫒:尊称对方女儿。 先生:对知识分子的敬称。 阁下:敬称对方(古时多用于书函中)。 先烈、先哲:尊称死去的人。 大人:对长辈或地位高的官长的敬称。 公: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 高足:对别人学生的敬称。 大驾:对来访者的敬称。 夫人:对一般人妻子的尊称。 贵庚:敬辞,问对方年龄。 贵恙:敬辞,问对方的病。 贵姓(国、府):敬辞,问对方姓氏、国家、家庭。贵干:敬辞,问对方事宜。贵宅:敬辞,问对方住处。 高寿:敬辞,问老年人年纪。芳名:敬辞,问对方姓名(多用于女子)。\n惠顾、莅临、光临:敬辞,称对方到来。海涵:敬辞,请对方大度包容自己。海量:敬辞,称对方宽宏的度量。拜见(访、辞、服、托、望):敬辞,指见面、访问、告别、佩服、托人办事、探望恭喜:敬辞,祝贺对方喜事。 屈就:敬辞,请对方担任职务。屈尊:敬辞,指对方降低身份俯就。 赏光:敬辞,请对方接受邀请。赏脸:敬辞,请对方接受要求和赠品。\n15.谦称谦辞家严:谦称自己的父亲。 妾:女子谦称自己。 家母:谦称自己的母亲。 窃:谦称自己。 奴家:青年女子的谦称。 小人:地位低的人的谦称。 不才:“我”的谦称。 仆人:男子的谦称。 鄙人:自己的谦称。 在下:自我的谦称。 贱内:谦称自己的妻子。 卑下:谦称自己。 愚见:谦辞,说自己的见解。 寒门(舍):谦辞,称自己的家门。 敢问(请、烦):谦辞,冒昧地请求别人。小弟:对熟人或朋友谦称自己。 过奖:谦辞,指对方的表扬或夸奖。 见笑:谦辞,指自己言行的拙劣被人笑话。 托福:谦辞,指对方福气使自己幸运。 荷、为荷:谦辞,指承受恩惠(多用于书信)。 高攀:谦辞,指与地位高的人交朋友或结亲戚。 恕:谦辞,请对方宽恕原谅自己。\n16.文化现象古代四大艺术(文人四大风雅):琴、棋、书、画。古代六种学问和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五音:宫、商、角、徵、羽。五蠹: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工商之民。\n二、常用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汇释卑鄙今义:品性低劣。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不过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不超过。如: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必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古义:不一定.如: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丽。好,容貌美。如: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古义:刚刚一开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从而今义:表顺接的连词。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处分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古义:处置、处理,如: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从事今义:①做某种事情。②(按规定)处理。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如: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大风今义:巨大的风。古义:麻风病。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地方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③区域。④部分。古义:地,土地;方,方圆。如: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毛遂自荐》)\n斗争今义:指对抗或奋斗行为。古义:吵闹、打架。如: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羌村三首》)多谢今义:对人表示感谢之辞。古义:多多劝告。谢,劝告。如: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反复今义:①一次又一次,重复。②忽而这样;忽而那样。古义:扭转形势,回复到原先的状态。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风流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逢迎今义:迎合、巴结。古义:迎接;如:新妇识马声,蹑瞬足相逢迎。(《孔雀东南飞》)非常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古义:意外事故.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n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n(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n一、表示疑问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与……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n二、表示反问①何……哉(也)?(怎么能……呢?)②何……为?(……干什么呢?)③何……之有?(有什么……呢?)④如之何……?(怎么能……呢)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⑥安……哉(乎)?(哪里……呢?)⑦不亦……乎?(不是……吗?)⑧……非……欤?(……不是……吗?)⑨宁……耶?(哪里……呢?)(10)顾……哉?(难道……吗?)(11)独……哉?(难道……吗?)\n三、表示感叹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②直……耳!(只不过……罢了!)③惟…耳!(只……罢了!)④一何……(多么……啊!)⑤亦……哉!(也真是……啊!)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四、表揣度①无乃……乎(欤)(恐怕……吧?);②得无(微)……乎?(该不……吧?))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④庶几……欤?(或许……吧?)\n五、表示选择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③其……?其……?(是……呢?还是……呢?)\n六,其它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谓:说的就是――。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n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有两种考查形式: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二、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1、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n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教材中学过的典型的实词意义要及时积累、灵活运用,迁移到课外。知识迁移法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屡试不爽\n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结构观察法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n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成分分析法沛公军灞上\n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推断出其意义。借助语境法\n结构观察法(相反、相近)知识迁移法(成语、教材)借助语境法(上下文)方法小结成分分析法(语法)\n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高考文言文阅读所选择的文段,一般都是传记文章,文中的主角,又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其实就应该同时进行着初步的筛选,在阅读的同时注意理清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n一是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二是职官。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四是品格。刚才讲过,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n3、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意译相结合。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意译,指在直译有困难的地方,从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出发,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n命题特点:(1)含有关键词的句子,如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等,这是得分点。(2)句式较特殊的句子。\n翻译方法:(1)在原文中找到该句,并仔细阅读前后文,熟知语境,做到“句不离篇”。(2)看句式特点。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调整过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宾语、介词等)(3)翻译重点实词和虚词。A、理解虚词用法,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B、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以保留下来照原文抄录。C、将大部分实词用现代汉语替换,对译出来。(注意古今异义词)D、文言文中有时连用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词,需要拆成两个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的词义去解释。(如:指示、以为等)(4)调整顺序,贯通句意。\n4、文言文断句(1)读句子,找人名、官名、地名,找动词。凭语感把能断的先大致断开。(2)看对话、引文标志:“曰、言、云”(3)找虚词:“夫、惟、盖、若夫、且夫”等词,经常出现在句首;“乎、哉、也、矣、与(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4)看句式:文言文中常用对偶句,另外还有一些特殊句式及其固定结构也可以帮助断句。\n练习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ing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n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安敢不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