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战文言文短篇 8页

  • 59.29 KB
  • 2022-08-23 发布

中考备战文言文短篇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外文言文练习(一)孟母戒子(《韩诗外传》)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證(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證矣。[注释](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證]xaun,遗忘。(4)[戒]警告。[练习]K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①孟子辍然中止()处士笑而然之()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何有于我哉?()••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①失:()②此:()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A、呼而问之B、以此戒之C、多作自能见之D、自是之后来源[阅读提示]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译文孟子年少的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再背。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并问他说f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了?”孟子回答说:“有些忘记了,又\n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说:这些丝断了,能再继续织吗?”从此那以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参考答案1.®……的样子。②为什么。③同意,赞同。④哪里,哪一点。2.證是3.D(助词,的。其余皆为代词。)(二)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注释](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0(5)[指摘]挑剔,批评。[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尝乘间以文字问之()无它术()即求过人()疵病不必待人指摘()••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3)多作自能见之()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n答:[阅读提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今天读来,不无启迪。译文某年初,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参考答案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尝(曾经)术(方法)过(超过)疵(弊病)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代词此指欧阳修)(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代词此指文章)(3)多作自能见之(代词此指缺点)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三)《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f君有疾在簇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1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r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r居十日,扁鹊复见,曰r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n“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腸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按下边提示,用II线将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⑴桓公不听扁鹊忠告⑵扁鹊指出桓公的病已不可救药⑶桓公病死2、选出对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A、医生的爱好,是给没病的人治病,并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B、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并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C、医生的爱好,是为无病呻吟的人治病,不用看自己就好了,也就有了功劳了。D、医生喜欢给无病呻吟的人治病,反正不用看自己也会好的,功劳就大了。⑵桓侯故使人问之()A、桓侯特意派人去问扁鹊。B、桓侯故意派人去问这件事。C、桓侯故意派人去问扁鹊。D、桓侯特意派人去问这件事。⑶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A、(那是)掌握生死的神所管的,(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B、(那是)掌管生死的神所属的范围,(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nC、(那是)掌握生死的神所管的,那该怎么办呢?D、(那是)掌握生死的神所属的范围,那该怎么办呢?(4)臣是以无请也()A、我因此也就不请求了。B、我是再也不说话了。C、我是不必再请求了。D、我因此也就不再说话了。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A、鹊看到桓侯的病已无法治愈,所以回转身就走。B、扁鹊观察到桓侯得的是不治之症,没有治疗的意义,所以就回去了。C、因为当初桓侯没听扁鹊的劝告,扁鹊生气了,所以走开了。D、扁鹊认为桓侯的本质不好。4、简答桓侯的病为什么会到“不治”的地步?5、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译文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纹理间,不医治恐怕会加重。”桓侯说f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此作为\n(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扁鹊离开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r小病在皮肤纹理间,是汤熨的力量能达到部位;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是针灸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能达到的部位;病在骨髓里,那是掌管性命的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于是桓侯就病死了。参考答案1、第一层:扁鹊见蔡桓公……桓侯又不悦。第二层: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臣是以无请也。第三层:居五日……桓侯遂死。2、(DB⑵A⑶A⑷D3、A4、桓侯没有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不接受医生的忠告去治疗,以致疾病发展到不可医治的地步,终于死去。5、用这个故事,劝告人们不可讳疾忌医,有了缺点和错误要接受忠告去改正,否则就会小错成大错,以致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四)自护其短(《雪涛小说•知无涯》)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n某人自护(3)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注释](1)[北人]北方人。(2)[仕]做官。(3)[护]掩盖,遮掩。[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北人生而不识菱者()席上啖菱()••啖菱须去壳()欲以清热也()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A.仕于南方。不得已而从仕。••B.或曰:啖菱须去壳。或告之曰:是非君子道。••C.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D.仕于南方。尝射于家圃。••3、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省略成分。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4、翻译句子。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5、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n译文有个人是从出生以来就不认识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1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r问的人又问汨匕方也有菱角吗?”他说f前山后山,什么地方都有!参考答案1、从……以来;吃;去掉;想。2、D3、第一个括号填”我”,第二个括号填”其或它”(代词,代菱)4、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5、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