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文言文翻译 7页

  • 54.50 KB
  • 2022-08-23 发布

专题二 文言文翻译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一文言文断句例一(2009年北京大学)给下列文言文断句,并翻译全文。书杜袭喻繁钦语后(清)林纾吴人之妇有绮其衣者衣数十袭届时而易之而特居于盗乡盗涎而妇弗觉犹日炫其华绣于丛莽之下盗遂杀而取之盗不足论而吾甚怪此妇知绮其衣而不知所以置其身夫使托身于荐绅之家健者门焉严扃深居盗乌得取唯其濒盗居而复炫其装此其所以死耳天下有才之士不犹吴妇之绮其衣乎托非其人则与盗邻盗贪利而耆杀故炫能于乱邦,匪有全者杜袭喻繁钦曰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钦卒用其言以免于刘表之祸呜呼袭可谓善藏矣钦亦可谓善听矣不尔吾未见其不为吴妇也例二(2010年北京大学等三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剬有司使无专行也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人莫得自恣则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选自《淮南子》)(1)细读上述文段,并根据你的理解为文段断句。(2)请将文段译成现代汉语。例三(2011年北京大学等十三校联考)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是也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践恃大朋之龟与吴战而不胜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诸侯者危其国(《韩非子·饰邪》)例四(2010年清华大学等五校联考)用“/”符号给下面的文段断句。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7\n例五(2011年清华大学等七校联考)断句。史臣曰琴瑟不调必解而更张也魏晋为吏稍与汉乖苛猛之风虽衰而仁爱之情亦减局以峻法限以常条以必世之仁未及宣理而期月之望已求治术先公后私在己未易割民奉国于物非难期之救过所利苟免且目见可欲嗜好方流贪以败官取与违义吏之不臧罔非由此擿奸辩伪诚俟异识垂名著绩唯有廉平今世之治民未有出于此也。(《南齐书》卷五十三列传第三十四)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①对话、引文常用“曰”、“云”、“言”等词作标志。如: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论语·子罕》)②句首发语词:岂(其)、夫、盖、焉、惟、斯等句尾语气词: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③文言文固定结构有十五种,我把它们罗列于下,同学们自己动手找例子加以消化巩固:以为所以如何、奈何、若何何以……为何……之有不亦……乎无乃……乎得无……乎有……者7\n孰、孰与与其……岂若与其……宁有……以、有以有所……之谓也、……之谓乎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论语·雍也》)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颜渊》)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论语·学而》)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④相同词语紧连,即顶真。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练习1、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中庸》)2、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大学》)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曾巩《墨池记》)4、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7\n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展望(2012江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节选自萧统《〈陶渊明集〉序》(2012北京)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头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战国策·秦策》)7\n专题二文言文翻译上个专题中,我们探讨的是文言文断句。很多情况下,断句之后紧接着就是翻译。本讲专题探讨文言文翻译。例一(2009年清华大学)将下面一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汉书·艺文志》)例二(2010年清华大学等五校联考)将下面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例三(2011年清华大学等七校联考)翻译画线句子。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已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文言文翻译三五六三字要求:信达雅五字诀:①留即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庙号、年号、书名,等等,予以保留下来,不必翻译。如: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崤之战》)②增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翻译时要在单音词前或后增加一字,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增还有一义,即把句子中的省略成分增补出来。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7\n大王见臣列观。①换即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称为政理。②删即古汉语偏义复词中的虚化成分务必要删掉。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昼夜勤作息去来江口守空船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③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如:丰年留客足鸡豚六种成分:即主谓宾定状补。明了句子成分,能提升翻译的准确度。练习把下面十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同上)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同上)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同上)5、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7\n1、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孙子·九变篇》)2、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同上)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七十七章》)4、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老子·七十五章》)1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五章》)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