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85 KB
- 2022-08-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7\n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一)针对实词(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a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b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c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d褒禅山亦谓之华山。(2)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a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c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d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3)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拱手: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野草:指乡间c振长策而御宇内。(二)针对虚词(4)删。删去不译的词,a夫晋,何厌之有?b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c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三)针对实词和虚词(5)换。在翻译时应把文言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例如: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7\n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c家有老妪,尝居于此。(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 谢:①拒绝②感谢③凋谢④告诉⑤道歉⑥告别a、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b、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哙拜谢,起,立而饮之()e、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f、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之主人矣()乎 ①表反问语气 ②形容词词尾 ③表揣测语气 ④表比较 ⑤表疑问语气 ⑥介词a儿寒乎?欲食乎?()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日食饮得无衰乎()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e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四)针对文言句式(7)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主要是省略句式、内容缺省、例如:a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b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8)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主要针对倒装句式: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例如:a古之人不余欺也。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秦侯晋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9)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例如:a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怎么办,怎么样)b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凭什么,根据什么)7\n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跟......比较,哪一个)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为什么要......呢)e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难道.....吗,那里.....呢)f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哪里......呢)g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是.....吗)h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i子非三闾大夫欤?(...不是...吗)J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罢了)K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表反问)L吾王庶几无疾病欤?(...或许...吧)m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被)n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短语的翻译:1.得无:表示反诘的语气,译为:莫非,莫不是。2.否则:是两个词,否:不是这样,不然;则,相当于“就”。3.然后:是顺接连词,可译做“这样以后”,或者“之后”4.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如此),那么……5.虽然:与现代汉语不同,“虽”相当于“虽然”,“然”相当于“这样”,可译作“虽然如此”“尽管如此”6.无乃:当副词用,可译作“岂不是”,也可译作“恐怕”。7.比及:等到,等到了。8.盍:何不。曷:何不。叵:不可。9.如何,奈何,若何:它们组成固定形式,相当于汉语“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样”等三、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 1、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7\n及词义。 2、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文言句式已纳入高考考查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 3、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4、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所以,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看词性、观句式、悟词义、辨用法等方法,敏锐地发现这些得分点并准确地把它们翻译好,翻译得通顺流畅。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翻译中得到高分。四、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应对方法 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争取做到“字字有对应,句式有体现,不出现语病,句意不改变”。但是,总有不少学生在翻译时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失误,造成“硬伤”,影响得分。现就这些经常出现的毛病整理如下: 1、该留不留,强行翻译 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文中的一些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以及一些称号等专有名词可不作翻译,将它保留下来,但有些同学却要“画蛇添足”,强行翻译。 例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比境,常通商贩。 误译成: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珠宝,同越南接界,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例2其李将军之谓也。 误译成:大概说的就是姓李的将军吧。 以上两题就犯了固定名词强行翻译的毛病,例1中的“交觐”是地理名词,例2中的“李将军”是李广将军,都应保留下来不作翻译。 2、该译不译,文白掺杂 有的同学,在翻译时往往出现个别词语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导致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例3今之朝臣无以易薛永昶者。 误译成:如今的朝臣当中,无以替代薛永昶的。 例4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误译成:服从命令而放纵敌人,非良将也。 例3中的“无以”应译为“没有谁可用来”;例4中的后半句也没作翻译,7\n应译为“不是好的将领”。这两句都因为翻译不彻底而造成了文白掺杂,不伦不类的错误。3、该拆不拆,古今混淆 古代汉语中有某些复合词在形式上跟现代汉语的某些双音节词一样,但它们是两个词,表达两个意思,翻译时应当拆开,可有些同学把它当成一个词来处理。例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误译成:带领妻子和乡里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例6处分适兄意,哪得自由专。 误译成:怎么处罚顺从你的意思,哪能我自做主张。 以上两例的译文都犯了盲目的以今义替代古义的毛病,例5中的“妻子”在古汉语中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例6中的“处分”在古汉语中是“处理安排”的意思。4、该换不换,简单组词 一些同学在翻译词语时只会简单组词,把一个单节的词语变成双音节词语,不会结合语境,换用另一个词语来翻译。例7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误译成: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向北追赶。例8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误译成:稍微的看一下公子,公子的表情更加和善。例9阿母谢媒人。 误译成:刘母向媒人道谢。例7句中的“北”并非指“北方”而是指“败兵”、“败北”;例8中把“微”错译成了“稍微”,结合语境应译为“偷偷的,悄悄的”;例9中“谢”的翻译也没有结合语境,误译成了“道谢、感谢”,在这里应译为“推辞、谢绝”。5、该删不删,成分赘余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还有些词语只有语法功能而没有实际含义,这些词语在翻译时不作意译,而应省去。还有一些偏义复词在翻译时也应把不表意的一个词素删掉,否则就容易使译句显得啰嗦赘余。例10婴之亡,岂不宜哉? 误译成:婴的逃亡,难道不应该吗?例11宋何罪之有? 误译成:宋国怎么会有可能怪罪他呢?例10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因此翻译时应把“之”删去,可译为“婴逃亡,难道不应该吗?”;例11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翻译时也应删去,可译为“宋国有什么罪过呀?”6、该补不补,成分残缺 古代汉语中有的句子是省略句,还有的虽不是省略句但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只有添加一些成分,句子成分才能完整,否则就容易导致成分残缺。例12范氏富,盍已乎? 误译成:范家富贵,何不停止呢?例13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误译成:陈述茶和盐的利弊,减少州县的徭役,都符合圣上的意思。7\n例14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误译成:范献子抓住并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例12中省略了“已”的宾语“婚姻之事”,翻译时要添加上才能使句意完整;例13的译句中明显缺少陈述的主语“他”,且陈述的也非“茶和盐的利弊”而应是“茶制和盐制的利弊”;例14是个省略句,省略了“执而纺”的宾语“董叔”翻译时也应该补上。7、该调不调,语序混乱 古代汉语中存在倒装句,倒装句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先调整语序,再作翻译;除此之外的一些句子,虽不是倒装句,但由于古代的表达习惯和现代汉语不一样,因此语序也不符合现代语法的规则,所以翻译时也应加以调整。例15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 误译成:他孝顺恭谨,传到他的族人中,他讲信用和道义,彰显在朋友间。例16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误译成:喝酒,在这个亭子里作乐。例17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误译成:(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又何必请示他呢? 例15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其孝谨于其族闻,其信义于其友著”,翻译时可译为“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例16也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于斯亭饮酒而乐之”,应翻译成“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把这当作乐趣”;而例17句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欲而得之,又请何焉”,应翻译为“(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实践小训练:把下面的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一)昔者弥子瑕见爱於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二)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他日,董祁②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