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00 KB
- 2022-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死灰复燃》练习一、解释下点句中加点的字词。1、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2、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3、田甲曰:“燃即()溺()之()。”4、居无何(),梁内史缺,5、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6、田甲亡走()。二、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吗什么道理? 课堂链接:韩安国,字长孺,汉时睢阳人,韩安国被释放,做了梁孝王的“内史”。狱吏田甲怕他报复,连夜逃走。韩安国听说狱吏逃亡,故意扬言说,田甲如不赶快回来,就宰了他一家老小。田甲只好回来向韩安国请罪。韩安国讽刺他道:“现在死灰复燃,你可以撤尿了———”田甲吓得面无入色,连连磕头求饶。“起来吧。像你这样的人,才不值得我报复!”韩安国面无怒色,并无惩罚田甲之意。田甲大感意外,更加觉得无地自容。出处《史记·韩长孺列传》18\n《哀溺文》练习一、解释下点句中加点的字词。1、永之()氓()咸()善()游。2、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3、中济(),船破,皆()浮游。4、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5、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6、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7、曰:“何不去()之()?”8、不应(),摇其()首。8、有顷(),益怠()。9、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18\n10、又摇其()首,遂()溺死()。二、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事情:道理: 《哀溺文序》写作特色: (1)《哀溺文序》的特色是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主要刻划了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心态,使全文叙述相当精炼,人物形象十分生动传神。 正面描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行动描写,“尽力而不能寻常”,暗示钱的累赘;二是语言描写,“吾腰千钱,重,是以后”,说明他明知关键在钱,却仍不愿割舍;三是表情描写,两次“不应,摇其首”,说明他要钱不要命,至死不悟。侧面烘托也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反衬,“善游最也”,借他人之口指出他平素善于游泳,从而反衬他今日“尽力而不能寻常”的反常行为;二是对比,把最善游泳的他反倒淹死,与本来游水本领不如他的人都能安全到达彼岸进行对比。三是用“己济者”的呼号,从侧面揭示他的蒙昧心隆。18\n不取遗金一、解释下点句中加点的字词。1、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2、当()夏五月,有披袭()而薪()者。3、季子呼薪者:“取彼()地金来!”4、薪者投()镰于()地,嗔目佛手()而()言5、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6、吾当夏五月,披袭而薪,岂()取金者哉?”7、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8、遂()去()不顾()。二、文中的薪者是个怎么样的人?文中季子对薪者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子产不毁乡校18\n1、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2、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3、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4、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5、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7、岂()不遽()止()?8、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示?医扁鹊见秦武王《战国策》1、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18\n病,扁鹊请除()。1、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2、君以()告扁鹊。3、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4、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曾参杀人《战国策》1、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18\n1、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2、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3、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4、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5、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6、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10.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11、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之投杼也。千金买骨《战国策》1、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18\n2、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3、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4、君遣()之()。5、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6、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7、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8、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10、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11、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18\n见事(),况()贤于()隗者乎?12、岂()远千里()哉!13、于是昭王为筑宫而师之()。14、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千金买骨的意思是什么? 千金买骨典故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 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 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看了用很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很不高兴。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骗别人。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3匹千里马。 郭隗讲完上面的故事,又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你可以先从我开始,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燕昭王认为有理,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并让他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消息传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贤士纷纷前来,表示愿意帮助燕昭王治理国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燕国终于强盛起来,终于打败了齐国,夺回了被占领的土地。辛庆忌1、汉成帝将()立赵飞燕为皇后,怒刘辅直谏(),囚之()掖廷狱。18\n1、左将军辛庆忌等上书救()辅,遂()得减死()。2、朱云请()斩张禹,上()怒,将()杀之(),3、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4、曰:“此臣素()著()狂直(),臣敢以死争()。”叩头流血。5、上意解(),然后得已()。6、庆忌此两事,可与汲黯、王章同科()。7、班史不书于本传,但()言其()为国虎臣,匈奴、西域敬()其威信()而已。8、方()争朱云时,公卿在前,曾()无一人助之()以请(),为可羞()也。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辛庆忌是个什么样的人?养竹记841、竹似贤(),何()哉?2、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18\n3、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4、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5、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6、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之,为庭实()焉。7、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8、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9、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10、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11、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12、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13、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14、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15、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16、剪弃若是(),本性犹()存。18\n17、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18、不终日而毕()。19、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20、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21、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22、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23、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24、鸣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25、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26、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27、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28、本文叙述了什么事情?运用什么手法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18\n(2)能言之鸭931、陆龟蒙才名()播()海内,居吴中,然性浮薄()。2、时()有内官,经长洲,于()水滨()见一花鸭,弹之()而毙()。3、守者()告之(),乃()乘小舟,修()表章,4、某()养此()鸭,能人言;方()欲上进(),君()何()杀之?5、乃()将()表()示()之()。6、内官惊而且惭(),酬之银盏。7、临行询()之(),竟()解何言语。8、教来数载(),能自呼()其()名尔!9、从文中可以看出陆龟蒙和内官各是怎样的人?书上元夜游1031、已卯上元(),予()在儋州。18\n2、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3、予欣然()从()之(),步()西城,入()僧舍,历小巷,4、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巳三鼓()矣。5、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6、放()杖而笑,孰()为得失?7、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8、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9、文中写出了怎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西湖1131、西湖最盛,为()春为月。2、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3、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18\n相次开发(),尤()为奇观。1、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2、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6、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7、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8、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9、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10、月景尤不可言,11、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1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12、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爱马者1241、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2、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18\n3、则()缺衔()毁()首碎胸。4、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5、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惊弓之鸟1321、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2、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3、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4、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5、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6、王曰:先生何()以()知之()?7、对曰:其飞徐()而鸣悲。8、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9、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10、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11、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8\n晏子使楚1411、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2、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3、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4、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5、张()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6、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7、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8、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9、怎样评价文中的晏子?景公使烛邹主鸟(151)1、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2、公怒,诏()吏杀之()。18\n3、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4、于是召()而数之公前,5、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6、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7、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8、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9、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10、本文记叙什么故事?反映了齐景公和晏子的什么特点?晏子是怎样说服齐景公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