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断句讲 29页

  • 677.31 KB
  • 2022-08-23 发布

文言文的断句讲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专题辅导专题三十五:文言文的断句讲稿第三模块:文言文阅读\n文言文的断句江油市高中2006届语文复习研讨会课例\n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趣味导入\n例1:2008年高考广东卷9、断句和翻译。(10分)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走进高考【答案】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n例2:2008年高考北京卷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走进高考【答案】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参考译文:杨朱路过宋国东面的旅社。旅社主人有两个妻妾,(一个美丽,一个丑陋,)丑陋的受尊宠,美丽的被冷落。杨朱问他是什么缘故,旅社中的老年男子回答说:“那美丽的自以为美丽,但是我并不觉得她的美丽;那丑陋的自认为丑陋,但是我不觉得她丑陋。”杨子对他的弟子说:“行为良善而能去除自我炫耀的心念,到那里会不受喜爱呢!”\n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此题型。一、什么叫断句\n文言文断句方法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3、寻找标志,辅助标点。\n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例1思路点拨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鼻道目事然事鼻\n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n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思路点拨例2文中有虚词的地方往往需要停顿,可据此断句。\n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规律:“曰”后往往加冒号,“盖”“大”大多在句首;“于”“而”—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面加句号,哉”字后面跟感叹;“也”“者”作用表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况。\n2、找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n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牛刀小试答案\n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思路点拨例3古人十分讲究行文的音乐美和文辞美,为了达到这一效果,需要使用修辞手法和一些特定的句式。我们可据此定句逗。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例4\n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上面例中的“沛公、左右”就具有这样的特点3、据顶真,定句逗例3:具告沛公,沛公大惊。例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答案\n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牛刀小试\n例⑤: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在文言文尤其是骈文中较为常见,可据此断句。思路点拨\n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n4、据排偶,定句逗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n牛刀小试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答案\n例6: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思路点拨\n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n对话和引文是文言文断句的一个明显的标志。例7: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吾将之太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思路点拨\n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吾将之太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n6、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n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庄暴见孟子》也有大段反复。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说的,在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n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断句加标点后,还应该作些检查。那么,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呢?下面两条方法可供参考。\n(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例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误为现代汉语中得副词“也”了。错断之后,“也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也亦先乎吾”就根本讲不通了\n(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师说》最后一段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如果断为“……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意思也能通,但仔细推敲,就不够合理了。因为韩柳的古文运动,提倡的是先秦两汉的散文,“六艺经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好六艺经传,是不值得韩愈这样褒奖的。更何况只有“六艺经传”才分科,才能称为“通习”,这里说的李蟠“通习”的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这些在当时是必读书目,所以才要“通习”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