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1- 60页

  • 221.43 KB
  • 2022-08-23 发布

文言文阅读 1-

  • 6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阅读11.读句子,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打“√”。(1)使/弈秋/诲/二人弈。(  )(2)使/弈秋/诲二人/弈。(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思/援弓/缴而射之。(  )(5)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6)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3.舍生而取义者也。()A.正义B.情谊C.因抚养或拜任而成为亲属的4.舍鱼而取熊掌都也。()A.宿舍B.寒舍C.舍弃5.二者不可得兼。()A.两位的B.涉及C.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A.欲望B.想要C.将要7.读文言文要注意其节奏和韵味,下面朗读停顿最正确的一句是()(2分)A.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B.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C.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8.课本直通车1.《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本文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孩子的妙答,表现了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学习本组课文,我们知道剧本《半截蜡烛》里的那个小女孩很_______,说话也很_______。《打电话》中的那个人因为___________而耽误了事情。9.理解课文,回答问题。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一个(),告诉我们()。10.带着问题来读书。1.本文选自南朝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这是一部主要记载_________的小说。2.本文反映了孩子______________的特点。11.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一个(),告诉我们()。12.根据课文填空。(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①句子含义: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试卷第33页,总33页\n①句子含义: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大卫()他放羊的棍子和一个(),又在溪水中()了五块()的鹅卵石,()胸脯()营门。2.一儿曰:“日()大如车盖,(),()”3.《夸父逐日》选自《》,表现了跨父的()精神。4.未至,()。弃其杖,()。5.随风潜入夜,(),()云俱黑。()6.道德行为凭自律,()。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两只小虫都在老松树的里。2.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就过去了。绿翅膀的和八只脚的来了又去了。3.《孟子语录》的原文为:,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而取者也。,亦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而者也。1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学奕》选自__________,孟子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弗若之矣。3.___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16.按课文内容填空1.《两小儿辩日》中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他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2.过去的日子如,被,如,被。3.“桂花在月光之下更显晶莹、润泽,全然不知晓月宫中的事情,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所对应的诗句是:4.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学弈》告诉我们;朱自清在《匆匆》的篇尾感叹“”也唤醒我们;看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我们悟出了。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来不缺少“故事”,但需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17.写出词语的意思。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使___________ 诲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 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俱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日中___________ 4.孰为汝多知乎?孰___________ 试卷第33页,总33页\n知___________ 1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借着她干活的机会,我看了看这个不起眼的姑娘。她的身架,的脸蛋,蚕眉下,一双的眼睛,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2.没有,能像把我们带到;也没有,能像带我们领略。3.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条巨龙,它正在___________________。它要去_________________,它要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默写《秋浦歌》:,。,。5.一个微笑,仅有几秒,就;留下的回忆,。19.轻松填空。本文选自《》,作者是,名,字,是时代的人。20.课内阅读(5分)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这篇文言文的题目叫__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写出画“___”句子的意思。(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4)孔子不怕两小儿笑语,没有不懂装懂作出判断。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应了一句古话:“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5)从这篇短文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课内阅读。(8分)(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1)这句话的意思是:。(2)从这里我读懂了:(二)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1)这句话的意思是:(2)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22.积累运用。(18分)(1)按课文内容填空。……,其一人__________,惟奕秋______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_______,思_________而射之,虽__________,弗若之矣。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一文,本文启发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本学期书本中学习的古诗中任选一首默写。(注明作者、朝代。)(3)“岁寒三友”是、、。(4)请你写一则保护黄河的公益广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卷第33页,总33页\n23.精彩回顾。(1)千门万户曈曈日,。(2),观千剑而后识器。(3)《学弈》一文中,“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一人;一人。(4)竹篓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的习惯。(5)但是我们想到,想到大多数,我们,就是。《为人民服务》(6)“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意思是。2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1)《少年闰土》的作者是       ,课文记叙了“我”和闰土的四件事,分别是        ,          ,           ,            。在“我”眼中,闰土是一位        ,        ,         的少年。(2)从语文课本中,我们认识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    他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时,分别采用的方法有:              和               ,这样做的好处是                。(3)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我能写出所填句子的意思:                            25.《杨氏之子》一课中表现杨氏之子有礼貌、热情待客的句子是“”表现孩子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的词语是“”表现说话委婉、机智幽默的句子是“”26.认真读课文,说出你的理解。(1)南郭处士为什么逃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有南郭处士、郑人这样的人吗?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译:(2)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译:课内阅读。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试卷第33页,总33页\n2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①欲取蝉()②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③黄雀延颈()29.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①园中有树,其上有蝉()②不知螳螂在其后也()③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④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3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1.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有何比喻义?32.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33.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盲者。”时众盲各以手触。大王唤众盲问之:“汝见象类何物?”触其牙者言象形如莱菔根;触其耳者言如箕;触其脚者言如臼;触其背者言如床;触其腹者言如瓮;触其尾者言如绳。【注释】①告:告诉、说给。②时:当时、此时。③触:触及、摸到。④类:好似、好像。⑤莱(lái)菔(fú):萝卜。⑥箕:簸箕。⑦臼:舂米的石臼。(1)短文写的是________的故事。文中“时众盲各以手触”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2)文中共有_____位盲人摸象,他们在摸象后说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他们最终谁也没说准象是何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其人弗能应也(不)2.《自相矛盾》选自,它比喻。35.结合注释读古文,用自己的话写下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1)我所欲也:是我所想要的。(2)熊掌:熊的脚掌,是珍贵的食品。(3)亦:也。(4)二者:指鱼和熊掌。(5)兼:同时都得到。(6)舍:舍弃。(7)取:选择。(8)生:生命。(9)义:正义。36.文言文阅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试卷第33页,总33页\n!”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2)选择带画线字的解释,在括号里打“√”。①伯牙鼓琴A.乐器()B.弹奏()C.发动()②洋洋乎若江河A.如果()B.好像()C.你()③志在流水A.志向()B.记住()C.记号()(3)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37.轻松阅读快车。徐孺(   )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yé)?”徐曰:“不然。譬(   )如人眼中有瞳(   )子,无此必不明。”1.给短文中的加点字注音。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孺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语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结合注释读古文,用自己的话写下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1.我所欲也:是我所想要的。2.熊掌:熊的脚掌,是珍贵的食品。3.亦:也。4.二者:指鱼和熊掌。5.兼:同时都得到。6.舍:舍弃。7.取:选择。8.生:生命。9.义:正义。39.课外阅读。师旷①论学晋平公②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③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④其君乎?”师旷曰:“盲⑤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⑥?”平公曰:“善哉!”注释:①[师旷]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②[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③[暮]这里作“晚了”讲。④[戏]戏弄。⑤[盲]看不见东西;瞎。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⑥[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1.连线。日出之阳       点上蜡烛照明日中之光       中午的太阳炳烛之明       早晨的太阳2.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年纪大了就不能学习了。B.珍惜时间,好好学习。C.听老师的肯定没错。D.太阳比蜡烛亮。40.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古文。试卷第33页,总33页\n1.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课外阅读练习。伯牙绝铉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2.解释下列诗句的意。(1)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2)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2.课外阅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翻译: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1.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发?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寓言故事?43.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遽契其舟,曰:“。”舟至,。,而剑不行,求剑若此,!1.将原文补充完整。2.根据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说说这个故事的意思。3.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墨守成规、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读完这个小故事后,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事情?44.阅读理解。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谓其人曰“!!其子,苗则槁矣。1.将原文补充完整。2.根据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说说这个故事的意思。3.读完这个小故事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45.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胡:____________.皆:____________.此:____________.试卷第33页,总33页\n居:_____________.归:_____________.十九:____________.46.用“/”将本文划分层次(在原文划分)。47.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48.翻译下列句子.(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49.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上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1)文中的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中的一个人物。(1分)(2)把文中带点的词换成另一个词,意思保持不变。(1分)登时:___________(3)①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请选出来。(2分)[A]神态描写[B]动作描写[C]心理描写②如果此时严监生还能说话,他会说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出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完这段文字,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上文内容简单写出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歆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注:①同席:唐代以前人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两人。②乘轩冕:乘车。50.写出句子大意。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51.本文写了哪两件事?52.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一个是怎样的人?学弈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b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_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为是__________?曰:非然也。53.按课文内容把文段补充完整。54.《学奕》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家、_________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55.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试卷第33页,总33页\n56.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巳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57.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1)暮:____________(2)闻:_____________(3)善:_____________58.用“/”划分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盲臣安敢戏其君乎?59.文中师旷连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0.在正确的停顿处用“/”断开,并在文后的横线上写出与文段相对应的成语。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成语:______________61.句子乐园:翻译下面一段古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6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63.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64.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65.说说上阕词的意思。66.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七八个/星天/外B.两三点雨/山前C.旧时/茅店/社林边D.路转溪桥/忽见67.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C.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D.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阅读训练营。(一)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坐:因为。68.解释字的意思。试卷第33页,总33页\n(1)识:(2)欲:69.翻译下列句子。(1)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70.选择正确的答案。(1)北人食菱,并壳入口。是因为()。A.连壳吃可以清热。B.他不知道吃菱要去壳。(2)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A.他们那个地方前山后山都有菱。B.他不知道菱生长在水里。71.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的看法。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巳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72.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1)暮:____________(2)闻:_____________(3)善:_____________73.用“/”划分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盲臣安敢戏其君乎?74.文中师旷连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7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76.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77.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人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坐:因为。78.解释字的意思。(1)识:(2)欲:79.翻译下列句子。(1)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80.选择正确的答案。网(1)北人食菱,并壳人口。是因为()A.连壳吃可以清热。B.他不知道吃菱要去壳。(2)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A.他们那个地方前山后山都有菱。B.他不知道菱生长在水里。81.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的看法。试卷第33页,总33页\n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歆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注:①同席:唐代以前人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两人。②乘轩冕:乘车。82.写出句子大意。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83.本文写了哪两件事?84.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一个是怎样的人?学弈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b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_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为是__________?曰:非然也。85.按课文内容把文段补充完整。86.《学奕》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家、_________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87.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诲()之()援()俱()88.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89.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90.说说句子的意思。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不能应也。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9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辩斗()日中()探汤()知()92.这段话体现了两小儿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同时我们要像孔子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93.这两个小孩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94.解释下列两句话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孰为汝多知乎?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试卷第33页,总33页\n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95.古今异义字。日中如探汤。汤:古义()今义:()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古义()今义:()96.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97.从文中哪一句话可以见得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   )龙,钩以写龙,凿(   )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   )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98.在括号里给带横线的字注音。99.解释题目的意思100.翻译下列句子。(1)钩以写龙,凿以写龙。(2)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101.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102.写出你喜欢的三个寓言故事的题目。103.按照原文填空。叶公子高好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_____________。叶公见之,_____________,失其魂魄,____________。是叶公非好龙也,_______________。训学斋规(节选)朱熹凡读书,须整顿①几(jījǐ)案②,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③书册,详缓看字,子细④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dàodǎo)一字。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①整顿:整理。②几案:书桌。③对:正对。④子细:同“仔细”。104.用“√”选出文段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105.下面的句子,每个分句如果都作一次停顿,该如何停顿?在没有画停顿线的分句中画上“/”。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106.“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强调了什么?请用两个成语来回答。①②107.关于读书的名言还有很多,请你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108.读句子,完成下面各题。试卷第33页,总33页\n叶如桂,冬靑;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1)这句话介绍了荔枝的叶子、、。(2)仿照这个句子写一写你眼中观察到的植物。109.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用“”画出。110.文章按照()的顺序介绍了荔枝的特点。A.从整体到部分B.从部分到整体C.由内到外111.这篇短文主要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A.列数字B.打比方C.举例子课外阅读。守株待兔——《韩非子》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ěi)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注释】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②走—奔跑,逃跑。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④翼——希望。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112.根据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2)冀复得兔。113.请你用现代汉语把这个小故事翻译出来好吗?课内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yùyì)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qiān),。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114.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115.把画横线的地方按原文填空。116.解释所填句子的意思。课外阅读。齐宣王使人①吹竽,必②三百人。南郭处士③请④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⑤以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⑦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①使人:叫人。②必:总是。③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④请:要求。⑤廪食:公家供给粮食。⑥以:跟别人相同。⑦好:喜欢。117.联系注释与上下文解释句子。试卷第33页,总33页\n(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2)廪食以数百人:118.南郭先生逃跑的原因是:119.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启发?课内阅读。子曰:“温而知,可以为师矣。”子曰:“见思齐焉,见不贤而内也。”120.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121.解释所填的词语,把意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22.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123.先选择字词的意思,再说说每句文言文的意思(1)患不知人也。()A.忧愁B.忧虑,担心C.祸患(2)不患人不已知。()A.知道自己B.被别人了解自己C.不了解自己(3)由,诲汝知之乎!()A.理由B.缘由C.孔子弟子,姓仲,名由(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A.知道B.同“智”智慧C.了解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24.给加点的字注音。①日初出沧沧凉凉()②孰为汝多知()乎125.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孰汝多知乎“为”通12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孰为汝多知乎!试卷第33页,总33页\n127.对“孔子不能决也”理解不当的是()A.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B.孔圣人也不有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他的否定。C.从认识水平看,当时的人,包括孔子,解决这个问题是有难度的。128.用自己的话表述两个小儿各自的观点及依据观点:依据:观点:依据:129.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给我们的启迪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C.要敢于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D.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阅读理解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五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篷之擀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130.为下面的加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偃卧()不瞬()以牦()朔篷()131.为下面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①彀弓()A.拉开B.张弓②承()A.承接B.由下向上看③朔()A.北方B.北风132.翻译句子。①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②旬日之间,浸大也。133.按要求简答。①文中表现甘蝇射箭技术高超的句子是(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②飞卫告诉纪昌学习射箭需要训练的两项基本功是(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③学习这个故事后你得到的启示是:试卷第33页,总33页\n阅读理解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扶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34.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秦青弗止(没有)()②响遏行云(阻止)()③乃谢求反(感谢)()④未穷青之技(到达终点)()⑤学讴于秦青(唱歌)()135.对“薛谭乃谢求反”翻译正确的一句是()。A.薛谭就感谢(秦青),请求(秦青)允许(他)返回(继续学习唱歌)。B.薛谭就(春青)认错,请求(秦青)回去,(不再为他送行)。C.薛谭就感谢(向秦青)认错,请求(秦青)回去,(继续教他唱歌)。D.薛谭就(向秦青)认错,请求(秦青)允许(他)返回(继续学习唱歌)。136.薛谭中途停止学习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137.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秦青歌唱技艺高超的语句,抄写在下面。138.薛谭终身不敢言归的原因是什么?139.这则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课内阅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40.解释词语。①时习:②说:141.这一则主要讲的愉快,的珍贵,的修养。142.“不亦……乎?”相当于今天的_______句式,用疑问的语气来表示_______的意思。143.对“人不知而不愠”翻译正确的是()A.人们是不了解(情况),因而(他们)不会恼恨。B.人们不知道,我不会恼恨。C.人们不聪明,因而不会恼恨。D.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蚌方出曝(pù),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huì)。鹬曰(yuē):“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144.解释加点的词试卷第33页,总33页\n145.用课文中的原话来解释下面语句。(1)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46.解释划线的词语。①诸:。②游:。③子:。④竞:。⑤信然:。147.翻译下面的句子。①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②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148.从故事中,我们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149.解释划线的词语。共:锄菜:不异:捉:掷:尝:乘轩冕:废书:150.翻译下面的句子。①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译文:。②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译文:。151.管宁为什么与华歆割席断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一市人贫甚,朝不谋夕。偶一日拾得一鸡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当矣!”妻问试卷第33页,总33页\n安在?持卵示之,曰:“此是!然须十年,家当乃就。”因与妻计曰:“我持此卵,借邻人伏鸡乳之,待彼雏成,就中取一雌(cí)者,归而生卵,一月可得十五鸡。两年之内,鸡又生鸡,可得鸡三百,堪易十金。我以十金易五牸(zì),牸复生牸,三年可得二十五牛,牸所生者,又复生牸,三年可得百五十牛,堪易三百金矣。吾持此金举责,三年间,半千金可得也。就中以三之二市田宅(zhái),以三之一市僮(tóng)仆,买小妻,我乃与尔优游以终余年,不亦快乎!”妻闻欲买小妻,怫(fú)然大怒,以手击鸡卵碎之,曰:“毋(wú)留祸种!”152.解释划线的词语。(1)朝不谋夕:。(2)安在:。(3)就:。(4)因:。(5)堪:。(6)易:。(7)牸:。(8)举责:。(9)市:。(10)僮仆:。(11)闻:。(12)怫(fú)然:。(13)毋:。153.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两年之内,鸡又生鸡,可得鸡三百,堪易十金。译文:。②我以十金易五牸(zì),牸复生牸,三年可得二十五牛,牸所生者,又复生牸,三年可得百五十牛,堪易三百金矣.译文:。154.根据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①开篇交代了主人公怎样的生活状况?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②此处在描写贫者的计划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③“怫然”“怒”“击”这些词有什么作用?。④展现了妻子怎样的性格?。⑤这个故事有什么暗示作用?。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谁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55.解释划线的词语。①祠:。②舍人:。③卮:。试卷第33页,总33页\n④相谓:。⑤引酒:。且:。⑥固:。⑦子:。⑧安:。⑨遂:。⑩亡:。156.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②“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157.此篇文章蕴含什么样的道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158.解释划线的词语。悯:揠:芒芒然:谓:病:趋:槁:159.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译文:。②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译文:。160.此篇文章蕴含什么样的道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yǐ);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bǐ)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yuē):“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shì)而往?”曰:“吾一瓶一钵(bō)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yān)。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zāi)?161.本文作者彭端淑,字,四川丹棱人,生而颖异,十岁能文。清雍正十一年进士,曾任吏部郎中等职,乾隆十二年到广东做道元,后在锦江书院讲学,著有《》。16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试卷第33页,总33页\n(2)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学:(3)蜀之鄙(bǐ)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鄙:(4)子何恃而往?恃:163.根据文章的意思,思考下面的问题。(1)文题是“为学”,文章为什么从天下事说起?。(2)文中两句“子何恃而往”语气各有什么不同?各表现了富和尚什么态度?。(3)“吾一瓶一钵足矣”其中两个“一”和一个“足”说明了什么?。(4)“富和尚有惭色”的原因是什么?。(5)学了本文之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阅读《学者有四失》回答问题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②,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心之莫同也④。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注释①失:过失,缺点②多:学得过多③止:遇到困难停止不前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16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或失则多,或失则易,然后能救其失也16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166.请你谈谈对教师作用的看法借助下面的注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练习。有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夺柘(zhè)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啸。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助于河。【注释】发鸠:山名。柘木:既柘树。焉:在那里。其状:它的形状。文首:头上有花纹。喙:鸟的嘴。其名自啸: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故为精卫;所以变成精卫鸟。以堙于东海:用来填埋东海。167.这个故事也叫()168.用你的语言写一写精卫鸟的外形。169.“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写一写你读了这句话后脑海里浮现的景象,并写出你的感想。170.课文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1)狙公_______,曰:“__________。”众狙皆怒。曰:“_________________。”众狙_______。(2)_______,鱼相与处于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相忘于江湖。试卷第33页,总33页\n(3)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171.诗歌填空。遥看是君家,。兔从狗窦入,。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羹饭一时熟,!出门东看,。172.课文精彩回放。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小题1】这篇短文选自《》。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小题2】请将短文中括号内的内容补充完整。【小题3】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在音节下面标出)思援弓缴(jiǎozhuó)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yúyù)【小题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为是其智弗若与?()【小题5】根据下面的意思,在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抄写在横线上。只听弈秋讲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6】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的意图是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17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楚王好细腰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肋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墨子·兼爱中》【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喜欢)B.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作为)C.肋息然后带(腰带)D.朝有黧黑之色(朝廷)【小题2】下列句子中“比”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比期年B.比肩继踵C.其两膝相比者D.人比人,气死人【小题3】下列句子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公问其故B.不知其故C.明知故犯D.故地重游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川各样的人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有一次,学生子夏问孔子:“颜回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颜回的信用好极了,我不及他。”子夏又问:“那么,子贡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子贡嘛,挺聪明的,我不及他。”子夏接着问:“那么子路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路的勇敢,远近驰名,我不及他。”子夏再问:“那么子张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张严谨庄重,我不及他。”子夏越听越糊涂,忍不住问:“试卷第33页,总33页\n老师说的话真叫人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孔子和颜悦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谦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我这四个学生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又去教学生,培养了很多人才。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先师”。174.在短文中,你能找出孔子之所以受到尊重的原因吗?请写在下面。                                                                                                                     175.动动脑筋,说说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                                                                                                                     176.颜回、子贡、子路、子张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孔子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孔子学习呢?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                                                                                                                     阅读《学弈①》一文,回答下列各题弈秋②,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③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注释】①弈:下棋。②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③鸿鹄:天鹅17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使弈秋诲二人弈:教诲B.惟弈秋之为听:只C.思援弓缴而射之:援助D.虽与之俱学:一起178.翻译: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79.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课内阅读。滥竽充数齐宣王①使人吹竽②,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③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④之,廪食以数百人等⑤。宣王死,湣王⑥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注释】①齐宣王:战国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竽(yú):古代的一种乐器。③南郭处士:南郭先生。④说:通“悦”,喜欢、高兴。⑤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等: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廪食,官府供给的粮食,待遇。以数百人,按(那)几百人(的标准)。⑥湣(mǐn)王:齐国国君,宣王死后继王位。180.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①齐宣王使人吹竽:()②好一一听之:()181.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试卷第33页,总33页\n182.现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什么呢?183.读句子,回答问题。(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这个郑人自己去集市上买鞋,却先要量好自己的尺码。这个“多此一举”的行为反映了什么?)(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184.阅读理解。(8分)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巳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⑴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3分)①暮:____________:②闻:_____________:③善:_____________⑵用“/”划分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⑶文中师旷连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185.阅读理解。(10分)学者有四失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②,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注释]①失:过失,缺点。②多:学得过多。③止:遇到困难停滞不前。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⑴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或失则多,或失则寡:______________然后能救其失也:______________⑵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请谈谈你对教师作用的看法。(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6.阅读理解。(10分)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⑴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3分)试卷第33页,总33页\n⑵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4分)⑶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3分)187.阅读理解。(6分)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同席①巾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注]①同席:唐代以前人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两人。②轩冕:此处指有莲盖的高大华丽的车子。⑴写出句子大意。(2分)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⑵本文写了哪两件事?(2分)⑶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的人?(2分)188.阅读理解。(12分)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歆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注:①同席:唐代以前人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两人。②乘轩冕:乘车。⑴写出句子大意。(3分)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⑵本文写了哪两件事?(4分)⑶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一个是怎样的人?(5分)189.阅读古文,回答问题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巳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⑴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①暮:____________;②闻:_____________;③善:_____________⑵用“/”划分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⑶文中师旷连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0.阅读古文,回答问题学者有四失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②,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注释]①失:过失,缺点。②多:学得过多。③止:遇到困难停滞不前。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⑴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或失则多,或失则寡:______________试卷第33页,总33页\n然后能救其失也:______________⑵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请谈谈你对教师作用的看法。(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1.阅读古文,回答问题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⑴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2.阅读古文,回答问题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歆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注:①同席:唐代以前人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两人。②乘轩冕:乘车。⑴写出句子大意。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⑵本文写了哪两件事?⑶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一个是怎样的人?193.阅读古文,回答问题学弈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b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_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为是__________?曰:非然也。⑴按课文内容把文段补充完整。⑵《学奕》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家、_________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⑶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诲();之();援();俱()⑷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4.结合注释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望岳唐•杜甫岱宗①夫如何?齐鲁②青未了。造化③钟④神秀,阴阳⑤割⑥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⑦入归鸟。会当⑧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试卷第33页,总33页\n【注释】①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②齐鲁: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③造化:指天地、大自然。④钟:聚集。⑤阴阳:阴指山北,阳指山南。⑥割:分割。⑦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裂开了。眦,眼角。⑧会当:一定要。⑴结合注释翻译这首诗。⑵你能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入怎样的思想感情吗?195.课内阅读。梁国杨氏(sìshì)之子九岁,甚(shèn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wè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qíng)。”⑴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⑵给下列句子中的“闻”字选择正确解释:A.听见;B.听见的事情、消息;C.有名望的;D.用鼻子嗅;E.姓。①你号,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②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③你知道吗?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④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⑤闻家的人都拌到外省去了。()⑶解释文中语句。①孔君平诣其父,乃呼儿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6.读下面文言文,先填空回答,再说说句子的意思。(2分)“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是一个句。这句话的意思是197.根据原文填空。(3分)(1)一儿曰:“日初出(),及日中,则如(),此不为()?”一儿曰:“日初出(),及其日中如(),此不为()?”----《两小儿辩日》(2)(),敬业奉公宠辱不惊。198.课内阅读伯牙绝弦伯牙善(),钟子期善()。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兮()!”(),钟子期曰:“善哉,()!”伯牙所念,钟子期()。子期死,伯牙谓(),乃(),终身()。(1)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2)这篇文言文讲的是发生在和之间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了解到是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他们之间的关系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试卷第33页,总33页\n(3)用“”画出文中听者听到琴声而引发联想的内容。(4)文中有两个字在现代都可以解释成“想”的意思,这两个字是和。(5)这个故事让我们联想到一个成语:,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199.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              ,乃       ,终身不复鼓。(节选自《伯牙绝弦》)(1)根据原文填空。(2分)(2)为文中的“善”选择正确的解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分)A、赞叹 B、擅长、善于“善鼓琴”中的“善”是()的意思。“善哉”中的“善”表示()之义。(3)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除了表示峨峨高山,洋洋江河,还会表现什么动人的场景呢?仿写句子。(3分)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杨柳,钟子期曰:“善哉,          !”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5)给这句话用“∕”划分节奏(2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6)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听者可以说是善鼓者的知音。请写出两句关于知音知己的诗句或名言名句。(2分)                                                         200.读下面短文,做后面的题目。(18分)祁(qí)黄羊春秋时代,几个大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经常出兵征伐别的的国家。当时,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由于祁黄羊担任中军尉,负责训练军队。在多年的征战中,祁黄羊的腿落下了毛病,走路很不方便,便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你觉得谁能替代你呢?”“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大王问我谁可以担此重担,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好吧,我相信你,就照你的意见办!”悼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信心眼儿?”“主公让我推荐能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一)用“___”画出下面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落下毛病(làoluò)统帅(suàishuài)(二)给带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填入括号内。(3分)试卷第33页,总33页\n举:①往上托,往上伸;②举动;③推选,选举;④举人的简称;⑤提出;⑥全;⑦兴起;⑧抬起。(1)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   )(2)文天祥举兵抗元,各地百姓纷纷响应。  (   )(3)这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古代建筑。     (   )(4)在这次运动会举重比赛中他一举夺魁。  (   )(5)你举个例子具体说一说吧。       (   )(6)在这里,小胡举目无亲,他感到很孤单。 (   )(三)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替代(   )  担当(   )   慎重(   )(四)下列每组两个句子,意思相同的打“√”,不同的打“×”。(3分)(1)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解狐是杀你父亲的仇人。    (   )(2)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  事关国家安危,我怎能不慎重呢?(   )(3)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   谁说这个重任非祁午莫属呢?  (   )(五)根据文章内容填空。(7分)(1)祁黄羊两次举荐,第一次举荐,悼公感到意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举荐,悼公感到意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悼公感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以公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课文回音壁。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请试着解释下列词语。(2分)入日——河——(2)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3)画线句子富有想象力,表现了夸父怎样的精神?你所读的神话或寓言中有没有也能体现这种想象的,请举一两例。(4分)(4)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3分)试卷第33页,总33页\n(5)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4分)202.课文回音壁。(7分)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写出加点词的意思。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是吾剑之所从坠()③遽契其舟,曰()④求剑若此()(2)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故事中的楚人“求剑若此”,能得到剑吗?为什么?请用原文的话回答。(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203.课内阅读(9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用“/”画出该句的停顿。(2分)(2)本文选自朝的作品(1.5分)(3)联系短文内容,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甚:诣:乃:示:(4)联系上下文填空。(1.5分)①为设果。②孔指以示儿曰……(5)从杨氏之子的语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孩是一个的人。小孩回答妙在何处:(2分)204.读一读,写出句子的意思。(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廪食以数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5.给带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解释。(1)为王吹竽()(2)使人吹竽()A.为了B.替、给A.派遣B.让(3)而忘操之()(4)置之其坐()A.拿着B.做事A.坐下B.座位(5)反归(6)市罢A.反面B.返回A.集市B.城市206.阅读古文,根据注解回答问题。矛盾试卷第33页,总33页\n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无莫能陷也。俄尔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我知道有个成语出自这则寓言故事:(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A.人有鬻矛与盾者。B.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D.其人弗能应也(3)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你能举例吗?207.品词析句子。(1)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2)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进出出,寻了这一个洞天与诸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读上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句的含义。说一说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什么?208.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文中加点字“走”的古义是_____,今义是__________。(2)下列各句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A、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跟着太阳跑,追赶上了太阳。)B、未至,道渴而死。(还没有跑到,就在大道旁渴死了。)C、化为邓林。(变成了一片桃林。)(3)文中写夸父能吞河饮渭,运用了什么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9.精读细品(先用“/”画出文言文的节奏,再说说全文的意思)。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试卷第33页,总33页\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①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音luǒ)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芘其所藾。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咶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斩之②;三围四围,求高明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斩之。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此皆巫祝以知矣,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①匠伯:即匠石,②杙(yì):小木桩,用来系牲畜。(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絜之百围絜:丈量B.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到辍:中止C.奈何哉其相物也相:看待D.不可以适河适:适合(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匠石之齐,至于曲辕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以至于此其大也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C.使予也而有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几死,乃今得之而后乃今将图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匠人去齐国的曲辕看到了一棵被当作神树的栎树,树冠高大,树身粗壮,看的人如同赶集一样多,而木匠师徒对此却不屑一顾。B.木匠认为栎树是百无一用的散木,所以才能长得如此粗大。文章以寓言的形式阐述了无用而用的深刻道理,贴切自然,形象生动。C.许多树木正因为对常人有用而中途夭折,不能成材,世间许多事物都是如此。栎树因为无用才活得长久,又因为长寿而被世人尊为神树。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说理。宋国荆氏生产楸树、柏树和桑树,这些树常为人所用而被砍伐,相反,在祭祀时许多有缺陷的牛、猪和人却得以保全。(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译文:②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试卷第33页,总33页\n译文:③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译文:211.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为设果”是说孔君平给孩子端来了水果。(   )2.文中“家禽”的意思和现在所说的“家禽”的意思相同。(   )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有总起全文的作用。(   )4.“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应该读yìng。(   )学者有四失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②,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注释]①失:过失,缺点。②多:学得过多。③止:遇到困难停滞不前。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212.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或失则多,或失则寡:______________然后能救其失也:______________2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14.请谈谈你对教师作用的看法。215.课内阅读。弈秋,通国之____________。使弈秋____________,其一人____________,惟__________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____________,思援____________。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__。为是其智____________?曰:非然也。1.按原文填空。2.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家。他继承并发展了____________的思想。3.文中刻画了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请你用成语分别形容这两个人的学习态度,并用“”画出有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的启发是(   )A.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B.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C.学习的好坏不在智商高低。216.“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说一说,孩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217.理解课文,回答问题。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试卷第33页,总33页\n试卷第33页,总33页\n\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1)√(3)√(5)√【解析】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根据句式及句义来断。2.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断句的掌握。正确断句应为: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兮:语气词,相当于“啊”。3.A【解析】4.C【解析】5.C【解析】6.B【解析】7.【解析】8.1.世说新语梁国一姓杨的家中九岁孩子风趣、机智2.机智得体说话啰唆【解析】略9.专心致志心不在焉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解析】文言文内容的考查。10.2.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解析】略11.专心致志心不在焉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解析】略12.(1)善哉,峨峨兮若泰山①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②钟子期是真正了解俞瑞的,是俞瑞的知音人。(2)①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②知音难寻和失去知己的痛苦。【解析】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但遗憾的是,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13.1.带着大弹弓挑选光滑挺着走出2.初出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山海经为追求光明自强不息,坚持不懈,勇于献身4.道渴而死化为邓林5.润物细无声野径江船火独明6.文明规范贵坚持【解析】试题分析:略14.1.淹没、黄色泪珠;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2.一转眼、成千上万、苍蝇、蜘蛛;3.鱼、熊掌、舍鱼、熊掌、生、义、舍生、取义【解析】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能力。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15.1.《孟子.告子》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列子.汤问》2.虽与之俱学3.我劝天公重抖擞【解析】试题分析:略16.日初出大入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轻烟微风吹散了薄雾初阳蒸融了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学习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我们的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要珍惜时间只有在不确定的生活中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长大成才的道理【解析】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和识记能力。有的是古诗,有的是课文。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要记住关键词语,填空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17.使:让诲:教导之:的俱:一起弗若:不如以:认为去:距离日中:中午孰:谁知:知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答案不唯一。有的可能答得不是这一个单元中的,也对。18.1.矮乎乎,胖乎乎,圆圆,一眨也不眨,经历的风霜艰辛。2.一艘非凡的战舰,一册书籍,浩瀚的天地,一匹神奇的坐骑,一页诗句,人世的真谛。3.跃出东海,搏击万里长空,迎接旭日东升。4.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5.转瞬即逝,终生美好。【解析】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能力。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19.《孟子告子上》孟子轲子舆战国【解析】20.【解析】21.【解析】22.【解析】23.【解析】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24.【解析】25.【解析】26.【解析】27.(1)富和尚说:“我好几年来都想要雇船东下(南海),还没能去成呢,你凭什么去?”(2)人们求学、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去学,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解析】28.①要;②旁边;③伸29.①树;②蝉;③螳螂;④黄雀30.蝉高踞枝头,动听地鸣叫,饮食露珠,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3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32.①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②不能见利而忘害,居安而忘危。③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解析】28.这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识记能力。29.这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识记能力30.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翻译能力。31.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仔细阅读问答,围绕课文内容进行回答32.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仔细阅读问答,围绕课文内容进行回答。33.(1)盲人摸象当时所有盲人都用手触摸(2)6莱菔根箕臼床瓮绳他们都只摸到局部,而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解析】34.1.C2.《韩非子·难一》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解析】略35.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不能同时都得到时,我选择熊掌而舍弃鱼。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生命和正义不能同时都得到时,我选择正义而舍弃生命。【解析】根据词语的意思翻译句子,考查句子的翻译。36.(1)若泰山若江河世再无知音(2)①B.√②B.√③A.√(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解析】(1)文言古诗的背诵,注意不要漏字、错字,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2)字义的考查。注意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积累。(3)内容的理解。梳理文章的内容,即可把握文章的中心,回答此题。37.1.rú pì tóng 2.小孩子。 曾经。 玩耍。 有人对他说。【解析】略38.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不能同时都得到时,我选择熊掌而舍弃鱼。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生命和正义不能同时都得到时,我选择正义而舍弃生命。【解析】略39.略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解析】略40.略【解析】略41.1.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1)来时多么欢乐,离去为什么如此痛苦,连江边升起的云彩都发愁。(2)这只乐曲已经结束,不能再弹起,为了知音,宁愿摔掉这三尺长的瑶琴。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解析】1.考查学生对本文内容的掌握。“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是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与“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的含义形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意为这首曲子永远都不会再弹起了,这把三尺的琴陪你一起死。2.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的意思为来时多么欢乐,离去为什么如此痛苦,连江边升起的云彩都发愁。注意平时对词组含义的积累与识记。“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的意思为这只乐曲已经结束,不能再弹起,为了知音,宁愿摔掉这三尺长的瑶琴。3.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意思正确即可。42.1.必要时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钩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让敌人有可乘之机,彼此都遭受灾难。2.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解析】略43.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条,否则会一事无成。同时告诫人们不能平面、静止地看待问题。【解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能力。意思对即可。44.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2.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万万不能单凭自己的意愿,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解析】根据课文讲解的意思回答即可。45.胡:胡人(的住地)皆:全;都此:代词这居:停止;休息;止息归:回去十九:十分之九46.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47.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条件。48.(1)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道术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2)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解析】45.试题分析:此题考察同学们解释词语的能力。46.试题分析:略47.试题分析:课内阅读理解主要考察同学们对课本内容的深入理解。通过上课认真听讲,同学们会很容易答出此题。48.试题分析:略49.(1)儒林外史(2)立刻(3)①B②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太费油了。(4)极其吝啬、爱财如命、守财奴(其一即可)严监生即将咽气之时.还惦记着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草,怕浪费油。这件事充分反映了他吝啬之极。【解析】(1)《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2)先分清楚所给的近义词在意义、用法或感情色彩上的区别,然后联系所给的句子进行判断选填。(3)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按内容来分,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4)“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严监生是一个爱财如命的人。50.管宁继续读书和先前没有两样,华歆放下书,出门去看车。51.①锄菜遇金;②读书观车。52.管宁是一个不贪金钱、不羡慕有钱人,懂得好学习、慎交友的人。【解析】50.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要注意关键词的准确把握,贵在突破难点,本句难在“故”与“废”字的正确理解,应该分别是“原来”和“放下、中断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的意思。“宁”与“歆”分别是指管宁与华歆。这样就能很容易理解全句的大意了。51.试题分析:全文的大意是: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和先前没有两样,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文中的一个“又”表明短文写了两件事。理清大意后,就会很容易理解前面写的是锄菜遇金之事,后面写的是读书观车之事。52.试题分析:本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管宁在读书学习过程中,看到金子以及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丝毫不为所动。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毅然与华歆割席断交。从中可见管宁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性淡气清、爱憎分明、鄙弃世俗的性格特点。53.专心致志、鸿鹄将至、弗若之矣、其智弗若与54.思想教育思想言行55.a.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髙手。b.只听弈秋(的教导)。56.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解析】53.试题分析:对古文原文背诵识记的考查,在背诵和填空中要准确无误,不能多字丢字,不能出现错别字。[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54.试题分析:对古代名家名篇识记的考查,要减少不必要的失分,需要日积月累,有一定的文学常识功底。55.试题分析:对古文重点语句翻译的考查,只要识记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就能不丢分。56.试题分析:对古文内容理解的考查,只要大概意思对即可。《学弈》通过弈秋教学生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老师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绝对不可以三心二意的道理。57.(1)傍晚,此指晚了。(2)听说。(3)很好。58.盲臣/安敢/戏/其君/乎?59.学习要趁年少,否则年事已髙,再学就难了。【解析】57.试题分析:“恐已暮矣”的意思是,恐怕已经晚了。“暮”的本意是傍晚,这里是“晚”的意思。“闻”在文言文里的常用义是“听说”。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58.试题分析: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这句话的意思是,臣子哪敢戏弄君主?可以先把主语和谓语分开,再把“动词”和宾语“其君”分开。59.试题分析:这三个比喻的意思是,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它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读书在各个不同年龄段的不同作用,告诉我们,必须抓住少年这一重要、有利的学习时间,否则等年龄大了,学习就费力了。60.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掩耳盗铃【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句子的意思:“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百姓中有个人得到一口钟,想要背着跑,可是钟大背不动;就用槌子来砸毁它,钟况况地发出了响声.他怕别人听到响声来跟自己抢钟,就急忙堵住自己的耳朵。”来划分节奏。61.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清代彭端淑《为学》中的话语。彭端淑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他对“聪与敏”、“昏与庸”这些先天条件的看法。这两句话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62.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冲垮了他家的墙。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钱财。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63.是因为雨天损坏了墙壁,使盗贼有了方便之门。因为儿子是自己的,关系亲近,而邻居跟自己关系疏远,再说儿子是财产权的共同受益人和继承人,所以儿子显然缺乏盗窃的合理利益动机。64.如果对富人发表感慨可以是:富人,你听别人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亲近还是疏远,而且对人不可以持偏见。对于邻人:你说话的时候,不但要考虑自己说的话对还是不对,同时还要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是否适合发表这样的意见。【解析】62.试题分析:智子疑邻,成语典故,是出自《韩非子·说难》。其中“智”的意思是“以为……聪明”、“觉得……聪明”。“雨”的意思是下雨,名词用作动词,是古代运用很多的一个字。“坏”的意思是毁坏。“筑”的意思是修补。“亡”的意思是丢失。“甚”的意思是很。“而”在这里表转折,意思是却。“父”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翁。63.试题分析:富家被盗的原因可以从文章“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句子中理解。“其家甚智其子”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人性之常理来分析、推断。64.试题分析:这篇文章的寓意可以理解为:如果心存私爱,偏信偏听,就听不进别人有益的忠告,反而会把提出忠告的人当成损害自己的人。所以对于富人和邻人而言,个人的立场就有不同的体现了。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65.上阕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写出作者热爱自然,夏天的生机勃勃。66.A67.D【解析】65.试题分析:理解诗意的方法有很多,对于本词要运如下方法:想像风景,再现图景,品意境。所谓想像风景再现图景,即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根据上阕的意境,借助注释把词句解释再加以描绘。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66.试题分析:A句意思是月光下,嗅着稻花的香味,听着蝉鸣蛙叫,轻松愉快的词人继续信步前行。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天外”),稀稀落落,原来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因此,A句的节奏划分应为:七八个星/天外。B句意思是突然,山前下起小雨来,“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词人身上。C的意思是从山岭小路转过弯,过了一座溪桥,就在土地庙旁的树林外,一座茅屋现在词人眼前。D的意思是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古代诗词朗读的节奏强调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而A中“星天外”,应该划分成“天外”却划分成“星天”,这是明显的节奏错误。67.试题分析:这首词反映的是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68.(1)认识,了解(2)想69.(1)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2)这是因为不知道硬要装作知道。70.(1)B(2)B71.北人不懂装懂,还强词夺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说不定这个你不会的问题也因此弄清楚了呢。【解析】68.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欲”是“想要”的意思。69.试题分析: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翻译第一句话注意“非”是“不是”的意思,“知”是“知道,了解”的意思,“并”是“一起”的意思,“以”是“用来”的意思;翻译第二句话注意“坐”是“因为”的意思。70.试题分析:第(1)小题“北人食菱,并壳人口”是因为北方人不懂的怎样吃菱角,所以连壳一起吃,而并非“连壳吃可以清热”。第(2)小题被人的回答暴露了他的无知,而并非他们那个地方前山后山都有菱。7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要人物的观点看法。仔细阅读全文并能流畅翻译。“北人”不懂得如何吃菱角,却不懂装懂,最终闹出了笑话。从他的性格的角度来谈看法即可。72.(1)傍晚,此指晚了。(2)听说。(3)很好。73.略74.学习要趁年少,否则年事已髙,再学就难了。【解析】72.试题分析: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词表达。双音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恐已暮矣”的意思是,恐怕已经晚了。“暮”的本意是傍晚,这里是“晚”的意思。“闻”在文言文里的常用义是“听说”。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7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这句话的意思是,臣子哪敢戏弄君主?74.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对文言文意义及比喻句作用的分析。这三个比喻的意思是,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它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读书在各个不同年龄段的不同作用,告诉我们,必须抓住少年这一重要、有利的学习时间,否则等年龄大了,学习就费力了。75.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冲垮了他家的墙。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钱财。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76.是因为雨天损坏了墙壁,使盗贼有了方便之门。因为儿子是自己的,关系亲近,而邻居跟自己关系疏远,再说儿子是财产权的共同受益人和继承人,所以儿子显然缺乏盗窃的合理利益动机。77.如果对富人发表感慨可以是:富人,你听别人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亲近还是疏远,而且对人不可以持偏见。对于邻人:你说话的时候,不但要考虑自己说的话对还是不对,同时还要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是否适合发表这样的意见。【解析】75.试题分析: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智子疑邻,成语典故,是出自《韩非子·说难》。其中“智”的意思是“以为……聪明”、“觉得……聪明”。“雨”的意思是下雨,名词用作动词,是古代运用很多的一个字。“坏”的意思是毁坏。“筑”的意思是修补。“亡”的意思是丢失。“甚”的意思是很。“而”在这里表转折,意思是却。“父”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翁。76.试题分析:富家被盗的原因可以从文章“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句子中理解。“其家甚智其子”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人性之常理来分析、推断。77.试题分析:这篇文章的寓意可以理解为:如果心存私爱,偏信偏听,就听不进别人有益的忠告,反而会把提出忠告的人当成损害自己的人。所以对于富人和邻人而言,个人的立场就有不同的体现了。78.(1)认识,了解(2)想[79.(1)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2)这是因为不知道硬要装作知道。80.(1)B(2)B81.北人不懂装懂,还强词夺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说不定这个你不会的问题也因此弄清楚了呢。【解析】78.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欲”是“想要”的意思。79.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话注意“非”是“不是”的意思,“知”是“知道,了解”的意思,“并”是“一起”的意思,“以”是“用来”的意思;翻译第二句话注意“坐”是“因为”的意思。80.试题分析:第(1)小题“北人食菱,并壳人口”是因为北方人不懂的怎样吃菱角,所以连壳一起吃,而并非“连壳吃可以清热”。第(2)小题被人的回答暴露了他的无知,而并非他们那个地方前山后山都有菱。8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要人物的观点看法。仔细阅读全文并能流畅翻译。“北人”不懂的如何吃菱角,却不懂装懂,最终闹出了笑话。从他的性格的角度来谈看法即可。82.管宁继续读书和先前没有两样,华歆放下书,出门去看车。83.①锄菜遇金;②读书观车。84.管宁是一个不贪金钱、不羡慕有钱人,懂得好学习、慎交友的人。【解析】82.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要注意关键词的准确把握,贵在突破难点,本句难在“故”与“废”字的正确理解,应该分别是“原来”和“放下、中断”的意思。“宁”与“歆”分别是指管宁与华歆。这样就能很容易理解全句的大意了。83.试题分析:全文的大意是: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和先前没有两样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文中的一个“又”表明短文写了两件事。理清大意后,就会很容易理解前面写的是锄菜遇金之事,后面写的是读书观车之事。84.试题分析:本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管宁在读书学习过程中,看到金子以及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丝毫不为所动。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毅然与华歆割席断交。从中可见管宁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性淡气清、爱憎分明、鄙弃世俗的性格特点。85.专心致志、鸿鹄将至、弗若之矣、其智弗若与86.思想教育思想言行87.诲:教导。之:指弈秋的教导。援:引,拉。俱:—起。88.a.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髙手。b.只听弈秋(的教导)。89.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解析】85.试题分析:对古文原文背诵识记的考查,在背诵和填空中要准确无误,不能多字丢字,不能出现错别字。[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86.试题分析:对古代名家名篇识记的考查,要减少不必要的失分,需要日积月累,有一定的文学常识功底。87.试题分析:对古文重点词语解释的考查,在背诵和填空中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错别字。88.试题分析:对古文重点语句翻译的考查,只要识记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就能不丢分。89.试题分析:对古文内容理解的考查,只要大概意思对即可。《学弈》通过弈秋教学生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老师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绝对不可以三心二意的道理。90.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人不能够回应了。【解析】试题分析:要注意几个关键词的意思。如:或(有人)以(用)子(你)陷(刺)何如(怎么样)91.争辩中午把手伸进热水里知识渊博92.勇于探索实事求是。93.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94.这不是离得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吗?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解析】91.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课文字词理解能力。可以结合课文注释来分析。9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能力。意思对即可。93.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能力。答案由原文可知。94.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课文句子的理解能力。可以结合课文注释来分析。95.(1)汤:古义:热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液(2)去:古义:距离今义:到...去96.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97.孔子不能决也。【解析】95.试题分析:略96.试题分析:略97.试题分析:略98.hàozáokuī99.叶公喜欢龙。100.(1)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2)于是,天上的龙听说了就飞下来,把脑袋伸进窗户里,将尾巴拖到大厅中。101.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102.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解析】98.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字词读音的掌握能力。99.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便可正确回答。100.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便可正确回答。注意以下字的翻译,钩:衣服上的带钩。写:画。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闻:听说。下之:到叶公住所处。窥: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牖:窗户。施:延伸,同“拖”堂:厅堂。101.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便可正确回答。102.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大小,只要平时多读寓言故事就不难作答。103.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解析】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试题分析:略104.jīdǎo105.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106.专心致志聚精会神10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解析】10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我们可以根据词语的意义来判断读音。“几案”的意思是书桌,“几”在表示小或矮的桌子这一意思时应读jī;“不可倒一字”意思是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倒”的意思是对调、颠倒,所以读dǎo。105.试题分析: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端正身子,面对书册,详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此题要注意将状语与谓语中心语隔开,动词与宾语隔开。106.试题分析:学习古文,不仅是了解掌握古文的字词和一些写作方法,更要从古文中的汲取思想精神方面的营养。“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是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这句话强调了专心读书的重要性。成语专心致志、聚精会神都能表达这个意思。10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拓展能力以及知识积累的情况。与读书有关的名言有很多,要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来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108.略109.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二三日者云。110.A111.B【解析】10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仿写句子的能力。首先仔细读句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叶子像桂树叶,冬天还是青色的;花像橘子的花,春天开放;果实像丹砂一般地红,夏天成熟。从中可以看出主要介绍荔枝的叶、花、果实。然后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体验,仿写句子,描写一种植物,注意也从叶子、花、果实几方面进行描写。10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目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全文,用现代汉语理解句子的内容。可以看出在文章的最后一句中指出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向不识荔枝的人或认识荔枝较浅的人介绍荔枝。可以用最后一句话作答。110.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说明顺序的相关知识。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本文属于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作者介绍荔枝,先写整体的特点,再介绍每一部分得特点,是“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1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辨析能力。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大意。作者形象生动地介绍荔枝,运用了许多的比喻句。比喻在说明文中叫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能使说明更加生动形象。如“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都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12.(1)田中有树桩,突然一只兔子跑过来,撞到树桩上,撞折了脖子死了。(2)希望再次得到(撞死的)兔子。113.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解析】114.yùjiān115.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生而取义者也。116.我就舍弃鱼而要熊掌。我就舍弃生命而获取道义。【解析】117.(1)南郭先生请求为齐宣王吹竽。(2)公家供给粮食跟那几百人一样。118.齐宣王死后,齐闵王即位。混不下去了。119.不会装会是没有好结果的。【解析】120.故新贤自省121.故:旧的。这里指已经学过的知识。新:刚刚学到的知识。贤:有德行的人。自省:自我反省。12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看见有德行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解析】123.(1)B(2)C(3)C(4)B【解析】124.①沧(cānɡ)②知(zhì)125.谓126.①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②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127.B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128.一小孩认为早上远而中午近,依据是远凉近热,另一个小孩认为早上近而中午远,依据是近大远小。129.C【解析】130.偃(yǎn)牦(máo)瞬(shùn)朔(shuò)131.①B②B③A132.①看小东西像看大东西一样,看细微的东西像看非常明显的东西一样,然后再来告诉我。②十天之间,纪昌看那虱子渐渐变大了。133.①彀弓而兽伏鸟下。②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视小如大,视微如著。③学习本领要打好基础。名师出高徒。学习要讲究方法。【解析】134.①√②√③×④×⑤√135.D136.薛谭还没有学到秦青所有的本领,便自满自足。137.声振林木,响遏行云。138.未穷青之技。139.学无止境。或知错就改。或言传胜于身教等。【解析】140.①时常复习。②高兴141.学习朋友和友情为人142.“不亦……乎?”相当于今天的反问句式,是肯定的意思。143.D【解析】144.箝:钳住;喙:嘴;曰:说;亦:也145.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用死蚌肉吃。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解析】144.能够把课文与课外古文的字词相连接,很好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145.由课文中鹬鸟与河蚌的对话可得出。146.①诸:众,许多。②游:玩。③子:果实。④竞:争着。⑤信然:果然是这样。147.①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一些小孩儿出去游玩。②他回答说:“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148.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孩子,而且比其他的孩子都聪明。【解析】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149.共:一起。锄菜:给菜地除草。不异:没有什么不同。捉:捡,拾取。掷:扔掉。尝:曾经乘轩冕:乘轩戴冕。轩,古代一种前高后低、顶上有帷幕的车;冕,古代大夫以上的官员所戴的帽子。废书:扔下书本。150.①管宁和华歆二人一起在菜园中锄地,见到地里有一片金子,管宁把它当作砖头瓦碴一样的东西,照旧锄之,不予理会;华歆却把它拾起来,然后扔了出去。②二人曾在同一张席上读书,遇有达官贵人从门外经过,管宁依旧读书,不受影响;华歆却把书抛在一边,出去看热闹。151.原因有二:第一,两人锄地见金,管宁见了与瓦石没有两样,而华歆捡起来又丢掉,管宁认为华歆见利而动心,非君子之举;第二,两人一起读书,有一高官乘华丽的车路过门前,管宁无动于衷,继续读书,而华歆扔下书出去看。管宁认为华歆心慕官绅,非君子之举。上面两个原因管宁与华歆割席断交。【解析】152.(1)朝不谋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该怎么办。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2)安在:在哪里。安,哪里。(3)就:成就。(4)因:于是。(5)堪:能够。(6)易:换。(7)牸:母牛。(8)举责:放债。责,“债”的本字。(9)市:买。(10)僮仆:封建时代供役使的未成年人。仆,被雇到家里做杂事的人。(11)闻:听说。(12)怫(fú)然:脸色突变,愤怒的样子。(13)毋:不要。153.①两年内,鸡生蛋,蛋孵鸡,就可以得到三百只鸡,能够卖得十两银子.②我用这十两银子买五头母牛,母牛再产母牛,三年可以得二十五头牛。母牛所生的母牛,又再产母牛,再过三年,就可以得到一百五十头牛,能够卖三百两银子了。154.①主人公生活极其贫困,朝不谋夕。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②此处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将贫者的计划和盘托出,其中的一系列数字叙述,将计划包装得完美无缺,一个空想者的形象跃然纸上,贫穷的市民仿佛弹指间成了富人。贫者的异想天开被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③“怫然”预示剧情的气氛急转,上段是“喜”,现在马上是“悲”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急转之下彰显故事的精彩。“怒”“击”,让丈夫的空想美梦,随着鸡蛋的破碎而灰飞烟灭!④骤变的表情、连贯的动作、尖锐的语言,将妻子狭隘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⑤暗示出一味脱离实际的空想,都是美梦一场,更想实现自己的理想,须脚踏实体地一步步地慢慢实现。【解析】155.①祠: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先或有功德的人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②舍人:部属,门客。③卮:古代饮酒的器皿。文中是一卮的意思。④相谓:互相商量。⑤引酒:拿起酒壶。且:将要。⑥固:本来。⑦子:你。⑧安:怎么,怎样。⑨遂:于是⑩亡:失去、丢失156.①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②“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157.揭示了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自以为是,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会弄巧成拙,会失去到手的机会的道理。【解析】158.悯:担心,忧虑。揠:拔。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谓:告诉。病:劳累。趋:赶去。槁:枯萎。159.①“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了!”②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160.说明事物都有它自身内部分人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物弄糟【解析】161.乐斋,白鹤堂文集162.(1)做学问(2)去学习(3)边境(4)凭借、倚仗163.(1)天下事包括人之为学,由天下事引出人之为学,将两者相提并论,有突出为学之意(2)前一句是疑问语气,表现了富和尚怀疑的态度;后一句是感叹语气,表现了富和尚嘲笑讥讽的态度。(3)两个“一”表现穷和尚对物质条件要求极低;“足”体现出穷和尚战胜困难的信心。这句话表现穷和尚在困难面前实现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心和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4)富和尚原以为自己条件优越,想去南海却没去成;而穷和尚仅凭一瓶一钵到了南海,这让富和尚倍感惭愧。(5)事在人为。难和易可以相互转化,只要做难的就变易;不做,易的也变难。后天的努力比优越的条件更重要在困难面前要志向坚定,勇于进取,保持向上的进取心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沉迷于幻想,一味空谈,最终会一事无成【解析】164.或失则多,或失则易,或许是(有的人)。然后能救其失也纠165.正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他们的过失。166.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解析】167.精卫填海168.嘴很大,脖子很粗,翅膀很大的那种169.精卫她真是坚强不屈,让侮辱欺负她的人后悔,有决心,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一句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相信,她一定会成功把东海给填了.【解析】170.(1)赋芧朝三而暮四然则朝四而暮三皆悦(2)泉涸相呴以湿相濡以沫(3)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解析】171.松柏冢累累雉从梁上飞采葵持作羹不知贻阿谁泪落沾我衣。【解析】这是课文原句,严格按照课文原文回答。172.【小题1】《孟子·告子》孟子【小题2】专心致志【小题3】zhuó√yú√【小题4】教导这样拉开智力智慧【小题5】惟弈秋之为听。【小题6】在学习上只能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解析】【小题1】次试题需要平时的积累【小题2】本题考察同学们对课文的背诵情况。【小题3】【小题4】本题考察同学们对课文书下注释的理解与识记。【小题5】本题考察的就是同学们对语句的翻译。【小题6】本体考察的是同学们对本文主旨的掌握程度与理解。173.【小题1】C【小题2】BC【小题3】AB【解析】【小题1】带:系腰带。【小题2】A项中的“比”字意思是“接近”。D项中的“比”字的意思是“相比”。BC中的“比”字的意思是“靠近”。【小题3】AB句子中的“故”字的意思是“原因”;C中的“故”的意思是“故意”;D句中的“故”字的意思是“旧”。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小题1】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小题2】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小题3】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谦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我这四个学生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解析】【小题1】在文中第一自然段有明显的描述,是孔子收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小题2】此题属于拓展题,同学们可以根据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孔子回答子夏的问题入手,扩展自己的思路,展开想象,回答此题。【小题3】此题的答案在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是孔子和颜悦色地告诉子夏的内容。177.C178.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179.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解析】177.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平时的积累掌握能力。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180.①让;②喜欢181.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齐湣王他喜欢一个一个吹。182.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充数,或者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解析】180.这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识记能力。181.译能力。182.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仔细阅读问答,围绕课文内容进行183.反映他思想僵化,宁可信“度”而不信自己的脚。原因是他不知道船和剑的关系是一动一静,而把两者都看成静的了。这启示我们要尊重实际,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解析】184.⑴①傍晚,此指晚了。②听说。③很好。⑵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⑶学习要趁年少,否则年事已髙,再学就难了。【解析】⑴思路分析: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词表达。双音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名师详解:“恐已暮矣”的意思是,恐怕已经晚了。“暮”的本意是傍晚,这里是“晚”的意思。“闻”在文言文里的常用义是“听说”。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易错提示:文言文的词语只解释常用义,不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就会出现偏差。⑵思路分析: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名师详解: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这句话的意思是,臣子哪敢戏弄君主?可以先把主语和谓语分开,再把“动词”和宾语“其君”分开。易错提示: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如果平时停顿不准确、不规范,做题时就容易出错。⑶思路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对文言文意义及比喻句作用的分析。名师详解:这三个比喻的意思是,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它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读书在各个不同年龄段的不同作用,告诉我们,必须抓住少年这一重要、有利的学习时间,否则等年龄大了,学习就费力了。易错提示:学生如果不熟悉文言词语的常用义,就会理解不了文意。185.⑴有的人;纠正⑵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他们的过失。⑶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解析】⑴名师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或失则多,或失则寡”的句意:人们学习,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多(而不去实践),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少。可知“或”是有的人的意思。“然后能救其失也”的句意:然后才能补救其不足。可知,“救“的意思是纠正的意思。⑵名师详解: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如:“长“是发扬,“善”“是”长处,“救”是纠正,“失”是缺点。⑶名师详解:根据本文所论述的道理:了解学生的不同心态,然后对症下药。教育方法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它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他们的过失。来谈启示即可。186.⑴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冲垮了他家的墙。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钱财。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⑵是因为雨天损坏了墙壁,使盗贼有了方便之门。因为儿子是自己的,关系亲近,而邻居跟自己关系疏远,再说儿子是财产权的共同受益人和继承人,所以儿子显然缺乏盗窃的合理利益动机。⑶如果对富人发表感慨可以是:富人,你听别人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亲近还是疏远,而且对人不可以持偏见。对于邻人:你说话的时候,不但要考虑自己说的话对还是不对,同时还要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是否适合发表这样的意见。【解析】⑴名师解析:智子疑邻,成语典故,是出自《韩非子·说难》。其中“智”的意思是“以为……聪明”、“觉得……聪明”。“雨”的意思是下雨,名词用作动词,是古代运用很多的一个字。“坏”的意思是毁坏。“筑”的意思是修补。“亡”的意思是丢失。“甚”的意思是很。“而”在这里表转折,意思是却。“父”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翁。⑵名师解析:富家被盗的原因可以从文章“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句子中理解。“其家甚智其子”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人性之常理来分析、推断。⑶名师解析:这篇文章的寓意可以理解为:如果心存私爱,偏信偏听,就听不进别人有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益的忠告,反而会把提出忠告的人当成损害自己的人。所以对于富人和邻人而言,个人的立场就有不同的体现了。187.⑴管宁继续读书,和先俞没有两样,华歆放下书,出门去看车。⑵①锄菜遇金;②读书看车。⑶管宁,对金钱不贪,对有钱人不羡慕,好学习,慎交友。【解析】⑴名师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吧关键字的意思解释出来。如“故”意思是“旧的,原来的”,“废”是“放弃”的意思。⑵名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首先仔细阅读短文,能通译全文,在此基础上,抓住任务的主要事件来概括即可。本文写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锄菜时遇到金子”,第二件事是“读书时看车”。⑶名师解析:人物通常是靠事件来表现的,通过事件,可以看出人物的职业和身份。这是分析人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分析人物的性格时,尤其要抓住文章中特殊的事件来看,因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在一个特殊事件里能得到充分的表现。概括管宁的形象特点要结合文中所讲的两件事来进行。第一件“锄菜遇金”表现出管宁对金钱不贪;第二件“读书看车”表现出管宁好学习,慎交友。附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开坐。还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188.⑴管宁继续读书和先前没有两样,华歆放下书,出门去看车。⑵①锄菜遇金;②读书观车⑶管宁是一个不贪金钱、不羡慕有钱人,懂得好学习、慎交友的人。【解析】⑴名师详解:文言文翻译要注意关键词的准确把握,贵在突破难点,本句难在“故”与“废”字的正确理解,应该分别是“原来”和“放下、中断”的意思。“宁”与“歆”分别是指管宁与华歆。这样就能很容易理解全句的大意了。⑵名师分析:全文的大意是: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和先前没有两样,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文中的一个“又”表明短文写了两件事。理清大意后,就会很容易理解前面写的是锄菜遇金之事,后面写的是读书观车之事。⑶名师详解:本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管宁在读书学习过程中,看到金子以及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丝毫不为所动。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毅然与华歆割席断交。从中可见管宁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性淡气清、爱憎分明、鄙弃世俗的性格特点。189.⑴①傍晚,此指晚了。②听说。③很好⑵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⑶学习要趁年少,否则年事已髙,再学就难了。【解析】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⑴思路分析: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词表达。双音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名师详解:“恐已暮矣”的意思是,恐怕已经晚了。“暮”的本意是傍晚,这里是“晚”的意思。“闻”在文言文里的常用义是“听说”。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易错提示:文言文的词语只解释常用义,不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就会出现偏差。⑵思路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名师详解: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这句话的意思是,臣子哪敢戏弄君主?可以先把主语和谓语分开,再把“动词”和宾语“其君”分开。易错提示: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如果平时停顿不准确、不规范,做题时就容易出错。⑶思路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对文言文意义及比喻句作用的分析。名师详解:这三个比喻的意思是,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它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读书在各个不同年龄段的不同作用,告诉我们,必须抓住少年这一重要、有利的学习时间,否则等年龄大了,学习就费力了。易错提示:学生如果不熟悉文言词语的常用义,就会理解不了文意。【答案】⑴有的人纠正⑵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他们的过失。⑶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解析】⑴名师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或失则多,或失则寡”的句意:人们学习,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多(而不去实践),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少。可知“或”是有的人的意思。“然后能救其失也”的句意:然后才能补救其不足。可知,“救“的意思是纠正的意思。⑵名师详解: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如:“长“是发扬,“善”“是”长处,“救”是纠正,“失”是缺点。⑶名师详解:根据本文所论述的道理:了解学生的不同心态,然后对症下药。教育方法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它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他们的过失。来谈启示即可。191.⑴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冲垮了他家的墙。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钱财。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⑵是因为雨天损坏了墙壁,使盗贼有了方便之门。因为儿子是自己的,关系亲近,而邻居跟自己关系疏远,再说儿子是财产权的共同受益人和继承人,所以儿子显然缺乏盗窃的合理利益动机。⑶如果对富人发表感慨可以是:富人,你听别人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亲近还是疏远,而且对人不可以持偏见。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对于邻人:你说话的时候,不但要考虑自己说的话对还是不对,同时还要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是否适合发表这样的意见。【解析】⑴名师解析:智子疑邻,成语典故,是出自《韩非子·说难》。其中“智”的意思是“以为……聪明”、“觉得……聪明”。“雨”的意思是下雨,名词用作动词,是古代运用很多的一个字。“坏”的意思是毁坏。“筑”的意思是修补。“亡”的意思是丢失。“甚”的意思是很。“而”在这里表转折,意思是却。“父”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翁。⑵名师解析:富家被盗的原因可以从文章“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句子中理解。“其家甚智其子”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人性之常理来分析、推断。⑶名师解析:这篇文章的寓意可以理解为:如果心存私爱,偏信偏听,就听不进别人有益的忠告,反而会把提出忠告的人当成损害自己的人。所以对于富人和邻人而言,个人的立场就有不同的体现了。192.⑴管宁继续读书和先前没有两样,华歆放下书,出门去看车。⑵①锄菜遇金;②读书观车。⑶管宁是一个不贪金钱、不羡慕有钱人,懂得好学习、慎交友的人。【解析】⑴名师详解:文言文翻译要注意关键词的准确把握,贵在突破难点,本句难在“故”与“废”字的正确理解,应该分别是“原来”和“放下、中断”的意思。“宁”与“歆”分别是指管宁与华歆。这样就能很容易理解全句的大意了。⑵名师分析:全文的大意是: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和先前没有两样,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文中的一个“又”表明短文写了两件事。理清大意后,就会很容易理解前面写的是锄菜遇金之事,后面写的是读书观车之事。⑶名师详解:本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管宁在读书学习过程中,看到金子以及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丝毫不为所动。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毅然与华歆割席断交。从中可见管宁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性淡气清、爱憎分明、鄙弃世俗的性格特点。193.⑴专心致志、鸿鹄将至、弗若之矣、其智弗若与⑵思想,教育,思想,言行⑶诲:教导。之:指弈秋的教导。援:引,拉。俱:—起。⑷a.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髙手。b.只听弈秋(的教导)。⑸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解析】⑴名师解析:对古文原文背诵识记的考查,在背诵和填空中要准确无误,不能多字丢字,不能出现错别字。[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⑵名师解析:对古代名家名篇识记的考查,要减少不必要的失分,需要日积月累,有一定的文学常识功底。⑶名师解析:对古文重点词语解释的考查,在背诵和填空中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错别字。⑷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名师解析:对古文重点语句翻译的考查,只要识记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就能不丢分。⑸名师解析:对古文内容理解的考查,只要大概意思对即可。《学弈》通过弈秋教学生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老师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绝对不可以三心二意的道理。194.⑴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亦为之荡漾,极力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使人眼眶欲裂。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解析】思路解析:作答古诗阅读题时,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古诗的意思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名师解析:⑴翻译古诗时,要结合注释,关键字词要翻译出来,这是得分点;⑵结合古诗的创作背景和翻译,了解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易错提示: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为“一定要”。答题时较容易出错。195.⑴shì;shèn;yì;wèi;yìng;qín⑵①A;②C;③B;④D;⑤E⑶①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②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③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解析】略196.【解析】197.【解析】198.【解析】199.【解析】200.【解析】201.(1)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黄河(2)夸父丢下了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变化成为了桃林。(3)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4)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5)提示:从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讲。【解析】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202.(1)①他的②我的③说④如此;像这样子(2)刻舟求剑不能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解析】203.【解析】204.【解析】205.【解析】206.(1)自相矛盾(2)A.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B.“我的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戳穿。”C.“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D.这个人回答不上来。【解析】207.(1)可以看出石猴在其他众猴一筹莫展之际能够积极主动承当探路先锋的胆识和勇气。(2)“瞑、蹲、纵、跳”等动词表现出石猴的机敏和本领。(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石猴借用孔子《论语》中的这句话来有理有据地让众猴尊他为王,表现了他的智慧和领导能力。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三点:一是勇于担当责任,二是有过人的本领,三是他的聪慧机敏。【解析】208.(1)跑走(2)A(3)夸张【解析】209.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狙公给(猴子)橡实(吃),说:“早晨(给你们)三个(橡实吃),晚上(给你们)四个(橡实吃)。”猴子们都不高兴了。说:“那么就早晨(给你们)四个橡实,晚上(给你们)三个橡实。”猴子们都很高兴。【解析】210.(1)D(2)B(3)A【解析】(1)适:解释为“到”“往”。(2)前为语气词,表强调;后为代词,他的。A项为动词,到。C项语气词,用于主谓之间,舒缓语气。D项为副词,才。(3)文中师父不屑一顾,但徒弟看了个够。211.1.× 2.× 3.√ 4.√【解析】略212.有的人纠正213.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他们的过失。214.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解析】2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案第25页,总26页\n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根据“或失则多,或失则寡”的句意:人们学习,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多(而不去实践),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少。可知“或”是有的人的意思。“然后能救其失也”的句意:然后才能补救其不足。可知,“救“的意思是纠正的意思。213.试题分析: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如:“长“是发扬,“善”“是”长处,“救”是纠正,“失”是缺点。214.试题分析:根据本文所论述的道理:了解学生的不同心态,然后对症下药。教育方法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它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他们的过失。来谈启示即可。215.略【解析】略216.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解析】略217.因为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专心。【解析】略答案第25页,总26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