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设计艺术 64页

  • 455.31 KB
  • 2022-08-23 发布

文言文教学设计艺术

  • 6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教学设计艺术\n开头的话把诗歌教得象诗歌,把散文教得象散文,把小说教得象小说……\n文本解读,但求深入。此深入,是如其所然而非故作深刻。解读不能深入,则教学无法浅出,只能肤浅。因为深入浅出之浅出,乃是分寸感的拿捏。学生听不懂,常常源于教师之不深入,非深也,生硬也。\n文本解读时:深入浅出实际教学时:浅入深出\n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板块、层次、程序)环环相扣:前是后的前提或基础;后是前的深入。预习:阅读初感(A)用A组织第一次活动,得到(B)用B组织第二次活动,得到(C)用C组织第三次活动,得到(X)……(中间可以有更多活动,也可以小于等于2次)X=达到学习目标的行为表现\n一、文言文的一体四面古文:古代书面语作品,包括文言文和古代白话文。文言文是以“文言”这种古代书面语写成的文章,包括先秦时期的作品以及后世历代文人模仿先秦书面语写成的作品。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n(一)文言文的特点,首先体现在“文言”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和语法方法。文言有一套相当严格的词汇、语法系统。学习文言文,前提是学习文言。\n(二)文章与文学的统一教科书中的文言文都是经典名篇。既是经世济用的实用文章,又是中国文学中的优秀散文作品。就此而言,文章与文学是统一的。文章是指其功能。有些当时有明确的实用功能,如《陈情表》《出师表》等。有些是载道,如《劝学》《师说》《病梅馆记》等。有些事言志,如《兰亭集序》《<指南录>后序》《项脊轩志》等。学习文言文,就是体认他们所言之志,所载之道。\n“文学”是指其表现形式。诗歌与散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正宗。而古典散文作品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锤炼和章法的考究这两方面。学习文言文,研习谋篇布局的章法、体会炼字炼句的艺术,是两个重点,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课标)文言文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往往就是作者言志载道的关节点、精髓处,即“文道统一”。\n(三)文化的多层面体现1、文言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2、文言和文言文所体现的传统思维方式。如《劝学》借重比喻论证;《师说》借重类比论证,都体现出偏于感性的传统思维方式。3、文言文所记载的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民俗风情等具体文化内容。是显见的文化,对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而言,不是主要的方面。4、文言文所传达的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情意与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是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主要方面。《爱莲说》《陋室铭》《兰亭集序》中的古人情怀。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n二、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要领\n(一)着力于文言文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文言文阅读的要点集中体现在“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的“所言志,所载道”。文言文阅读教学着力点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具体地把握作者的“所言志,所载道”,而这些,要落实到理解和感受“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的文言。\n《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字是作者情意和思想的凝聚。这个字在文章开头、中间和结尾反复出现,而含义逐渐发展。“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指怪之”,“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这三个含“始”的语句是文章的扭结,层层推进,体现着章法的严谨和机巧。教学此文,应以“始”起(解题),以“始”终(学生学习文章的表达艺术,体认作者的情意和思想),“始”是理解和感受文章的关键点,也是教学这篇文言文的抓手。\n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其主要工作就是要在文本的教学解读中,找到这样的关键点,在教学设计中,获取纲举目张的抓手。\n(二)依原则处理文言文的字词\n1、放过文言文中的有些字词语句不需要特别处理。还有两种情况:第一,古今一致,或古今词义直接对应,学生理解不发生困难的,无需处理,比如“孔子曰”;第二,生僻的难字难句,教科书有浅易注释的,一般让学生借助注释,知道即可。比如“形貌昳丽”中的“昳”。\n2、深入文言文中有些字词句光浅表地知道是远远不够的。分两种情况:第一,集中体现作者情意和思想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这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要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充分领会。\n第二,需要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具体感受的字词语句。如苏轼的《黠鼠赋》“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中的“发”“索”,就需要想象书童的动作举止神态。这类字词语句教科书往往不做注释,如不深入,学生很容易滑过。即使有注释,往往也不足以以来。比如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教科书注释“歇:消散。”“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这仅仅是字面的意思,而理解这一处,关键是其“联想意义”(言外之意,语境义)。如果不引导学生充分想象所描述的情境,下文的“实是欲界之仙都”等就不会有着落。上述两种情况中的字词语句简单地读背、解释、翻译都不足以应对。\n3、突出古今“同中有异”的“常用字词”,文言文阅读教学应予以突出。“常用字词”大多不止一个意义,而字义又受时代限制,不能用现代的字义去理解古书,也不能用后起的字义去理解时代在前的文字。这类词语,因注不胜注,教科书往往没有注解。即便注解,往往也就事论事,只做简单交代,因此需要语文老师格外注意,有时还要给学生补充一些词汇方面的知识,勾画这个词的词义发展网络。\n4、分离课标所列的文言文常用字词以及一些句法,是要求学生在“古代汉语”意义上掌握的,在文言文阅读测试中出现频率较高。这类词语和句法的学习主要靠记忆,因而需要反复练习。这种练习与所学习的文言文的理解和感受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因而宜与阅读教学相对分离——或放在课前,或放在课后,或布置家庭作业;也可有计划地利用黑板、墙报等强化记忆。穿插在课中,与文言文阅读教学混合,其结果往往是两头都不着落,两败俱伤。\n(三)重视文言知识的应用价值文言文阅读教学当然需要学习文言的知识。适当地引入一些文言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并获得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讲解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要防止为了“讲知识”而“讲知识”的倾向。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使动”“意动”“判断句”“宾语前置”等一路讲下来,术语满天飞,不但无益,反而有害。\n(四)适时适地使用翻译翻译法是文言文教学的常用方法。\n1、把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是学习文言文的手段,翻译本身不是目的翻译的目的是通过翻译加深对文言和文言文的理解。每篇翻译,每句翻译,甚至每字翻译,这种在文言文教学中流行的“逐句翻译”法是不妥当的。误以为学生记下每句翻译就是学习文言文,绝对是个要不得的想法。\n2、多数情况,对重要字词做解析即可,不必整句整段做翻译(《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缘”“异”“穷”等常用字课文未做注释,必须适当点拨;其他如“落英缤纷”等,课文已有注释,可以放过。这个段落就不必逐句翻译。\n3、需要翻译的地方,往往是有文言特殊句法的语句(《岳阳楼记》)原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远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文:(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自己心情的好坏而或喜或悲。无论身处高高的庙堂上(在朝)还是置身于荒远的江湖中(在野),都会为平民百姓、替君主担忧。如果不做翻译,学生很可能会不理会“互文”现象,而误解为“不因为外界环境而高兴,不因自己的遭遇而悲伤”。\n4、对需要“深入”处理的语句,翻译至多只是个教学的起点,往往无需翻译(也翻译不出)有时翻译了反而有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如果译为现代散文,则为“从前我走的时候,杨柳还在春风中摇曳,现在我回来,天已经在下大雪”,其“意义”虽在,而“情致”却全然消失了。(朱光潜《诗论》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81)\n(五)强调“诵读”,意在玩味在文言文教学中,“诵读”与“背诵”是两项有区别的学习活动。诵读是心、眼、口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可以让读者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诵读”的要义是“得他滋味”(朱熹语)。诵读重在“味”,重在“玩”,“须是沉潜讽咏,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诵读包含背诵,但能背出不等于诵读。诵读也不一定要延伸到默写出。诵读与记背、默写有一定联系,但不完全是一回事。滋味索然,仅得其声音、得其字形,不是真正意义的“诵读”。\n三、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示例\n桃花源记\n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n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n(一)对课文进行教学解读,确定文本的要紧处、关键点1、细读课文,从文本的具体段落、语句中,确定文本要紧处、解读的关键点(1)文本内涵之一:文本的社会现实意义课文构建的这个“理想社会”同“外人”所生活的社会(即“问今是何世”之“今世”)有什么不同,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全文中直接描述世外桃源社会的文字,集中在第2自然段“豁然开朗”之后的3个句子。在交代“渔人”刚到此地的“第一印象”之后,第2自然段从“村中”人的热情、友好以及丰足、和谐的生活来展示桃源社会的优势。\n“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等描写行为的句子,重点学习其中的动词,还有“便”“咸”“皆”等副词。其丰足与和谐,除了第2段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也表现在“设酒杀鸡作食”、“皆出酒食”上。\n(2)文本内涵之二:文本简洁隽永的语言全文中大量出现的短句子,既是文言简洁特点的体现,也是陶渊明朴素自然、不事雕琢的语言风格的典型展示。文本的这种语言风格也与作者展开叙述所选取的以“捕鱼为业”的武陵渔人的视角密切相关。\n2、区分不同类型的文言现象,确定“同中有异”的常用字词及文言特殊语句为教学重点(1)难字难句。如“屋舍俨然”、“黄发垂髫”、“诣太守”,其中,“俨然”、“垂髫”、“诣”等,以及“太元”、“武陵”等专有名词,在教科书中均有注释,因而无须讲解。(2)同中有异,课文已有注释的。如:仿佛若有光;来此绝境;阡陌交通;无论魏晋;具言所闻;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类字词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处,多数也是课标和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文言字词,教学时应酌情给予点拨。\n(3)同中有异,课文未做注释的比如:缘溪行;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悉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不足为外人道也;处处志之。这类字词,学生或许理解上有困难,应该重点关注。\n(二)把握学生阅读“这一篇”课文的学情,确定同化、顺应的策略1、把握学生的学情(1)生活经验方面。作者笔下的社会,八年级学生可能会有隔膜感。学生对秦、汉及魏晋诸朝代变迁状况,对陶渊明所处时代的政治社会状况,可能有零碎、模糊的印象。这种认识上的模糊会阻碍学生对本文内容的把握,尤其是对文本主旨及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相机在课前或课中提供必要的辅助资料。\n(2)语文经验方面学习文言文,学生有为难情绪。不过,课文“由于文章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有兴味”(《教学用书》)。陶渊明的诗作,学生已经有所接触;“世外桃源”的故事,学生也有所了解。这些都会使学生在接触本文时产生一定的亲切感。\n2、确定同化、顺应的策略(1)“缘溪行”的“缘”字,课文未做注释,学生可能会根据已有图式,联想到现代汉语常用的“缘故”、“缘由”、“姻缘”之类的词语。可是,以现代汉语“缘”字的“表示原因或目的”的基本义来“同化”眼前的语句,只能导致困惑。教师可将“缘”字的多个义项,按照先后依次呈现出来。\n衣边,边饰——绕,围绕——攀援,攀登——顺,沿——依据,凭借——因缘,机遇——介词,由于,因为。明了古今汉语“缘”字的“语义网络”,也就明白了“缘”字“顺,沿”的古义,同其本义“衣边,边饰”的内在关联(由字形部首也可看出端倪),也不难看出“顺,沿”的古代动词义同现代汉语的引申义(也是汉代汉语基本义)“因缘,机遇”及“由于,因为”的内在演变关系。这既利于学生把握“缘”字文言常用义,也有利于学生进行新旧图式之间的心理加工整合。\n(2)“渔人甚异之”一句,课文中未做注释,或许有老师会引入“意动用法”这样的知识来实施教学。但更可取的做法是以类似文言现象做“支架”,使学生在类比中获得对当下文言语句含义的把握。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参照已学过的课文,诸如“其家甚智其子”(《智子疑邻》),“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如此触类旁通,获得对“异”字的理解。\n(三)确定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目标确定,要同时考虑文言、文章与文学这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到达文化的高度。\n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总述分述(1)理解文言字词语句,把握文本主旨(1)借助课本注释与词典,读懂全文,把握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语复述课文中的故事。(2)对于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的常用字词,能够在具体语境中准确把握其文言含义,能区分在古今汉语中的不同含义与用法。(1)读懂课文,掌握古今异义的常用文言字词\n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总述分述(3)诵读全文,在诵读过程中感受本文朴素简洁的语言风格,了解这种语言风格对于实现作者的表达目的的积极功能(2)感受文本朴素简洁的语言风格(1)感受文本朴素简洁的语言风格\n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总述分述(4)把握课文主旨,明了课文所描述的社会的丰足、自给与和谐的特征,能把握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美好的社会理想,以及对于当时社会百姓生存艰难现实的曲折批评态度。(3)把握主旨,明了作者所寄托的社会理想及对于当时社会的批评态度。(2)作者所寄托的社会理想及对于当时社会的批评态度。\n(四)确定教学落点及相应的教学方法,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对于教学落点,既有整体考虑,也应有细化打算。第二课时:\n教学环节(落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台阶一落点:读“好”一(1)出示\n\n文言文教学设计艺术文言文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文章式样呈现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n目前通行的文言文的编法、考法、教法\n文言文的编法以历史为经(最近的课改教材以人文主题为经),以不同时期的同类文章为纬组成单元。文言文教材,有(单元)导语提示、文章注解、课后练习。编写意图:虽也有传承文化的宏旨,但从大量注解和练习的导向看,主要还是放在文言文知识上,目的是使学生读懂文言文的字面意思。\n高考文言文的考法考试大纲列出的考点: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n文言文考法的重点重点还是考字词句的理解!文言文大约占20分左右的分值,有17分左右是考查字词句解释的。\n文言文的通行教法怎样的教材,怎样的考法,决定了教师怎样的教法。文言文教学的“八字宪法”:字字落实,句句翻译。文言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逐次解释字词句的意思。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式:听答案,背注释。教师一字一句嚼烂了喂,学生一点一滴地努力记住。\n文言文之三要素从语言上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结晶。\n文言文应该有三个层面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文学)、文化。传统的教材、考法、教法注重文字层面的内容,不是不重要,而是太过强调和追求。作为古代文化经典,我们应该传承的还是其中的文化精髓;作为当代中学生,要弘扬的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n传统教法介绍:串讲法串讲法:指逐字逐句、串字成句、串句成文的讲解方式讲读课文的一种教学方法。适用范畴:多用于文言文或现代文的重点、难点句段教学。优点:字斟句酌,字字落实。缺点:极容易造成注入式的满堂灌。教师繁琐枯燥讲解,学生被动疲惫听讲,课堂气氛容易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n串讲的三个基本步骤1、读。先把要讲的句或段读一遍。短篇文章可先通读全文,长篇则可分段读,使学生获得初步印象。2、讲。分别讲解字、词、句,必要时进一步讲解有关典故,帮助学生逐一掌握所学知识内容。3、串。把讲述的词句串连贯通起来,弄清上下文的关系,使学生对字、词、句、篇获得正确、全面的理解。\n串讲的方式串讲的方式有:1、教师读,学生讲,然后教师串;2、教师讲,学生串;3、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讲、串。串讲之前可作试读、试讲,串讲之后可回讲、翻译、背诵。运用串讲法,必须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力求开展一些双边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n从整篇文章的教学流程看,一般以引导理解主题为主线(经线),以字词句解释及落实为副线(纬线),以前者带动后者。【换言之,如果单纯讲字词句而不涉及主题内容理解,就会机械化】【优点:学生较有兴趣,学字词句时不会太过枯燥。缺点:既要沉入字词句,又要及时跳出来理解思想内容,理解内容,不能忘记字词句的解释落实,要求教师有一定课堂驾驭能力,否则容易顾此失彼】【“玉林粥”】也有的教师先解决重点字词句(包括所谓考点)(翻译由学生借助翻译书籍课前自行解决或课中随时参照),再专门学习主题思想。【优点:泾渭分明。缺点:单纯学习字词句的阶段,枯燥乏味】【“博白陆川粥”】\n补充: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教学问题,进行群体性的讨论,以交流心得,深化认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法。适用范畴:课文重点、难点的分析探究,可以是思想内容方面的,人物事件评价,也可以是语言表达形式方面的。注意事项:1、讨论前准备要充分,教师选好讨论题目并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思考,查阅资料,起草发言提纲等。忌无疑而论,或讨论细枝末节的问题。每节课讨论次数以1或2次为宜。2、讨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把握全局,鼓励学生踊跃发表意见,并将讨论引向深入。3、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好归纳总结,对学生意见进行梳理分析,作出合理评价或结论。可求同存异,也可存异不求同,可课后继续探讨。防止有始无终,不了了之。\n乘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n设计一式两份教案。分两种格式写。一种是传统教案的格式。一种是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分开的格式。设计一份有角色扮演活动的方案。(写一份表演的脚本)\n让我们做得更好!

相关文档